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句話叫「得IP者得天下」。
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很容易依靠「IP」來獲得曝光。
01
倚仗知名度,開展「副業」
這年頭沒個IP都不好意思開店。
(圖片來源麵包會有的公眾號)
張歆藝在北京開了「麵包會有的」;馬東在三裡屯做起了謝謝茶&謝謝包;張繼科上線了「猴子的救兵」;胡海泉開了「本宮的茶」......基本上,明星開店大多選擇餐飲行業,而且以茶飲店居多。
(圖片來源謝謝茶謝謝包公眾號)
除了明星開店,就連各大奢侈品廠商都不再滿足於做珠寶界的「王中王」,轉而把事業擴大到餐飲領域。
Hermes、Tiffany、Bvlgari、Chanel、prada做起了烘焙;LV、Armani、Fendi、Gucci、Dior賣起了咖啡!
這麼說吧,基本你叫的上名字的奢侈品店,都已經跨界了餐飲領域,以符合品牌調性、超強辨識度的標誌且低調奢華的概念吸引了一波又一波人打卡。
(圖片來源大眾點評)
就好比The Tiffany Blue Box Cafe,從店內裝修、家具餐盤,甜點設計,都運用經典的Tiffany藍著色,簡單又不失優雅。
寶格麗家知名的巧克力精品店IL Cioccolato將珠寶的藝術融入精美的巧克力製作中,結合時令與當地食材特點,打造獨特、優雅的風味。復刻著BVLGARI標誌,擁有著絕對的高級感。
畢竟買不起奢侈品,我們還是可以吃得上。
02
為什麼選擇跨界餐飲行業?
不得不說,入門門檻低、成本不高、技術難度尚可、用戶群體廣泛、易於擴張等都是跨界餐飲行業的好理由。
更重要的是,「有利可圖」。
(截圖來源大眾點評&小紅書)
大街小巷上遍地開滿著麵包店、奶茶店,朋友圈裡誰還沒幾家私房店微信?更遑論奢侈品牌店的店售價,遠超行業普通水準線。
雖說入這行的淘汰率也有些高,但是看到仍有這麼多人想要進入這個行業,足以說明烘焙行業的市場前景。
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本對於西點不太關注的消費人群也都漸漸把注意力轉移到此類產品上。
經過「種草」行徑的誕生,很自然就能收穫流量。
03
IP真的很能打嗎?
想要開店的朋友們大多會有個相同的問題:店是開起來了,但如何進行推廣呢?
普通人即便有技術有能力,但作為一家新鮮開設的店面就像是一塊璞玉,是需要時間來丈量喜好度的。
而自帶IP的店面卻猶如直接架著金色馬車,停在你面前告訴你,快上來,我帶你馳騁。
所以,擁有IP的確佔據著先天優勢,自然成功率能更大。
但你以為,有了IP就能夠萬事大吉了嗎?
▲昆凌寵物咖啡店(圖片來源微博)
其實不然,天王嫂昆凌經營的寵物咖啡店維持3年最終歇業;楊穎黃曉明開的「百萬奶昔」也已經倒閉;韓寒的「很高興遇見你」短短4年時間迅速沒落……
尤其是在今年疫情的衝擊下,以IP為生的流量店鋪依舊沒能逃過停業的命運。
(圖片來源馬蜂窩)
「89Mansion」是韓國明星李鍾碩在2017年開的一間咖啡廳,承載著很多他與粉絲的共同回憶,但再過沒幾天時間,就要在9月結束這段旅程。
(圖片來源胡辛束公眾號)
自媒體人胡辛束2017年開的「杯歡制茶」。曾以販賣「情緒」和「故事」為概念,如同店名一般暗含「悲歡」之意,也即將走入尾聲。
……
04
流量是福也是禍
通常來說,擁有IP流量意味著你一經開業即可首戰告捷。
利用微博、公眾號、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媒體平臺增加話題性、曝光度,慕名前來的粉絲絕對能讓你的開業式打造的風生水起。
(圖片來源蜂蜂點評)
然而後勁如何?卻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正所謂,樹大招風容易樹敵。
甭管名氣有多響亮,最終留住消費者的仍然是產品的品質以及良好的口碑。
食安、定價、口味、服務等,一旦出現不符合心理預期的情況,保準你的負面評價遠超普通人開的小店。(分分鐘上熱搜,幾億用戶瞬間就得到消息啦)
情懷效應、粉絲經濟帶來的短期高流量,在後期運營管理體系並未完善的情況下,只會讓顧客的新鮮感漸漸流逝,門店客流量減少。
我只能說,IP這件事往深了想就是你有一個好的出身背景,但是具體成不成才,還是要靠後天努力的。
05
如何正確看待IP店的生命力
我們可以看到,網紅IP的跨界開店有利有弊。
但要想真正做到經得起時間考驗,最核心的產品輸出必須要做到位。
就像「麵包會有的」追求的就是麵包原味,以極簡的風格來突出麵包這個重點,沒有花裡胡哨的裝飾,才能更忠於產品品質,留住食客的味蕾。
同時,必須要加強後續的經營能力。
在我看來,很大一部分流量店的產生基本屬於「玩票」性質,畢竟本職工作很忙,自然不能所有事都親力親為。
這裡我就不得不提一嘴,跨界餐飲特別成功的「賺錢養夢」薛之謙了,從原料選擇到裝修風格,都不乏他的親力親為。也是依靠對食材和口味的嚴苛把關,獲得了良好的口碑。
(圖片來源上上謙公眾號)
如今在火鍋店內,更是新增了「清新茶飲檔」,選用優質酸奶和新鮮水果做飲品,成功營造了解辣養胃的「火鍋CP」。
而且說實話,目前每個品牌都在面臨著傳播渠道的創新與改變,IP化經營是店鋪轉型升級、做強做大的最優解和必然趨勢。
將IP內容「實體化」,以體驗營銷的方式加深與受眾用戶的緊密互動。
06
我們應該怎麼做?
在我們狹義的概念中,IP可能是明星、大V、品牌、漫畫……但其實IP指的就是有價值的內容產出。
其實前面提到的「杯歡制茶」所用的「悲歡」概念就是一種IP,以極強的標籤形成與消費者之間的聯繫,從而產生較大的影響力與持續輸出的內容力。
通過圍繞店鋪的專業領域進行深耕、延展,將想要表達的個性與精神注入其中,注重打造社交及情感體驗場景,賦予店鋪或產品以人情味和溫度感,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
(圖片來源ins)
或者於我們而言,其實好好挖掘「匠人」精神就是通行市場的最佳宣傳利器。
就像我們介紹的日本許多優秀匠人,通常為了追求極致的口感與味道,常常深挖一種產品,日復一日,精益求精,形成了標誌性的個人IP,從而進行裂變。
- 月度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