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遍所有的事物我都要看上兩遍一遍讓我歡欣,一遍令我憂傷。樹木在綠冠中發出朗朗的笑聲,一顆碩大的淚,卻悄然落進樹根。太陽十分年輕,在光束的頂端,可那光束卻困於無邊的黑夜。世界完美地閉合在兩頁封面之間,那裡,我聚攏起所有的事物,並將它們愛上兩遍。
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新聞、成都廣播電視臺聽堂FM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 「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剛剛我們聽到的是馬林索雷斯庫的詩作:《兩遍》。今天我們一起來賞析這首詩。
馬林索雷斯庫,是羅馬尼亞著名的先鋒派詩人之一。他因為反傳統的自由創作形式,以及通俗易懂、不拘一格的敘述手法,被稱為「羅馬尼亞詩壇反叛者」。也正因為這種反傳統式的極具個人風格的詩句,親切得就如面對面和你聊天一樣的閱讀感,使得索雷斯庫深受大眾讀者的歡迎。索雷斯庫著有詩集《孤獨的詩人》、《唐吉坷德的青年時代》、《萬能的靈魂》等。
馬林索雷斯庫說「詩歌的功能首先在於認識。詩人必須與哲學聯姻。詩人倘若不是思想家,那就一無是處。」所以他的詩常常以小見大,從身旁事物出發,一步步帶領你去往詩人自身的哲學世界裡,就像這首《兩遍》。
我們經常說:事物存在兩面性。而通常我們的思維習慣於將這兩面劃分為「好」 和「不好」 ,而且這種劃分帶有濃重的主觀色彩,帶動各種一邊倒的傾向。而且,我們容易,也樂於接受好的一面,而抗拒接受所謂的」不好「的一面,於是我們自己常困於矛盾之中,苦惱不斷。
在《兩遍》這首詩裡,你可以試圖理解索雷斯庫看到的歡欣與憂傷,他在黑暗中還記得光的色調。他也教我們嘗試感受正反面所傳達的美妙旋律,因為它們都是拓展認知度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詩歌就是生活,「草堂讀詩」,有溫度有質感。馬林索雷斯庫的《兩遍》今天就賞析到這裡,感謝關注,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