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與歸
在看這篇文章前,我們不妨先來做個測試:「文愛」「視愛」「磕炮」……這樣的詞彙,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我相信,很多人可能一時答不上來,甚至有點懵。現在,我們可以先「學習」一下:「文愛」,就是通過雙方文字描述和挑逗,達到釋放自己性需要的目的。「磕炮」,即通過語音、電話、連麥的方式進行性挑逗,滿足一方或雙方的性需要。「磕炮」還有個近義詞,叫「語愛」。「視愛」,顧名思義,即以視頻的方式,餘意同上。
▲各種「磕炮」群充斥社交網絡平臺。手機截圖 圖/新京報網
如果說,這樣的詞彙正在成為您未成年的孩子的網絡交流暗語、甚至是常用語,您是什麼樣的心情?
近日,一篇名為《你不知道的未成年網絡色情,除了「文愛」還有「磕炮」》的文章引發關注。文中指出,通過文字、語音等方式進行性挑逗的「文愛」「磕炮」「磕泡泡」等,在未成年人群體中傳播甚廣。
新京報記者探訪發現,在qq群、貼吧等平臺,「磕泡泡」已形成一個很大的群體,有成員進行色情交易,更有人通過「有償磕炮」或出售色情視頻牟利。記者輕易以「14歲女孩」的身份,隨機加入了幾個「磕炮」群。在群內,除了尋找「磕炮對象」外,還有人表示可以提供「有償磕炮」。這其中,還有不少未成年人的影子。
此前,B站上便被爆出一名15歲UP主引誘10歲少女「文愛」、買絲襪,甚至教唆其離家出走、自殺。在這種故事或者說是「事故」裡,我們毫無疑問可以說這位10歲的女孩是受害者,但那位15歲的男孩何嘗不是集施害者和受害者於一身?
在這些林林總總的未成年網絡色情背後,平臺治理不力自然難辭其咎。畢竟,這些問題暴露出了平臺的疏漏和懈怠。不分年齡地隨意出入「磕炮群」、有毒信息泛濫,甚至公然「有償交易」,這連著的,是平臺審核、監管義務的不到位。
如果說保護未成年人不遭遇「線上侵害」是一場防衛戰,那一些社交平臺就是一線陣地。這道防線一定要織牢、守住,否則便會陷入「事後諸葛亮」的被動殘局。這不僅是平臺的企業責任,更是沉甸甸的社會責任。故而,平臺方面理應提高對網絡色情專用語彙的敏感度,憑藉反色情算法模型等技術,對其進行無遺漏地治理。
▲網友「小逗」所發「磕炮」的「價目表」。手機截圖 圖/新京報網
更不可忽略的,是性教育缺乏導致的孩子防網絡色情侵害堤壩的闕如。每個孩子生來都是一張白紙,還是一張充滿好奇和求知慾的白紙。在對性的了解和認知上,正規的、科學的、有益的性教育不去填充這張白紙,那麼就很可能被不倫不類的、扭曲的、錯誤的、有害的「性信息」肆意塗鴉,進而損害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很多家長可能會覺得,小孩子對於性知道得越晚越安全。但晚知道不等於無法知道,尤其是現在的網際網路世界,若想把未成年人和性完全隔開根本是不可能的。這樣的人為隔閡,只會造就更多的胡思亂想,使得孩子們自行去求解,以致誤入歧途。
鑑於此,對於「文愛」「磕炮」這類「虛擬色情」,打擊網際網路上的犯罪主體、清理有害信息、整頓不規範的平臺是最直接的工作方法,也是「下意識」的保護動作,顯然很有必要。但考慮到再強的防護盾也不可能盡善盡美,有些非法者會無孔不鑽和「推陳出新」,顯然有必要從孩子的性教育著手,增強他們對有害信息的免疫力。
本質上,與新興的非法性交易、性引誘輕易侵染孩子對應的,還是我們的性教育還是太滯後、太被動。社會與其被動地、滯後地去保護孩子,不如一開始就給孩子們穿上健康的「認知鎧甲」,讓孩子們從認知的源頭就學會自我保護。
除了性常識,有些法律小常識也應早早教給孩子。前不久,「女童保護」負責人孫雪梅就曾在綜藝節目中,現場傳授兒童防性侵的口訣:比如,當被觸碰身體敏感部位,在人多時,一定要大喊:「我不認識你,不要碰我」「我還沒滿14歲,你想坐牢嗎」。
這句「你想坐牢嗎」,就很有威懾力。而類似的性常識和法律常識,不該在孩子的世界成為冷門知識。
與歸(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