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種了100畝韭菜,每畝地最少至少能賺8000!

2020-12-20 我的點點生活

走進威遠縣嚴陵鎮橋裡村2組,站在半坡上舉目望去,一行行綠油油的韭菜猶如給大地劃出了一道道綠色格子。太陽光照在韭菜葉上晶瑩閃亮。中午時分,村民廖志芳還在地裡梳理她那兩畝三分地的韭菜,準備進行第二次壘土。她說:「公路修通後,全組90%的農戶都種了韭菜,每畝收入八九千元。」

這個組的土地半沙半泥,很適宜種韭菜。以前村民也種過,就是因為路不通,一家人種一兩分地,全靠挑到街上去賣,收入不多,憂愁不少,村民感到十分艱難。特別是下雨天,挑一挑韭菜,摔好幾跤都到不了場鎮,韭菜摔壞後沒了賣相,價錢明顯低於別人。有時一些菜販看到橋裡村的韭菜是不錯,問路有多遠,車子好跑麼?村民就發不起言了。後來村民乾脆不再種韭菜,還是按老一套種糧食,掙著那一畝幾百元的微薄收入。

3年前,上級給了這個村的通村工程指標,村民積極籌資出力讓地,終於修通了3公裡多的水泥公路。公路通,車來車往,運什麼都方便。村民又種起了自己很有技術優勢的韭菜。再也不怕別人問是否通車?水泥路通沒有了?還主動向買韭菜的人說:「我們那裡路好得很,你們可以開車去拉。」

後來一些老闆真開車去拉韭菜時,量又太少。村民見路通了,韭菜有了好的銷路,每戶農戶從幾分面積擴大到1畝到幾畝。到去年,全組就種了30多畝,鄰近的村也跟著種起了韭菜,總面積上百畝。每年十多二十萬斤都是宜賓、自貢、瀘州等地的一些老闆來拉走的,村民把韭菜上車後只管在路邊收錢就行。

廖志芳說,種韭菜不虧肥料,中途要壘兩次蔸,平時候一般不用怎麼管。並且栽種一次可以持續兩三年都可以不用重新栽,讓它自己從原蔸上再生起來,工作量小。最便宜時1斤也要賣2元左右,今年每年賣到了5元多,每畝收入八九千元不成問題。

相關焦點

  • 農民大哥種植韭菜用巧法,種植90畝韭菜地,光賣菜籽每畝賺2千
    韭菜種植在當地來說是個新奇的行當,當地的客商按2元一斤的批發價收購,而市場價則能賣到3元左右。韭菜這種蔬菜無論是炒菜還是調拌都是非常不錯的。據當地的一位顏姓男子介紹,光他家就種植了90多畝的韭菜田,但是這位農民大哥卻說,他不賣韭菜花,因為他要等到韭菜結出種子,等種子成熟後,再進行售賣。
  • 種了一輩子玉米的農民不種了,改種了「莧菜」每畝年入近萬元!
    最近全國範圍的都是陰雨連綿,給農民朋友多多少少都帶來了不少的麻煩。尤其是種了玉米和西瓜還沒有放出來的人家,我家就是其中一家。今天下午聽雨之後去我家菜地看了一下西瓜,出苗了,沒有放出來的,在塑料薄膜裡面都已經燒死不少了。於是我就趕快去了玉米地,一看嚇死了基本都出來了;可是地裡太溼沒有辦法進去放玉米出來,如果不能再兩天內全部放出來,也會跟西瓜一樣的下場。只要今晚和明天不下雨,就可以去給玉米放風了。
  • 一畝地賺7萬?天津這個地方的農民種啥了……
    以小麥為例 趕上好豐收 畝產一千斤的話 一塊多一斤的小麥 一畝地也就收入一千塊錢左右
  • 租200畝地種水稻,每畝租金500元,一年能有多少利潤?
    下面就舉個例子,給大家算一筆帳,面積200畝(標準畝),每畝租金500元,種植作物水稻,一起來看(大概成本費用),先來說一畝地的成本:種子費用:不論是直播還是移栽,每畝40元,再加上拌種劑5-10元/畝。整地+播種費用:直播和移栽,會有些差別,但大概費用在80-100元。
  • 最窮的農民在家種這幾種蔬菜,一年也能賺五六萬元
    茄子在農村有很多人沒有什麼大的本事,只能在家種植一些蔬菜之類來貼補家用,蔬菜是綠色食品每個人都喜歡食用,往往一些很不起眼的蔬菜種植能賺五六萬元沒有多大問題。茄子是每個人都樂意吃的一種可口蔬菜,茄子從種子到幼苗農藥農家肥每畝地投資不過二千元,茄子成熟以後從七一到十月一四個月時間。每畝栽苗2000株,每株可以摘茄子50斤,按市場最低價格計算一元/斤,每棵茄子賺50元,二千棵茄子可以賺取10萬餘元,純利潤能達到9.5萬元,這項種稙不用什麼大本錢一年也能收入很多錢。
  • 農民種植水稻有利潤嗎?除去成本每畝能賺多少錢?
    北方種小麥,南方種水稻,這一直以來都是南北農民耕種的規律。只不過北方的農民耕種小麥由於都是平原,所以可以機械化生產,成本更加低一些,很多農民都可以賺到錢。但是南方的農民就不行了,由於是丘陵地形,耕種的成本很高,不少農民都表示賺不到錢了,都棄耕跑去外面打工了。
  • 春耕開墾種蓮藕,10畝地需要投資多少?一年能賺多少錢?
    現在正值春耕時節,北方種小麥的農戶忙著打藥除草,有些農戶卻將小麥剷除種起了蓮藕。因為收益比較高,因此蓮藕種植在農村越來越流行種植面積也在逐漸擴大,那麼種植10畝蓮藕需要投資多少?以現在的價格一年後可以賺多少錢?到底值不值得做呢?不妨問一下當地的村民。
  • 80後農民種10畝地1年收入幾十萬 他曝光2個絕招 想致富的趕快收藏
    今天小編要隆重地為大家介紹一位80後農民創業英雄李偉,他種10畝地1年能夠收入50萬,利潤之高簡直超出了人們的想像,他憑什麼可以賺到這麼多錢呢?李偉種植的是獨根紅韭菜,這個品種因為根部發紅而得名,它的優點就是韭菜味比較濃,產量比較高,商品韭菜賣相也非常好,相對來說品質不錯。作為越冬栽培,特別是供春節以及春節之後的保護栽培來說是比較好的品種。
  • 長壽大葉麻竹開割 農民每畝可增收1500元
    據了解,依託該產業,當地農民每畝可增收1500元。  長壽區林業局造林科科長陶科介紹,麻竹是優良的筍材兩用竹,單位面積產量高,用途很廣,經濟效益可觀。該區採取「公司 基地農戶」的模式,在長江幹流及主要支流沿岸街鎮發展麻竹,共種植大葉麻竹15000餘畝。
  • 安徽大叔種90畝韭菜,一天最多可收入5萬,但拒絕出售韭菜花
    顏叔就是這片韭菜地的主人,他從初中畢業後就開始種韭菜,今年已有四十多年的種植歷史。問:為什麼一直都在種韭菜,大叔笑稱自己種了40多年韭菜,已經完全掌握了韭菜的種植技術,而且韭菜收益很穩定,不會有大的起伏,所以即使擴大種植面積,也不會有虧損的風險。
  • 貴過車釐子的香椿1畝賺1萬元,每天採100斤不愁銷!大哥種了20畝
    我們找到了一家香椿種植基地,想要了解一下湖北香椿的情況,據當地農戶說,種香椿一畝地可以賺一萬元。來到了孝感市孝南區西河鎮的五桂村,我們看到地裡種滿了光禿禿的小苗。它就是傳說中貴過車釐子,碾壓小龍蝦的香椿。像這樣的一個香椿苗上長了有2兩,但是在湖北的市場上要賣到10元一斤。
  • 在農村每畝400塊包地種小麥和玉米,能收益多少?算出來了
    歡迎大家閱覽《農大知事》欄目,本欄目會為廣大讀者朋友持續不斷地提供「三農」相關常識,歡迎關注!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在農村每畝400塊包地種小麥和玉米,能收益多少?算出來了。只因為種植糧食作物的收益不理想,也是不少農民把土地外包給他人的主要原因,如果每畝地承包價400塊,僅用於種植玉米和小麥,利潤確實不太划算,除非有一點,那就是以多勝少,從而產生利益更大化,如果僅是承包幾畝或十幾畝的話,那真的意義不大。
  • 農民種它比種果樹要強,除掉成本一畝可賺一萬多
    不少農民靠著種植、養殖走上了致富之路,一點都不比在外面打工差。南岔村的農民呂春軍就靠種植韭菜,批發價3快多一斤,比種果樹強,一畝可賺一萬多。韭菜作為一種普通蔬菜,相較於水果,更具有市場需求性,不會像水果一樣出現市場滯銷,農民的利潤更具保障性。
  • 這個農民種20畝地1年純賺30萬 他公布1個絕招 想致富的紛紛收藏
    意思就是說即使是幹同一個行業,由於各人的做法不同,產生的經濟效益也不相同,所以經濟學上有個「二八定律」來說明這一現象,說的就是一個行業只有大約百分之二十的人能夠成功賺錢,大部分人都徘徊在虧本和小賺之間,之所以產生這種,由此可見創業過程中有個好方法的重要性。
  • 新樂農民30畝小麥絕收無麥仁 牛羊都不能吃
    正是麥收時節,新樂市中同村的梁振平卻遭遇沉重打擊:他所種的30畝小麥結了穗,卻絕大部分沒有麥仁,先收的5畝地只產了三四百斤麥子,「這樣的麥仁連牛羊都不能吃,根本打不出麩子來。」  昨日上午,新樂市木村鄉中同村東側的一大片金黃的麥地裡,有一塊麥地與整片地十分不同。相比於兩側的金黃色,這片麥地呈現出明顯的暗綠色,麥穗更是有別於成熟麥穗的飽滿,麥芒也沒有完全打開。
  • 一戶農民6口人 家庭年可支配收入達到10萬需要種多少畝地?
    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關於農民種啥的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有人說應該種經濟作物,有人說要種價格高的綠色食品。但也有人說,咱們畢竟還是地少人多,從糧食安全考慮,還是種糧食吧!於是,一篇《一畝地種小麥、水稻、玉米,哪個賺得多?》便橫空出世!
  • 農村人用新思路種植韭菜,一畝賺一萬,更不耽誤進城打工!
    國家村的村民李大哥在自家的韭菜棚裡仿佛在查看什麼,大冬天都不老實呆在被窩裡,來到這樣一個光禿禿的農田幹什麼?難道有什麼商機嗎?去李大哥說他家種了5畝韭菜,旁邊的三畝已經是覆蓋了兩層膜,這一畝露天的,我現在檢查一下,看土壤裡有沒有蟲子,計劃最近兩三天把塑料膜給扶上去。
  • 韭黃地裡種柑橘!普定果蔬套種「種」出高效益
    在基地務工的當地村民蔡洪勝說,原來地裡都種了韭黃,可是韭黃的管護工作結束,面臨一段時間的工作空白期。韭黃地裡套種柑橘以後,工作多了,收入也高了。 「從育苗到栽培、施肥、修枝,採果的過程,用工量都是相當大的。」普定縣鑫豐禾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平說,老百姓不用擔心他們沒有工作,一個月最少能保證有二十幾天在地裡面幹活,有活幹就有錢掙。
  • 種植三畝大姜賺七萬多塊,需要多少成本,前景如何
    一、大姜的種植前景分析大姜在農村也是農民傳統種植的一種半高騰農作物,品種有很多的,比如有山農大姜一號,還有山農大姜二號,這些品種產量都很高,品質也很好,葉大片皮細膩發亮光滑。大姜的利用價值很高,營養物質非常豐富,目前大姜的種植在我國也比較普遍廣闊,即使種植廣闊,但從目前市場供應的狀況來看都是非常大的,而且是供不應求的狀態,比如有的工廠收購商專門收購大姜加工製作出薑糖片和其它一些姜產品,在市面上成為人們的搶手貨,因此有樂意創業的人們,種大姜能賺很多錢的,的確是一個好項目,所以它的種植前景很看好。
  • 2010至今,農民種60畝糧食收入30000元,十年過去咋收入沒增長?
    於是,俺扳著指頭跟農業局長粗略地算了如下一筆帳:邯鄲平原都是農業縣,以種地為主的農民視土地如命根子。我們村農民人均耕地1.3畝;要靠這點的生存都難保證。因此,外出當農民工成了農民的主業。出外打工的村民,有嫌棄土地累手。以每畝地400到500元價格流轉給了不出去打工的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