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於車庫酒的了解,恐怕是價格貴上天、產量低到一瓶難求、評分高到連拉菲都自愧不如。無論何時何地提起它們,都令人自愧不如~
1、什麼是車庫酒?
車庫酒不是一種法定的分級制度,這是一種非官方稱呼。也就是嚴格說來,車庫酒並沒有法定的生產法規要求。
它起源於上世紀 90 年代中期,主要指波爾多(Bordeaux)地區一些釀酒師集中釀造的產量稀少、評分高且價格昂貴的葡萄酒。這些生產商大多規模很小,無法承擔高額的生產費用,為了節約成本,他們一般選擇車庫或地窖作為酒莊釀酒場所,故而得「車庫酒」之名。
這種說法最初起源于波爾多右岸地區,現在在全世界都很普遍。2011 年第一次在美國出現,來自加州的帕索羅布爾斯(Paso Robles)舉辦了第一屆「美國車庫酒運動」,每年都有許多釀酒師參加這一非營利性葡萄酒節。目前,帕索羅布斯大約有 127 家年產量低於千箱的車庫酒莊。
2、車庫酒和傳統波爾多葡萄酒有何不同?
1
產量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與波爾多 5 大一級莊相比,車庫酒的產量可謂是少得可憐。它們一般年產區區數百箱,和拉菲動輒幾萬箱的產量完全無法相比。
2
釀造
和傳統的波爾多葡萄酒不同的是,車庫酒會採用熟透的葡萄,因而在釀造上會保留更多的殘糖,且在橡木桶中進行蘋果酸-乳酸發酵,還會在 100% 全新橡木桶中進行 15-18 個月的熟成,並儘量不過濾等。
3
口感
和波爾多的傳統好酒不同,這些小型酒莊生產著超現代的、深顏色的、易於成熟的(單寧不高,無需長時間陳年即可飲用)、高酒精度的、果味馥鬱的,且帶有明顯的甜味和橡木味的葡萄酒。
3、車庫酒的批判聲
自 20 世紀末到 21 世紀初以來,車庫酒的價格和需求都急劇增長。然而到了 2005 年以後,關於車庫酒的批判聲也開始不絕於耳。
其實一開始車庫酒的釀造工藝就頗具爭議,部分評論家對極低產量、過熟的葡萄、釀酒中的過度萃取等方法表示質疑。還有人聲稱,這種葡萄酒風格過於迎合消費者的口感。褒貶不一的聲音陪伴了車庫酒走到現在,為廣大酒友喜愛並接受。
羅伯特·帕克可以算得上是波爾多車庫酒革命的先驅,他以一己之力,捧紅了車庫酒。雖然他從未說過,並且對老貴族們把持著頂級酒莊和釀造標準保持了絕對的尊重,但出身於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的帕克,面對骨子裡透著傲慢的莊園主人,或許心情與外鄉人是一樣的,巴不得來一次美式價值觀的倒灌。
不過考慮到這種葡萄酒價格遠高于波爾多 5 大一級名莊,又不具備收藏價值,於是乎,21 世紀以來,車庫酒的熱度開始衰退。除了極少數特例外,車庫酒的價格增長勢態開始趨向緩和。如今,車庫酒的價格已逐漸回歸理性,連帕克也聲稱「只有少數極好的酒莊才能生存下來」。
(文章來源於—萌妹說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