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復國後王后雅魚自盡,範蠡十字道破玄機

2020-12-19 談古論金說歷史

春秋戰國時期,是一段大分裂時期,在這樣的亂世中,年少無為的越王勾踐繼承王位。從這一點來說,勾踐還不知道前方的路途是怎樣的坎坷。年輕無為的勾踐對吳王夫差不屑一顧,貿然地發動了戰爭,結果導致越國覆滅。這時候的勾踐還是比較幸運的,為何說勾踐被滅國了還幸運呢?

就是勾踐身邊有兩位頂級謀士,這兩人就是範蠡和文種。雖說這時候的越國滅亡,但是範蠡和勾踐絲毫沒有隱退之心,兩人從楚國前來投靠勾踐。為的就是能夠幫助一個諸侯王實現天下霸業,讓天下得到天平盛世。當時的越國大臣使用計策,讓範蠡沒有被吳王夫差殺死,這給了勾踐一個機會。

想要復國,就必須到吳國去為奴三年。當時的勾踐和王后以及大臣範蠡一同前往。在歷史上,勾踐復國的事跡幾乎是盡人皆知的,這時候的勾踐沒有年輕時的狂躁,反而是一心想要復仇。也就是在勾踐為奴的三年中,勾踐嘗遍了人間疾苦。甚至是出現了勾踐吃夫差大便的事情。

這樣的事情出現後,勾踐無疑是成為了笑柄。只不過,勾踐有範蠡這樣的謀士共謀大業,絲毫沒有影響勾踐復仇的信心。在吳國為奴的三年中,除了範蠡這位謀士之外,還有就是勾踐的王后,此人也是非常重要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勾踐成功復國後,勾踐的王后竟然選擇了自盡身亡。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說起雅魚就不得不提越王勾踐,說到勾踐就不得不提到這三個人,範蠡、文種和雅魚,除了範蠡選擇離開沒有死以外,留在勾踐身邊的人死的死,自殺的自殺。這樣看來,勾踐是屬於可以共富貴不可共患難的君王。雅魚和勾踐在吳國共同經歷磨難和屈辱,是世上和勾踐最親近也是最了解勾踐的人。她在勾踐重鑄輝煌的時候選擇自盡,可見勾踐是個不能同甘只能共苦的人。

在吳國做階下囚的日子不僅僅是食不果腹,皮肉之苦,還有性命之憂、人格上的侮辱。這時候的勾踐達到了人生的最低點,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勾踐到了人生低點,但是王后沒有選擇離開勾踐。在吳國的時候,雅魚雖然身為王后,但是此時的吳國人沒有把他們當成是越國的國王。

因此,雅魚在吳國受到了侮辱。但是,雅魚和勾踐一樣,復國的信念沒有消失。雅魚的這種復國的信念一直支持著她等到吳國滅亡,她才在自己的宮殿裡自殺。勾踐知道後,在她的宮殿裡待了三天三夜,出來後對侍衛說:把王后宮埋了,讓我的雅魚在這裡安心的睡吧。

其實,雅魚雖然在吳國受到了侮辱,古代的時候,女子的貞潔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這絕不是雅魚自殺的根本原因。這一點通過範蠡和文種的結局就可以看出。回越國的十年間,雅魚早已經看透勾踐得勢之後的為人,她知道勾踐在乎她被玷汙的過去,不想再回憶起曾經失敗的屈辱,這一定會讓勾踐不高興。

看看勾踐身邊的另一個近臣,聰明絕頂,在吳國三年一直陪伴左右的範蠡時候說的和做的,就知道事情沒有那麼簡單。雅魚太過了解勾踐,知道勾踐是一個可以共患難,卻不能共富貴的人。因此,雅魚的死沒有什麼奇怪的。越國復國之後,範蠡選擇了離開,相比來說,另一位謀士文種結局就不好了。

文種沒有離開勾踐,反而是在越國為相。雅魚深知自己一定要死了,她活著只是為了看到吳國被攻破,越國復國的一天,當大患已除她就可以了無牽掛地走了。雅魚的死,對範蠡來說,肯定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當時的範蠡對文種說到「越王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這樣一句話,讓範蠡與文種的結局大為不同。文種在越國被勾踐賜死。

相關焦點

  • 越王勾踐復國後王后雅魚自盡,範蠡十字道破玄機,文種死前才明白
    說起雅魚就不得不提越王勾踐,說到勾踐就不得不提到這三個人,範蠡、文種和雅魚,除了範蠡選擇離開沒有死以外,留在勾踐身邊的人死的死,自殺的自殺。雅魚是勾踐的王后,為何最後要選自盡這條路呢?01,勾踐復國後雅魚自盡,範蠡一聽不告而別,文種稱病不得善終 公元前494年,吳越兩國開戰。越王勾踐所率人馬被夫差圍困擊敗,面臨滅頂之災,勾踐一面派使臣文種向夫差請和,一面做好決一死戰的打算。所幸,夫差最終接受了請和,命越王勾踐攜妻雅魚帶子及越國群臣到吳國為臣,說是為臣,實則是為奴。
  • 越王勾踐和雅魚王后,同在吳國經歷屈辱,復國之後雅魚為何要自殺
    公元前496年,太子勾踐繼位,成了越王,而雅魚也晉升成了王后。突遭變故,夫婦共受屈辱緊隨而來的是戰爭,越王勾踐開始大展宏圖,接連打了幾個勝仗。然而,僅僅過了幾年,他的命中死敵,吳王夫差就將他的軍隊擊潰,並俘虜了他。
  • 勾踐復國後,雅魚王后為何自殺?
    公元前473年,當吳王夫差兵敗自殺的消息從前線傳到越王王后雅魚的寢宮後,端莊大氣的雅魚王后微微一笑,隨即召來了宮中的一眾僕婦,將自己的金銀細軟、寶石珠釵悉數分給了她們。王后雅魚告訴她們,為了慶祝攻打吳國之戰大獲全勝,不僅要賜給她們這些財物以茲同樂,還準許她們離宮返還家鄉,與親人團聚。
  • 百般屈辱後,越王勾踐和王后雅魚回國,雅魚看穿勾踐,憤而自盡
    要說越王勾踐,可以說很多人都知道他,臥薪嘗膽的故事可以說是很多人在艱難困苦,遭遇困境的時候拿來激勵自己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我在這裡就不多講了。而她的妻子陪伴他度過這最艱難的一段時期,我們平民百姓尚且知道糟糠之妻不可棄,作為一國之君的勾踐肯定也是知道這個道理的。那麼為什麼雅魚最後卻自殺了呢?
  • 越王勾踐的王后雅魚,為何復國後雅魚要自殺?
    越王勾踐逆風翻盤的故事,應該是很多人小時候就聽到過的,是忍辱負重重回巔峰的典型。而在越王勾踐背後,有一個對他極為忠誠的女子,在越王勾踐變成階下囚之時,她也一直陪伴其左右,就是越王勾踐的王后雅魚。在越王勾踐還是太子的時候,雅魚便嫁給了他,可謂是飛上枝頭變鳳凰。雅魚的出身並沒有多好,她是極為榮耀的,成為了越國很多人都羨慕的人。在公元前496年,勾踐繼位成為了越國的王,而雅魚也成為了王后。
  • 越王勾踐背後的女人——雅魚!
    雅魚,戰國時期人物。勾踐當太子的時候,雅魚嫁給勾踐,成為越國的太子妃,勾踐成為越王后,封雅魚為王后。越國和吳國打仗,戰敗後,勾踐成為吳王夫差的階下囚,雅魚跟隨他進入吳國為奴。雅魚是越王勾踐的妻子,她的一生跟著勾踐顛沛流離,受盡了屈辱,但是她以自己博大的胸懷包容了所有的苦難,在這苦難之上孕育出了勾踐日後的王圖霸業,可以說雅魚的存在是勾踐能夠支撐著一直堅持的重要原因。
  • 勾踐復國後,與他患難與共的髮妻雅魚為何卻在那時自殺了?
    提到勾踐,自然就會聯想到幾個相關的詞語:闔閭、臥薪嘗膽、雅魚、範蠡、夫差、伍子胥等。當然了,今天提到的這些詞除了人人皆知的「臥薪嘗膽」典故以外,其他都會悉數登場。雅魚就是越王勾踐的夫人,在勾踐繼位之後封雅魚為後。
  • 越王勾踐和王后雅魚,在吳國共同經歷屈辱,為何復國後雅魚要自殺?
    越王勾踐和王后雅魚,在吳國共同經歷屈辱,為何復國後雅魚要自殺? 蒲松齡落第自勉聯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 勾踐和王后雅魚,在吳國經歷同樣屈辱,復國後王后為何會自殺?
    我們都聽過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但是卻少有知道他的王后雅魚也是一代賢后,曾經因為追隨越王而吃了數不盡的苦,但是因為在越王成功向吳國復仇之後,成功光復越國之後,雅魚選擇了自殺。這是一個讓人不解的事情,為何在苦盡甘來之時,反而放棄生命呢?究竟雅魚的死有什麼苦衷呢?
  • 越王勾踐復國 犧牲最大的除了西施 還有她
    吳國君臣認為勾踐兩口子夠賤,於是就把他們釋放了,勾踐夫妻回國後,臥薪嘗膽,身穿粗布麻衣,吃著糲食淡飯,過著清苦簡樸的日子,奮發圖強,暗暗發誓要建立強大越國,滅吳雪恥。勵志十年,越國國力增強,越王勾踐興師伐吳,幾年後終於消滅了吳國,洗刷了刻骨的屈辱。越王勾踐成為南疆的新一代霸主,開始日漸驕奢淫逸,眼裡容不下與他共苦的臣子。
  • 越王勾踐和雅魚皇后,在吳國忍辱負重三年,為何復國後雅魚會自殺
    勾踐是一個薄情寡義的人,範蠡在幫助勾踐復國以後,曾對文種說到勾踐此頸如鶴、嘴如鷹,是一個刻薄寡恩的君主,只能與之共患難,不能共富貴,範蠡功成身退,文種不聽慘遭殺害!公元前962年,勾踐率十萬大軍在會稽山與吳王夫差決戰,因為不聽範蠡的勸告,最終遭到了夫差和伍子胥合圍,最後兵敗被圍,在會稽山上勾踐眼見回國無望,準備自盡殉國,後來在範蠡和文種的勸說下,採納了範蠡提出的十年生聚、十年修養的策略,(據史料記載:計然傳授了範蠡七條國策
  • 越王勾踐和王后雅魚,吳國共同經歷屈辱,為何復國後雅魚要自殺?
    這苦心人,便是越王勾踐臥薪嘗膽20多年,終於滅掉了吳國,吳王夫差自殺身亡。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但被越國擊敗,闔閭中毒身亡。兩年後闔閭的兒子夫差率兵擊敗越國,越王勾踐慘敗被押送到吳國做奴隸,勾踐夫妻在吳國像奴隸一樣被人羞辱洩憤。
  • 雅魚為了越王勾踐在吳國夜侍晉國使者,為何吳國滅亡後她卻自殺?
    談秦說漢(256)雅魚為了越王勾踐在吳國夜侍晉國使者,為何吳國滅亡後她卻自殺?「君為王,我為後,結髮相從期白首,君為奴,我為婢,人間反覆何容易。」宋代的趙文一首《勾踐夫人歌》,唱出了臨去吳國前越王勾踐與王后雅魚心中的悲傷。
  • 勾踐妻子在吳國受苦三年,毫無怨言,為何勾踐復國後她卻自殺了?
    勾踐妻子在吳國受苦三年,毫無怨言,為何勾踐復國後她卻自殺了?臥薪嘗膽這個成語,大家都知道,這個成語背後的故事,很多人應該也知道,越王勾踐國家被滅,他也被吳國擄去成為了奴隸。在吳國受盡了磨難後,他終於復國,然後把吳國給滅了。
  • 越王勾踐為什麼要殺範蠡與文種?爛牌好牌,會打都是「好牌」!
    越王勾踐,提到他,第一印象「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堪稱歷史人物第一勵志典範!然而,他卻因滅吳興越後,立刻對兩位曾經輔佐他圖謀大業,日夜不計勞苦跟隨鞍前馬後的肱骨重臣範蠡與文種,大起殺心。好在範蠡識趣洞察人性,跑得快了點倖免於難,而優柔寡斷,甚至說壓根就沒有多大危機意識的文種,卻並不那麼幸運,直接作了勾踐殺戮功臣的「練手菜」。
  • 範蠡為何知道越王勾踐只可共患難不能共享樂?
    範蠡畢竟是2600多年前的人物了,他的人物形象隨著歷史的推移不斷豐滿,如今我們所了解的當初他離開越王勾踐的原因,其實是歷朝歷代根據自身需要所塑造的人設而已。 歷史上的範蠡事跡最早見於《國語》、《呂氏春秋》、《春秋繁露》等典籍,其中以《國語》最早,記錄的也是他輔佐勾踐滅吳的故事。
  • 江蘇挖出三片竹簡,考古專家發現21個字,解開勾踐殺範蠡的真相
    越王勾踐,一代君王,因為被吳軍打敗,所以被迫和吳國和解,回國之後,又臥薪嘗膽,讓越國的國力逐漸恢復起來,並越發強盛。在歷史上,對越王的評價有很多,單從復國這一點上看,他有理想、有抱負、敢於嘗試,在歷史文獻的記載中,他敗給吳國之後,開始自我檢討,休養生息,為日後的東山再起打好基礎。
  • 幫助勾踐復國的文種,大業已成,勾踐為什麼還是要除掉他
    歷史上復仇的故事特別多,不過在小編看來,最出名的應該是越王勾踐復仇的這個事了,而且我們在上小學的時候就已經聽過這個故事了。但是應該很少有人知道在越王勾踐復仇成功之後,卻把對他來說幫助最大的功臣文種給殺死了,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呢?今天小編就來幫大家好好分析分析。
  • 中華五千年:勾踐為何臥薪嘗膽,範蠡和文種如何輔助越王
    勾踐不同意,也發大軍去跟吳國人拼個死活。兩國的軍隊在大湖一帶打上了。越軍果然大敗。越王勾踐帶了五千個殘兵敗將逃到會稽,被吳軍圍困起來。勾踐弄得一點辦法都沒有了。他跟範蠡說:「懊悔沒有聽你的話,弄到這步田地。現在該怎麼辦?」
  • 睽卦九二「遇主於巷」,展示弱君強臣攜手共進,如範蠡輔勾踐滅吳
    說到這裡,就想到了春秋末期時的範蠡和越王勾踐的故事。範蠡和勾踐範蠡是春秋末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經濟學家,他很會做生意,被後世稱為「商聖」,當然這是後話。勾踐是越國國君。而範蠡曾為越王勾踐效力,所以範蠡就是臣,勾踐就是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