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豪生態家庭農場:林下特色養殖拓寬致富路

2020-12-16 最安義

地處紅山管理處轄區的萬豪生態家庭農場因地制宜,利用果園發展黑山羊、黑山豬等林下生態養殖,拓寬了創業致富路。

新聞內容

萬豪生態家庭農場有果園面積近200畝,通過劉夢平夫婦多年的苦心經營,果園優質的枇杷和楊梅成為農家樂遊客的搶手貨。近幾年來,為增加果園收入,劉夢平利用果園良好的生態資源,大力發展黑山羊、黑山豬和瓦灰雞特色養殖。

初冬時節,走進萬豪生態家庭農場,放眼望去,果樹下,成群的黑山羊、黑山豬和瓦灰雞正在林中悠閒地覓食。

萬豪生態家庭農場經理 劉夢平我的黑山羊、黑山豬都是生態放養的,吃的都是以雜草為主,像我們的羊一般養到8個月以上才能出欄,肉質特別鮮嫩,深受消費者喜愛。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加注重對品質的追求。2018年,劉夢平調整養殖品種,選擇肉質更加鮮美的黑山羊、黑山豬,並將養殖方式由圈養改為林下生態放養。林下生態養殖具有成本低,養殖周期比常規飼養方式要長的特點。採取林下生態養殖方式,黑山羊和豬可以自由活動,運動量得以提高,肉質更加緊湊,脂肪比常規飼養方式下養殖的豬要少。果園枇杷和楊梅成熟季節,掉落地上的果子成為羊和豬的美食。獨特的品種再加上經常尋食林下百草,令黑山羊和黑山豬的肉質大幅提升,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萬豪生態家庭農場經理 劉夢平效益還可以,像我們的黑山羊養到8個月以上,也有六十多斤,市場上可以賣到二千多元,豬一般十個月以上才出欄,基本長到一百五、兩百斤左右,也賣到五六千元左右。

目前,萬豪生態家庭農場黑山羊和黑山豬養殖已發展到數百頭,瓦灰雞3000羽,僅養殖一項年創收近30萬元,林下生態養殖拓寬了創業致富路。

相關焦點

  • 肥西縣上派鎮:新型家庭農場拓寬農民「致富路」
    說到火龍果的收成,肥西縣上派鎮前進村貓地村民組新型家庭農場主馬永坤笑了。從一開始的只種稻穀到現在的多元化種植髮展新型農業,馬永坤走出了一條鄉村致富路。9月14日下午,筆者來到了永坤家庭農場,此刻他正在給火龍果剪枝。「有些廢枝要剪掉,有些剪掉的枝子還可以售賣。」從大棚裡走出來,馬永坤說起了「渾身都是寶」的火龍果,滿面笑容。
  • 【鄉村振興】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鄉村振興】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2020-12-18 17: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家庭農場種養致富成功案例分享
    我國在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裡首提發展「家庭農場」,以解決我國農業生產低效、土地利用率不高、生產方式相對傳統傳統、規模化生產困難等難題。一些走在時代前沿的農場主們已經牛刀小試,在家庭農場的試驗田裡收穫了金子,實現了致富願望。
  • 官亭鎮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位於肥西縣官亭鎮姚崗村的瀚鵬家庭農場,通過探索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努力構建立體高效的現代農業新模式,不僅提高了資源利用率,農場產業蓬勃發展,更帶動周邊農戶共同增收,為農村發展增色添美。
  • 安徽肥西官亭: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原標題:安徽肥西官亭: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位於安徽省肥西縣官亭鎮姚崗村的瀚鵬家庭農場,通過探索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努力構建立體高效的現代農業新模式
  • 古浪 產業拓寬致富路
    近年來,古浪縣牢牢抓住扶貧政策機遇,因地制宜,堅持把培育產業作為群眾穩定增收的根本之策,創新模式,以沿山、沿川、沿沙特色產業帶為布局,拓寬增收渠道,大力扶持貧困群眾發展「牛、羊、雞(鴿)養殖、日光溫室精細果蔬、枸杞、高原綠色蔬菜種植、特色制種、食用菌、中藥材、花海經濟+」等十大特色產業,確保每戶困難群眾實現2種以上增收特色產業全覆蓋。
  • 岑鞏:發展林下茶樹菇 拓寬群眾致富路
    今年,岑鞏縣緊扣產業革命「八要素」,大力推進林下茶樹菇產業發展,拓寬群眾增收新路子,並積極探索做大產業發展模式,帶動更多農戶參與,讓茶樹菇產業成為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的「法寶」。入秋過後,經過幾天連續降雨,大有鎮臘恰畈村林下茶樹菇基地的茶樹菇開始瘋狂生長,迎來採收的高峰期,每天都要進行兩次採摘。基地裡,工人們穿梭於林下擺放的茶樹菇菌棒之間,有序進行著採摘、搬運等工作。
  • 夫妻共創家庭農場 生態種養助力脫貧
    近日,筆者走進王俊凱、胡小華夫婦創辦的二妹家庭農場,被他們大力發展產業,助力貧困戶增收脫貧的實幹精神所感動。地處上思縣那琴鄉排柳村的二妹家庭農場,今年果園喜獲豐收,沉甸甸的紅香橙壓彎了枝頭,果園裡不時看到忙碌的身影。今年該果園的紅香橙預計產果5萬公斤,產值達30多萬元,吸引不少外地採購商前來果園收購。
  • 湄潭縣洗馬鎮:發展「林下養殖」 養出生態土雞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湄潭縣洗馬鎮楊家山的生態特色養殖示範點,還未走進,便聽到咯咯咯的雞叫聲,40多畝的林地裡,1200多隻土雞正在林間覓食。負責人金大志正在雞窩收撿雞蛋,一會兒的功夫,盛蛋的容器便裝滿了。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林下養雞,走出脫貧致富路
    我居住的村寨坐落在風光旖旎的冷屏山下,山多地廣,森林覆蓋率較高。發展林下養雞是一條因地制宜,脫貧奔小康的致富路。「雞」遇在林中,我更堅定了靠山「吃山」這條路。 譬如,菜市場上所銷售的、用飼料餵養的雞鴨價格不高,利潤較薄,而農村家庭用玉米、穀子等飼養或林下散養的土雞,價格雖高,但卻深受消費者的青睞,市場前景好。我想: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家鄉那青山綠水無汙染的生態環境,給土雞養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於是,我決定建立林下土雞養殖場。
  • 鴿兒飛,雞鵝歡,兔兒蹦蹦跳,特色養殖拓寬鄉村致富路
    肉鴿良種培育、雞苗全自動孵化、長毛兔繁殖、白鵝出欄……近日,新疆多地進一步優化畜禽產業布局,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產業扶貧中的作用,著力推進特色養殖業發展,帶動貧困群眾脫貧增收。精河縣大力幫扶養殖企業3月2日,在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縣八家戶農場農七隊趙氏禽業孵化廠裡,一批剛孵化出來的雞苗和飼料正裝車離開車間運向養殖場,負責人趙永剛和幾位工人忙碌著。
  • 家庭農場念活「生態經」
    原標題:家庭農場念活「生態經」   一走進山東省利津縣利津街道韓大莊村的國斌家庭農場,便會被堆積成山的黑小麥所吸引。
  • 綠色生態養殖示範戶:農場三隊阿穩的魚場
    道路窄長曲折、路旁鮮花簇簇、抬頭古木參天、放眼茶園無邊是三隊的一大特色。鮮紅的咖啡果配上農家房上牆頭伸出意趣盎然的植物枝丫;曬場有上豐收的果實;清水池裡是枝葉扶疏的水杉;路邊是擺放整齊的垃圾桶,全然是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
  • 生態林下養土雞 輕鬆走上致富路
    這是4月6日上午,筆者在瀘州市江陽區通灘鎮魏國村九組位於林坡上的鴻睿土雞養殖農場見到的一幕。勤勞能致富,學習能進步。2016年初,在建築工地從事施工管理的賴林雲看到生態土雞養殖的大好前景後,毅然回村將一個面積達30畝的山坡林地租用了下來,並把前些年所有的積蓄30餘萬元全部用來發展林下生態雞養殖。通過不斷的摸索學習,如今探索出了一條林下養殖的生態致富之路。進入養殖場,賴林雲正給土雞飼餵玉米,他熟練地喚著雞群,並用玉米把雞引到不同的地方啄食。
  • 東營|利津:200畝家庭農場念活「生態經」
    8月10日,記者來到位於山東省利津縣利津街道韓大莊村的國斌家庭農場,一走進倉庫便被堆積成山的黑小麥所吸引。「我們的黑小麥是純有機種植,剛收割完便銷售了一大半。那邊是黑小麥製成的石磨黑麥麵粉,後續我們還會將其加工成黑饅頭、黑麵包、黑麵條等產品,銷往北京、濟南、青島等地。」
  • 迷迭香飄香致富路
    迷迭香飄香致富路     (上接01版)僅迷迭香這一個項目,就能為村裡200多名村民提供每月近1500元的收入,加上土地流轉的費用
  • 【單條回放】邱玉葉:八年創業走上生態養殖連城白鴨致富路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邱玉葉:八年創業走上生態養殖連城白鴨致富路 記者:童小燕 楊超 近日,在文亨鎮富塘村,邱玉葉正在白鴨養殖場裡拍攝小視頻,準備放到新媒體平臺宣傳自家養殖的白鴨。
  • 【中國的脫貧智慧】會寧太平店鎮:小土雞「啄」出致富路
    「十三五」期間,會寧縣太平店鎮以產業扶貧為抓手,把生態優勢轉化成經濟發展優勢,在大力發展肉牛肉羊養殖、特色小雜糧種植的基礎上,把土雞養殖作為帶動農民致富的新型產業,讓群眾跟著土雞「飛」出一條產業致富新路,為群眾幸福加碼。  在會寧縣太平點鎮牛家坪村的山上,有一座雞棚格外顯眼,步入雞舍,三千多隻土雞或喝水、或啄食,叫聲歡快悅耳,這是返鄉大學生唐永東的養雞基地。
  • 山區林業立體經營 拓寬林農致富路
    沐川縣的一個林下養殖烏骨雞基地  山多田少的山區,如何利用好林業資源,在維護生態前提下讓農民致富?  發展以林為主,林下種養、產品加工和森林景觀利用相結合的林業立體經營,為這一命題提供了參考答案:2012年,我省僅林下經濟即實現產值360.6億元,佔全省林業總產值的20.6%,林地價值得到深入開發。
  • 立體種養 農旅融合——江山鑫達家庭農場變身美麗果園
    近年來,鑫達家庭農場不斷探索「果林+」發展模式,緊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理念,利用地處旅遊景區的優勢,充分開發生態立體種養殖業,結合鄉村休閒旅遊,打造美麗果園,取得了顯著成效。鑫達家庭農場由峽口鎮峽新村村民周立新創辦,在我市和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等地建有馬家柚種苗基地10多個,面積達7000多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