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飄洋過海前往西牛賀州訪道尋仙,後經樵夫指引拜在方寸山須菩提祖師門下,由於天生聰慧,識得祖師妙音,又猜破盤中啞迷,終於在一日半夜三更時,得到祖師秘傳的一段口訣,這段口訣有人稱為是上品天仙訣,詳述如何厲害無比美妙絕倫,倒也沒這麼誇張,其實就是道家修真的一段尋常內丹修煉功法,下面請聽樵夫細細道來:
難難難,莫把金丹做等閒。在傳授內丹口訣前,菩提祖師先假裝睡著給了悟空一段提示語。難難難,是囑咐悟空:想學真正的長生不老,也就是內丹修煉(內丹修煉又做金丹大道之說,與太上老君的外丹九轉還丹不是一回事,不容牽扯)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別辛苦和艱難,先要生得出不懈志,下得去苦功夫,日日修習磨練,日久方得功成,平常人一般都堅持不了,心性不達和悟性不夠也難明此真諦,因此是至尖至難的修煉法門,不可等閒看待,若生絲毫退卻之心,還是趁早不學為妙,仙家典籍有雲學不成反而會對身心造成不利影響!不夠祖師看在悟空還有些悟性,所以想再試探一番,看看悟空心堅幾許,全真陳泥丸祖師曾言吾徒白玉蟾心堅丁成丹法之類的說辭,看來心堅是基礎,悟空志在長生不老,心無絲毫退卻,於是祖師也心生歡喜,傳與口訣。
顯密圓通真妙訣,惜修性命無他說。金丹大道有顯隱之分,歷來仙家典籍用的都是隱語,什麼鉛汞,什麼龍虎,什麼烏龜玉兔之類的說辭,其實都是密言,一般人沒得明師真傳,不可強猜,若以強猜會意修煉,會生成幻丹走火入魔,歷來修真人士都是四處尋仙訪道,覓得真師,以求得一句真傳指引。訣中說顯密也可圓通,其實就是性命雙修的內涵而已,再沒有什麼別的說法,性命合一,即圓通顯密。
都來只是精氣神,謹固牢藏修漏洩。把鉛汞、龍虎、龜兔這些隱語說穿了,也沒什麼特別的,其實就是精氣神三味藥而已,一定要謹記在心,固守牢藏,行住坐臥,都不能有絲毫漏洩,方可固本強元,日漸飽滿升騰,久必圓通功就。
休漏洩,體中藏,汝受吾傳道自昌。祖師再次強調精氣神的重要性,務必謹記牢藏,不可漏洩,把這個完守如初了,你就等於得到了吾的真傳,日後金丹大道必成。所謂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祖師前面一句話已經說的很清楚,此處再次著重強調,生怕悟空不慎忘記了!
口訣記來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涼。這句口訣對身心是有好處的,慢慢就能體會出來,功行久了就會見到效果,據說精氣神謹守牢藏了,外加調息運行之法,就會在體內和成一團,日漸堅固,不但邪欲沒了,六塵也已除盡,無色聲香味觸法(心經),此時明心見性了,就會感覺到無比清涼!樵夫認為,其實道法和佛法,意在說明的都是同一個道理!得清涼就是觀自在。
得清涼,光皎潔,好向丹臺賞明月。作者吳承恩通曉三教,明月二字,道法和禪法中都有詳說,道家說的月法,是從一元復始而來,逐漸放大光明,佛家卻直講明心見性,瞭然通達之後,自放光明,禪法常以澄潭月表象!無論佛道二家怎麼說,這都是功行日久的修煉有成的境界,達到這種境界之後,內心自會清涼無比,已經具備金丹大成的前期基礎了!
月藏玉兔日藏烏,自有龜蛇相盤結。自放光明得清涼之後,還只是基礎,接著繼續修煉,自會坎離顛倒,鉛離汞合,龍虎相逐,陰陽二氣自然交合,恰如龜蛇盤結在丹田,又再功行日久,陰氣消退,陽氣純狀,升騰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接著就會內生黃芽,再經三年溫養,功到隨成。
相盤結,性命堅,卻能火裡種金蓮。功行久久,則日漸堅固,性命即內丹,內丹即為性命雙修之學,亦稱金丹大道。內丹成熟堅固之後,就會逐漸進入到浴火重生的境界,用佛家的話來講,也就是鳳凰涅槃的境界,功火從會陰穴燒起,地湧金蓮,穿尾閭,過夾脊,上重樓……如此再功行日久,自然三花聚頂,五氣朝元,各位可細細百度查看仙家典籍,這裡不作詳述!
攢足五行顛倒用,功完可做佛和仙。以精氣神謹記牢藏不洩漏為基礎,再以調息運行和成一團,待光明(明月)大顯之後,抽鉛添汞,坎離交配,五行自然顛倒,攢足過後,就能脫胎換骨,得道成仙!
值得重要一題的是,此段口訣雖名為菩提祖師秘傳給悟空的上品天仙訣(後悟空與黑熊精對戰時說出),實為原著作者參閱仙家典籍和佛家功法拼湊而成,吳承恩三教旁通,呤詩作句信手拈來即成,此段口訣並無多大實修用途,不然吳承恩也早就脫胎換骨修煉成仙了!樵夫閒來無事,詳解一番,也就是希望大家對道家文化有個初步了解,至於內丹修煉法門,張三丰祖師曾經有言:「就算你是七科狀元,若無名師指引,也純屬盲修瞎煉!」若火候不濟,還會殘害身心,甚至走火入魔!所以上文僅當初步了解參考就是,沒有多大實修用途,實修還是需尋道德高尚的名師指引。正常來說,內丹修煉需百日築基,三年溫養,十年面壁,磨難重重,稍有不慎,即走火入魔,比成世界首富還南,據說仙家只傳心堅性純者,。。。
原著中悟空只暗暗修習了三年,就已根源堅固,法性圓通,達到了脫胎換骨和騰雲駕霧的境界,這是不可能的,仙家修煉無此捷徑可走,大家可參考張三丰祖師的《無根樹》,說的就是整個修煉過程的重重境界,可以詳細做一個參考和了解,還呂洞賓所著的《鍾呂傳道集》,都堪稱經典……
關於得道修仙之事,處在當今社會的你,又是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評論!
我有一支筆,帶您品古今;
百卷輕靈過,三教筆尖尋;
更有世間象,談笑似風雲;
天生山野漢,娓娓道經綸。
言有不足處,歡迎指與評!
——關注樵夫,帶您遨遊不一樣的文化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