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推進油莎豆產業全程機械化

2020-12-22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合力推進油莎豆產業全程機械化

  現代農業,離不開機械化。

  從「面朝黃土背朝天」到如今現代農業生產的全程機械化,將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的同時,也大幅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對「油料之王」油莎豆來說,機械化生產尤為重要。

  11月16日,吉林省萬龍油莎豆產業發展集團與吉林大學籤署《校企產學研戰略合作協議》,校企攜手,助推油莎豆全程機械化,雙方將在油莎豆機械設備研發等方面深入合作,全力推動油莎豆產業快速發展。

  打破制約油莎豆產業發展的瓶頸

  油莎豆又稱虎堅果、油莎草,像花生一樣在地下結果,適應性強,可在邊際地、沙化地種植,是一種集油、糧、牧、飼於一體的優良油料作物,有「地下核桃」之稱。一粒直徑1釐米左右的小小油莎豆,能分櫱出150-300顆,每畝產油量可達120公斤以上,是大豆的4倍、油菜的2倍。

  油莎豆渾身是寶,果實可以榨油,做蛋白飲料、釀酒和加工休閒食品,地上鮮草可作為牛、羊、魚等的優質飼料。油莎豆產品營養豐富,其營養指標與橄欖油相媲美,油莎豆的a--亞麻酸含量超過橄欖油3倍多,同時富含脂肪、蛋白、維生素、纖維素及多種礦物質。作為健康食用油,油莎豆的營養價值已被食品科學界廣泛認可。

  眾所周知,目前,我國大豆種植面積不足,而油莎豆的出現讓這一問題有了良好的解決方法。油莎豆可以代替大豆,增加國產食用油產量,對保障我國食用油安全、提高食用油自給率具有重要作用。更為可觀的是,油莎豆是典型不幹性油脂,可生產生物柴油、生物煤油、生物機油。油莎豆毛油經過進一步轉化加工,可以成為新型生物質能源,大面積種植油莎豆可以增加若干個地上油田,對我國石油戰略儲備具有重要意義。

  由於油莎豆的營養價值、生態價值、功能價值,油莎豆項目已成為政府重點扶持的農業新項目,產業前景無比廣闊,經濟前景可期。目前,北自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新疆,南至雲南、廣西、廣東等20多個省區均種植油莎豆。

  但事實上,幾十年來產業發展的步伐緩慢,品種退化和無法機械化等諸多瓶頸,使得油莎豆種植效益低、競爭力差,產業發展一直沒有形成規模,制約了油莎豆產業發展。

  油莎豆主要收穫地下塊莖,顆粒較小,再加上根柄較細、容易斷裂,所以收穫過程中極易發生落果現象。油莎豆個頭小,現有的花生和馬鈴薯等地下塊莖收穫機無法收穫,需要人工進行採挖,耗時耗力。過去收穫一畝地需用工15人,收穫成本佔到生產成本的50%以上,易種難收,極大制約了產業發展。

  因油莎豆含高澱粉高水分,收穫後如不及時清洗、乾燥、倉儲,極易腐敗黴爛;形態不規則、種皮堅厚粗糙的特點,也使油莎豆清洗去皮效率低、損失率高。產業化榨油關鍵技術裝備還需進一步開發,油莎豆製糖、制粉、飼料利用等產業鏈深加工技術與裝備亟須研發配套。

  正是基於以上原因,吉林省萬龍油莎豆產業發展集團在前不久與吉林農業大學合作,開展油莎豆種子研發、產品精深加工等方面研究的基礎上,又與吉林大學攜手,在油莎豆機械設備研發上下功夫,著力打破制約油莎豆產業發展的瓶頸。

  校企合作開創產業發展新局面

  一個產業的快速發展,創新無疑是源頭活水,更是「第一動力」。

  此次吉林省萬龍油莎豆產業發展集團與吉林大學的戰略合作,就是油莎豆全程機械化發展的催化劑,將開創產業發展的新局面。

  「油莎豆產業潛力巨大、大有可為,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大事業,對於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萬龍控股集團、萬龍油莎豆產業發展集團董事長王慶龍表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科技創新在國家戰略考量中,佔據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和分量。近年來,萬龍控股集團積極響應國家關於發展現代農業的號召,成立了吉林省萬龍油沙豆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在農業領域進行全面深入的探索。油莎豆易種難收,此次與吉林大學的校企合作,將助學校的智力優勢、創新優勢,圍繞油莎豆機械化生產技術裝備的自主創新研究,開展全方位合作,共同開拓出先進、專業的機械設備,解決油莎豆收穫難題。

  王慶龍說,雙方懷著極大誠意,就校企合作進行深入交流,達成了共贏與發展的合作共識。吉林大學作為吉林省首屈一指的名校,學術成績一流,科研成果豐碩,師資力量雄厚,人才培養體系完備,在油莎豆產業,相關機械設備研發及成果轉化方面,具備強大優勢,起到了重要的科技引領作用。雙方將在油莎豆機械設備研發、製造領域,達成校企產學研合作,這不僅是雙方在各自領域優勢互補,也是雙方在文化、人才、科技等領域,深入交流的一次良好契機。在今後的合作中,萬龍油莎豆產業發展集團將充分調動優質資源,加大資金投入,加強管理投入,加深平臺建設,共同探索和實踐產學研合作新模式,以合作的實績實效,為我國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吉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邊鐵表示,吉林大學作為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擁有齊全的學科門類、雄厚的師資力量和高水平的科研隊伍,在產學研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而萬龍控股集團作為吉林省本土民營企業,始終將服務社會、回報社會為己任,在油莎豆種植、機械研發與製造項目等方面進行深入探索,體現出了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為推進地方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他說:「我們將以本次籤約儀式為契機,積極推進與萬龍控股集團的深度合作,期盼在這個互動交流、互利合作的新平臺上,雙方能夠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實現共贏,為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促進萬龍控股集團事業發展、吉林大學雙一流建設而不懈奮鬥。」

  此次產學研戰略合作協議的籤訂,搭建了企業、高校院所、資本市場三方溝通合作的平臺和載體,必將成為我省推進產學研合作發展具有較強影響力的重要品牌。吉林大學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院長於海業說:「吉林大學一直高度重視推進產學研結合,努力實現科教資源優勢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將堅持把科技創新和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引領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促進科技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學院的老師們也將把握住此次校企合作的機會,推進與萬龍控股集團間的科研項目合作,挖掘創新資源,推動價值共享,努力實現項目與技術對接、知識與產業結合、技術與市場互動、創業與投資共贏。」

  推動合作向更深更廣領域邁進

  「從明年春天開始,萬龍油莎豆的種植基地,就將有我們研發的機械設備投入使用。」吉林大學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院長於海業說,「從春種到秋收,我們將把機具更加完善,開發更多種類,在油莎豆全程機械化生產上實現突破,並進一步將合作擴大到信息化管理、智能裝備機械應用等更加深入的領域。」

  正如於海業所說,這次合作,將開啟萬龍控股集團與吉林大學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科研合作、共同推進人才培養的新篇章。

  吉林大學生物與農業工程學院具有農業機械化工程國家首批重點學科,瞄準國家發展目標和地方經濟建設,形成了以農業機械化工程為優勢,以仿生工程為特色,理工結合、工管結合的學科生態布局。在農業工程領域的研究涵蓋了耕、播、管、收、運、貯六大農業生產環節。

  充分發揮吉林省萬龍油莎豆產業發展集團與吉林大學各自優勢,進一步整合校企資源,共同探索和實踐產學研合作新模式,必將在全程機械化生產上大有作為。

  依據合作協議,雙方將以共同推進企業建設、服務地方經濟為目標,從戰略諮詢、推進油莎豆產業發展、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強人才培養方面,通過多種形式開展長期全面合作,實現吉林大學的人才智力、研發能力以及先進科研成果與產業需求對接,將科研成果儘快轉化為生產力,為企業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在技術依託合作方面,吉林大學根據吉林省萬龍油莎豆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提出的技術需求和企業技術難題,積極組織力量進行研究開發和技術攻關,幫助企業進行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研發,支持企業技術創新,並將科研成果優先提供給企業進行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企業將接受學校教師到企業進行科學研究,為進行科學研究提供良好的生產試驗條件。

  在人才培養合作方面,吉林省萬龍油莎豆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充分利用企業的設備優勢和生產條件為吉林大學提供良好的生產試驗條件和校外實訓基地,併合作共建產學研結合示範基地,在不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情況下,為學生的教學實踐活動提供方便。同時,為學校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目標、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結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出建設性意見;配合學校人才培養及專業設置等項目的市場調研,及時向學校提供行業最新的市場信息。學校在做好企業所需人才的培養、技術諮詢、技術培訓和職業技能鑑定、產品的技術成果鑑定、農機檢驗鑑定等工作的同時,派出有豐富經驗的教師參與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技術工作,並優先為企業提供優秀的畢業生,推薦企業急需人才。

  在創新發展合作方面,雙方將加強基礎研究,著力探索前沿技術和技術科學領域的深層次科學規律,為技術創新積累發展的後勁;把握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這條主線,加快推進知識產權戰略和品牌戰略,突破農業現代化升級的關鍵環節,推動農業技術進步,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深化產學研合作的機制創新、結構創新和模式創新,建立健全富有生機和活力的產學研合作體系。

  全面合作,共贏發展。

  小小油莎豆蘊藏著巨大的經濟能量,1顆分櫱為300顆就如核裂變的一個原子核分裂成幾個原子核釋放出巨大的能量;而校企合作帶來的多領域融合,更像原子核互相聚合、產生更巨大能量釋放的核聚變,集聚產業發展的新動能。

  本版策劃:王英本版撰稿:鍾林翰

(文章來源:吉林日報)

(責任編輯:DF522)

相關焦點

  • 油莎豆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油莎豆機收現場               鄒仕喬攝     9月20日,「油莎豆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現場觀摩會」在湖北省監利縣新溝鎮梅湖村舉行。在富農陽光油菜種植專用合作社的50畝油莎豆示範基地,經過改裝的自走式藥材收穫機正在進行直接收穫作業,這意味著我國油莎豆生產實現全程機械化突破,並大幅減少傳統人工種植成本,為規模化種植奠定了基礎。
  • 油料大省再「加油」 油莎豆在湖北實現全程機械化
    多省市在會上表示將推動油莎豆產業快速發展,以解決大豆供應不足的問題。「推廣種植油莎豆可至少提供600萬噸以上食用油供給量。」張學昆說,發展油莎豆產業,逐步替代大豆進口,對保障我國食用油安全、提高食用油自給率具有重要作用。
  • 農業產業專家組考察澤惠豐油莎豆隨州總部
    近日,進駐湖北省隨州市國家級高新區企業澤惠豐油莎豆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邀請農業、糧油、精深加工、綠色食品等產業領域專家組,以及相關企業負責人近百人,對集團油莎豆總部、種植基地等進行考察活動。、油莎豆育種專家危文亮等各領域嘉賓與十多家農業企業、營銷渠道負責人等參觀隨州高新區園區,重點訪問澤惠豐油莎豆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聽取公司代表詳細介紹油莎豆產業總部基地構成體系、運營機制等基礎情況,對產業總部建設中的一個新型綜合產業基地、一套新營銷體系、一個國際化油莎豆全產業交流平臺的「三個一」工程核心布局進行了深入交流,在主導加快構建「育、種、產、銷、研、展」油莎豆全產業鏈體系的多領域戰略合作方面,公司與企業代表們充分探討並交換意見
  • 種子「核裂變」、產業「核聚變」的小小油莎豆
    當日成立的中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油莎豆產業發展專業委員會是我國首個在油莎豆產業領域建立的公益性產業平臺機構。是專業推進油莎豆產業全面發展、推動油莎豆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服務職能,以及開展油莎豆領域學術交流的專業組織和最具規模的資源平臺,在鞏固國家糧油的基礎上,逐步降低油、飼原料對進口大豆的依賴,降低進口轉基因大豆加工食用油的佔比,這對我國農業糧食領域來說,不啻為一件意義深遠的一件大事。
  • 中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油莎豆產業發展專業委員會成立
    中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油莎豆產業發展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油莎豆專委會」)是我國首個在油莎豆產業領域建立的公益性產業平臺機構。是專業推進油莎豆產業全面發展、推動油莎豆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服務職能,以及開展油莎豆領域學術交流的專業組織和最具規模的資源平臺,在鞏固國家糧油的基礎上,逐步降低油、飼原料對進口大豆的依賴,降低進口轉基因大豆加工食用油的佔比。
  • 我市全程機械化種植綠豆在潼南獲得成功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 陳曉航4日,市農業農村委邀請國內相關專家,對潼南區實施國家食用豆試驗示範體系項目----全程機械化種植綠豆進行驗收測產,結果顯示,每畝節本增效在350元以上。項目基地位於潼南區米心鎮苦竹村,試種的渝黑綠3號,是我市選育新品種,相比傳統綠豆市場價值高50%左右,試種面積共50畝,從耕地、播種、收割到秸稈粉碎全部採用機械化作業。在採收現場,專家組按照《全國食用豆測產驗收相關辦法》進行了機收和人工測產。
  • 江蘇各地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 提升水稻種植機械化智能化水平
    今年是我省建設全國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示範省的收官之年。民以食為天,食以稻為先,水稻種植機械化是我省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這份「考卷」的「必答題」之一。5月28日,全省水稻機械化種植現場推進會在海安舉行,各地紛紛交出「答卷」。
  • 湖北油莎豆產業化取得成果
    油莎豆油品質高  油莎豆油品質優於菜籽油,堪比橄欖油,營養價值極高。油色清澈微紅,無沉澱,濃香無異味,0℃以下不凍,可作精美菜餚的調料油,符合國家食用油標準,是當今植物中較有發展前途的新型油料作物之一。  油莎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亞油酸,其中蛋白質8-10%,亞麻油酸20%左右,亞油酸29%,總油酸高達90%以上。
  • 茶葉全程機械化培訓助力房縣茶葉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建設
    為進一步加快我縣農業機械化進程,助力全縣八大特色扶貧產業發展,配合全縣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我縣根據實際,擬以創建全縣特色產業全程機械化示範建設活動為載體,啟動茶葉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建設活動,以示範帶動,逐步實現全域機械化,窯淮鎮為首個推進示範鄉鎮。
  • 一顆油莎豆,寄託著他無限的夢想
    油莎豆除榨油外,可加工成食品出售,還可生食、炒食、油炸等,味道香甜,榨過油的餅粕可加工成糕點、製作醬油和醋,也可提取澱粉、糖、纖維素、釀酒、加工食品和做飼料等。    由於油莎豆渾身是寶,回來後,宋奕昭就開始上網查資料,四處打聽種植油莎豆的成功案例。他還多次來到湖南、廣西、河北、新疆等種植油莎豆的地方進行學習考察,同時他也結識了國內不少從事油莎豆種植加工方面的企業和科研人士。
  • 河南省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創建
    陳輝 攝  5月22日,記者獲悉,省農機局近日下發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創建的通知,要求各地制定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工作方案,明確創建工作重點,完善技術路線,紮實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
  • 平度在全國率先實現大蔥種植全程機械化
    近日,青島市大蔥全程機械化演示現場會在平度市蓼蘭鎮楊家頂子農創示範園召開。青島市大蔥種植的10個工藝流程在全國率先實現全程機械化,每畝可節約人工成本約800元,全面推開後可為全市種植的16.09萬畝大蔥節本增收近1.3億元。 在楊家頂子農創示範園的智能育苗溫室內,軌道移動式噴灌車正在工作人員的遙控下進行現場澆灌。
  • 全程機械化 大蔥喜豐收
    全程機械化 大蔥喜豐收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0.10 星期六 據悉,近年來,仁兆鎮大力推廣大蔥種植全程機械化,發揮農機在農業生產中節本增效、推動規模經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率先實現了大蔥育苗、定植、移栽、收穫等工藝流程的全程機械化作業。村民正在將收穫的大蔥裝車。大蔥豐收帶火用工潮    記者在仁兆鎮竇戈莊村大蔥種植基地裡看到,看著滿載大蔥的卡車向外駛去,大蔥價高暢銷,村民們露出了喜悅的笑容。雖然,收穫大蔥勞動強度較大,村民們依舊幹勁十足。
  • 青海省舉辦藜麥枸杞全程機械化現場技術實訓活動
    本報記者 譚 梅 通訊員 秦俞東 攝 青羚網訊(記者 譚梅) 藜麥、枸杞是我省及柴達木盆地的主要經濟作物,為加快補齊藜麥和枸杞在全程機械化生產中的短板,6月17日上午,由青海省農牧機械推廣站,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農業農村局主辦的全省藜麥枸杞全程機械化田間日暨技術實訓活動,在海西州德令哈市柯魯柯鎮舉辦。
  • 山東舉辦蔥姜蒜、辣椒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論壇
    日前,蔥姜蒜、辣椒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論壇暨經濟作物機械化田間日活動在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舉辦。本次活動由中國農機流通協會、國家特色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山東省農科院、山東省農機科學研究院等單位主辦,來自全國各地農業、農機領域近400多人參加了論壇。
  • 我國育成首個高油高產油料作物油莎豆品種—新聞—科學網
    近日,由中國農科院油料所選育的新型油料作物油莎豆「中油莎1號」通過中國作物學會油料作物專業委員組織的品種認定
  • 上海菜籃子「主力」捲心菜推廣全程機械化生產
    圖說:甘藍機械化採收現場 上海農科院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馬亞寧)低溫再次來臨,上海郊區的蔬菜搶收保供穩生產工作能否經受住考驗?昨天下午,在上海星輝蔬菜公司舉行的甘藍機械化採收現場會給出了滿意答案——上海市農業科學院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露地甘藍(小白菜)優質輕簡高效生產技術集成與示範」帶來了全程機械化生產的「十八般武藝」。甘藍俗稱捲心菜,是廣受上海市民喜愛的四季的佳蔬。在上海,甘藍每年種植面積達7.8萬畝次,為蔬菜的保淡、保供特別是冬季的蔬菜供應提供了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