廣東人會吃,在全國是出了名的,並且他們號稱無所不吃,但卻被一種來自非洲的魚打敗了。無論這種魚的味道有多麼好,廣東人對它都是敬而遠之,甚至還給它冠以「垃圾魚」的名字,可見對這種魚有多麼鄙視。
這種魚就是羅非魚,原產自非洲,外表酷似鯽魚,也被人們叫做非洲鯽魚。雖然廣東人不喜歡吃羅非魚,但是當地卻有大量的羅非魚養殖場,成品加工成魚片或者魚柳後,大量出口到歐美國家,深受外國人歡迎。
為什麼羅非魚的口碑會呈現兩極分化呢?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羅非魚的前世今生。在進行大規模養殖之前,羅非魚早已在我國安營紮寨,還被列為入侵物種,在兩廣地區的淡水河流之中,羅非魚的數量非常多,已經威脅到了本地魚類的生存。
並且羅非魚的繁殖能力和適應能力都非常強,在稻田、水溝,甚至是臭水池裡也能生存,久而久之就給人帶來了垃圾魚的印象。由於廣東地區的經濟開發早,很多水域都有著各種各樣的汙染問題,廣東人從小到大在臭水中見多了羅非魚,自然就不願意吃了。
其實羅非魚在清潔的池塘和河流中,長勢更好,之所以在臭水溝裡生存,那也是迫不得已,誰讓它適應性強呢!以往人們都愛吃野生魚,但是如果要吃羅非魚的話,最好還是選擇養殖品。因為池塘裡規模養殖羅非魚的話,水質其實很乾淨,質量有保障,野生羅非魚不知道是哪裡來的,有汙染的隱患。
羅非魚是熱帶魚,只能在氣溫十幾度以上的地區養殖,廣東、雲南、海南等地是養殖羅非魚的主力地區。在這些地方有很多專門加工羅非魚的工廠,按照國外訂單的要求,將羅非魚最好的那塊肉切出來,然後進行冷凍包裝,運到國外。
羅非魚雖然叫非洲鯽魚,實際上它和鯽魚一點關係都沒有,它的刺少肉多,味道鮮甜,老外做炸魚最喜歡用它。大家都知道歐美人吃魚不太會吐刺,他們愛吃刺少的三文魚、鱈魚,但這兩種魚價格昂貴,羅非魚的口感好,價格便宜,是最好的平價魚肉,國外甚至將羅非魚稱之為「白肉三文魚」。
甚至一向對美食挑剔的日本,對羅非魚也是敞開了懷抱,用它做刺身食用。當然,這種出口用的羅非魚,都是非常乾淨的水裡養殖出來的,沒有腥臭味,肉質也好,在國內市場,除了廣東地區之外,其他地區也賣得很好。
羅非魚不貴,市場上的銷售價4元1斤左右,我國羅非魚養殖行業也在逐漸經歷從高峰到低迷的時期,現在市面上水產養殖品種豐富,羅非魚也面臨著轉型發展。
各位朋友,你如何看待羅非魚如今的行情?歡迎留言交流,說說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