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的王后雅魚,為何復國後雅魚要自殺?

2020-12-19 吳氣求

越王勾踐逆風翻盤的故事,應該是很多人小時候就聽到過的,是忍辱負重重回巔峰的典型。而在越王勾踐背後,有一個對他極為忠誠的女子,在越王勾踐變成階下囚之時,她也一直陪伴其左右,就是越王勾踐的王后雅魚。

在越王勾踐還是太子的時候,雅魚便嫁給了他,可謂是飛上枝頭變鳳凰。雅魚的出身並沒有多好,她是極為榮耀的,成為了越國很多人都羨慕的人。在公元前496年,勾踐繼位成為了越國的王,而雅魚也成為了王后。

但是在那個時代,沒有一位君主會偏安一隅,越王勾踐想要大展宏圖,在打了勝仗之後,沒過幾年便遇到了自己最大的敵人吳王夫差,不僅軍隊被打敗了,越王勾踐也成為了階下囚。最初王后得到的消息是自己的丈夫已經戰死沙場,她想在皇宮自殺,避免遭到其他人的侮辱。

但是隨後她便得到消息,越王勾踐為了防止生靈塗炭,便主動與吳王夫差和解,親自去吳國當了階下囚。作為王后怎可能不做出表率,不會獨自一個人在宮中,所以她帶上了手銬腳銬一同前往,與夫君共患難。

可是讓人沒想到的是,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成功以後,雅魚王后居然自殺了,這又是為什麼呢?

深知越王勾踐的本性

作為越王勾踐的王后,她對自己的這位夫君甚是了解,知道勾踐是一個非常殘忍之人。在當年與吳國開戰的時候,越國的實力就沒有多強大,可是越王勾踐卻想到了非常殘忍的辦法,就是招募的死士,他們排成排,喊著口號走進吳國的軍隊,拔出刀子直接動手割下自己的頭顱。這樣的操作可是令吳國軍隊有些害怕,所以亞魚王后面對的就是這樣殘忍的勾踐。

在越王勾踐帶著自己的王,後來到吳國當奴隸時,吳王夫差可是沒少羞辱他,而這一切作為王后她都看在眼裡。在晉國使者來到吳國的時候,五子胥直接對越王勾踐說,要讓他的王后去陪晉國的使者。這件事情便是問題的根本之所在,作為王后與自己的丈夫經歷了很多,也看到了越王勾踐的本性。

所以她知道,當吳國滅國的時候,便是她死的時候。看到自己的丈夫重新地回到了王位,也算是心願已了。她也明白勾踐是什麼樣的為人,兩個人可以共同承擔當奴隸的苦,但是卻不能再重新回到王位之後,繼續忍受自己有這樣一位王后。另一方面,雅瑜看著越王勾踐殺掉了曾經庇護他的吳國大臣,殺掉了一些無辜之人。也更明白兔死狗烹,何況自己也是一個丟了貞潔的女人,活著對于越王勾踐來講就像是恥辱般的存在。越王勾踐不想回憶起,也不想看到,所以雅魚只有一條路。正是因為越王勾踐的殘忍,才使得這個曾經陪他一起當奴隸,忍辱負重的女子不得已自殺了。

相關焦點

  • 越王勾踐和王后雅魚,在吳國共同經歷屈辱,為何復國後雅魚要自殺?
    越王勾踐和王后雅魚,在吳國共同經歷屈辱,為何復國後雅魚要自殺? 蒲松齡落第自勉聯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 越王勾踐和雅魚王后,同在吳國經歷屈辱,復國之後雅魚為何要自殺
    公元前496年,太子勾踐繼位,成了越王,而雅魚也晉升成了王后。突遭變故,夫婦共受屈辱緊隨而來的是戰爭,越王勾踐開始大展宏圖,接連打了幾個勝仗。然而,僅僅過了幾年,他的命中死敵,吳王夫差就將他的軍隊擊潰,並俘虜了他。
  • 越王勾踐和王后雅魚,吳國共同經歷屈辱,為何復國後雅魚要自殺?
    這苦心人,便是越王勾踐臥薪嘗膽20多年,終於滅掉了吳國,吳王夫差自殺身亡。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但被越國擊敗,闔閭中毒身亡。兩年後闔閭的兒子夫差率兵擊敗越國,越王勾踐慘敗被押送到吳國做奴隸,勾踐夫妻在吳國像奴隸一樣被人羞辱洩憤。
  • 勾踐復國後,雅魚王后為何自殺?
    公元前473年,當吳王夫差兵敗自殺的消息從前線傳到越王王后雅魚的寢宮後,端莊大氣的雅魚王后微微一笑,隨即召來了宮中的一眾僕婦,將自己的金銀細軟、寶石珠釵悉數分給了她們。王后雅魚告訴她們,為了慶祝攻打吳國之戰大獲全勝,不僅要賜給她們這些財物以茲同樂,還準許她們離宮返還家鄉,與親人團聚。
  • 越王勾踐復國後王后雅魚自盡,範蠡十字道破玄機
    春秋戰國時期,是一段大分裂時期,在這樣的亂世中,年少無為的越王勾踐繼承王位。從這一點來說,勾踐還不知道前方的路途是怎樣的坎坷。年輕無為的勾踐對吳王夫差不屑一顧,貿然地發動了戰爭,結果導致越國覆滅。這時候的勾踐還是比較幸運的,為何說勾踐被滅國了還幸運呢?
  • 越王勾踐復國後王后雅魚自盡,範蠡十字道破玄機,文種死前才明白
    說起雅魚就不得不提越王勾踐,說到勾踐就不得不提到這三個人,範蠡、文種和雅魚,除了範蠡選擇離開沒有死以外,留在勾踐身邊的人死的死,自殺的自殺。雅魚是勾踐的王后,為何最後要選自盡這條路呢?01,勾踐復國後雅魚自盡,範蠡一聽不告而別,文種稱病不得善終 公元前494年,吳越兩國開戰。越王勾踐所率人馬被夫差圍困擊敗,面臨滅頂之災,勾踐一面派使臣文種向夫差請和,一面做好決一死戰的打算。所幸,夫差最終接受了請和,命越王勾踐攜妻雅魚帶子及越國群臣到吳國為臣,說是為臣,實則是為奴。
  • 勾踐和王后雅魚,在吳國經歷同樣屈辱,復國後王后為何會自殺?
    我們都聽過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但是卻少有知道他的王后雅魚也是一代賢后,曾經因為追隨越王而吃了數不盡的苦,但是因為在越王成功向吳國復仇之後,成功光復越國之後,雅魚選擇了自殺。這是一個讓人不解的事情,為何在苦盡甘來之時,反而放棄生命呢?究竟雅魚的死有什麼苦衷呢?
  • 百般屈辱後,越王勾踐和王后雅魚回國,雅魚看穿勾踐,憤而自盡
    雅魚是一個很聰明的女人,因為她知道如果她不自殺的話,勾踐也會逼著她死,亦或者直接賜死她。所以她選擇了自己自殺,給自己留一個體面的結局。要說越王勾踐,可以說很多人都知道他,臥薪嘗膽的故事可以說是很多人在艱難困苦,遭遇困境的時候拿來激勵自己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我在這裡就不多講了。而她的妻子陪伴他度過這最艱難的一段時期,我們平民百姓尚且知道糟糠之妻不可棄,作為一國之君的勾踐肯定也是知道這個道理的。那麼為什麼雅魚最後卻自殺了呢?
  • 雅魚為了越王勾踐在吳國夜侍晉國使者,為何吳國滅亡後她卻自殺?
    談秦說漢(256)雅魚為了越王勾踐在吳國夜侍晉國使者,為何吳國滅亡後她卻自殺?「君為王,我為後,結髮相從期白首,君為奴,我為婢,人間反覆何容易。」宋代的趙文一首《勾踐夫人歌》,唱出了臨去吳國前越王勾踐與王后雅魚心中的悲傷。
  • 勾踐妻子在吳國受苦三年,毫無怨言,為何勾踐復國後她卻自殺了?
    勾踐妻子在吳國受苦三年,毫無怨言,為何勾踐復國後她卻自殺了?臥薪嘗膽這個成語,大家都知道,這個成語背後的故事,很多人應該也知道,越王勾踐國家被滅,他也被吳國擄去成為了奴隸。在吳國受盡了磨難後,他終於復國,然後把吳國給滅了。
  • 勾踐復國後,與他患難與共的髮妻雅魚為何卻在那時自殺了?
    提到勾踐,自然就會聯想到幾個相關的詞語:闔閭、臥薪嘗膽、雅魚、範蠡、夫差、伍子胥等。當然了,今天提到的這些詞除了人人皆知的「臥薪嘗膽」典故以外,其他都會悉數登場。雅魚就是越王勾踐的夫人,在勾踐繼位之後封雅魚為後。
  • 越王勾踐背後的女人——雅魚!
    雅魚,戰國時期人物。勾踐當太子的時候,雅魚嫁給勾踐,成為越國的太子妃,勾踐成為越王后,封雅魚為王后。越國和吳國打仗,戰敗後,勾踐成為吳王夫差的階下囚,雅魚跟隨他進入吳國為奴。雅魚是越王勾踐的妻子,她的一生跟著勾踐顛沛流離,受盡了屈辱,但是她以自己博大的胸懷包容了所有的苦難,在這苦難之上孕育出了勾踐日後的王圖霸業,可以說雅魚的存在是勾踐能夠支撐著一直堅持的重要原因。
  • 越王勾踐復國 犧牲最大的除了西施 還有她
    吳國君臣認為勾踐兩口子夠賤,於是就把他們釋放了,勾踐夫妻回國後,臥薪嘗膽,身穿粗布麻衣,吃著糲食淡飯,過著清苦簡樸的日子,奮發圖強,暗暗發誓要建立強大越國,滅吳雪恥。勵志十年,越國國力增強,越王勾踐興師伐吳,幾年後終於消滅了吳國,洗刷了刻骨的屈辱。越王勾踐成為南疆的新一代霸主,開始日漸驕奢淫逸,眼裡容不下與他共苦的臣子。
  • 越王勾踐和雅魚皇后,在吳國忍辱負重三年,為何復國後雅魚會自殺
    勾踐是一個薄情寡義的人,範蠡在幫助勾踐復國以後,曾對文種說到勾踐此頸如鶴、嘴如鷹,是一個刻薄寡恩的君主,只能與之共患難,不能共富貴,範蠡功成身退,文種不聽慘遭殺害!和勾踐一起同行前往吳國的,除了範蠡以外,還有勾踐的雅魚皇后,文種卻回到了越國厲兵秣馬,表面上越國年年進貢,實則暗藏玄機,去到吳國後勾踐一直小心翼翼的做人,每天臥薪嘗膽、時刻不忘國恥,生怕得罪了夫差會把自己處死,範蠡也知道勾踐在吳王宮這樣深感危險,於是有了美人計。
  • 勾踐復國雞幫忙,一道名菜傳古今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踐即位。他喜歡野雞,所以在王宮內養了不少。他但凡出宮,總要帶幾隻,以供他逗玩。野雞幾年過去了,這些野雞好看的羽毛顏色逐漸退化,接近於家雞的顏色。越王看到野雞開始變醜,便問身邊大臣,這麼多老雞如何處理。大臣說道,大王可以將老雞贈與城中百姓,每家一隻公雞,一隻母雞。規定其在兩年內上交四隻雞即可,交不上的,就把雞再收回來。這樣,宮裡的雞也得到了有效利用,老百姓的生活也會好一些。到時候收回來的雞可以再分給更多的老百姓,多餘的可豢養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 幫助勾踐復國的文種,大業已成,勾踐為什麼還是要除掉他
    歷史上復仇的故事特別多,不過在小編看來,最出名的應該是越王勾踐復仇的這個事了,而且我們在上小學的時候就已經聽過這個故事了。但是應該很少有人知道在越王勾踐復仇成功之後,卻把對他來說幫助最大的功臣文種給殺死了,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呢?今天小編就來幫大家好好分析分析。
  • 越王勾踐為什麼要殺範蠡與文種?爛牌好牌,會打都是「好牌」!
    越王勾踐越王勾踐為何要殺功臣範蠡與文種?越王勾踐,在每日靠「嘗食苦膽」修習忍辱後,終於藉機會「鹹魚翻身」滅掉吳國,得以復國興越而為一方稱霸。這樣的歷史逆轉之大勝局,除了勾踐本人的忍辱功夫十分了得外,還得益於兩位重要臣子的輔佐,一個是為後人尊為「商聖」的範蠡,另一個是春秋末期著名的謀略家文種。然而,令很多人大惑不解的是,越國復興之後,越王勾踐為何要殺他們?
  • 中華五千年:勾踐為何臥薪嘗膽,範蠡和文種如何輔助越王
    文種在夫差面前把勾踐願意投降的意思說了一遍。吳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堅決反對。文種回去後,打聽到吳國的伯嚭是個貪財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寶,私下送給伯嚭,請伯嚭在夫差面前講好話。經過伯嚭在夫差面前一番勸說,吳王夫差不顧伍子胥的反對,答應了越國的求和,但是要勾踐親自到吳國去。
  • 範蠡為何知道越王勾踐只可共患難不能共享樂?
    範蠡畢竟是2600多年前的人物了,他的人物形象隨著歷史的推移不斷豐滿,如今我們所了解的當初他離開越王勾踐的原因,其實是歷朝歷代根據自身需要所塑造的人設而已。 歷史上的範蠡事跡最早見於《國語》、《呂氏春秋》、《春秋繁露》等典籍,其中以《國語》最早,記錄的也是他輔佐勾踐滅吳的故事。
  • 一道流傳千年的紹興菜,越王勾踐:我的創意
    在紹興,有一道叫做「越國魚頭王」的菜,已流傳千年,據傳,還是越王勾踐的創意呢!這道菜選魚是關鍵,儘量選大鱅魚,最好是7斤往上,魚頭越大,膠原蛋白就越豐富,口感和味道就越好。公元前494年,吳越兩國會戰於「夫椒山」,後越軍大敗,越王勾踐及五千兵馬退保會稽山,並被吳軍包圍。數日後,越軍糧食逐漸見底,將士們只能靠著山中野物魚蝦充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