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動文化創意產業 臺北市將試辦周末創意集市

2020-12-28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8月25日消息 據臺媒報導,臺北市即將出現周末創意集市特區。臺北市文化局預定下月1日起,每周六、日都集結上百個創意攤位齊聚臺北西門紅樓,另有二手攤位、創意影音、咖啡吧等多元內容。

  臺北市文化局長李永萍表示,7月份曾在西門紅樓十字樓內及外面廣場試辦創意集市,周末兩天人潮不斷,活動營收達百萬元新臺幣。當時聽到許多創作者對固定設攤地點的需求及渴望,文化局因此決定將紅樓定為周末固定設攤區,協助各類藝術創作者獲得擺攤地點,以帶動文化創意產業。

  依臺北市文化局規劃,西門紅樓北廣場的「KUSO創意市集」可供50個有想法、愛搞怪的年輕創作者擺攤,同一場地每天還有5場原創音樂表演,預計可帶起熱鬧活動氣氛。南廣場可容納60個二手攤位,民眾只要用小錢就能玩創意。

  此外,十字樓一樓將進駐60個擁有發展品牌潛力的攤位,主打高質感創意商品,西側還將設置咖啡吧,讓逛街民眾有解渴之處。二樓預計打造創意影音「浪居」 ,影片、繪本等各類視覺藝術作品均可在此展出,另設計「舊愛新歡小書店」專區,供民眾交流各類書籍。

  臺北市文化局表示,所有攤位都是通過網絡甄選才能設攤,未來還會將各攤營業額納入評選條件,若業績遲遲無法提升,將由其它創作者替代擺攤。(水吉)

相關焦點

  • 【行走】周末到臺北逛市集!
    天母生活市集分為創意市集和跳蚤二手市集,號稱臺北最大的周末市集,高峰期最多有180個攤位在天母圓環聚集。歷史悠久的華山酒廠轉型成為臺北市中心的文化創意產業基地。每周末,當華山文創園響起輕快的音樂,輕鬆隨性的跳蚤市場準時展開,書籍、衣物、家具雜貨等用品都可以在這裡找到新的主人。
  • 創意集市——城市文化多稜鏡
    延伸閱讀在歐洲許多城市,創意集市已成為城市魅力的一部分,是最為草根、新銳的街頭時尚的發源地,也是眾多才華橫溢的原創藝術家與設計師的事業起點。許多最具天分的人在集市中被發掘出來,建立起自己的時尚品牌。
  • 臺北的文化創意地標:松山文創園、華山文創園(組圖)
    如果你是文化愛好者,來到臺北,有兩個文化創意園區不得不去,那就是松山文創園和華山文創園。這兩處文創園堪稱臺北乃至臺灣地區的文化創意地標,也是工業遺址改造藝術園區的典範,其前身為「一煙一酒」。 松山文創園,位於臺北市東部的忠孝東路四段,毗鄰臺北101大樓,隔壁即為正在興建的臺北大巨蛋體育館。
  • 深圳構築文化創意產業高地
    如今,深圳市政府審議通過了《深圳文化創意產業振興發展規劃(2011—2015年)》及《深圳市文化創意產業振興發展政策》,這為深圳文化創意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將為深圳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創造出更加廣闊的空間,為深圳「文化立市」戰略的實施提供更加堅實有力的支撐。
  • 「聯合空間•中國創意城」助力亦莊文化創意產業
    根據官方的數據,預計2015年,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將達18000億元,佔GDP的比重將超過5%,將成為我國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尤其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文化產業更是經濟發展的支撐力量。     帶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儘管國內文化創意產業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但北京作為首都,文化創意產業的比重已逐漸向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水平靠近。到2020年,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將達15%以上。目前,美國、英國、日本的創意文化產業佔GDP的比重約為15%到25%之間。
  • 把小創意做成大生意:創意市集的內涵與外延
    創意市集是眾多發達國家和地區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創意設計轉化為商業成果的嶄新舞臺,是多階層創意精英展示才能智慧的平臺,是多元文化、藝術創新與極品生活和財智商業實現關聯的產業鏈,也是時尚達人和藝術收藏愛好熱衷的「創意超市PARTY」,體現的是藝術、設計、文化、收藏、商業多元融合和互動
  • 創意集市:不秀模特秀創意
    原標題:創意集市:不秀模特秀創意華僑城創意園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此次「升級」意味著頻次和密度升級,即由原來的每月第一個周末舉行的一月一期,改為每個月第一個周末和第三個周末舉行的一月兩期;同時,主題內涵升級,即原創攤主的創意產品為主場的「創意—創業」,設計與古董舊貨玩家交互的「創意—生活」兩個主題輪番出街。
  • 臺北音樂產業政策將從民間出發
    連勝文認為,臺北是華人流行音樂文化重鎮,近年來大陸市場興起,亞洲音樂也大步走進歐美市場,本應是臺灣流行音樂產業大展身手的好時機,卻因外有韓流強勢競爭,內有本地市場音樂消費習慣的改變,近年來臺灣流行音樂發展,需要有新的策略來面對新的挑戰,提出4大主要政策因應。
  • 臺北市試辦實名制口罩自動販賣機系統
    (抗擊新冠肺炎)臺北市試辦實名制口罩自動販賣機系統中新社臺北4月11日電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臺北市政府11日開始試辦「實名制口罩自動販賣機系統」,開放民眾通過自動販賣機購買。據中時電子報、聯合報等臺灣媒體報導,臺北市政府與臺灣當局衛生福利事務主管部門及健保部門合作,由健保部門開發應用程式對接口罩實名制資料庫,通過臺北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媒合相關業者共同推出。臺灣民眾可使用健保卡、悠遊卡在販賣機上購買相應配額數量的口罩。目前僅有2臺販賣機在信義區行政中心試運行,後續將視情況擴及臺北市12個行政區。
  • 鄭州創意市集:人人可賣創意
    創意市集位於鄭州市新華書店6樓,來創意市集「擺攤」的攤主的有都市白領、大學生,也有退休職工,帶來的東西都是百分之百原創、純手工製作的新鮮好玩、獨一無二的設計作品,很多攤主邊展出邊趕製,有皮雕、知識棋、立體人面公仔、韓國娃娃、個性胸針、漆畫等。   創意市集是指一批創意者以地攤形式兜售創意產品,提供低門檻的創新、創業和買賣的場所,把原生態的創意靈感變為面向大眾的成品。
  • 創意市集:讓創意經受市場的考驗
    一件件民族風情的首飾,多元素融合的油畫,富有哲學意味的雕塑,表達人文關懷的海報,做工精巧的環保布袋……4月18日下午,為期一周的東華大學創意市集正式開市。東華大學延安路校區的逸夫樓前,東華學子攤位一字排開,吸引了不少「顧客」。
  • 創意市集很潮?早在明代潮汕就有國際性集市了
    · 創意市集 · 林語堂曾說:「一般人不能領略這個塵世生活的樂趣,那是因為他們不深愛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無聊。」 當下,在我們的年輕人群中興起了一種新鮮、有趣的文化交流活動——創意市集。
  • 點石成金,創意文化產業風生水起
    重磅出臺《培育新動能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將文化產業作為重要板塊納入其中,資金總盤從2014年的1億元到目前的2億元,採取基金、金融產品、借轉補和事後獎補四種投入方式對文化產業全產業鏈給予支持;藉助合肥文博會、長三角文博會、深圳文博會等平臺,推動本土企業走出去……當下,合肥正強化政策支持,助力文化企業全方位開啟產業鏈模式,發力地方文化建設,讓合肥文化品牌越擦越亮
  • 瀋陽南湖公園歡樂集市 聚合創意喜迎遊客
    4月29日,記者在南湖公園看到,這裡的「歡樂集市」正式開街,市民不僅可以到現場品嘗特色美食、購買自己喜愛的手工作品,還可以跟集市上的創意商家互動,定製自己專屬的商品。  愛好手工的趙玉潔與自己的丈夫成立一個手工工作室。「我們的產品都是一些女孩子比較喜歡的東西,比如髮飾、手鍊、項鍊等。因為是手工製作,每個都是獨一無二的,而且還可以根據客戶的喜好定製。」
  • Ta們在舊廠房說故事,卻成為創意臺北的點睛之處!
    臺灣的文創產業覆蓋了吃、住、遊、購、娛、休閒體驗等多個門類,已經構建了完整的產業體系。為何在臺灣,創意可以如此勃發?縱觀臺灣文創園不難發現,它們都將許多傳統產業注入文化特色與創意設計,用「生活美學」連接大眾市場。這些創意園使臺灣文化創意產業展現出驚人的爆發力,也成為臺灣商業經濟中最大的賣點。
  • 「北滘和墟」文化創意市集活動正式啟動
    11月14日,由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政府主辦,北滘鎮宣傳文體旅遊辦公室、北滘鎮和園文化發展中心承辦的「北滘和墟」文化創意市集活動在北滘文化中心開啟。「北滘和墟」文化創意市集活動啟動「煙火氣」搭上了「文藝範」 文創夜市點亮小城文化熱情北滘和墟項目從10月底啟動招募,便受到本土市民及周邊商戶的熱情響應,報名商戶達200多個。
  • 激發全社會創意活力 臺北松山文創園區印象
    12月3日,濱海新區文化傳媒訪問團一行來到松山文創園區,園區由一個廢棄的煙廠改造而來。被定位為「臺北市的原創基地」,目標是聚集社會原創資源,培養原創人才,激發創意與創新能量,成為臺北市青年展示才藝平臺和創意櫥窗。
  • 鄭州天下收藏創意市集文化創意專題講座如期舉行
    鄭州創意市集重要活動「文化創意專題講座」,9月5日在鄭州天下收藏文化街北區「華豫齋藝術館」如期舉行,來自省市相關專業學會、行業協會、知名文創企業的業界人士和藝術院系師生等60餘人出席。河南省政協副主席、民革河南省委主委李英傑在寫給鄭州天下收藏文化街創意市集組委會的賀信中指出,近年來,我省文化產業發展取得長足進展。鄭州天下收藏創意市集組委會審時度勢,結合本地文化產業發展實際,組織專題講座和創意市集長年定期活動,助力河南文化創意產業加速發展,實在難能可貴,值得肯定和讚譽!
  • 不可錯過的東京創意集市
    超凡的創意源於對生活的熱愛,而生活的美,蘊藏在目之可視,手之可觸的細微之處。解鎖一個新目的地的時候,了解當地生活的好方式,就是逛逛特色市集,既可以淘到一些小玩意,還能見識到豐富的各式生活,下面是小編收集一些的東京創意集市,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哦!
  • 寧波鎮海:文化創意產業漸入佳境
    燻但最終被寧波市鎮海區對文化創意產業的高度重視及提供的一流投資環境所吸引,最終下決心落戶鎮海。事實證明,朱召法的這一抉擇非常正確。鎮海的創業氛圍、投資環境非常適合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東藍」落戶以來,主營業務收入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增長,2013年已突破1000萬元。「東藍」只是鎮海近年來迅速崛起的眾多文化創意產業企業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