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臺灣》
畢竟臺灣人在大陸的越來越多,所以你可能看過臺灣人的臺胞證,也就是「臺灣同胞來往大陸地區通行證」,但你應該沒看過臺灣人的身份證。因為在大陸,我們臺灣人根本沒有機會使用這個玩意兒。可是它在臺灣卻是非常重要的,重要度就像是大陸人的身份證一樣,做什麼事都需要它。
當然也不是每個臺灣人都有,像小孩如果不滿14歲,那麼也可以戶口簿或戶籍謄本代替。但14歲之後就一定要申請身份證了。
臺灣的身份證字號和大陸的不一樣,除了寫法不一樣:臺灣的「身分證」,是分手的「分」這個字。大陸的是有提手旁的「份」。另外,臺灣的身份證有點遜,是一張紙然後加上護膜(臺灣叫護貝),不像大陸身份證是一張有晶片的卡片,很高科技。
還有一個不一樣的地方是,臺灣身份證的背面,有你家庭的成員,你的父母和配偶,你的出生地以及住址。而且,我們沒有「有效期限」,可是大陸的竟然有。
最重要的不同當然是身份證的字號。臺灣的一共有十碼,包括起首一個大寫的英文字母與接續的九個阿拉伯數字。第一個英文字母是以初次登記的戶籍地來區分編號的,而首位數字則是拿來區分性別,男性為1、女性為2。
像我的身份證字號是F123812219。為什麼是F呢?因為我是在臺北縣辦的(現在改叫新北市),臺北縣的代號就是F。如果是臺北市那就是A。如果是高雄市,那就是E。但是,這些年來有些縣市已經廢掉了,所以有些英文字(L,R,S,Y)就不會出現在臺灣身份證上。還有兩個特別的,就是新竹市和嘉義市,它們原來的編號一個是「I」和「O」,因為容易和數字「1」和「0」混淆,所以它們又各自再加一個英文,變成兩個英文前綴編號。
我是男的,所以是F1。那麼後面的23812219呢?聽說是有一筆複雜的公式算出來的,那我就搞不懂了。
關於臺灣身份證還有很多趣事,例如1965年4月17日,臺灣省陽明山管理局發的編號第一號身份證,擁有者就是蔣中正,字號為「Y10000001」。現在新北市有一個人叫「謝條根」,他的身份證字號常常被很多廣告亂使用,為什麼呢?因為他的身份證字號正好是「A123456789」,但他本人表示不想改號碼。
如果身份證掉了怎麼辦呢?以前要登報作廢的,很麻煩。但現在方便多了,打電話到「內政部」掛失即可,或者到「內政部」網站上掛失也可以。
在臺灣,有時帶身份證是不夠的,向「政府機關」、公用事業(如電信公司)等申辦各項業務時,除了身份證外,還需要另一有照片及身份證號的證件,如全民健康保險卡、駕駛執照等,這還真的是挺麻煩的。
希望趕快統一,領到大陸的身份證就能免去這些麻煩了。
【作者簡介】
到尾,70後的川籍臺灣人,2008年赴京。資深媒體人,做過電臺DJ,幹過《FHM男人幫》主編和《男人裝》資深編輯,還出過兩本書《遇見臺灣》和《臺灣的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