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合力推進油莎豆產業全程機械化
現代農業,離不開機械化。
從「面朝黃土背朝天」到如今現代農業生產的全程機械化,將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的同時,也大幅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對「油料之王」油莎豆來說,機械化生產尤為重要。
11月16日,吉林省萬龍油莎豆產業發展集團與吉林大學籤署《校企產學研戰略合作協議》,校企攜手,助推油莎豆全程機械化,雙方將在油莎豆機械設備研發等方面深入合作,全力推動油莎豆產業快速發展。
打破制約油莎豆產業發展的瓶頸
油莎豆又稱虎堅果、油莎草,像花生一樣在地下結果,適應性強,可在邊際地、沙化地種植,是一種集油、糧、牧、飼於一體的優良油料作物,有「地下核桃」之稱。一粒直徑1釐米左右的小小油莎豆,能分櫱出150-300顆,每畝產油量可達120公斤以上,是大豆的4倍、油菜的2倍。
油莎豆渾身是寶,果實可以榨油,做蛋白飲料、釀酒和加工休閒食品,地上鮮草可作為牛、羊、魚等的優質飼料。油莎豆產品營養豐富,其營養指標與橄欖油相媲美,油莎豆的a--亞麻酸含量超過橄欖油3倍多,同時富含脂肪、蛋白、維生素、纖維素及多種礦物質。作為健康食用油,油莎豆的營養價值已被食品科學界廣泛認可。
眾所周知,目前,我國大豆種植面積不足,而油莎豆的出現讓這一問題有了良好的解決方法。油莎豆可以代替大豆,增加國產食用油產量,對保障我國食用油安全、提高食用油自給率具有重要作用。更為可觀的是,油莎豆是典型不幹性油脂,可生產生物柴油、生物煤油、生物機油。油莎豆毛油經過進一步轉化加工,可以成為新型生物質能源,大面積種植油莎豆可以增加若干個地上油田,對我國石油戰略儲備具有重要意義。
由於油莎豆的營養價值、生態價值、功能價值,油莎豆項目已成為政府重點扶持的農業新項目,產業前景無比廣闊,經濟前景可期。目前,北自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新疆,南至雲南、廣西、廣東等20多個省區均種植油莎豆。
但事實上,幾十年來產業發展的步伐緩慢,品種退化和無法機械化等諸多瓶頸,使得油莎豆種植效益低、競爭力差,產業發展一直沒有形成規模,制約了油莎豆產業發展。
油莎豆主要收穫地下塊莖,顆粒較小,再加上根柄較細、容易斷裂,所以收穫過程中極易發生落果現象。油莎豆個頭小,現有的花生和馬鈴薯等地下塊莖收穫機無法收穫,需要人工進行採挖,耗時耗力。過去收穫一畝地需用工15人,收穫成本佔到生產成本的50%以上,易種難收,極大制約了產業發展。
因油莎豆含高澱粉高水分,收穫後如不及時清洗、乾燥、倉儲,極易腐敗黴爛;形態不規則、種皮堅厚粗糙的特點,也使油莎豆清洗去皮效率低、損失率高。產業化榨油關鍵技術裝備還需進一步開發,油莎豆製糖、制粉、飼料利用等產業鏈深加工技術與裝備亟須研發配套。
正是基於以上原因,吉林省萬龍油莎豆產業發展集團在前不久與吉林農業大學合作,開展油莎豆種子研發、產品精深加工等方面研究的基礎上,又與吉林大學攜手,在油莎豆機械設備研發上下功夫,著力打破制約油莎豆產業發展的瓶頸。
校企合作開創產業發展新局面
一個產業的快速發展,創新無疑是源頭活水,更是「第一動力」。
此次吉林省萬龍油莎豆產業發展集團與吉林大學的戰略合作,就是油莎豆全程機械化發展的催化劑,將開創產業發展的新局面。
「油莎豆產業潛力巨大、大有可為,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大事業,對於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萬龍控股集團、萬龍油莎豆產業發展集團董事長王慶龍表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科技創新在國家戰略考量中,佔據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和分量。近年來,萬龍控股集團積極響應國家關於發展現代農業的號召,成立了吉林省萬龍油沙豆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在農業領域進行全面深入的探索。油莎豆易種難收,此次與吉林大學的校企合作,將借助學校的智力優勢、創新優勢,圍繞油莎豆機械化生產技術裝備的自主創新研究,開展全方位合作,共同開拓出先進、專業的機械設備,解決油莎豆收穫難題。
王慶龍說,雙方懷著極大誠意,就校企合作進行深入交流,達成了共贏與發展的合作共識。吉林大學作為吉林省首屈一指的名校,學術成績一流,科研成果豐碩,師資力量雄厚,人才培養體系完備,在油莎豆產業,相關機械設備研發及成果轉化方面,具備強大優勢,起到了重要的科技引領作用。雙方將在油莎豆機械設備研發、製造領域,達成校企產學研合作,這不僅是雙方在各自領域優勢互補,也是雙方在文化、人才、科技等領域,深入交流的一次良好契機。在今後的合作中,萬龍油莎豆產業發展集團將充分調動優質資源,加大資金投入,加強管理投入,加深平臺建設,共同探索和實踐產學研合作新模式,以合作的實績實效,為我國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吉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邊鐵表示,吉林大學作為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擁有齊全的學科門類、雄厚的師資力量和高水平的科研隊伍,在產學研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而萬龍控股集團作為吉林省本土民營企業,始終將服務社會、回報社會為己任,在油莎豆種植、機械研發與製造項目等方面進行深入探索,體現出了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為推進地方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他說:「我們將以本次籤約儀式為契機,積極推進與萬龍控股集團的深度合作,期盼在這個互動交流、互利合作的新平臺上,雙方能夠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實現共贏,為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促進萬龍控股集團事業發展、吉林大學雙一流建設而不懈奮鬥。」
此次產學研戰略合作協議的籤訂,搭建了企業、高校院所、資本市場三方溝通合作的平臺和載體,必將成為我省推進產學研合作發展具有較強影響力的重要品牌。吉林大學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院長於海業說:「吉林大學一直高度重視推進產學研結合,努力實現科教資源優勢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將堅持把科技創新和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引領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促進科技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學院的老師們也將把握住此次校企合作的機會,推進與萬龍控股集團間的科研項目合作,挖掘創新資源,推動價值共享,努力實現項目與技術對接、知識與產業結合、技術與市場互動、創業與投資共贏。」
推動合作向更深更廣領域邁進
「從明年春天開始,萬龍油莎豆的種植基地,就將有我們研發的機械設備投入使用。」吉林大學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院長於海業說,「從春種到秋收,我們將把機具更加完善,開發更多種類,在油莎豆全程機械化生產上實現突破,並進一步將合作擴大到信息化管理、智能裝備機械應用等更加深入的領域。」
正如於海業所說,這次合作,將開啟萬龍控股集團與吉林大學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科研合作、共同推進人才培養的新篇章。
吉林大學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具有農業機械化工程國家首批重點學科,瞄準國家發展目標和地方經濟建設,形成了以農業機械化工程為優勢,以仿生工程為特色,理工結合、工管結合的學科生態布局。在農業工程領域的研究涵蓋了耕、播、管、收、運、貯六大農業生產環節。
充分發揮吉林省萬龍油莎豆產業發展集團與吉林大學各自優勢,進一步整合校企資源,共同探索和實踐產學研合作新模式,必將在全程機械化生產上大有作為。
依據合作協議,雙方將以共同推進企業建設、服務地方經濟為目標,從戰略諮詢、推進油莎豆產業發展、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強人才培養方面,通過多種形式開展長期全面合作,實現吉林大學的人才智力、研發能力以及先進科研成果與產業需求對接,將科研成果儘快轉化為生產力,為企業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在技術依託合作方面,吉林大學根據吉林省萬龍油莎豆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提出的技術需求和企業技術難題,積極組織力量進行研究開發和技術攻關,幫助企業進行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研發,支持企業技術創新,並將科研成果優先提供給企業進行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企業將接受學校教師到企業進行科學研究,為進行科學研究提供良好的生產試驗條件。
在人才培養合作方面,吉林省萬龍油莎豆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充分利用企業的設備優勢和生產條件為吉林大學提供良好的生產試驗條件和校外實訓基地,併合作共建產學研結合示範基地,在不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情況下,為學生的教學實踐活動提供方便。同時,為學校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目標、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結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出建設性意見;配合學校人才培養及專業設置等項目的市場調研,及時向學校提供行業最新的市場信息。學校在做好企業所需人才的培養、技術諮詢、技術培訓和職業技能鑑定、產品的技術成果鑑定、農機檢驗鑑定等工作的同時,派出有豐富經驗的教師參與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技術工作,並優先為企業提供優秀的畢業生,推薦企業急需人才。
在創新發展合作方面,雙方將加強基礎研究,著力探索前沿技術和技術科學領域的深層次科學規律,為技術創新積累發展的後勁;把握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這條主線,加快推進知識產權戰略和品牌戰略,突破農業現代化升級的關鍵環節,推動農業技術進步,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深化產學研合作的機制創新、結構創新和模式創新,建立健全富有生機和活力的產學研合作體系。
全面合作,共贏發展。
小小油莎豆蘊藏著巨大的經濟能量,1顆分櫱為300顆就如核裂變的一個原子核分裂成幾個原子核釋放出巨大的能量;而校企合作帶來的多領域融合,更像原子核互相聚合、產生更巨大能量釋放的核聚變,集聚產業發展的新動能。
本版策劃:王英本版撰稿:鍾林翰
(文章來源:吉林日報)
(責任編輯:DF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