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南日報客戶端丨本報記者 葉媛媛 通訊員 張博
如今,一提起鄉村振興工作隊,定安縣龍門鎮裡沙塘村的村民都會笑著豎起大拇指,為何?
帶著疑問,12月22日上午,海南日報記者走進裡沙塘村。一入村,只見這裡青山環繞,樹木蔥蘢,一條條平整寬闊的水泥村道,一路延伸到一棟棟小平房前,一幅生機盎然的鄉村畫卷正在這裡徐徐展開。
可過去的裡沙塘村並非如此。「就在一年前,我們村還是路髒地滑,到處可見動物糞便,一下雨褲腳和衣服總會沾到泥巴……現在你看我們村,變得多美啊!」村民吳祖存興奮地向記者展示裡沙塘村兩年來的變化。
改變並非易事。定安縣龍門鎮委副書記、海南日報報業集團派駐龍門鎮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裡沙塘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長、駐村第一書記吳棉坦言,自己剛駐村時,就碰上了不少難題。首當其衝的,就是村民對建設鄉村的疑慮和不解。
「有的村民認為鄉村建設和自己關係不大,不願出力;有的擔心佔了自己土地,從一開始就反對;有的認為駐村幹部只是『做做樣子』,並非真心為村子謀建設……」吳棉說,在過去,裡沙塘村這樣的聲音並不少。
可越是困難,工作隊越是要迎頭而上。「有些群眾越是不信任我們,我們就需要更加沉住氣,用耐心細心,用真心真情,做通群眾的思想工作。」裡沙塘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員符喜花說,隊員們逐漸形成了這樣的共識。
隊員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聽聞有村民在生產上有難題,工作隊主動為群眾規劃,尋求發展路徑;疫情期間有村民務工難,隊員們也積極幫忙協調解決……一來一往,村民們對工作隊更加信任。」談起工作隊為村民付出的點滴,裡沙塘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鄧大平仍歷歷在目。
工作隊的用心,也換來了群眾的主動。就在兩個月前,裡沙塘村正在謀劃農村汙水處理項目,村民陳阿婆擔心汙水管道傷了自家樓房的地基,工作隊反覆上門後,阿婆依舊不同意,甚至阻撓項目實施。
「即便如此工作隊也沒有強制施工,反而主動靠近阿婆,向她耐心解釋項目實施帶來的好處,並請來專業部門上門勘測,通過數據評估說話,動之以情 曉之以理,最終獲得阿婆的信任和支持。」鄧大平說,工作隊的做法獲得了村民的認可,也徹底打消了群眾對工作隊的疑慮。從此以後,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主動加入裡沙塘村的各項建設。
聽聞村裡要修建池塘,有村民主動報名加入施工隊;村裡正在進行汙水管道建設,也有村民主動當起「海南話翻譯員」,做施工方與群眾之間橋梁;村裡要開展新項目,大家也群策群力,廣提建議;村裡還自發建立了青少年志願服務隊,從娃娃抓起,共同整治人居環境……
看著越變越美的村子,裡沙塘村村民吳祖林感慨,工作隊的到來,不僅徹底改變了裡沙塘村的「面子」,更改變村子的「裡子」,讓全村人擰成一股繩,一心搞建設。「正因為如此,我們只要提起工作隊都會豎起大拇指呀!」吳祖林笑著說。
「群眾對我們的認可,更是我們繼續前行的動力。」吳棉說,下一步,工作隊還將繼續推進裡沙塘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集中清理農村生活垃圾、村內塘溝汙物、農業生產廢棄物,引導群眾改變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不良習慣,助力定安美麗鄉村建設,為定安打造鄉村振興「龍門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