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苦不澀不是茶,那喝到入口即甜無苦無澀的普洱茶難道是假的?

2020-12-13 百裡遙普洱茶山紀實

| 本文由百裡遙原創

|首發於百家號:百裡遙普洱茶山紀實

| 作者:北辰

搜索【百裡遙普洱茶】就能找到我們

很多新手小白對於茶的理解確實淺薄,甚至大多數小白在不知道何種情況下被灌輸了「不苦不澀不是茶」的理念。

等他們喝到一款,香高綿揚無苦無澀的茶,頓時會覺得這個茶是假的吧,一定加了添加劑,怎麼可能有茶不苦不澀,生津回甘還這麼好。

今天北辰就和大家來論一論普洱茶中的「苦茶系」和「甜茶系」,揭穿一下那些誤導新手的普洱茶言論。

首先我們先讓他們知道,茶葉中的苦澀感是來源於哪裡

茶樹為多年生的植物,在自然生長的周期中,內含物質的生產和積累更多。茶中的苦感主要來源於茶葉內的咖啡鹼和多酚類物質,而澀的感覺主要是茶單寧帶來的體驗。

為什麼會讓他們產生普洱茶不苦不澀便是假的感覺

而普洱茶因為產地雲南,優越的環境,咖啡鹼等內含物質的豐富度比其他茶類是高上很多的。

加之,普洱茶剛興起時,大眾茶友喝的都是那些入口苦澀,氣韻濃強,回甘極好的普洱茶。

這樣的普洱茶,就像祖先們常說的「啜苦咽甘,茶也」。

加上大家的口口相傳,剛接觸普洱茶的新手小白,自然就會產生普洱茶就是苦澀重,回甘好的才是好茶。

普洱茶確確實實是存在「甜茶」和「苦茶」的區分的

當然這裡的苦茶肯定不是指老茶友常說的苦茶代表「老曼峨」。常喝普洱茶的茶友肯定記得勐海茶的氣韻剛強,霸道猛烈。

在茶圈中常說的「班章為王」就是勐海茶區中的最佳代表,入苦的苦澀霸道加之回甘的猛烈,這樣的茶,就是所謂的「又苦又澀極品好茶。」

當然還是得回歸到我們的重點,說一說普洱茶中的「甜茶」。

普洱茶的甜茶分布區域還是挺多的,臨滄茶區中昔歸忙麓山的入口柔甜,冰島的冰糖高甜,都是讓喜歡甜茶的茶友們愛不飾手的存在。

說到甜茶總歸還是繞不開易武茶區。易武的柔甜剛烈,區別於老班章的霸道,強勁之中帶有極盡柔和的潤甜,所以才會有「易武為後」的說法。

總結:

普洱茶的滋味真的就「一山一味」,在其中,有苦澀濃強的勐海茶,冰甜如玉的臨滄茶,也有甜到發止的易武茶。不存在不苦不澀不是茶的說法,那個更適用於其他茶類。

喝普洱茶時,還是得根據自己的口感來,我喜歡喝濃澀感重的,偏要去喝款易武,回過頭來說,易武茶不行,沒滋味,被小白們聽到,又要產生誤解了。

千山千萬茶,遇到自己喜愛的茶,也屬實不易,且喝且珍惜吧。

相關焦點

  • 「原創」普洱茶:了解茶葉苦與澀,人生如茶!
    有句關於茶的話在網絡上被大肆宣傳,「人的一生好比是茶,開始是又苦又澀,然後是得來的甜,最後是不可限量的回甘。」看似像是歷經風霜的人生頗有哲理,可這句話被用作是某款特定普洱茶的代言詞來說卻是有些牽強。普洱茶的苦,很正常,來源於茶葉的茶鹼,這種苦分為好多種,正常的有兩種,一是高山苦,二是林子苦,這兩種都是片區的特點,但之所以為正常,是因為這兩種苦由茶本身而生,又瞬苦即化,很多片區都會有這種感覺。再者,有種味似黃連而且久久化之不去的苦,這種苦是化肥所致。
  • 老徐談茶206:普洱茶最苦不是老曼娥?最霸氣非老班章?那是啥
    最近有茶友讓我講一講最甜、最苦、最澀、最霸氣的普洱茶分別是什麼。一看到這個問題就嚇了我一跳,本能感覺憑我的見識、我的水平根本回答不了這個問題。這種問題確實難以回答,可仔細一想,其實也是一個見仁見智的事情,並且這一類的問題對茶友們選茶、藏茶還是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的,所以我就根據自己的一些經驗試著和大家講一講這個話題。在開講之前有個前提,今天所講的內容僅限於雲南普洱茶三大產區之內,並且是人工栽培型茶,野生茶、境外茶、雀嘴茶、芽孢等不在今天聊的範圍之內。
  • 紅茶小課堂|不苦不澀不是茶?生活已經夠苦了,別為難自己
    有一些人不愛喝茶,總有一個理由是因為:「太苦了」。「茶都是這麼苦的嗎?」「又苦又澀,實在是愛不起來。」老茶客總念叨著:「不苦不澀不是茶」,卻不知道,這句活有多麼令新茶友望而卻步如果沒有人引導,很多人就會因為一口苦澀的茶而永遠不會對茶感興趣,平白錯過了了解茶的機會。只要了解了茶為什麼會苦澀,茶的苦澀就沒有那麼令人生厭了。那究竟為什麼茶會苦澀呢?難道茶就只有苦澀一種味道嗎?
  • 人們常說「不苦不澀不是茶」,這是什麼意思呢?
    這對於我們來說,是司空見慣,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的一件事。一開始的時候,我們這個小圈子的人並不多,慢慢擴大是因為大家從慢慢接受茶的味道之後開始愛上了這一杯清茶。有人喜歡將我們與湖邊喜歡垂釣的老先生做對比,覺得我們的生活有點太過於悠閒,而這種悠閒對於老年人來說自是應該,對於我們年輕人來說是浪費時間,年輕人應該無時無刻都在拼搏,拼搏事業,拼搏自己的小家庭。
  • 帶「澀」感的茶,都是不好的茶嗎?
    入口苦澀,他就覺得這不是好茶,這是冤枉了茶的「苦澀」。 事實上,懂茶的人往往不會憑藉茶的苦澀度來判斷茶的好壞。茶的苦澀味只不過是茶的一種本味,從來都存在,但從來都不是唯一或者一直存在。
  • 你的普洱茶為什麼會越泡越澀?
    筆者某一次在喝一款茶時,前幾泡幾乎沒有喝到澀味,但到後面幾泡時,卻感受到了很濃的澀味,且越到後面澀味越強。相信各位茶友也有過類似的經歷,不過對於其中的原因卻不是很清楚。本文就對這一問題,做一些解答。在《雲南普洱茶化學》一書中,有研究表明,兒茶素為構成多酚類物質的主體成分,佔多酚類物質總量的60%-80%,兒茶素中脂型兒茶素的澀味較強,是造成澀感的主要成分。我們在喝普洱茶時,多是普洱生茶中有澀感,普洱熟茶中基本沒有澀感,有澀感的熟茶是發酵偏輕的,並不多見。
  • 普洱茶美在何處,何為好茶?
    我們大家每一個天都在苦苦尋求心中的好茶,我們通常情況下對好茶的定義多為普洱茶的滋味,香氣與有無收藏價值,那具體何為好茶呢?我們大家想找的好茶是什麼樣子的呢?普洱茶品飲者更多注重的是茶的「滋味」,我們常說的滋味莫過於「苦、澀、甜」這三種味道所組成的。當然酸味是一定要避免的,因為如果普洱茶衝泡出了酸味,那說明茶葉已經受潮了,基本上已經不可以飲用了必須要丟掉。普洱茶美都在何處??
  • 無論巖茶、普洱茶、白茶,香清甘活才是好茶的標準,澀就不是好茶
    那些澀味刺激之下,由於應激反應而生成的厚厚的舌面褶皺,讓舌苔變得「厚」起來,變得不敏感,對茶湯裡的滋味的感受力,漸漸下降。再好的茶湯喝到嘴裡,除了澀,還是澀。這時候已經不再適合喝茶了,如果強要再喝,需要一杯蘇打水,洗刷乾淨舌面,再來喝。
  • 別再為「不苦不澀不為茶」開脫了,那是衝泡白茶的手法出了問題!
    可能是平時關係實在是親密,她直接懟了一句:「難為你喝了這麼多年的茶了,不知道不苦不澀不為茶嗎?」聽她如此說,村姑陳瞬間便想起了自己剛開始喝白茶的時候。那時,不懂白茶,更別提衝泡用水這些茶事了,每回泡出來的茶,不是苦就是澀,還安慰自己「不苦不澀不為茶」。
  • 老茶客透露,茶不苦不澀的秘訣都在這裡!
    有句話叫「不苦不澀不是茶」,苦澀本是茶的原味,古代稱茶為「苦茶」是早已得到印證的。 但是品茶的人肯定不是在品嘗苦澀,而是在品嘗茶帶來的鮮爽味、甜味、回甘生津,體驗茶湯對味蕾的衝擊。 茶到底應不應該有苦澀味?「好茶」到底應不應該有苦澀味?
  • 苦是「紳士鬼」,澀是「流氓鬼」 茶中令人皺眉卻又必不可少的味
    △周作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喝茶的時候,除了香與醇,有時候總能嘗出讓人有些不舒服的滋味。苦與澀便是典型代表。因此,有人把茶湯中的苦味比作「紳士鬼」,而澀味是「流氓鬼」 。有這兩種滋味在茶湯中,總是讓飲者不禁皺眉。先來說說「紳士鬼」——苦味的來由,且為什麼他是「紳士」呢?
  • 茶,為什麼會澀?
    再問,那柿子最難吃的是什麼味道?「澀!」幾乎是迅速的反應。「澀到舌苔變厚,澀到口腔發麻,澀到至少半小時舌面沒有任何感覺,像穿上一件塑料雨衣......」《2》想起,好茶的標準,也是澀味低。有一部分人總是會講,不苦不澀,不是茶。仿佛,要帶著苦味和澀味,才是茶的正常味道一樣。這讓人容易產生誤區,認為茶就是自帶澀味的,就像自帶光環一樣。然而並不是這樣。
  • 澀=收斂性強?挑茶時千萬別被這些錯覺騙了
    表現為茶湯初入口時有很明顯的苦味,過一會會發現有淡淡的甜味從喉嚨裡、舌根處湧出來,味道越來越濃鬱甚至蓋過之前的苦味。簡而言之,先苦後甜就是回甘。判斷茶葉是否帶有回甘,可以在喝完茶之後喝一杯涼白開。如果涼白開變甜了,那這款茶就有回甘,反之則不是。
  • 普洱茶滋味—五個關鍵詞,告訴你普洱茶到底有哪些味道?
    所以今天就單從滋味來聊一聊品飲普洱茶的5個維度,下次喝普洱只需對號入座,保證小白也能喝出個所以然。普洱茶入口,有著與眾不同的滋味特點,其飽滿、厚重而有質感的味道是其它茶類所不及的,一旦習慣了喝普洱茶,再喝其它茶就覺得淡而無味。
  • 普洱茶苦味重的就不是好茶啦?瞎說!正確如何理解?
    俗話說「不苦不澀不為普洱茶」,這句話有道理嗎?普洱茶的苦味如何品,是否有品飲價值?相信不少茶人有類似的疑問,糾結於普洱茶的苦味兒,儘管我們相信,存在即是合理,然而也得講究個說道,現在我們就來講講清楚。一句「不苦不澀不為普洱茶」並不能道盡普洱茶苦味的合理性。
  • 你的普洱茶是哪種「苦」?什麼苦可以轉化?
    與其他茶類相比,選用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製成的普洱茶,因為茶葉中各類內含物質含量更高,喝起來茶湯滋味更飽滿,湯中的「苦」感也就更加突出。除了濃淡之分,喝同一款普洱茶感受到的苦,其來源也不盡相同。有些茶樹品種自帶強烈苦底,茶多酚類物質含量較高,或是殺青不當,也有可能導致茶湯苦底明顯。
  • 做蜂蜜柚子茶,不能直接上鍋煮,多加一步,不苦不澀,酸甜又好喝
    導讀:做蜂蜜柚子茶,不能直接上鍋煮,多加一步,不苦不澀,酸甜又好喝柚子是生活中常見的水果,尤其是冬天,柚子的價格很便宜,紅柚一般在3塊錢一斤,而白柚就便宜點,兩塊五左右吧,因為紅柚的不酸,這就是價格稍微貴點的原因!
  • 普洱茶是一種最簡單也最容易騙人的茶—我的普洱生茶觀!
    3、普洱茶是一種最簡單也最容易騙人的茶,新的時候好喝,放下去不一定好喝,新的時候難喝,放下去不一定難喝,通常3-5年為一個穩定期。4、茶太老了,當不適感盡退後,活性的營養成分也流失殆盡,離開品飲值去談各種所謂文化價值,仿佛也是不太現實,那麼最佳的品飲線應該是:澀與不澀之間,苦與不苦之間,太新與太老之間。香氣:清正自然無濁染即好。
  • 普洱茶的甜苦澀味,都從哪裡來?
    清·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云:「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膩、牛羊毒、苦澀、逐痰下氣、利腸通洩。」普洱茶常有甜、苦、澀等味道。我們的舌尖最主要的是感受普洱茶的「甜味」,舌根則重點感受普洱茶的「苦味」,舌心會感受普洱茶的「澀味」。甜,是飲用普洱茶最希望喝到的味道,高質量茶原料,以及適合的存放條件儲藏多年的普洱生茶,,其茶湯中的甜味,最為純正清雅,也最能代表普洱茶的真性。
  • 普洱茶新工藝亂象之一:甜而不澀,但是很不耐泡!
    首先要指出的是這個問題提出來萎凋是不正確的,萎凋是在一定的溫度、溼度條件下均勻攤放,使適度促進鮮葉酶的活性,內含物質發生適度物理、化學變化,散發部分水分,使莖、葉萎蔫,色澤暗綠,青草氣散失。那麼普洱茶真正的流程應該叫攤晾,其實流程和萎凋是一樣的,也就是將鮮茶葉在竹匾、蓆子、簸箕或帘子上攤開,調整合適的厚度,使其在靜置的過程中產生變化。但是唯一的差別就是時間長短,攤晾時間基本都是控制在3~5小時,以葉片失水柔軟即可,這時候只是單純物理失水,而如果繼續放下去,這時候茶葉開始出現氧化酶促反應了,這樣就進入了萎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