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如果讀到課本的《靜夜思》,定會暴跳如雷:咋給我改成這樣了

2020-12-15 解憂文史

《靜夜思》是李白26歲那年在揚州的一座旅舍寫下的,他雖志於遊歷天下,但在異鄉的夜晚看到一輪皓月當空,心裡還是免不了陡生思鄉之情。

沒有奇特的想像,沒有華麗的辭藻,唯有直白而又真摯的情感,讓千百年來的讀者無不動容。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現代版本的《靜夜思》素有「篡改說」和「山寨說」,因為它已經不是李白筆下的樣子,而被後人修改過。

我們梳理一下《靜夜思》在歷朝歷代的演變史。

在宋刊本的《李太白文集》,宋代學者郭茂倩編纂的《樂府詩集》,宋代學者洪邁編纂的《萬首唐人絕句》之中,《靜夜思》是這個樣子的:

床前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月,低頭思故鄉。

一個動詞「看」,一個名詞「山」,如今都變成了形容詞「明」。在元代士人蕭士贇編著的《分類補註李太白集》,以及明代文人高棅編纂的《唐詩品匯》,清代康熙皇帝主持編寫的《全唐詩》,甚至是日本人編寫的唐代詩集之中,都採用了「看」與「山」的說法。

宋距唐年代較近,宋人也一直很推崇唐詩,所以宋書裡的版本應該是最接近李白原作的。也就是說,以上這個樣子的《靜夜思》最可能是李白的原創。那麼,它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跑偏的呢?

前面說宋代學者洪邁編纂的一本書叫《萬首唐人絕句》,寫得很好,流傳很廣。可是,明代有兩個文人在對這本書進行整補刪減時,卻把第三句改成了「床前明月光」,但第一句保持原貌。

到了清代,著名學者沈德潛也寫了一本書叫《唐詩別裁》,他又把第一句改成了「床前明月光」,但第三句未改。

最後,清代乾隆年間的蘅塘退士編纂而成《唐詩三百首》,同時吸納了以上兩個改動,才把《靜夜思》變成了現在我們讀到的模樣。

小解想像假如李白重生到現代,讀到課本裡被篡改過的《靜夜思》,一定會暴跳如雷,原因是兩個改動,幾乎把李白的率真和文藝全給沒收了。

「床前看月光」,是平鋪直敘的說法,寫實性很強。那一夜李白無心睡眠,便賞起了月光,「看」凸顯了這首詩毫無套路的特點,全憑真情實感贏得掌聲。此為率真。

但李白最不滿意的還是對「舉頭望山月」的篡改。在文人詩裡,月經常被分為「山月」、「海月」等文人氣質很強的種類,「山月」代表了李白在平鋪直敘之中潛藏的文藝,而「明月」似乎就是老百姓眼裡普普通通的月亮了。

如李白在《酬岑勳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中寫道:「策馬望山月,途窮造階墀。」又如在《九日》中寫下的:「落帽醉山月,空歌懷友生。」

而其他詩人也對「山月」情有獨鍾。如王維之「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王勃之「野煙含夕渚,山月照秋林」,白居易之「夜深作書畢,山月向西斜」等等。

他們未必看到的就是山上的月亮,但寫成是「山月」可以為詩歌本身帶去更強的文藝氣息。所以,當李白讀到新版《靜夜思》,勢必要大吃一驚:怎麼給我改成這樣了?

然而,新版比舊版要更加朗朗上口這是不爭的事實。也就是說,新版的口語化更強一些。「床前看月光」,中間嵌入一個動詞使得整句略顯滯重;「山月」被地理環境所限制,而「明月」則無拘無束,可以令更多讀者產生共鳴。

這樣說來,改動沒有考慮到李白的個人感受和創作背景,全然是為讀者和流傳所服務了。如果是這樣,「詩仙」是會生氣的。

相關焦點

  • 課本上的《靜夜思》,並非李白寫下的原版,二者之間有什麼區別?
    李白《靜夜思》就是其中的典型,因為它在歷史上曾經出現「八個版本」。一首五言絕句,短短二十個字,盡在「床前」、「見」、「看」、「明月」、「山月」之間變換來去。從「床」的制式,到詩人當時所處「室外」還是「室內」,一直讓人爭論不休。
  • 夜深人不靜:李白的靜夜思寫作技巧不及王維,千年糾結,傳唱千年
    像李白這樣倚劍走天涯的江湖俠客,江湖浪子,像李白這麼鬧騰的,這麼不安靜的人,是體會不到的。所以從開篇第一句,李白的《靜夜思》在寫作技巧上,就明顯輸給了人家王維。如果按照這種解釋,「床」就是我們睡覺的用具了。可是這樣在室內的話,咋能說「疑是地上霜」呢?室內咋能看到地上的霜呢?所以也不應該是室內。4,馬未都等認為,床應解釋為胡床。胡床,亦稱「交床」、「交椅」、「繩床」。
  • 【用日語讀唐詩】李白——靜夜思
    【用日語讀唐詩】李白——靜夜思 2015年11月30日11:17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尤其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人氣非常高。人民網日本頻道將每期為大家送上一首優美的漢詩,一起來欣賞其中的奧妙吧。
  • 「舉頭望山月」還是「舉頭望明月」,《靜夜思》的版本之謎
    李白是唐代著名詩人,他的傳世詩作有近千首。如果搞一個投票活動,評選一首最熟悉的詩,那十有八九《靜夜思》會高票入選。這首詩被列入了小學《語文》課本,要求熟讀、背誦、理解。詩中對於家鄉的思念,跨越千年也能讓人感受得到。質樸的語言和雋永的味道,讓這首詩一直都很受歡迎。
  • 李白的《將進酒》這麼經典,為何會有家長認為它應從課本中刪除
    除此以外,李白對妻子不好、對好友不夠仗義等說法都有。在筆者看來,這些質疑都是正常的,人無完人,拿著放大鏡看每一個古人,其實都多少會有些性格上的缺陷,但這並不影響咱們對他詩歌的喜歡。但作為一個教師,筆者在近日聽到的一個家長的抱怨,卻讓我想了很多。這位高中生的家長表示:「勸人喝酒的《將進酒》,為何入中學課本?」
  • 李白詩詞《靜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中的「床」,原意的解析
    我不禁抬起頭來,看那窗外空中的一輪皎潔的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念遠方的家鄉。這首題為《靜夜思》的詩,寫的是是李白在一個寂靜的月夜做客異地思念家鄉的感受。前兩句,寫詩人在他鄉的一個特定環境中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詩人用清新樸實的語言,簡潔明了的表達了最強烈的思鄉之情,讀起來朗朗上口,理解起來淺顯易懂,成了古往今來人們對於唐詩的啟蒙教材。
  • 詩仙李白為何不寫中秋詩?有人說《靜夜思》是中秋節寫的,真的嗎
    從古至今月亮都是表達人們美好祝願的事物,縱觀歷史最喜歡月亮的當屬「詩仙」了,李白喜歡月亮大家有目共睹,要是飛花令要飛「月」字那可就是李白的專場了。我們最熟悉的當然就是《靜夜思》了,很多人會背的第一首詩就是它「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關於這首詩你了解多少呢?有是否認為它是在中秋節寫的呢?
  • 李白26歲寫《靜夜思》,他同時寫的《秋夕旅懷》更經典卻鮮有人知
    我們下時候都學過《靜夜思》,也是從那個時候就對「詩仙」李白充滿了崇拜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是李白26歲的時候寫下的,當時他正在揚州旅舍居住。然而其實李白當時還寫了一首《秋夕旅懷》,這首詩與《靜夜思》相比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很多人將《秋夕旅懷》作為《靜夜思》的續篇,所以鮮有人知,流傳沒有那麼廣泛,可是《秋夕旅懷》卻也具有千古名篇的「氣質」。涼風度秋海,吹我鄉思飛。連山去無際,流水何時歸。
  • 課本裡《將進酒》是後人「山寨」?李白的原稿那才叫狂的沒邊
    熟讀唐詩三百篇,不會吟詩也會吟。上學的時候,老師一再強調我們要多讀詩篇,去解析詩人當初寫詩的情景,感受詩人的情緒。一想到唐詩,不禁就聯想到了詩仙李白,單看「詩仙」這外號就知道這位歷史名人必定大有來頭。氣勢磅礴的內容,浪漫鏗鏘的思緒,成熟穩重的感情,可以說,如果喝起酒來,背出此詩,定然是一副豪爽不羈的模樣,遠遠高於我們現在的敬酒詞:「感情深,一口悶」,簡直弱爆了。說不定,背詩的時候,還能提升自己的酒量,其霸道氣勢定可嚇退眾酒友。
  • 人人都知道《靜夜思》,在那個晚上李白還寫了一首旅懷詩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遊子在外對窗看月思念家鄉的時候總會想起李白的這首《靜夜思》。這首詩千百年來傳唱不衰,不僅是因為它朗朗上口,更是因為此情真摯感人。但是你知道嗎?李白在同時同地還寫了另外一首旅懷詩。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李白和他的《秋夕旅懷》。觀月思鄉情涼風度秋海,吹我鄉思飛。
  • 夜話靜夜思
    夜話靜夜思作者:學海岸上的縴夫hyh唐朝大詩人李白所寫《靜夜思》,讀來不僅朗朗上口,也讓讀者深受啟發,更讓遊子不免思鄉而歸鄉心切。時逢新年前夕,也就到了年關了。很多的遊子還在異鄉漂泊,於寒夜來讀這篇文章的原文及釋疑文,也是一件溫暖人心的事了,更是能令遊子因為思鄉而歸心似箭。若你是有事在外而住宿旅店的旅客,於這首詩的首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也就不難理解了。由於旅店的房間太小,床前就是窗前,難道不是嗎?因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顛覆傳統概念的古詩,《靜夜思》是升級改良版?你聽說過原版嗎?
    曾經有人調侃道,如果是李白本人,或許都不能把他的傳世詩篇都背誦下來。李白這輩子所寫的詩詞以及文學作品不計其數,好像天上璀璨的繁星一般。既有氣勢磅礴的《將進酒》,也有贈別友人的《贈汪倫》,當然,最被我們熟知的還是他的《靜夜思》。
  • 李白的這首千古絕唱,僅20字一到中秋就被吟誦,寫的卻並非是中秋
    在詩仙的眼中,月亮是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的童年美好,是「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的傷感寂寞,是「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的為友憂愁。數到這,估計不少朋友要提醒小編,千萬不能忘了那首《靜夜思》。是的!這是一首唐詩中無法忽視的經典,只要提到詠月詩,這首詩是很多人第一個想起的。特別是一到中秋佳節,這20字就會被拿出來吟誦。
  • 李白為何被人們稱為詩仙,他身上有什麼值得學習
    說到中國特有的國粹,那當然有非常多的文化了,形形色色詩中國歷史五千年來中國人民不畏勞苦用他們的智慧在他們閒暇的時間裡創造出來的讓人們娛樂消遣的玩物,例如,詩歌,京劇,等在這裡我著重講一下中國特有的詩,在中國故事分為現代詩和古代詩,在這裡我為大家說一下中國特有的古詩說到李白小編先給大家從他小時候說起
  • 李白最出名的一首詩,20個字驚豔世人,其中兩句卻不是原作!
    李白,是大名鼎鼎的「詩仙」,是唐朝最著名的詩人,他的一生致力於詩歌的創作,流傳下來的就有900多首,更不同未傳下來的。我們的詩歌是不能用英語翻譯的,意境的用詞都經不起英文的推敲,如果硬是要翻譯,只會失去古詩的韻味。要是李白最出名的一首詩,大家都會想到《靜夜思》,我們就來說一說。
  • 遠上寒山石徑斜,媽媽讀「xia」女兒讀「xie」,老師:不會別瞎教
    果果是一名小學生,周末休息,果果媽媽在收拾家,果果在屋裡背誦古詩詞,正好學到了杜牧的著名詩詞《山行》,剛背第一句「遠上寒山石徑斜」時,果果媽媽就衝進了屋裡對果果說:「這個發音不對,斜是一個多音字,在這篇詩詞裡應該讀xia。」誰知果果卻理直氣壯的說:「才不是呢,就是讀xie,老師教我們的。」
  • 李白,瀟灑的代名詞!十首詩,卻概括了他落寞又性情中人的一生
    宋朝時候的流行版本是這樣的:靜夜思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抬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落寞又性情中人的李白就這樣,我們的李白從小白變成了太白。一直到42歲,好像理想一點也沒實現。倒是收穫了無數的粉絲,成了超頂級詩歌老王子。
  • 李白最著名的一首詩,卻蘊含三大未解之謎,學術界至今爭論不休!
    李白的一生,或許只能冠以失敗,但李白詩歌的一生,卻不得不標榜成功:一身輕狂,摯愛詩與酒;遊弋四方,無愧劍與友。任何人都可能在現實世界擊敗他,照面之後喊一句:「嘿,哥們兒!」但於詩歌王國之上,即便是九五之尊也要俯首高呼:「我高貴的王!」
  • 李白喝醉了酒後寫下一首詩,通篇句句是經典,讀來令人拍案叫絕
    李白是唐朝最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而且他的詩大多都是通俗易懂,有的時候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充滿了高遠的意境,讀來也是朗朗上口。例如《靜夜思》、《將進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望廬山瀑布》等等,那都是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
  • 永嘉四靈中很重要的一位詩人,寫下一首經典的詩,還頻頻入選課本
    古代有無數了不起的詩人,而且他們的作品也都是自成一派,為此一些經典的作品,那也是頻頻地入選我們的小學課本,其中大家比較熟悉的有李白的《靜夜思》;王維的《相思》;杜甫的《絕句》等等,那都是每年都是課本裡必選的古詩。這些作品也是深入人心,早已是成為了經典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