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講易經第十二卦,天地否卦上乾下坤,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

2020-12-15 詩苓說

上一講我們講解了泰卦,「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是說事情的發展、人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一路平坦的,會有坎坷出現,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否卦。

否卦上卦為乾卦,乾為天,下卦為坤卦,坤為地,所以否卦的全名叫做天地否卦。乾為天為陽氣,上升,地為陰為陰氣,下降,且否字即不口,不能溝通,所以整個卦的卦象就是人與人之間溝通不良,陰陽之氣無法交流,上下不交,萬物不通。

來看一下否卦的卦辭: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否卦違背了天地運行的規律,違背了人們的需求,故否之匪人;環境不好,小人當道,不利君子,尤其不利於君子在此惡劣環境裡與小人直面抗爭。大往小來對應泰卦的小往大來,天地不交於世造成了否的局面。

來看一下否卦的爻辭:

初六爻,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 拔茅茹,以其匯,跟泰卦初爻一樣,都是在強調要團結。也就說,不管保泰還是去否,初期都要團結志同道合的人。但泰卦後面說徵吉,是說團結大家一起向上求發展;而這裡說貞吉,因小人當道,而初爻位置低不當位環境很差,大家團結守正,而不顯山露水,才能亨通。

六二爻,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包承,包容承受,因為小人當道,君子只有忍辱負重才能躲過災難。二爻陰爻居柔位,得中得位,柔順安穩,很容易被當道的小人拉攏,這時候小人就會被拉攏走做官了,君子不為所動,安於閉塞,也就是小人吉,大人否,這樣就能吉利。

六三爻,包羞。六三爻不當位,不中不正,代表小人處在不屬於他的位子上,必然招致羞辱。

九四爻,有命,無咎,疇離祉。有命就是有君王的授權,疇指眾人、大家,離指附麗、依附,祉就是福祉。 四爻到了上卦,就在逐漸扭轉否的形勢了,九四爻是五爻君王的近君大臣,得到授命清理小人,君子們可以依附他,同受福祿。比喻經過一段時間的隱忍,運氣逐漸轉好了,可以開始一展身手了。

九五爻,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於苞桑。休否,大人吉,否卦閉塞不通的局面結束了,君子們得以吉祥。 其亡其亡,看行文方式好像一句歌謠,其實這是君子們的座右銘,意思是居安思危,常常以「不久將要滅亡,不久將要滅亡」,這樣的話來提醒自己,才能繫於苞桑,像繫結在一大片叢生的桑樹上那樣牢固,安然無事。否卦到這裡,其閉塞、小人當道的局面徹底結束了。有德行的大人物獲得吉祥,重新當政。這個時候,一定要警惕自滿的情緒產生。

上九爻,傾否,先否後喜。閉塞不通的局面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起初閉塞不通,後來順暢通達,皆大歡喜。否卦發展到上九,閉塞不通的局面已經到了盡頭,物極必反,否塞必然轉為通泰,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否極泰來」。

以上就是否卦的爻辭,否卦告訴我們,當處在不順遂的環境中時,應該靜待時機,堅忍不拔,持中守正,而不能在逆境的壓力下走向不正確的道路。

相關焦點

  • 六十四卦之天地否卦,陰陽不交,閉塞不通之象
    天地否卦,否者,塞也,閉塞不通,陰陽不交,故有虎落深坑之象。 天地否卦,以體用來看,上乾下坤,外金內土,陰陽相配,老父配老母,婚姻正配,似乎很合適,像是吉卦。但是,時間久遠而不溝通,陰陽不交而心生閉塞。即使夫婦正配也會因為長時間缺乏溝通而生怨恨,實為不吉之象也。
  • 周易否十二,天地否乾上坤下,進退維谷中真正的絕境,往往是心境
    天地否乾上坤下伊塔:這一卦是上乾下坤,正好和秦卦相反,互為「綜卦」。胡圖:天在上,地在下,不是天經地義的嗎?為什麼反而不好了呢?伊塔:前面說過了啊,《易經》講究的是運動。天在上,地在下,都位於他們應該在的位置,那就沒有運動變化,變得死氣沉沉了。胡圖:所以《易經》不看重穩定,看重變化略?
  • 白話講易經,第十一卦,地天泰卦,上坤下乾,持盈保泰,順應自然
    上一講我們講解了履卦,「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是說人們行天道、知禮儀之後就會平安、安泰。所以今天我們來講解泰卦。泰卦上卦為坤卦,坤為地,下卦為乾卦,乾為天,所以泰卦的全名就叫做地天泰卦。上卦為坤,為地,地屬陰氣;下卦為乾,為天,天為陽氣。陰氣凝重而下沉,陽氣清明而上升,天地交泰,陰陽交感對流生生不息,萬物就會勃發而安泰。來看一下泰卦的卦辭:小往大來,吉,亨。在《易經》之中,爻由下向上為「往」。爻由上向下為「來」。泰卦乾下坤上,表示陽爻都來到下卦,而陰爻都前往上卦,陽大陰小,正是小往而大來,這樣便是吉利亨通的。
  • 易經:六十四卦之第一「乾」卦
    「乾」 代表天,「坤」代表地。正所謂:「有天地, 然後萬物生焉。」天與地是創造萬物的根源,故列為「六十四卦」的第一、 第二 卦。「乾」 指的是天光舒展的形態,也含有發音近似的「健」的意思。在構成宇宙的陰陽二元中,陽具備創造的、靈動的「健」的特質。天純粹由陽氣構成。上下卦都用「乾」,象徵純粹的陽、最高的「健」,以強調天的表象不變。那麼,這-卦為什麼命名為「乾」而不命名為「天」呢?
  • 易經六十四卦經典總結,想學的建議收藏(太全了)
    先說方圖,右邊第一行最下為囗乾卦,我們由下向上看,為什麼先從下看?八卦的卦爻是自下向上畫的,所以這方圖亦是自下向上看,因此,乾卦上邊的第二卦是皇天澤履,第三卦是囗天火同人,第四卦是囗天雷無妄,第五卦是囗天風女後,第六卦是囗天水訟,第七卦是囗天山遁,第八卦是囗天地否。這是舉一個例子,如果不是為省時間,我就一行一行、一卦一卦講下去了,現在只是告訴大家一個方法。
  • 白話講易經,第十三卦,天火同人卦,上乾下離,世界大同天下一家
    上一講我們講解了否卦,「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是說事物的發展不可能總是處在閉塞不通的狀態,經過自我修正,最終會得到改善,同人指的就是有共同目標、同心協力的人。所以今天我們來講解一下同人卦。同人卦上卦為乾卦,乾為天,下卦為離卦,離為火,所以同人卦的全名就叫做天火同人卦。乾為天在上,把光明灑向人間,給人帶來光明和溫暖。離為火在下,火光熊熊,也能給人帶來光明和溫暖。由此可見,天和火兩者的位置雖然不同,但是作用卻是一樣,可謂是志同道合,因此稱為同人。是說要明白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道理,明辨事物,求同存異,同心同德以治理天下。
  • 地天泰為《易經》第十一卦/如何修煉「泰卦」呢?
    地天泰為《易經》第十一卦,坤上乾下。此卦乃運動變化之辯證法,為道家功法設計。理解好此卦的象意,正確指導平時修煉實踐,均有極大的益處。孔子解泰卦曰:泰卦卦象,乃天地相交,乾坤相互之象。如日之春,如風之溫,如地之平,如水之清,悠然以生,夷然以成,安定穩妥,不有陵傾,乃道之既成,德之已明。天地康寧,乾坤自平,更何物之不全,事之不利哉。既孚乾坤之道,合天地之德,上則通神,下則齊物。主持至中而行動至和,辨別至精,而調理至神。故能表裡陰陽、綱維天地。日月不失其度,山河不差其儀,萬物鹹亨。人之修道,亦當深體此義。
  • 讀易經,悟六十四卦,泰卦十一
    讀易經,悟人生。今天繼續來學習上經的第十一卦,泰卦。泰卦是乾下坤上。泰乾下坤上《泰》:小往大來,吉,亨。白話:【三爻】九三,沒有平地不變為陡坡的,沒有隻出去不回來的,處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堅守正道就沒有災害,不要怕不能取信於人,安心享用自己的俸祿是很有福分的。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
  • 《易經》64卦釋義第二卦:坤卦
    所以古人說乾坤是」陰陽之根本,萬物之祖宗""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正是把天地生萬物和乾坤生諸卦看成是同樣道理。乾坤生諸卦,不可有乾無坤,天地合生萬物,不可有天無地,天地是同步的,乾坤也是同步的。天地是萬物之首,乾坤是64卦之首。所以乾坤是易之門,是易之縕。坤,元亨利牝馬之貞。
  • 從易經的十個卦學做人之履卦——自履其職,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7、履卦——自履其職,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周易·象傳》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履卦:講的是「責任、職責」的履行;《象傳》中所說的「上下」代表每個人的工作崗位、職務、職責——因古代講上下尊卑,容易使人感覺此處其階級含義大於崗位含義,在今天應當調整為以崗位含義為主。「辨上下,定民志」是說:使每個人都搞清楚自己的職責所在,自覺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
  • 易經64卦,為何以乾為首
    乾為天,剛健中正,象徵龍(德才兩全的君子),又象徵純粹的陽和健。乾卦是根據萬物變通的道理,以「元、亨、利、貞」為卦辭,教導人遵守天道的德行。乾卦也是大有作為者需要遵循的成長發展之道。作為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乾」卦,非常完整地概括了人生的各個階段及其不同階段我們該有的心態。1.潛龍勿用:當我們還處於年少階段時,還沒有做好積累和準備,沒有遇到很好的機遇,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潛下心來,積蓄力量,不為世俗改變操守志向,不刻意追求名利,做到「厚積薄發」。
  • 《易經》第一卦詳解,乾,君子以自強不息
    乾:是卦名,象徵天,健為乾卦的卦德。《周易集解》:「言天之體以健為用,運行不息,應化無窮,故聖人則之。欲使人法天之用,不法天之體,故名『乾』,不名天也」。六十四卦中的乾,是兩個乾卦相疊而成,用龍來喻指有德才的君子,又象徵純粹的陽和健,表明興盛強健。乾卦是根據萬物變通的道理,教導人們順天道而行。
  • 易經否卦的智慧:否從泰來之理!
    我們知道,泰卦是乾下坤上,乾代表陽氣,坤代表陰氣,陽氣上升,陰氣下降,兩種氣相融,交相呼應,一派安泰祥和的局面。而在否卦這裡,乾在上,陽氣上升,坤在下,陰氣下沉,陰陽相背,陰居內而陽居外,正是「否」卦陰陽堵塞、天地不通的癥結。 否卦位於泰卦之後,《序卦》之中這樣解釋道:「物不可終通,故受之以否。」永遠通達泰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會有阻塞,所以接下來就是否卦。 卦名為否。「否」的意思是閉塞、阻隔不通、有口不能言,言不由衷。
  • 詳解六十四卦之第一卦乾為天
    愚哥風水乾為天卦,上乾下乾六根陽爻組成的唯一純陽卦。這篇就詳細分解乾為天的卦理,卦義及各爻義理。卦辭講:乾,元亨利貞。元就是開始。亨就是通達。利就是利於。那麼連起來就是告訴我們:天地間的萬事萬物從一開始就遵循正道的思維法則就會利於通達吉利。《象傳》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就是告訴我們乾為天卦的法則是按照天道始終強健永不停息的法則來運行。也就是說告訴我們做任何事,在任何階段,都需要效仿乾為天卦的法則自強不息。
  • 《易經》第十二卦「否卦」詳解
    分享易經智慧,傳播國學文化坤下乾上 否。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初六 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上九:閉塞的局面己經徹底結束,隨著否運的消亡,隨之而來的是喜慶。『經典實例』易經第十二卦「否」卦闡釋由安泰到混亂,由通暢到閉塞,小人勢長,君子勢消的黑暗時期終於到來時的應對原則。當此反常時期,君子應當警覺,防患未然;應當覺悟,泰及而否乃必然現象,非人力能挽回,坦然承受。小人心浮氣躁,一旦得勢,恣意妄為,無所不用其極,當其勢退時,不可輕舉妄動,必須把握時機,集中力量給予致命一擊。
  • 易經尋根:上卦和下卦究竟是什麼關係
    用這兩句話來表達易經六十四個卦象的上下卦關係,比較靠譜。因為這兩句話太經典了。下卦代表地,上卦代表天。所以下卦是指有形的,可以觸摸得到的,地面上的,近處的、目前的事物。而上卦,就只能看到一個虛幻表象了。如星星、雲霧,看得見摸不著,指遠方的、天上的、未來的事物。所以上卦跟下卦不是簡單地把兩個三爻卦重疊。
  • 取象法:解讀《易經》的奧秘(第二卦)坤卦
    易經早與文字產生之前,人類對事物的感官印象起著非常大的作用。事物的表象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深深記錄在大腦之中,從語言到文字,具備模仿大自然聲形並貌才更有利於人類交流和理解。易經中的卦。是人類發現總結大自然之後所領悟到的陰陽兩大對立又統一的系統符號。虛和實 天和地,白天和黑夜,人類,男和女,動物公和母。
  • 易經六十四卦詳解011:泰卦,居安思危才是硬道理
    關於泰卦的成語有否極泰來、天地交泰、三陽開泰等。所謂的否極泰來,其實在易經中,應該是泰極否來,因為泰卦是第十一卦,否卦是第十二卦,泰之極為否,否之極卻不是泰,從泰到否只需要一哆嗦,從否到泰卻需要走六十三步。所以我們說敗家容易立業難。
  • 《易經》64卦釋義第一卦:乾卦
    《易經》64卦以乾卦居首位,反映了殷周時期人們的觀念上重父統。乾,元亨利貞。「元亨利貞」是卦辭,也叫彖。彖的意思是斷,判斷、概括,所以孔子解釋卦辭的文字叫《彖傳》。卦辭用「元亨利貞」來說明健,「元亨利貞」,古人解釋為春夏秋冬,元為春,一歲的開始,萬物生發;亨為夏,萬物成長;利是秋,萬物成熟;貞是冬,萬物收藏。春夏秋冬是天體運行的標誌,古人從春夏秋冬的四季交迭變更中看到天的運動變化,看到天行之健。「元亨利貞」所指是靈活的,也可以指人事上的仁義禮智,元相當於仁,亨相當於義,利相當於禮,貞相當於智。
  • 8句話,讓你記住《易經》中的64卦和384爻,從此順風順水
    它的產生從伏羲畫八卦開始,8卦就是這個系統中最原始的符號,這種符號,經過文王推演復卦,而成64卦。易經》中卦的基本組成要素是"爻",爻是《周易》最基本的符號,卦的最小構成單位。簡單來講就是將十天幹與十二地支分別納入所得卦的六爻之中,以此來解釋世間萬物的運行方式,並藉此以探知吉兇,預測未來。這個渾天甲子有8句歌謠,在學習《易經》中,其重要性相當於學習數學之前要記住的九九乘法口訣。乾金甲子外壬午,子寅辰,午申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