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網絡劇行業發生了幾個喜人的顯著變化:
精品化,從1月上線的新版《射鵰英雄傳》開始,到春末夏初的《花間提壺方大廚》,又到暑期檔的《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河神》,再到最近的《白夜追兇》《無證之罪》,高口碑佳作一部接一部,比往年要多很多部;
類型化,隨著網絡劇行業的不斷發展和成熟,網絡劇的類型和題材也在不斷細化,今年出現了比較多的新類型和新題材,包括罪案、職業、行業等類型,律政等題材,娛樂圈劇也在今年集中湧現;
網臺聯動密集化,截至2017年9月30日,已有12部網絡劇實現了網臺聯動,其中頗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網臺聯動劇有《射鵰英雄傳》《軍師聯盟》等,或許在不遠的將來網臺聯動會成為行業很普遍的事。
正是因為有這麼多肉眼可見的顯著變化,網絡劇的商業價值才得到更確切的證實,網絡劇的工業化才值得期待。
第一部分:2017年Q1-Q3網絡劇整體市場分析
優愛騰主導市場,類型全面開花,口碑佳作頻出
1.各平臺獨播網絡劇類型豐富多樣、全面開花
據骨朵數據統計,2017年Q1-Q3,全網的網絡劇數量為251部,若按類型進行歸類,如圖1所示,共涉及21個大類型,包括青春校園、懸疑推理、警匪、罪案、喜劇、愛情、歷史、武俠、玄幻、軟科幻、娛樂圈劇等等,可謂精彩紛呈、全面開花。
若按數量統計,喜劇最多,為81部,其次是愛情、懸疑推理、青春校園、玄幻類型,數量分別為35部、33部、18部、16部。這5大類型數量佔2017年Q1-Q3網絡劇總數量的73%。
據骨朵數據對優愛騰三大視頻平臺各類型獨播網絡劇數量的統計,如圖2所示,數量最多的是喜劇,為67部,其次是愛情、懸疑推理類,分別為30部、28部。另外,今年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網絡劇類型,比如罪案、商戰、行業、職業等,有的是傳統電視劇早已有之的類型,有的則是網絡劇獨創的類型。
這也揭示出網絡劇行業的如下現象:從電視劇到網絡劇,隨著播映渠道的變遷和轉移,劇集的類型也在不斷更迭和進化;一方面,網絡劇對傳統電視劇的類型有所繼承、有所沿襲,另一方面,由於網絡渠道的特徵,也由於網絡劇觀眾求新求快的內容需求,因此,網絡劇類型更加敢於試錯和冒險,進化速度更快,出現的新類型也更多。
對比優愛騰三大視頻平臺,因為愛奇藝獨播網絡劇的數量佔絕對優勢,所以,愛奇藝的網絡劇類型也最為豐富:若按部數多寡來看,喜劇、懸疑推理、愛情類分別以56部、24部、22部成為愛奇藝最重要的三大類型,佔比約為76%;該平臺上出現的全新類型也較多,比如罪案、行業、職業等,儘管作品少,每一類型僅有1到2部,但也以作品較強的影響力,拓展了網絡劇的類型,豐富了網絡劇的表現力。
若按各個類型的作品綜合影響力來分析,優愛騰各具優勢。愛奇藝的主要類型有懸疑推理、愛情、玄幻、喜劇、武俠、警匪、罪案、娛樂圈劇;優酷的主要類型為歷史、青春校園、軟科幻、罪案;騰訊視頻的主要類型有喜劇、愛情、青春校園、玄幻、言情等。
在各大類型上,優愛騰也均有其代表作。愛奇藝的代表作有懸疑推理類《河神》《盲俠大律師1&2》、愛情類《小情人》;玄幻類《軒轅劍之漢之雲》《尋找前世之旅1&2》;喜劇類《花間提壺方大廚1&2》;武俠類《射鵰英雄傳》;警匪類《無間道2&3》(註:《無間道1》於2016年12月在愛奇藝上線);罪案類《無證之罪》;娛樂圈劇《雲巔之上1&2》等;優酷的代表作有歷史類《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青春校園類《春風十裡不如你》、軟科幻類《顫抖吧,阿部》、罪案類《白夜追兇》;騰訊視頻的代表作有喜劇類《鄉村愛情9》、愛情類《狐狸的夏天》、言情類《雙世寵妃》、冒險類《鬼吹燈之黃皮子墳》等。
2.優愛騰三大平臺獨播網劇數量佔比超8成,愛奇藝增速最為顯著
在2017年Q1-Q3全網的251部網絡劇中,愛奇藝具有明顯的數量優勢,榮登冠軍寶座,騰訊視頻位列第二,這兩大平臺的獨播網絡劇分別為135部、52部,多平臺網絡劇有22部,優酷和搜狐視頻位列第四、第五名,分別有獨播網絡劇19部、14部。另外,樂視視頻5部,PPTV聚力3部,芒果TV僅有1部。
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三大視頻平臺的獨播網絡劇數量最多,佔82.1%。其中,愛奇藝更是遙遙領先,超過其他網絡視頻平臺網絡劇數量之總和,佔比約為53.8%。
圖3:2017年Q1-Q3各視頻平臺網絡劇部數
對比騰訊視頻、優酷和愛奇藝三大視頻平臺上的獨播網絡劇數量,自2015年以來,騰訊視頻和優酷每年的獨播網絡劇數量差別不大,基本保持穩定,唯有愛奇藝增勢至為明顯。據骨朵數據顯示:2015年全網共有網絡劇379部,愛奇藝獨播網絡劇有42部;2016年全網有網絡劇349部,愛奇藝獨播網絡劇有125部,較去年增幅高達200%;2017年Q1-Q3,全網共有網絡劇251部,愛奇藝獨佔135部。今年前三個季度,愛奇藝的獨播網絡劇部數已略超過2016年全年。
對比愛奇藝、優酷和騰訊視頻近三年Q1-Q3的獨播網絡劇情況,如圖5所示:仍是愛奇藝增速最為顯著,2015年Q1-Q3有22部,2016年Q1-Q3猛增至78部,2017年Q1-Q3增勢依然明顯,多達135部,是去年同期的173%;優酷獨播網絡劇數量一直維持平穩態勢,每年基本保持在20部左右;騰訊視頻2016年Q1-Q3與2015年Q1-Q3數量相同,但在2017年Q1-Q3獨播網絡劇數量有所增加,增幅約為26.8%。
多平臺網絡劇減少、獨播網絡劇增多是近三年來的行業趨勢。跟國內視頻平臺的獨播網絡劇數量整體增加形成鮮明對比,多平臺網絡劇數量銳減,由2015年的166部(佔比43.8%),減至2016年的65部(佔比18.6%),再減至2017年Q1-Q3的22部(佔比8.8%)。
3.優愛騰頭部和腰部內容集中,三大平臺各有耕耘,各具優勢
在2017年Q1-Q3全網上線的251部網絡劇中,前臺播放量排名第50位的是騰訊視頻獨播愛情劇《異地戀》,截至9月30日,播放量顯示為4.33億;排名第100位的是愛奇藝獨播玄幻劇《思美人之山鬼後裔》,截至9月30日,播放量顯示為0.96億,接近1億。另外,共有97部網絡劇的前臺播放量破億,第97位是騰訊視頻獨播奇幻劇《我的吸血鬼男友之極夜物語》,播放量顯示為1.01億。
以前臺播放量NO.100的劇為標尺,如圖7所示,愛奇藝有30部、優酷有18部、騰訊視頻有31部網絡劇位列前臺播放量Top100,佔比為79%。
圖7:2017年Q1-Q3網絡劇前臺播放量Top100各平臺數量
先來看愛奇藝獨播網絡劇。據骨朵數據統計,截至9月30日,2017年Q1-Q3愛奇藝上前臺播放量過億的獨播網絡劇共有28部,其中,前臺播放量最好的是金庸武俠劇《射鵰英雄傳》,約為46.6億,排在第28位的劇是喜劇《拜託!別黑我!》,前臺播放量約為1.1億。
又如圖8所示,在愛奇藝平臺上,前臺播放量破10億大關的劇有7部,分別是武俠劇《射鵰英雄傳》、懸疑推理劇《河神》、警匪劇《臥底歸來》、冒險劇《鬼吹燈之牧野詭事》、娛樂圈劇《雲巔之上2》、玄幻劇《軒轅劍之漢之雲》和娛樂圈劇《雲巔之上》。
將前臺播放量過億的這28部愛奇藝獨播網絡劇按類型來分,如圖9所示,懸疑推理類型數量最多,為6部,喜劇、愛情、警匪、娛樂圈劇、玄幻類型位列其後,分別是4部、3部、3部、3部、3部。
綜合2017年Q1-Q3愛奇藝上全部獨播網絡劇來看,不論是類型總部數,還是頭部和腰部內容部數,都是懸疑推理、喜劇、愛情、娛樂圈劇四大類型佔優。懸疑推理類型的收穫最豐,湧現出了多部代表作,包括《河神》《臥底》《盲俠大律師1&2》《尋人大師》等,其中《河神》的前臺播放量最高,截至9月30日,約為18.5億,這部高播放量、高口碑的網絡劇引爆了今年暑期檔。
另外,在播放量破億的各個類型中,僅有1部作品的類型為武俠、罪案、青春校園、言情。除了《射鵰英雄傳》《無證之罪》分別為武俠類和罪案類代表之外,青春校園劇為《秘果》、言情劇為《假鳳虛凰》。
圖10是優酷平臺上截至9月30日前臺播放量破億的獨播網絡劇,共18部,其中,前臺播放量排名第1的是《熱血長安》,播放量顯示約為105.5億,排在第18位的劇是《囧女翻身之嗨如花》,前臺播放量約為2.5億。
如圖11,按部數多寡計算,2017年Q1-Q3優酷的青春校園類網絡劇最多,為5部,其次是軟科幻、懸疑推理類,分別為4部、2部。在5部青春校園劇中,由張一山、周冬雨主演的《春風十裡不如你》最為引人矚目。另外,歷史大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罪案劇《白夜追兇》也取得了播放量和口碑的雙贏。
如圖12所示,截至9月30日,在騰訊視頻上,前臺播放量破億的獨播網絡劇共有30部,其中,前臺播放量最佳的是《雙世寵妃》,約為40.0億,排在第30位的劇是《我的吸血鬼女友之極夜物語》,前臺播放量約為1.0億。
將前臺播放量破億的這30部騰訊視頻獨播網絡劇按類型來分,如圖13所示,愛情類最多,為6部,其次是言情、青春校園、玄幻類,均為4部,喜劇、罪案、軍旅類均為3部。喜劇類型比較出彩,是因為有頗高知名度的《鄉村愛情9》(上下部)的加持,截至9月30日,這2部喜劇網劇的總播放量已超過28.0億;冒險類雖然只有1部,但因為是由超級IP改編的《鬼吹燈之黃皮子墳》,故而截至9月30日,前臺播放量也高達26.5億。
4. IP網劇逐漸擺脫浮躁狀態,漸趨理性,回歸內容本身;原創網劇力量日漸壯大,可媲美IP網絡劇
據骨朵數據統計,在2017年Q1-Q3優愛騰三大平臺的獨播網絡劇中,以IP網絡劇和原創網絡劇來劃分,如圖14所示:愛奇藝有IP網絡劇15部、原創網絡劇120部;優酷有IP網絡劇9部、原創網絡劇10部;騰訊視頻有IP網絡劇21部、原創網絡劇31部。優酷和騰訊視頻的原創劇部數略超過IP劇,唯有在愛奇藝上,原創劇以近90%的佔比遠遠多於IP劇。
愛奇藝的原創網絡劇儘管數量很多,但有在腰部和尾部聚集之勢。據骨朵數據統計,在2017年Q1-Q3愛奇藝平臺上,截至9月30日前臺播放量在1億以下的107部獨播網絡劇中,只有2部作品為IP網絡劇,它們是《3號地產商》和《決對爭鋒》,其前臺播放量分別為2393萬、2375萬。除這2部作品外,餘下的105部全為原創網絡劇。
不過,在原創網絡劇中,仍有很多作品出類拔萃,在播放量和口碑上表現俱佳。比如,在2017年Q1-Q3愛奇藝上前臺播放量破億的28部獨播網絡劇中,原創網絡劇就佔15部,比IP網絡劇還多2部。
圖15列舉出了2017年Q1-Q3愛奇藝上前臺播放量破億的所有IP網絡劇。可知,這13部IP網絡劇的IP來源多樣化,或由小說改編,或由電影衍生,或有遊戲衍生(《明星志願2》),其中,又以小說改編網絡劇佔絕大多數。網文IP或經典名著IP改編影視劇是最普遍,也最成功的IP改編途徑。
用前臺播放量、輿論熱度等標準來衡量,愛奇藝的IP網絡劇幾乎每一部都有較大的影響力,比如金庸武俠劇《射鵰英雄傳》、由天下霸唱小說改編的《河神》和《鬼吹燈之牧野詭事》、著名港片《無間道》衍生網絡劇《無間道》系列、由饒雪漫同名小說改編的青春校園劇《秘果》等等,這跟IP本身和IP原作者的知名度有莫大關係。
圖16和圖17分別是優酷和騰訊視頻在2017年Q1-Q3前臺播放量破億的IP網絡劇,優酷的《春風十裡不如你》《秦時麗人明月心》《鎮魂街》《顫抖吧,阿部》等劇,騰訊視頻的《雙世寵妃》《鬼吹燈之黃皮子墳》《狐狸的夏天》《惡魔少爺別吻我》等劇,也都有不錯的市場反響。
IP熱潮就像影視行業裡一場經久不退的高燒,曾經也有過浮躁和狂熱的狀態,如今,整個行業對待IP已漸趨理性,回歸到內容價值本身。回顧2017年Q1-Q3的全網網絡劇,出現了一些足以成為全行業標杆、具有參考價值的IP網絡劇,《射鵰英雄傳》《花間提壺方大廚1&2》《雙世寵妃》《河神》《顫抖吧,阿部》《無證之罪》都是小說IP改編網絡劇的典範。
除了IP網絡劇,再來看原創網絡劇。若將2015、2016年全網的網絡劇數據拿出來進行對比,不論是在播放量上,還是在劇集影響力上,原創網絡劇整體還都處於次要位置,跟IP網絡劇有一定差距,不過,進入2017年,原創網絡劇的地位提升顯著。就優愛騰三大平臺來看,前臺播放量破億的原創網絡劇都有不少,可以說,其整體地位已可以與IP網絡劇相抗衡,甚至在某些方面還超越了IP網絡劇。
圖18列舉出了2017年Q1-Q3愛奇藝上前臺播放量破億的所有原創網絡劇。不管是從全網角度看,還是單看愛奇藝平臺,原創網絡劇均呈越發重要之勢。臥底題材(涉及懸疑推理類型和警匪類型)的原創劇有3部,分別是《臥底歸來》《臥底1&2》,娛樂圈劇有2部,為《雲巔之上1&2》,還有高口碑的律政題材(歸入懸疑推理類型)《盲俠大律師》系列,喜劇類《拜託!別黑我!》,都大大增強了愛奇藝的原創網絡劇力量。
圖19和圖20,分別是優酷和騰訊視頻在2017年Q1-Q3前臺播放量破億的原創網絡劇。優酷的歷史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罪案劇《白夜追兇》不論在播放量還是口碑上都有影響頗大,還有警匪劇《反黑》,也有不錯表現;騰訊視頻的《鄉村愛情9》(上下部)、《使徒行者2》也表現頗佳。
5.優愛騰獨播網劇各有口碑佳作,《河神》破冰美劇模式,引領行業發展趨勢
本節主要討論2017年Q1-Q3網絡劇的豆瓣表現,骨朵數據列舉出三個條件:單部網絡劇截至9月30日的前臺播放量排名前100位;豆瓣評分7.0分或以上;豆瓣評分人數10000人或以上。能夠滿足至少一個條件的網絡劇即在骨朵數據以下所探討範圍之內。
據骨朵數據進行篩選,全網共有26部網絡劇滿足以上條件。其中,愛奇藝、騰訊視頻最多,均為8部;優酷緊隨其後,有6部;除此之外,搜狐視頻有1部,芒果TV有1部,多平臺有2部。
如圖21,在2017年Q1-Q3的愛奇藝獨播網絡劇中,最具豆瓣口碑度和熱度的劇是《河神》,截至10月15日,豆瓣評分為8.3分,評分人數多達6.7萬人,其次是罪案劇《無證之罪》,豆瓣評分為8.3分,評分人數達3.3萬人,而武俠劇《射鵰英雄傳》的豆瓣評分為8.0分,評分人數約有4.2萬人。除此之外,《花間提壺方大廚1&2》《盲俠大律師》也分別有8.0分、7.8分的豆瓣評分,2.2萬人、1.1萬人的評分人數。就整體的豆瓣關注度和口碑度來看,愛奇藝領先於其他視頻平臺。
如圖22,2017年Q1-Q3的優酷獨播網絡劇的豆瓣關注度和口碑表現不錯。尤以《白夜追兇》為最佳,該劇評分人數多達11.5萬,豆瓣評分9.1分,是2017年Q1-Q3唯一的一部豆瓣評分人數超10萬的網絡劇,也是唯一的一部豆瓣評分超9.0的網絡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次之,評分人數約有5.5萬人,豆瓣評分8.1分,再其次是《春風十裡不如你》,豆瓣關注度頗高,不過評分不高,為6.3分。
如圖23,在2017年Q1-Q3的騰訊視頻獨播網絡劇中,豆瓣關注度和口碑俱佳的是懸疑推理劇《殺不死》,豆瓣評分8.2分,評分人數近1.5萬人;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輿論熱度頗高的《鄉村愛情9》在豆瓣上的關注度卻不高,僅有不到3000人參與豆瓣評分;另外,諸如《雙世寵妃》《鬼吹燈之黃皮子墳》《求婚大作戰》,儘管評分人數很多,但豆瓣評分卻不高。
圖24中,《誰寄錦書來》是搜狐視頻獨播網絡劇,《天使的幸福》為芒果TV獨播網絡劇,《無心法師2》《親愛的王子大人》為多平臺網絡劇,前者在搜狐視頻、騰訊視頻播映,後者在搜狐視頻、芒果TV播映。除《無心法師2》有較高豆瓣關注度之外,其他3部劇的豆瓣關注度頗低。不過,比起2015年的《無心法師1》高達8.3分的豆瓣評分,續作下降不少。
第二部分:2017年Q1-Q3精品網絡劇具體案例簡析
1.爆款網絡劇
2017年Q1-Q3,頭部爆款網絡劇的數量大幅增加。據骨朵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前臺播放量超過10億的網絡劇有9部,2016年全年前臺播放量超10億的網絡劇猛增至23部,而2017年Q1-Q3,前臺播放量超10億的網絡劇就有29部,預計年底或可達到35部。
網絡劇行業的馬太效應愈加顯著,頭部爆款網絡劇佔據了大部分流量與關注度,也成為最大贏家。
1.1《射鵰英雄傳》:正統武俠,青春逼人
隨著網絡劇的盛行,不少經典IP再次回到觀眾視野。作為武俠題材中的經典作品,凝聚幾代人回憶的《射鵰英雄傳》也在2017年初,以全新的面貌與觀眾見面。
新版《射鵰英雄傳》嚴格地遵循原著小說,它甚至被眾多網友認為是歷年來拍得最好的一版《射鵰》。從英雄氣概到兒女情長,從精緻、豪情的人物刻畫到緊湊跌宕的劇情,這些內容都儘可能地忠實原著,展現出了極致的「正統武俠」的效果。並且,風格青春逼人,將金庸小說中的武俠世界表現得美好而且讓人懷念。這背後是包括編劇、導演、主演、剪輯在內的創作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
2017年版《射鵰英雄傳》作為愛奇藝上半年的精品之作,採用了一系列非一線演員,其在劇集中的出色表現獲得了觀眾一眾好評。憑藉精緻的網劇製作水準,《射鵰英雄傳》成為2017年開年口碑和播放量雙爆的優質網劇。該劇在豆瓣評分達8.0分,秒殺了眾多翻拍劇以及同期小鮮肉劇,被贊為「良心改編」。另據骨朵數據顯示,該劇自1月10日開播至4月18日完結,總播放量已達43.8億,截至9月30日,播放量達46.6億。
1.2《河神》:剝洋蔥式解謎,一步一步接近真相的探案
跟超級IP《鬼吹燈》系列相比,出版於2013年的小說《河神》只能算是天下霸唱比較冷門的作品。不過,網絡劇《河神》製片人常犇認為這不是壞事,沒有太多人看過,反而不會有太大的改編壓力,也給了主創們更多的發揮空間。
網絡劇《河神》對小說《河神·鬼水怪談》的改動可謂「天翻地覆」,但也取得了極大成功,可以說是2017年暑期檔愛奇藝最受關注的一部網絡劇。該劇豆瓣評分高達8.3分,據骨朵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其播放量達18.5億。
《河神》採用的不是單元結構,案件與案件之間彼此獨立,而是像剝洋蔥一樣,調查前一案的過程中不斷有新的疑點出現,一層一層接近核心真相。男一郭得友是伍河撈屍隊隊長,因水性奇佳,有「小河神」之稱,男二丁卯則是漕運商會的獨苗少爺,在德國學過法醫,一中一洋,外加兩個各有專長的妹子,女一是性格大大咧咧、武功高強、天生神力的「小神婆」,女二是市政府秘書長之女、報社記者肖蘭蘭,四人在聯手破案的同時還收穫了各自的愛情……總之,儘管是IP網絡劇,但《河神》仍然具有原創性很強的人物關係、角色性格,以及故事推進方式,這是該劇成功的重要因素。
常犇告訴骨朵,IP就是文本,《河神》被看重的還是內容本身的價值,「這個題材的新鮮度、想像空間,以及創新的天花板」。因此,編劇團隊對原著小說進行了頗大的改動和重新寫作,讓其更具有影視化的特點。
1.3《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稀缺的題材,真實的人性
作為2017年暑期檔備受期待的大劇,《軍師聯盟》顛覆了以往三國題材作品的敘事邏輯,摒棄了以曹操、劉備、諸葛亮等三國時代主要人物為核心的故事角度,首次以魏國大軍師司馬懿為主線,從家庭到朝堂展現出一個更加飽滿的司馬懿歷史形象,並以此為切入點,用全新視角「演義」了後三國時代的紛爭與權謀。
該劇籌備期長達五年,以「畫質堪比電影、特效震撼人心、演技絲絲入扣」之稱高調殺入暑期檔,實現口碑和流量的雙贏。據骨朵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軍師聯盟》的播放量高達66.5億。豆瓣評分也頗高,為8.1分。
題材的稀缺性是本劇的最大亮點。《軍師聯盟》是脫離過往作品第一部大面積正面講述曹魏集團的影視劇,而不是像傳統三國戲那樣大都是站在蜀漢集團的立場上。在中國民間流傳的版本中,司馬懿這個人物被集體塑造成了一個厚黑大家、陰謀家,在他身上有著很多的負面標籤,但單純用忠或奸來概括一個跨時代的歷史人物,也有缺乏公允之心的,況且人性如此之複雜。「我不止一次強調,這個戲中的司馬懿,我們不想把他做成英雄,也不想把他做成狗熊,我們把他做成一個活生生的、有著七情六慾的人,我們看到他身上有優點,也有缺點。」張永新告訴骨朵,「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司馬懿的一生,是一部欲望的沉浮史,通過他,也讓我們正視自己內心的狂野。」
因此,在修改劇本之前,編劇已經做了長達三年的案頭工作,以熟悉三國時代的歷史,準確把握哪些大的歷史線和時間節點,儘可能在歷史的真實和人性的真實之間找準司馬懿這一角色的性格支點。不去醜化、簡單化、妖魔化司馬懿,也不去醜化、簡單化、妖魔化任何一個人物,給每個歷史人物都找到合適的經緯度。張永新說:「這個經緯度,是正常的客觀的人,他要說人話,辦人事,有七情六慾的表達,這些都要符合作為一個人的邏輯。」
1.4《鄉村愛情9》(上下部):最「長壽」的劇集,最高的國民度
作為本山傳媒出品的農村題材劇中的經典代表,《鄉村愛情》系列劇自2006年開播,至今已經超過十年。無論是「95後」網生代,還是頭髮花白的老齡人群,都有該系列的「死忠粉」。《鄉村愛情9》故事延續前八部的風格,講述象牙山村民們在愛情、婚姻、事業和生活上的新變化。
作為騰訊視頻純會員劇,該劇的網絡播放量確實讓人驚豔。據骨朵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9月30日,《鄉村愛情9》上下部總播放量達28.4億。該劇在豆瓣的評分達到7.6分,超越了同期眾多仙俠、鮮肉劇,可以說,這個「長壽」的農村喜劇做到了老少通吃,雅俗共賞,未來繼續創作的潛力仍然存在。
儘管《鄉村愛情》系列劇也會出現質量不穩定的情況,但整體來看,品質仍不錯。這一系列劇堪稱國民度最高的原創IP。十餘年間,《鄉愛》觀眾早已從農村群眾擴大到城市人群,從東北地區擴展到大江南北。而說到長盛不衰的原因,該系列劇的編劇張繼認為:「劇中主人公雖然都是農村的小人物,但他們嬉笑怒罵間都表現了真實的自我,絕不藏著掖著,這也映襯了複雜的現實生活。生活在現實中的觀眾們,早就厭倦了爾虞我詐的虛假,所以他們喜歡敢於表達真實自我的劉能、趙四、謝廣坤等人物,從而成為這部系列作品的忠實擁躉。」
1.5《無證之罪》:不是解謎,而是探索人性
《無證之罪》最初是因「韓三平首次監製網劇」在業界引起關注的,不過,等到這部網絡劇開播,它又以紮實的劇情、演員在線的演技來賺取輿論和觀眾話題度。截至10月15日,該劇的豆瓣評分高達8.3分;截至9月30日,其播放量約有2.7億。
相比之前的罪案類或懸疑推理類作品,《無證之罪》打出了「首部社會派推理超級網劇」的概念。在日本推理小說體系中,社會派,相對於本格派來說,更加注重動機,通過案件展現社會生活的複雜性,因此,該劇展示的重點不是破案本身,不是解謎,而是人性,人為什麼會犯罪,犯罪之後的壓力與痛苦,以及警察追蹤犯人過程中的心理狀態。
《無證之罪》的另一個巨大突破在於,它僅有12集,單集在55分鐘左右,比近年大部分自製劇都貼近精品劇、迷你劇的概念,這樣做是為了保障《無證之罪》內容的精華程度,以及的情節、情緒、情感的密度。
1.6《白夜追兇》:故事更紮實,劇情接地氣
雙胞胎兄弟的互相扮演,是《白夜追兇》最明顯的特色,但事實上,不管從人物設定、故事節奏還是畫面風格看,這都是一部很有腔調的作品,令觀眾耳目一新。也正因此,該劇在豆瓣上贏得9.1分的高口碑,且據骨朵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播放量高達15.4億,是一部典型的口碑流量雙豐收的作品。
罪案類型,或者說犯罪懸疑題材在網絡平臺上紅火已久,許多爆款是由小說IP改編而來,《白夜追兇》卻是一部原創作品。據了解,《白夜追兇》的劇本由律師出身的指紋歷經三年創作,許多人物、案件取材於現實生活,劇中的刑偵手段具有相當的專業度。
近年來,市場越發冷靜,對大IP、小鮮肉不再趨之若鶩,放在犯罪懸疑這一類型中,觀眾對於高調華麗的反派、獵奇的犯罪現場,似乎也失去了興趣,而是期待更紮實的故事,更接地氣的表現。《白夜追兇》雖然有一個不太符合常理的雙胞胎詭計在,但刑偵部分卻很樸實,主角關宏峰縱有超強大腦,劇中亦會凸顯調查走訪、痕檢、法醫等其他環節的功用,破案不再靠主角光環。關家兄弟互懟中的細小溫情、關宏峰與周巡的惺惺相惜,包括警局中的幾對「師徒」關係,更為劇集增添了一絲人情味。
《白夜追兇》的成功之處在於它有專業、有關懷,不獵奇、不敷衍。對於觀眾來說,他們或許無法從專業角度分析長鏡頭背後的拍攝手法、分飾兩角的表演技巧,但絕對能從方方面面感受到劇組是否有誠意,並報以同等熱情。
1.7《雙世寵妃》:快節奏呼應網絡觀劇場景,甜寵少女心贏得大市場
《雙世寵妃》是2017年脫穎而出的一部黑馬作品,該劇講述了尚書千金曲檀兒陷入東嶽國權力鬥爭中,與八王爺墨連城歷經波折終成歡喜冤家的愛情故事。豆瓣評分儘管不高,為6.3分,但卻賺足了話題,更成為2017年前三個季度騰訊視頻上播放量最高的網絡劇(播放量為40.0億)。
《雙世寵妃》的節奏足夠快,第一集初見,第二集成親,第六集就打消顧慮、為愛鼓掌,第八集確定心意、共赴生死……呼應了網絡觀劇選擇多、碎片化、場景隨機的特徵。該劇不是一個大眾化作品,而是一個目標明確、精準策劃的細分產物,劇情玩的是少女心、甜寵瑪麗蘇梗,演員搭配上走的是顏值路線、膠原蛋白,連調色都是輕鬆明快粉嫩嫩。在超快的節奏下,觀眾來不及仔細揣摩劇情就被一連串的糖砸到昏厥,最後索性放棄抵抗,拋卻羞恥心,在吐槽中一同狂歡,捂臉尖叫。
因此,雖然還有諸多瑕疵,但並不妨礙《雙世寵妃》收割一片少女心,成為又一部細分的女性爆款,它的成功告訴我們的是,如果你能深度挖掘目標受眾的需求,並將套路做到極致,對症下藥,便不用發愁市場空間。
2.小而美的「爆點」網劇
網劇製作越發精良,劇情脫離傳統電視劇的俗套,受到更多年輕人的歡迎。一些小成本製作的網劇不能同頭部網劇一樣以單一流量來衡量好壞。細數2017年前三個季度的優質劇集,除網絡播放量靠前的爆款劇集外,也有一些網劇觀眾定位更加清晰,以小博大。不論是小製作但是靠口碑取勝的《花間提壺方大廚》,抑或靠瑪麗蘇取勝的《狐狸的夏天》,還是靠題材創新引人矚目的《盲俠大律師》,均是精品網劇。
2.1《花間提壺方大廚1&2》:美食溫情路線,虜獲觀眾內心
2017年4月20日,《花間提壺方大廚》第一季在愛奇藝正式上線,沒有流量明星、沒有花式宣傳,有的只是精緻的布景和道具、搞笑溫馨不狗血的劇情、新人小演員的青澀演技以及令人垂涎的美食畫風。這部收視全靠「自來水」的小而美網劇,豆瓣評分8.0分,截至9月30日,兩部作品總播放量7.5億,不僅以高口碑贏得了觀眾的喜愛,還在大劇廝殺搶佔流量的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
《花間提壺方大廚》由耳雅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看慣了腦洞大開的韓劇,戀愛對象從人到外星人到鬼怪;還有倫理崩塌無極限的日劇,特工天才戲碼超多的美劇,這樣走美食溫情路線的國產劇反而戳中觀眾內心的溫情。劇中,隨處可見香噴噴的美食鏡頭,一言不合就做菜充滿萌點的一勺,溫馨無虐,笑料不斷,使觀眾沉浸於假惡霸和假才女真廚娘的日常美味生活。沒有宮鬥、權謀、仙俠,各種接地氣的反套路設置和正能量劇情,深深俘獲了觀眾的心。
憑藉更新迅速的思想觀念、更具靈性的表達方式和敏感多元的生活觸角,《花間提壺方大廚》成功從網文中脫穎而出。在如今這個IP盛行的時代,網文翻拍並不稀奇,但是想要成為精品網劇,需要提升的內容還很多。《花間提壺方大廚》的走紅,給了更多踏實搞創作的人以希望,在沒有炒作吹噓,沒有名導名編名演的低成本環境下,仍然有產出好作品的可能。
2.2《狐狸的夏天1&2》:瑪麗蘇劇引爆流量與口碑
網絡劇《狐狸的夏天》改編自青春愛情小說《當總裁戀愛時》,第一季於2017年4月5日在騰訊視頻正式播出,第二季在5月4日正式播出。作為一部瑪麗蘇網劇,豆瓣評分6.8,截至9月30日,兩部作品總播放量高達22.0億,跟同類型相比,成績確實亮眼。該劇由臺灣著名偶像劇導演於中中執導,沈滄眉、右耳聯合編劇,主打青春甜寵、愛情輕喜劇,一經開播就受到廣大觀眾的追捧。
《狐狸的夏天》作為一部腦洞大開、不走尋常路的萌系偶像愛情劇,講述了霸道總裁顧承澤與服裝設計師黎晏書從水火不容、整蠱互懟到相知相愛的故事。「狐狸小姐」與「白兔總裁」的人物設定,讓倆人之間的「謊言大戰」看點十足。同時,姜潮和譚松韻不計較偶像包袱,釋放天性的表演方式也讓全劇笑點密集。
該劇融合了青春、愛情、偶像、輕喜劇等類型,但又絕不按套路出牌。在甜美、甜蜜當中加一些暗黑等新鮮元素,「說謊小姐」大戰「測謊總裁」,「狐狸小姐」PK「白兔總裁」這樣的嘗試在青年觀眾群中激發不少熱議。
2.3《盲俠大律師1&2》: 以新奇時尚律政劇,成就口碑黑馬
2017年6月20日,由愛奇藝、TVB聯合出品的網絡劇《盲俠大律師》正式開播,憑藉招式新奇的時尚律政劇風格,一經上線便引發各界討論,截止10月15日,豆瓣評分為7.8分,截至9月30日,兩部作品的總播放量約為5.0億。
《盲俠大律師》該劇主要講述了文申俠、趙正妹、 王勵凡Never、谷一夏四位年輕人用不同的專業角色和處案手法,維護無辜者的法律權利,在情與法中伸張正義的故事。該劇作為愛奇藝首次觸網律政題材網劇,更是與TVB的深度合作,國語、粵語的同步上線為平臺用戶提供了更加自由的選擇,不管是題材創新度還是觀看體驗上都帶來了極大的新鮮感。僅就內容而言,該劇一改傳統香港律政劇套路,直接觸達底層民眾痛點,聚焦社會典型案例及特殊人群,具備當下網劇的題材特徵及社會話題。
第三部分:2017年網絡劇產業趨勢分析
1.大投資網劇收割流量,助力產業升級;中小投資網劇走口碑長線路線
2017年Q1-Q3的網絡劇行業,前20%的頭部和腰部網絡劇大概貢獻80%的流量,「二八原則」愈發分明,這意味著想要在行業內爭得一席生存空間,必須讓自己成為頭部和腰部內容。
就網絡劇的投資規模來看,可分為大投資和中小型投資。不同投資額度對應著不同體量的網劇。大投資網絡劇有大野心,想成為流量的收割者;而中小型投資網絡劇也都想脫穎而出,成為一匹黑馬。隨著網絡劇專業化、工業化的日臻完善,隨著網絡劇商業模式的不斷成熟,大投資網絡劇也被驗證具有很好的行業前景。高投資、大製作、一線明星藝人加盟,行業標杆一次次出現,網絡劇產業逐漸升級。
歷史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投資費用高達4億, 該劇製作精良,啟用大量一線實力明星挑大梁,引發極大關注。在故事上,以「三國」題材中稀缺的「司馬懿」做絕對主角;在劇情關注點,既有宮廷權謀,又有家長裡短,全面勾勒了司馬懿的一生。在這個後三國時代,所有歷史人物都圍繞著司馬懿陸續登場、退場,呈現給觀眾一個有血有肉的三國故事。
《花間提壺方大廚》《雙世寵妃》《河神》《無證之罪》《白夜追兇》等都是網絡劇中小型投資的典範,但仍取得極大的成功。《雙世寵妃》滿足的是年輕網絡劇觀眾(最主要是年輕女性觀眾)對甜寵少女心的精神需求,並且題材新穎、人設討喜、節奏明快;《花間提壺方大廚》這種邊談戀愛變做菜,吃飯破案兩不誤的清新劇情讓觀眾眼前一亮;《河神》得益於懸疑推理如剝洋蔥般的層層遞進;《白夜追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雙胞胎兄弟共有身份追兇的人設;《無證之罪》最有價值的是在一個社會型案件中,對周圍所有人的人性探討。
跟大投資網絡劇不同,中小型網絡劇精準定位某一部分(階層、年齡等)網絡用戶,走長線口碑路線。除了《白夜追兇》和《無證之罪》外,其他3部劇均無明星(也無小鮮肉)出演,基本上全部啟用新人演員,給觀眾帶來了新鮮感。它們最終能以小博大,也符合網劇求新求快的特點。
2.新類型新題材不斷出現,網絡劇題材邊界得到極大拓展
所有的產業做到一定程度必將出現細化,網絡劇也是如此,2017年Q1-Q3就出現了一些新的網絡劇類型。隨著網絡劇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未來在類型上還將進一步細化,出現更多的全新類型。
在2017年Q1-Q3新出現的網絡劇類型和題材主要有罪案、歷史、職業、行業等類型,以及律政等題材。
罪案劇最為出類拔萃,代表作有《白夜追兇》《無證之罪》《心理師》《警察鍋哥》等,其中又以前兩者劇最具代表性。《白夜追兇》屬本格推理,注重解謎式的探案過程,《無證之罪》屬社會派推理,更注重探討人性,而非探案本身,儘管兩劇有不同,但都取得了極大成功。
歷史劇《軍師聯盟》的出現也是2017年Q1-Q3的網絡劇類型亮點之一。儘管歷史劇在傳統電視劇領域早已有之,但卻是首次在網絡劇中出現,並且是以精品大劇的形式,不能不說是行業一大裡程碑。
職業劇和行業劇(職業劇的劇情主要在職業層面展開,行業劇則側重於對整個行業的討論)在愛奇藝平臺上率先試水,這兩種類型的代表作分別是《高能醫少》和《3號地產商》;律政題材劇《盲俠大律師1&2》也於2017年在愛奇藝平臺上首次出現,呼應了觀眾對內容創新的需求。
還有娛樂圈劇。這一類型的網絡劇雖然在2016年已經出現(騰訊視頻獨播劇《重生之名流巨星》),但卻是在2017年形成熾熱之勢的。今年的娛樂圈劇集中湧現,包括愛奇藝的《雲巔之上1&2》《明星志願2》《天團見習生》,騰訊視頻的《逆襲之星途璀璨》等,其中,尤以《雲巔之上1&2》《逆襲之星途璀璨》最具代表性。這些網絡劇都從不同側面展示了當今娛樂圈的生態,以及各式各樣的追夢者。
3.網絡平臺影響力與日俱增,網臺劇、先網後臺劇扎堆出現
2017年網絡平臺的影響力繼續提升,一些頭部自製劇的製作水準已經達到、甚至超越傳統電視劇;同時,許多電視劇也在積極尋求觸網,嘗試網臺同步或先網後臺的新型排播方式,電視劇、網絡劇界限更加模糊。
所謂「網臺劇」指的是網絡平臺和電視臺同時播放,但在網絡平臺上,付費會員可以享受優先看、提前看的服務;而所謂「先網後臺劇」,顧名思義,指的是先在網絡平臺上線,隨後在電視臺播映。
據骨朵數據統計,2017年Q1-Q3出現的網臺劇有《射鵰英雄傳》《臥底歸來》《求婚大作戰》《龍珠傳奇》《小情人》《上古情歌》《大軍師聯盟之軍師聯盟》《軒轅劍之漢之雲》《秦時麗人明月心》等;也出現了3部先網後臺劇,分別是《尋人大師》《警察鍋哥》《春風十裡不如你》。
網臺聯動已是行業必然趨勢。在視頻平臺的發展過程中,網臺聯動不僅是一種觀看策略,還是一種商業策略,預示著網絡平臺或終將在劇集播映主導權上取代傳統電視臺。
另外,從資本運作層面上來看,錢多錢少決定著話語權的大與小。就目前的形勢看,處於狂飆突進中的視頻平臺在資本運作上比傳統電視劇更具優勢,或許,網臺聯動(包括網臺同步、先網後臺)在不遠的將來會變成行業最普遍的事。2017年,網絡劇行業發生了幾個喜人的顯著變化:
精品化,從1月上線的新版《射鵰英雄傳》開始,到春末夏初的《花間提壺方大廚》,又到暑期檔的《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河神》,再到最近的《白夜追兇》《無證之罪》,高口碑佳作一部接一部,比往年要多很多部;
類型化,隨著網絡劇行業的不斷發展和成熟,網絡劇的類型和題材也在不斷細化,今年出現了比較多的新類型和新題材,包括罪案、職業、行業等類型,律政等題材,娛樂圈劇也在今年集中湧現;
網臺聯動密集化,截至2017年9月30日,已有12部網絡劇實現了網臺聯動,其中頗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網臺聯動劇有《射鵰英雄傳》《軍師聯盟》等,或許在不遠的將來網臺聯動會成為行業很普遍的事。
正是因為有這麼多肉眼可見的顯著變化,網絡劇的商業價值才得到更確切的證實,網絡劇的工業化才值得期待。
第一部分:2017年Q1-Q3網絡劇整體市場分析
優愛騰主導市場,類型全面開花,口碑佳作頻出
1.各平臺獨播網絡劇類型豐富多樣、全面開花
據骨朵數據統計,2017年Q1-Q3,全網的網絡劇數量為251部,若按類型進行歸類,如圖1所示,共涉及21個大類型,包括青春校園、懸疑推理、警匪、罪案、喜劇、愛情、歷史、武俠、玄幻、軟科幻、娛樂圈劇等等,可謂精彩紛呈、全面開花。
若按數量統計,喜劇最多,為81部,其次是愛情、懸疑推理、青春校園、玄幻類型,數量分別為35部、33部、18部、16部。這5大類型數量佔2017年Q1-Q3網絡劇總數量的73%。
據骨朵數據對優愛騰三大視頻平臺各類型獨播網絡劇數量的統計,如圖2所示,數量最多的是喜劇,為67部,其次是愛情、懸疑推理類,分別為30部、28部。另外,今年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網絡劇類型,比如罪案、商戰、行業、職業等,有的是傳統電視劇早已有之的類型,有的則是網絡劇獨創的類型。
這也揭示出網絡劇行業的如下現象:從電視劇到網絡劇,隨著播映渠道的變遷和轉移,劇集的類型也在不斷更迭和進化;一方面,網絡劇對傳統電視劇的類型有所繼承、有所沿襲,另一方面,由於網絡渠道的特徵,也由於網絡劇觀眾求新求快的內容需求,因此,網絡劇類型更加敢於試錯和冒險,進化速度更快,出現的新類型也更多。
對比優愛騰三大視頻平臺,因為愛奇藝獨播網絡劇的數量佔絕對優勢,所以,愛奇藝的網絡劇類型也最為豐富:若按部數多寡來看,喜劇、懸疑推理、愛情類分別以56部、24部、22部成為愛奇藝最重要的三大類型,佔比約為76%;該平臺上出現的全新類型也較多,比如罪案、行業、職業等,儘管作品少,每一類型僅有1到2部,但也以作品較強的影響力,拓展了網絡劇的類型,豐富了網絡劇的表現力。
若按各個類型的作品綜合影響力來分析,優愛騰各具優勢。愛奇藝的主要類型有懸疑推理、愛情、玄幻、喜劇、武俠、警匪、罪案、娛樂圈劇;優酷的主要類型為歷史、青春校園、軟科幻、罪案;騰訊視頻的主要類型有喜劇、愛情、青春校園、玄幻、言情等。
在各大類型上,優愛騰也均有其代表作。愛奇藝的代表作有懸疑推理類《河神》《盲俠大律師1&2》、愛情類《小情人》;玄幻類《軒轅劍之漢之雲》《尋找前世之旅1&2》;喜劇類《花間提壺方大廚1&2》;武俠類《射鵰英雄傳》;警匪類《無間道2&3》(註:《無間道1》於2016年12月在愛奇藝上線);罪案類《無證之罪》;娛樂圈劇《雲巔之上1&2》等;優酷的代表作有歷史類《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青春校園類《春風十裡不如你》、軟科幻類《顫抖吧,阿部》、罪案類《白夜追兇》;騰訊視頻的代表作有喜劇類《鄉村愛情9》、愛情類《狐狸的夏天》、言情類《雙世寵妃》、冒險類《鬼吹燈之黃皮子墳》等。
2.優愛騰三大平臺獨播網劇數量佔比超8成,愛奇藝增速最為顯著
在2017年Q1-Q3全網的251部網絡劇中,愛奇藝具有明顯的數量優勢,榮登冠軍寶座,騰訊視頻位列第二,這兩大平臺的獨播網絡劇分別為135部、52部,多平臺網絡劇有22部,優酷和搜狐視頻位列第四、第五名,分別有獨播網絡劇19部、14部。另外,樂視視頻5部,PPTV聚力3部,芒果TV僅有1部。
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三大視頻平臺的獨播網絡劇數量最多,佔82.1%。其中,愛奇藝更是遙遙領先,超過其他網絡視頻平臺網絡劇數量之總和,佔比約為53.8%。
圖3:2017年Q1-Q3各視頻平臺網絡劇部數
對比騰訊視頻、優酷和愛奇藝三大視頻平臺上的獨播網絡劇數量,自2015年以來,騰訊視頻和優酷每年的獨播網絡劇數量差別不大,基本保持穩定,唯有愛奇藝增勢至為明顯。據骨朵數據顯示:2015年全網共有網絡劇379部,愛奇藝獨播網絡劇有42部;2016年全網有網絡劇349部,愛奇藝獨播網絡劇有125部,較去年增幅高達200%;2017年Q1-Q3,全網共有網絡劇251部,愛奇藝獨佔135部。今年前三個季度,愛奇藝的獨播網絡劇部數已略超過2016年全年。
對比愛奇藝、優酷和騰訊視頻近三年Q1-Q3的獨播網絡劇情況,如圖5所示:仍是愛奇藝增速最為顯著,2015年Q1-Q3有22部,2016年Q1-Q3猛增至78部,2017年Q1-Q3增勢依然明顯,多達135部,是去年同期的173%;優酷獨播網絡劇數量一直維持平穩態勢,每年基本保持在20部左右;騰訊視頻2016年Q1-Q3與2015年Q1-Q3數量相同,但在2017年Q1-Q3獨播網絡劇數量有所增加,增幅約為26.8%。
多平臺網絡劇減少、獨播網絡劇增多是近三年來的行業趨勢。跟國內視頻平臺的獨播網絡劇數量整體增加形成鮮明對比,多平臺網絡劇數量銳減,由2015年的166部(佔比43.8%),減至2016年的65部(佔比18.6%),再減至2017年Q1-Q3的22部(佔比8.8%)。
3.優愛騰頭部和腰部內容集中,三大平臺各有耕耘,各具優勢
在2017年Q1-Q3全網上線的251部網絡劇中,前臺播放量排名第50位的是騰訊視頻獨播愛情劇《異地戀》,截至9月30日,播放量顯示為4.33億;排名第100位的是愛奇藝獨播玄幻劇《思美人之山鬼後裔》,截至9月30日,播放量顯示為0.96億,接近1億。另外,共有97部網絡劇的前臺播放量破億,第97位是騰訊視頻獨播奇幻劇《我的吸血鬼男友之極夜物語》,播放量顯示為1.01億。
以前臺播放量NO.100的劇為標尺,如圖7所示,愛奇藝有30部、優酷有18部、騰訊視頻有31部網絡劇位列前臺播放量Top100,佔比為79%。
圖7:2017年Q1-Q3網絡劇前臺播放量Top100各平臺數量
先來看愛奇藝獨播網絡劇。據骨朵數據統計,截至9月30日,2017年Q1-Q3愛奇藝上前臺播放量過億的獨播網絡劇共有28部,其中,前臺播放量最好的是金庸武俠劇《射鵰英雄傳》,約為46.6億,排在第28位的劇是喜劇《拜託!別黑我!》,前臺播放量約為1.1億。
又如圖8所示,在愛奇藝平臺上,前臺播放量破10億大關的劇有7部,分別是武俠劇《射鵰英雄傳》、懸疑推理劇《河神》、警匪劇《臥底歸來》、冒險劇《鬼吹燈之牧野詭事》、娛樂圈劇《雲巔之上2》、玄幻劇《軒轅劍之漢之雲》和娛樂圈劇《雲巔之上》。
將前臺播放量過億的這28部愛奇藝獨播網絡劇按類型來分,如圖9所示,懸疑推理類型數量最多,為6部,喜劇、愛情、警匪、娛樂圈劇、玄幻類型位列其後,分別是4部、3部、3部、3部、3部。
綜合2017年Q1-Q3愛奇藝上全部獨播網絡劇來看,不論是類型總部數,還是頭部和腰部內容部數,都是懸疑推理、喜劇、愛情、娛樂圈劇四大類型佔優。懸疑推理類型的收穫最豐,湧現出了多部代表作,包括《河神》《臥底》《盲俠大律師1&2》《尋人大師》等,其中《河神》的前臺播放量最高,截至9月30日,約為18.5億,這部高播放量、高口碑的網絡劇引爆了今年暑期檔。
另外,在播放量破億的各個類型中,僅有1部作品的類型為武俠、罪案、青春校園、言情。除了《射鵰英雄傳》《無證之罪》分別為武俠類和罪案類代表之外,青春校園劇為《秘果》、言情劇為《假鳳虛凰》。
圖10是優酷平臺上截至9月30日前臺播放量破億的獨播網絡劇,共18部,其中,前臺播放量排名第1的是《熱血長安》,播放量顯示約為105.5億,排在第18位的劇是《囧女翻身之嗨如花》,前臺播放量約為2.5億。
如圖11,按部數多寡計算,2017年Q1-Q3優酷的青春校園類網絡劇最多,為5部,其次是軟科幻、懸疑推理類,分別為4部、2部。在5部青春校園劇中,由張一山、周冬雨主演的《春風十裡不如你》最為引人矚目。另外,歷史大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罪案劇《白夜追兇》也取得了播放量和口碑的雙贏。
如圖12所示,截至9月30日,在騰訊視頻上,前臺播放量破億的獨播網絡劇共有30部,其中,前臺播放量最佳的是《雙世寵妃》,約為40.0億,排在第30位的劇是《我的吸血鬼女友之極夜物語》,前臺播放量約為1.0億。
將前臺播放量破億的這30部騰訊視頻獨播網絡劇按類型來分,如圖13所示,愛情類最多,為6部,其次是言情、青春校園、玄幻類,均為4部,喜劇、罪案、軍旅類均為3部。喜劇類型比較出彩,是因為有頗高知名度的《鄉村愛情9》(上下部)的加持,截至9月30日,這2部喜劇網劇的總播放量已超過28.0億;冒險類雖然只有1部,但因為是由超級IP改編的《鬼吹燈之黃皮子墳》,故而截至9月30日,前臺播放量也高達26.5億。
4. IP網劇逐漸擺脫浮躁狀態,漸趨理性,回歸內容本身;原創網劇力量日漸壯大,可媲美IP網絡劇
據骨朵數據統計,在2017年Q1-Q3優愛騰三大平臺的獨播網絡劇中,以IP網絡劇和原創網絡劇來劃分,如圖14所示:愛奇藝有IP網絡劇15部、原創網絡劇120部;優酷有IP網絡劇9部、原創網絡劇10部;騰訊視頻有IP網絡劇21部、原創網絡劇31部。優酷和騰訊視頻的原創劇部數略超過IP劇,唯有在愛奇藝上,原創劇以近90%的佔比遠遠多於IP劇。
愛奇藝的原創網絡劇儘管數量很多,但有在腰部和尾部聚集之勢。據骨朵數據統計,在2017年Q1-Q3愛奇藝平臺上,截至9月30日前臺播放量在1億以下的107部獨播網絡劇中,只有2部作品為IP網絡劇,它們是《3號地產商》和《決對爭鋒》,其前臺播放量分別為2393萬、2375萬。除這2部作品外,餘下的105部全為原創網絡劇。
不過,在原創網絡劇中,仍有很多作品出類拔萃,在播放量和口碑上表現俱佳。比如,在2017年Q1-Q3愛奇藝上前臺播放量破億的28部獨播網絡劇中,原創網絡劇就佔15部,比IP網絡劇還多2部。
圖15列舉出了2017年Q1-Q3愛奇藝上前臺播放量破億的所有IP網絡劇。可知,這13部IP網絡劇的IP來源多樣化,或由小說改編,或由電影衍生,或有遊戲衍生(《明星志願2》),其中,又以小說改編網絡劇佔絕大多數。網文IP或經典名著IP改編影視劇是最普遍,也最成功的IP改編途徑。
用前臺播放量、輿論熱度等標準來衡量,愛奇藝的IP網絡劇幾乎每一部都有較大的影響力,比如金庸武俠劇《射鵰英雄傳》、由天下霸唱小說改編的《河神》和《鬼吹燈之牧野詭事》、著名港片《無間道》衍生網絡劇《無間道》系列、由饒雪漫同名小說改編的青春校園劇《秘果》等等,這跟IP本身和IP原作者的知名度有莫大關係。
圖16和圖17分別是優酷和騰訊視頻在2017年Q1-Q3前臺播放量破億的IP網絡劇,優酷的《春風十裡不如你》《秦時麗人明月心》《鎮魂街》《顫抖吧,阿部》等劇,騰訊視頻的《雙世寵妃》《鬼吹燈之黃皮子墳》《狐狸的夏天》《惡魔少爺別吻我》等劇,也都有不錯的市場反響。
IP熱潮就像影視行業裡一場經久不退的高燒,曾經也有過浮躁和狂熱的狀態,如今,整個行業對待IP已漸趨理性,回歸到內容價值本身。回顧2017年Q1-Q3的全網網絡劇,出現了一些足以成為全行業標杆、具有參考價值的IP網絡劇,《射鵰英雄傳》《花間提壺方大廚1&2》《雙世寵妃》《河神》《顫抖吧,阿部》《無證之罪》都是小說IP改編網絡劇的典範。
除了IP網絡劇,再來看原創網絡劇。若將2015、2016年全網的網絡劇數據拿出來進行對比,不論是在播放量上,還是在劇集影響力上,原創網絡劇整體還都處於次要位置,跟IP網絡劇有一定差距,不過,進入2017年,原創網絡劇的地位提升顯著。就優愛騰三大平臺來看,前臺播放量破億的原創網絡劇都有不少,可以說,其整體地位已可以與IP網絡劇相抗衡,甚至在某些方面還超越了IP網絡劇。
圖18列舉出了2017年Q1-Q3愛奇藝上前臺播放量破億的所有原創網絡劇。不管是從全網角度看,還是單看愛奇藝平臺,原創網絡劇均呈越發重要之勢。臥底題材(涉及懸疑推理類型和警匪類型)的原創劇有3部,分別是《臥底歸來》《臥底1&2》,娛樂圈劇有2部,為《雲巔之上1&2》,還有高口碑的律政題材(歸入懸疑推理類型)《盲俠大律師》系列,喜劇類《拜託!別黑我!》,都大大增強了愛奇藝的原創網絡劇力量。
圖19和圖20,分別是優酷和騰訊視頻在2017年Q1-Q3前臺播放量破億的原創網絡劇。優酷的歷史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罪案劇《白夜追兇》不論在播放量還是口碑上都有影響頗大,還有警匪劇《反黑》,也有不錯表現;騰訊視頻的《鄉村愛情9》(上下部)、《使徒行者2》也表現頗佳。
5.優愛騰獨播網劇各有口碑佳作,《河神》破冰美劇模式,引領行業發展趨勢
本節主要討論2017年Q1-Q3網絡劇的豆瓣表現,骨朵數據列舉出三個條件:單部網絡劇截至9月30日的前臺播放量排名前100位;豆瓣評分7.0分或以上;豆瓣評分人數10000人或以上。能夠滿足至少一個條件的網絡劇即在骨朵數據以下所探討範圍之內。
據骨朵數據進行篩選,全網共有26部網絡劇滿足以上條件。其中,愛奇藝、騰訊視頻最多,均為8部;優酷緊隨其後,有6部;除此之外,搜狐視頻有1部,芒果TV有1部,多平臺有2部。
如圖21,在2017年Q1-Q3的愛奇藝獨播網絡劇中,最具豆瓣口碑度和熱度的劇是《河神》,截至10月15日,豆瓣評分為8.3分,評分人數多達6.7萬人,其次是罪案劇《無證之罪》,豆瓣評分為8.3分,評分人數達3.3萬人,而武俠劇《射鵰英雄傳》的豆瓣評分為8.0分,評分人數約有4.2萬人。除此之外,《花間提壺方大廚1&2》《盲俠大律師》也分別有8.0分、7.8分的豆瓣評分,2.2萬人、1.1萬人的評分人數。就整體的豆瓣關注度和口碑度來看,愛奇藝領先於其他視頻平臺。
如圖22,2017年Q1-Q3的優酷獨播網絡劇的豆瓣關注度和口碑表現不錯。尤以《白夜追兇》為最佳,該劇評分人數多達11.5萬,豆瓣評分9.1分,是2017年Q1-Q3唯一的一部豆瓣評分人數超10萬的網絡劇,也是唯一的一部豆瓣評分超9.0的網絡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次之,評分人數約有5.5萬人,豆瓣評分8.1分,再其次是《春風十裡不如你》,豆瓣關注度頗高,不過評分不高,為6.3分。
如圖23,在2017年Q1-Q3的騰訊視頻獨播網絡劇中,豆瓣關注度和口碑俱佳的是懸疑推理劇《殺不死》,豆瓣評分8.2分,評分人數近1.5萬人;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輿論熱度頗高的《鄉村愛情9》在豆瓣上的關注度卻不高,僅有不到3000人參與豆瓣評分;另外,諸如《雙世寵妃》《鬼吹燈之黃皮子墳》《求婚大作戰》,儘管評分人數很多,但豆瓣評分卻不高。
圖24中,《誰寄錦書來》是搜狐視頻獨播網絡劇,《天使的幸福》為芒果TV獨播網絡劇,《無心法師2》《親愛的王子大人》為多平臺網絡劇,前者在搜狐視頻、騰訊視頻播映,後者在搜狐視頻、芒果TV播映。除《無心法師2》有較高豆瓣關注度之外,其他3部劇的豆瓣關注度頗低。不過,比起2015年的《無心法師1》高達8.3分的豆瓣評分,續作下降不少。
第二部分:2017年Q1-Q3精品網絡劇具體案例簡析
1.爆款網絡劇
2017年Q1-Q3,頭部爆款網絡劇的數量大幅增加。據骨朵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前臺播放量超過10億的網絡劇有9部,2016年全年前臺播放量超10億的網絡劇猛增至23部,而2017年Q1-Q3,前臺播放量超10億的網絡劇就有29部,預計年底或可達到35部。
網絡劇行業的馬太效應愈加顯著,頭部爆款網絡劇佔據了大部分流量與關注度,也成為最大贏家。
1.1《射鵰英雄傳》:正統武俠,青春逼人
隨著網絡劇的盛行,不少經典IP再次回到觀眾視野。作為武俠題材中的經典作品,凝聚幾代人回憶的《射鵰英雄傳》也在2017年初,以全新的面貌與觀眾見面。
新版《射鵰英雄傳》嚴格地遵循原著小說,它甚至被眾多網友認為是歷年來拍得最好的一版《射鵰》。從英雄氣概到兒女情長,從精緻、豪情的人物刻畫到緊湊跌宕的劇情,這些內容都儘可能地忠實原著,展現出了極致的「正統武俠」的效果。並且,風格青春逼人,將金庸小說中的武俠世界表現得美好而且讓人懷念。這背後是包括編劇、導演、主演、剪輯在內的創作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
2017年版《射鵰英雄傳》作為愛奇藝上半年的精品之作,採用了一系列非一線演員,其在劇集中的出色表現獲得了觀眾一眾好評。憑藉精緻的網劇製作水準,《射鵰英雄傳》成為2017年開年口碑和播放量雙爆的優質網劇。該劇在豆瓣評分達8.0分,秒殺了眾多翻拍劇以及同期小鮮肉劇,被贊為「良心改編」。另據骨朵數據顯示,該劇自1月10日開播至4月18日完結,總播放量已達43.8億,截至9月30日,播放量達46.6億。
1.2《河神》:剝洋蔥式解謎,一步一步接近真相的探案
跟超級IP《鬼吹燈》系列相比,出版於2013年的小說《河神》只能算是天下霸唱比較冷門的作品。不過,網絡劇《河神》製片人常犇認為這不是壞事,沒有太多人看過,反而不會有太大的改編壓力,也給了主創們更多的發揮空間。
網絡劇《河神》對小說《河神·鬼水怪談》的改動可謂「天翻地覆」,但也取得了極大成功,可以說是2017年暑期檔愛奇藝最受關注的一部網絡劇。該劇豆瓣評分高達8.3分,據骨朵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其播放量達18.5億。
《河神》採用的不是單元結構,案件與案件之間彼此獨立,而是像剝洋蔥一樣,調查前一案的過程中不斷有新的疑點出現,一層一層接近核心真相。男一郭得友是伍河撈屍隊隊長,因水性奇佳,有「小河神」之稱,男二丁卯則是漕運商會的獨苗少爺,在德國學過法醫,一中一洋,外加兩個各有專長的妹子,女一是性格大大咧咧、武功高強、天生神力的「小神婆」,女二是市政府秘書長之女、報社記者肖蘭蘭,四人在聯手破案的同時還收穫了各自的愛情……總之,儘管是IP網絡劇,但《河神》仍然具有原創性很強的人物關係、角色性格,以及故事推進方式,這是該劇成功的重要因素。
常犇告訴骨朵,IP就是文本,《河神》被看重的還是內容本身的價值,「這個題材的新鮮度、想像空間,以及創新的天花板」。因此,編劇團隊對原著小說進行了頗大的改動和重新寫作,讓其更具有影視化的特點。
1.3《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稀缺的題材,真實的人性
作為2017年暑期檔備受期待的大劇,《軍師聯盟》顛覆了以往三國題材作品的敘事邏輯,摒棄了以曹操、劉備、諸葛亮等三國時代主要人物為核心的故事角度,首次以魏國大軍師司馬懿為主線,從家庭到朝堂展現出一個更加飽滿的司馬懿歷史形象,並以此為切入點,用全新視角「演義」了後三國時代的紛爭與權謀。
該劇籌備期長達五年,以「畫質堪比電影、特效震撼人心、演技絲絲入扣」之稱高調殺入暑期檔,實現口碑和流量的雙贏。據骨朵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軍師聯盟》的播放量高達66.5億。豆瓣評分也頗高,為8.1分。
題材的稀缺性是本劇的最大亮點。《軍師聯盟》是脫離過往作品第一部大面積正面講述曹魏集團的影視劇,而不是像傳統三國戲那樣大都是站在蜀漢集團的立場上。在中國民間流傳的版本中,司馬懿這個人物被集體塑造成了一個厚黑大家、陰謀家,在他身上有著很多的負面標籤,但單純用忠或奸來概括一個跨時代的歷史人物,也有缺乏公允之心的,況且人性如此之複雜。「我不止一次強調,這個戲中的司馬懿,我們不想把他做成英雄,也不想把他做成狗熊,我們把他做成一個活生生的、有著七情六慾的人,我們看到他身上有優點,也有缺點。」張永新告訴骨朵,「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司馬懿的一生,是一部欲望的沉浮史,通過他,也讓我們正視自己內心的狂野。」
因此,在修改劇本之前,編劇已經做了長達三年的案頭工作,以熟悉三國時代的歷史,準確把握哪些大的歷史線和時間節點,儘可能在歷史的真實和人性的真實之間找準司馬懿這一角色的性格支點。不去醜化、簡單化、妖魔化司馬懿,也不去醜化、簡單化、妖魔化任何一個人物,給每個歷史人物都找到合適的經緯度。張永新說:「這個經緯度,是正常的客觀的人,他要說人話,辦人事,有七情六慾的表達,這些都要符合作為一個人的邏輯。」
1.4《鄉村愛情9》(上下部):最「長壽」的劇集,最高的國民度
作為本山傳媒出品的農村題材劇中的經典代表,《鄉村愛情》系列劇自2006年開播,至今已經超過十年。無論是「95後」網生代,還是頭髮花白的老齡人群,都有該系列的「死忠粉」。《鄉村愛情9》故事延續前八部的風格,講述象牙山村民們在愛情、婚姻、事業和生活上的新變化。
作為騰訊視頻純會員劇,該劇的網絡播放量確實讓人驚豔。據骨朵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9月30日,《鄉村愛情9》上下部總播放量達28.4億。該劇在豆瓣的評分達到7.6分,超越了同期眾多仙俠、鮮肉劇,可以說,這個「長壽」的農村喜劇做到了老少通吃,雅俗共賞,未來繼續創作的潛力仍然存在。
儘管《鄉村愛情》系列劇也會出現質量不穩定的情況,但整體來看,品質仍不錯。這一系列劇堪稱國民度最高的原創IP。十餘年間,《鄉愛》觀眾早已從農村群眾擴大到城市人群,從東北地區擴展到大江南北。而說到長盛不衰的原因,該系列劇的編劇張繼認為:「劇中主人公雖然都是農村的小人物,但他們嬉笑怒罵間都表現了真實的自我,絕不藏著掖著,這也映襯了複雜的現實生活。生活在現實中的觀眾們,早就厭倦了爾虞我詐的虛假,所以他們喜歡敢於表達真實自我的劉能、趙四、謝廣坤等人物,從而成為這部系列作品的忠實擁躉。」
1.5《無證之罪》:不是解謎,而是探索人性
《無證之罪》最初是因「韓三平首次監製網劇」在業界引起關注的,不過,等到這部網絡劇開播,它又以紮實的劇情、演員在線的演技來賺取輿論和觀眾話題度。截至10月15日,該劇的豆瓣評分高達8.3分;截至9月30日,其播放量約有2.7億。
相比之前的罪案類或懸疑推理類作品,《無證之罪》打出了「首部社會派推理超級網劇」的概念。在日本推理小說體系中,社會派,相對於本格派來說,更加注重動機,通過案件展現社會生活的複雜性,因此,該劇展示的重點不是破案本身,不是解謎,而是人性,人為什麼會犯罪,犯罪之後的壓力與痛苦,以及警察追蹤犯人過程中的心理狀態。
《無證之罪》的另一個巨大突破在於,它僅有12集,單集在55分鐘左右,比近年大部分自製劇都貼近精品劇、迷你劇的概念,這樣做是為了保障《無證之罪》內容的精華程度,以及的情節、情緒、情感的密度。
1.6《白夜追兇》:故事更紮實,劇情接地氣
雙胞胎兄弟的互相扮演,是《白夜追兇》最明顯的特色,但事實上,不管從人物設定、故事節奏還是畫面風格看,這都是一部很有腔調的作品,令觀眾耳目一新。也正因此,該劇在豆瓣上贏得9.1分的高口碑,且據骨朵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播放量高達15.4億,是一部典型的口碑流量雙豐收的作品。
罪案類型,或者說犯罪懸疑題材在網絡平臺上紅火已久,許多爆款是由小說IP改編而來,《白夜追兇》卻是一部原創作品。據了解,《白夜追兇》的劇本由律師出身的指紋歷經三年創作,許多人物、案件取材於現實生活,劇中的刑偵手段具有相當的專業度。
近年來,市場越發冷靜,對大IP、小鮮肉不再趨之若鶩,放在犯罪懸疑這一類型中,觀眾對於高調華麗的反派、獵奇的犯罪現場,似乎也失去了興趣,而是期待更紮實的故事,更接地氣的表現。《白夜追兇》雖然有一個不太符合常理的雙胞胎詭計在,但刑偵部分卻很樸實,主角關宏峰縱有超強大腦,劇中亦會凸顯調查走訪、痕檢、法醫等其他環節的功用,破案不再靠主角光環。關家兄弟互懟中的細小溫情、關宏峰與周巡的惺惺相惜,包括警局中的幾對「師徒」關係,更為劇集增添了一絲人情味。
《白夜追兇》的成功之處在於它有專業、有關懷,不獵奇、不敷衍。對於觀眾來說,他們或許無法從專業角度分析長鏡頭背後的拍攝手法、分飾兩角的表演技巧,但絕對能從方方面面感受到劇組是否有誠意,並報以同等熱情。
1.7《雙世寵妃》:快節奏呼應網絡觀劇場景,甜寵少女心贏得大市場
《雙世寵妃》是2017年脫穎而出的一部黑馬作品,該劇講述了尚書千金曲檀兒陷入東嶽國權力鬥爭中,與八王爺墨連城歷經波折終成歡喜冤家的愛情故事。豆瓣評分儘管不高,為6.3分,但卻賺足了話題,更成為2017年前三個季度騰訊視頻上播放量最高的網絡劇(播放量為40.0億)。
《雙世寵妃》的節奏足夠快,第一集初見,第二集成親,第六集就打消顧慮、為愛鼓掌,第八集確定心意、共赴生死……呼應了網絡觀劇選擇多、碎片化、場景隨機的特徵。該劇不是一個大眾化作品,而是一個目標明確、精準策劃的細分產物,劇情玩的是少女心、甜寵瑪麗蘇梗,演員搭配上走的是顏值路線、膠原蛋白,連調色都是輕鬆明快粉嫩嫩。在超快的節奏下,觀眾來不及仔細揣摩劇情就被一連串的糖砸到昏厥,最後索性放棄抵抗,拋卻羞恥心,在吐槽中一同狂歡,捂臉尖叫。
因此,雖然還有諸多瑕疵,但並不妨礙《雙世寵妃》收割一片少女心,成為又一部細分的女性爆款,它的成功告訴我們的是,如果你能深度挖掘目標受眾的需求,並將套路做到極致,對症下藥,便不用發愁市場空間。
2.小而美的「爆點」網劇
網劇製作越發精良,劇情脫離傳統電視劇的俗套,受到更多年輕人的歡迎。一些小成本製作的網劇不能同頭部網劇一樣以單一流量來衡量好壞。細數2017年前三個季度的優質劇集,除網絡播放量靠前的爆款劇集外,也有一些網劇觀眾定位更加清晰,以小博大。不論是小製作但是靠口碑取勝的《花間提壺方大廚》,抑或靠瑪麗蘇取勝的《狐狸的夏天》,還是靠題材創新引人矚目的《盲俠大律師》,均是精品網劇。
2.1《花間提壺方大廚1&2》:美食溫情路線,虜獲觀眾內心
2017年4月20日,《花間提壺方大廚》第一季在愛奇藝正式上線,沒有流量明星、沒有花式宣傳,有的只是精緻的布景和道具、搞笑溫馨不狗血的劇情、新人小演員的青澀演技以及令人垂涎的美食畫風。這部收視全靠「自來水」的小而美網劇,豆瓣評分8.0分,截至9月30日,兩部作品總播放量7.5億,不僅以高口碑贏得了觀眾的喜愛,還在大劇廝殺搶佔流量的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
《花間提壺方大廚》由耳雅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看慣了腦洞大開的韓劇,戀愛對象從人到外星人到鬼怪;還有倫理崩塌無極限的日劇,特工天才戲碼超多的美劇,這樣走美食溫情路線的國產劇反而戳中觀眾內心的溫情。劇中,隨處可見香噴噴的美食鏡頭,一言不合就做菜充滿萌點的一勺,溫馨無虐,笑料不斷,使觀眾沉浸於假惡霸和假才女真廚娘的日常美味生活。沒有宮鬥、權謀、仙俠,各種接地氣的反套路設置和正能量劇情,深深俘獲了觀眾的心。
憑藉更新迅速的思想觀念、更具靈性的表達方式和敏感多元的生活觸角,《花間提壺方大廚》成功從網文中脫穎而出。在如今這個IP盛行的時代,網文翻拍並不稀奇,但是想要成為精品網劇,需要提升的內容還很多。《花間提壺方大廚》的走紅,給了更多踏實搞創作的人以希望,在沒有炒作吹噓,沒有名導名編名演的低成本環境下,仍然有產出好作品的可能。
2.2《狐狸的夏天1&2》:瑪麗蘇劇引爆流量與口碑
網絡劇《狐狸的夏天》改編自青春愛情小說《當總裁戀愛時》,第一季於2017年4月5日在騰訊視頻正式播出,第二季在5月4日正式播出。作為一部瑪麗蘇網劇,豆瓣評分6.8,截至9月30日,兩部作品總播放量高達22.0億,跟同類型相比,成績確實亮眼。該劇由臺灣著名偶像劇導演於中中執導,沈滄眉、右耳聯合編劇,主打青春甜寵、愛情輕喜劇,一經開播就受到廣大觀眾的追捧。
《狐狸的夏天》作為一部腦洞大開、不走尋常路的萌系偶像愛情劇,講述了霸道總裁顧承澤與服裝設計師黎晏書從水火不容、整蠱互懟到相知相愛的故事。「狐狸小姐」與「白兔總裁」的人物設定,讓倆人之間的「謊言大戰」看點十足。同時,姜潮和譚松韻不計較偶像包袱,釋放天性的表演方式也讓全劇笑點密集。
該劇融合了青春、愛情、偶像、輕喜劇等類型,但又絕不按套路出牌。在甜美、甜蜜當中加一些暗黑等新鮮元素,「說謊小姐」大戰「測謊總裁」,「狐狸小姐」PK「白兔總裁」這樣的嘗試在青年觀眾群中激發不少熱議。
2.3《盲俠大律師1&2》: 以新奇時尚律政劇,成就口碑黑馬
2017年6月20日,由愛奇藝、TVB聯合出品的網絡劇《盲俠大律師》正式開播,憑藉招式新奇的時尚律政劇風格,一經上線便引發各界討論,截止10月15日,豆瓣評分為7.8分,截至9月30日,兩部作品的總播放量約為5.0億。
《盲俠大律師》該劇主要講述了文申俠、趙正妹、 王勵凡Never、谷一夏四位年輕人用不同的專業角色和處案手法,維護無辜者的法律權利,在情與法中伸張正義的故事。該劇作為愛奇藝首次觸網律政題材網劇,更是與TVB的深度合作,國語、粵語的同步上線為平臺用戶提供了更加自由的選擇,不管是題材創新度還是觀看體驗上都帶來了極大的新鮮感。僅就內容而言,該劇一改傳統香港律政劇套路,直接觸達底層民眾痛點,聚焦社會典型案例及特殊人群,具備當下網劇的題材特徵及社會話題。
第三部分:2017年網絡劇產業趨勢分析
1.大投資網劇收割流量,助力產業升級;中小投資網劇走口碑長線路線
2017年Q1-Q3的網絡劇行業,前20%的頭部和腰部網絡劇大概貢獻80%的流量,「二八原則」愈發分明,這意味著想要在行業內爭得一席生存空間,必須讓自己成為頭部和腰部內容。
就網絡劇的投資規模來看,可分為大投資和中小型投資。不同投資額度對應著不同體量的網劇。大投資網絡劇有大野心,想成為流量的收割者;而中小型投資網絡劇也都想脫穎而出,成為一匹黑馬。隨著網絡劇專業化、工業化的日臻完善,隨著網絡劇商業模式的不斷成熟,大投資網絡劇也被驗證具有很好的行業前景。高投資、大製作、一線明星藝人加盟,行業標杆一次次出現,網絡劇產業逐漸升級。
歷史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投資費用高達4億, 該劇製作精良,啟用大量一線實力明星挑大梁,引發極大關注。在故事上,以「三國」題材中稀缺的「司馬懿」做絕對主角;在劇情關注點,既有宮廷權謀,又有家長裡短,全面勾勒了司馬懿的一生。在這個後三國時代,所有歷史人物都圍繞著司馬懿陸續登場、退場,呈現給觀眾一個有血有肉的三國故事。
《花間提壺方大廚》《雙世寵妃》《河神》《無證之罪》《白夜追兇》等都是網絡劇中小型投資的典範,但仍取得極大的成功。《雙世寵妃》滿足的是年輕網絡劇觀眾(最主要是年輕女性觀眾)對甜寵少女心的精神需求,並且題材新穎、人設討喜、節奏明快;《花間提壺方大廚》這種邊談戀愛變做菜,吃飯破案兩不誤的清新劇情讓觀眾眼前一亮;《河神》得益於懸疑推理如剝洋蔥般的層層遞進;《白夜追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雙胞胎兄弟共有身份追兇的人設;《無證之罪》最有價值的是在一個社會型案件中,對周圍所有人的人性探討。
跟大投資網絡劇不同,中小型網絡劇精準定位某一部分(階層、年齡等)網絡用戶,走長線口碑路線。除了《白夜追兇》和《無證之罪》外,其他3部劇均無明星(也無小鮮肉)出演,基本上全部啟用新人演員,給觀眾帶來了新鮮感。它們最終能以小博大,也符合網劇求新求快的特點。
2.新類型新題材不斷出現,網絡劇題材邊界得到極大拓展
所有的產業做到一定程度必將出現細化,網絡劇也是如此,2017年Q1-Q3就出現了一些新的網絡劇類型。隨著網絡劇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未來在類型上還將進一步細化,出現更多的全新類型。
在2017年Q1-Q3新出現的網絡劇類型和題材主要有罪案、歷史、職業、行業等類型,以及律政等題材。
罪案劇最為出類拔萃,代表作有《白夜追兇》《無證之罪》《心理師》《警察鍋哥》等,其中又以前兩者劇最具代表性。《白夜追兇》屬本格推理,注重解謎式的探案過程,《無證之罪》屬社會派推理,更注重探討人性,而非探案本身,儘管兩劇有不同,但都取得了極大成功。
歷史劇《軍師聯盟》的出現也是2017年Q1-Q3的網絡劇類型亮點之一。儘管歷史劇在傳統電視劇領域早已有之,但卻是首次在網絡劇中出現,並且是以精品大劇的形式,不能不說是行業一大裡程碑。
職業劇和行業劇(職業劇的劇情主要在職業層面展開,行業劇則側重於對整個行業的討論)在愛奇藝平臺上率先試水,這兩種類型的代表作分別是《高能醫少》和《3號地產商》;律政題材劇《盲俠大律師1&2》也於2017年在愛奇藝平臺上首次出現,呼應了觀眾對內容創新的需求。
還有娛樂圈劇。這一類型的網絡劇雖然在2016年已經出現(騰訊視頻獨播劇《重生之名流巨星》),但卻是在2017年形成熾熱之勢的。今年的娛樂圈劇集中湧現,包括愛奇藝的《雲巔之上1&2》《明星志願2》《天團見習生》,騰訊視頻的《逆襲之星途璀璨》等,其中,尤以《雲巔之上1&2》《逆襲之星途璀璨》最具代表性。這些網絡劇都從不同側面展示了當今娛樂圈的生態,以及各式各樣的追夢者。
3.網絡平臺影響力與日俱增,網臺劇、先網後臺劇扎堆出現
2017年網絡平臺的影響力繼續提升,一些頭部自製劇的製作水準已經達到、甚至超越傳統電視劇;同時,許多電視劇也在積極尋求觸網,嘗試網臺同步或先網後臺的新型排播方式,電視劇、網絡劇界限更加模糊。
所謂「網臺劇」指的是網絡平臺和電視臺同時播放,但在網絡平臺上,付費會員可以享受優先看、提前看的服務;而所謂「先網後臺劇」,顧名思義,指的是先在網絡平臺上線,隨後在電視臺播映。
據骨朵數據統計,2017年Q1-Q3出現的網臺劇有《射鵰英雄傳》《臥底歸來》《求婚大作戰》《龍珠傳奇》《小情人》《上古情歌》《大軍師聯盟之軍師聯盟》《軒轅劍之漢之雲》《秦時麗人明月心》等;也出現了3部先網後臺劇,分別是《尋人大師》《警察鍋哥》《春風十裡不如你》。
網臺聯動已是行業必然趨勢。在視頻平臺的發展過程中,網臺聯動不僅是一種觀看策略,還是一種商業策略,預示著網絡平臺或終將在劇集播映主導權上取代傳統電視臺。
另外,從資本運作層面上來看,錢多錢少決定著話語權的大與小。就目前的形勢看,處於狂飆突進中的視頻平臺在資本運作上比傳統電視劇更具優勢,或許,網臺聯動(包括網臺同步、先網後臺)在不遠的將來會變成行業最普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