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鳳凰網年度好書」書單。製圖:鳳凰網讀書頻道
先講一個故事……
如果你來找我,站在我面前,信任我,你問我:給我推薦一本書吧!
好。我也知道你的習性,你喜歡外國小說,內心幽暗,生活低微。你需要一本新書,我扒開書堆,翻出今年剛剛譯到中國的"文痞"布考斯基的小說《苦水音樂》,拿給你。
就是這本了,它適合你。
你也相信我。你回去的路上給我發來簡訊:嘿,哥們,這小說,真好看!
事實就是如此。
就在前幾天,我的一位朋友,編得一手好書,來打聽今年的鳳凰網年度好書。我秘而不宣。他說,張先生的書,上半年好評如潮,下半年他們卻一邊倒地留下幾句批評,沒了!
他很生氣,我也理解。媒體的好書榜年年有,開書單的卻總是那幾位老面孔,何況媒體的朋友們有時還沒有耐性,像根怕疼的觸角,碰到一點,便退縮了。
可那邊瑞典文學院,也是那幾把舊椅子。有什麼辦法?
好書那麼多,我只選十本。
現在開始閒話正題。
"鳳凰好書榜"自2008年開始評選"年度好書"。當年,我們推薦九本書,網上可以查到,其中有愛倫堡的名作《人·歲月·生活》,一本叫做《長路漫漫--一個童兵的自述》的戰爭小說。現在看來,那是一份蠻片面的榜單。
2008年,我們沒有推薦鹿橋的《未央歌》、君特·格拉斯的《剝洋蔥》、漢娜·阿倫特的《極權主義的起源》、沈昌文的《知道》。
轉述當年一位讀書人的話講,"由南方一家報業選出的年度十大好書出臺了,仔細看一眼書單,除了幾本附庸風雅的隨筆,餘下的皆是政論財經之類的讀物,竟然沒有一本詩集和小說,感覺是老乾局推薦給街道辦的社會資料。殊覺怪異。據說,這些書是記者和學者推薦的……"
一位讀書細緻、較真的讀者,他拒絕接受一份"不合我意"的書單。好比一張肉食菜單之於素食者,好看而無用。
書單有沒有用?依我的個人經驗,是有用的。它不一定是一份正式的"書單",每本書前面標好"一二三四……",等著你與它相遇,接受它的奉贈。
比如追溯我的讀書史,直接的起點是餘某人的自傳性書信體愛情小說《香草山》。這位世紀之交以《火與冰》、《鐵屋中的吶喊》風行中國校園的北大怪才,有一份近乎完美、令讀書人垂涎的愛情。《香草山》不僅極盡愛情之浪漫,更以他和他那情投意合的愛人的博學,鴻來雁往間提供了一份不小的書單。
記得它的開篇引有當年紅到妓女荷包的餘秋雨的散文所引羅素的話。它提到《沉淪的聖殿——中國20世紀70年代地下詩歌遺照》,為我打開一份灰色年代的秘密書單。那個時代,那些人,那些書和文,軍隊一般衝進我的身體,成為我實際意義上的閱讀啟蒙。
就是這般。讀者和書,仿佛戀愛的雙方,未相愛前互相尋找甚至互相等待。讀者等一本好書,一本好書等它的讀者:他/它們各自將心願寫在書單上,等著相遇。也像戀愛的雙方,讀者和書必須是合適的,缺了一方的歡喜,都不行。
書單有很多種,新華書店的書單,萬聖書園的書單,張老師的書單,作家王二的書單,好書單,爛書單,歷史書單,文學書單……我們出好書單:"鳳凰好書榜"。
所謂"好書",需要界定,讀者不明白,開書單者是要清楚的。以鳳凰網讀書頻道對好書的評價標準:所謂好書,一要讀得舒服,文章要好;二要讀來有所收穫,言之有物。用寫在我們頁頭上的話說:文字之美,精神之淵。
多年下來,我們有自己的偏愛,也有偏愛我們的讀者。我們只通文學、文化、歷史、政治、生活,抱有人文情懷,偏好思想之書,不對類型小說、童書、教科書等說三道四。
有了標準,來看開書單之人。這裡頭也有講究。比如梁先生讀書很多,卻不愛給人開書單;李先生讀書精深,半輩子只向人推薦兩本書。只有書店老闆、先生教授和書評人等十分辛苦,日復一日地讀,讀不好書,不敢提薦書的事。
我們所邀請的年度好書評委,二十一位開書單的人,包括大學教授、研究所專家、作家、書評人、讀書媒體人、書店老闆、出版家。他們是: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曉明;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何懷宏;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副所長楊念群;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教授周濂;
《中國圖書評論》執行主編、南開大學教授周志強;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陳眾議;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馬勇;
學者楊早;
作家刀爾登;
《世界文學》主編餘中先;
《讀書》雜誌執行主編鄭勇;
上海書評主編張明揚;
新京報書評周刊主編蕭三郎;
資深媒體人胡洪俠;
北京萬聖書園創辦人劉蘇裡;
立人圖書館總幹事李英強;
知名出版人俞曉群;
書評人止庵;
鳳凰網讀書頻道主編嚴彬;
鳳凰網讀書頻道圖書責編何可人;
鳳凰網讀書頻道"讀藥周刊"責編陳爽。
2013年中國所出版圖書不下三十萬種,我們提供一份100種年度好書候選書單。這份書單所選的書,來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所出"鳳凰好書榜"。
鳳凰好書榜也有來歷。每周有榜評,每月出榜單;一年四季,有四份季度榜單;到年底,評選一份年度榜單。鳳凰好書榜的榜單評選標準為以上"好書"的標準,基礎的書籍,來自鳳凰網讀書頻道每年發表並推薦的約2000種圖書,以及包括三聯韜奮書店、單向街書店、
南京先鋒書店、上海季風書店等全國十餘家獨立書店的月度銷售榜。在"鳳凰好書榜"入選書單之外,我們還有補遺——雖則眼力有限,我們也不願遺漏好書。
有了以上的評選規則、評委、候選書單,這樣一份"年度好書"就有了基本的保證。最後我們奉上 "2013鳳凰網年度好書"書單:
閻連科長篇小說:《炸裂志》;
沈浩波詩集:《命令我沉默:沈浩波1998-2012年詩歌選》;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長篇小說:《愛達與愛欲》;
木心文學筆記:《文學回憶錄》;
王鼎鈞"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昨天的雲》、《關山奪路》、《怒目少年》、《文學江湖》);
陸鍵東傳記作品:《陳寅恪的最後20年》;
安妮·阿普爾鮑姆紀實作品:《古拉格:一部歷史》;
梁鴻紀實作品:《出梁莊記》;
秦暉政治論文集:《共同的底線》。
愛上讀書的人對書的欲望是貪婪的,你我若是此中人,十本好書怎麼夠?我們"巧立名目",再選十種好書,作為"2013鳳凰網年度好書提名書":
賈平凹《帶燈》、金宇澄《繁花》、歐陽江河《如此博學的飢餓 歐陽江河集 1983-2012》、沈博愛《蹉跎坡舊事》、陳冠中《我這一代香港人》、劉瑜《觀念的水位》、喬治•維加埃羅《身體的歷史》、陳徒手《故國人民有所思》、唐寶林《陳獨秀全傳》、吳稼祥《公天下》。
每一本好書有它的故事。也說是:
只道文章皆閒話,應惜好書不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