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青春不老、返老還童是每一個人孜孜以求的夢想。而人類數十年的壽命與大自然中那些擁有著悠長壽命的生靈相比,簡單可以算是「朝生暮死」的蜉蝣。目前這個世界上還有乾隆的兒子——嘉慶皇帝時期的烏龜在存活著。
本文將介紹已知的11種壽命最長的動物——包括一隻不朽的動物,注意,本文都是動物!
第11名 格陵蘭睡鯊
根據一項用眼球晶狀體放射性碳測試的研究,格陵蘭睡鯊的最小壽命為272歲,最大年齡為392歲。該研究的作者得出結論,格陵蘭睡鯊是人類已知的最長壽的脊椎動物。由於它們的數量在持續減少,已經被認定是「禁止接近」的級別。
格陵蘭睡鯊生活在北極和北大西洋水域的深度平均在1200到2200米之間。這種鯊魚成長緩慢,成年時最長可達 7米。以其緩慢動作而著稱,躋身於世界上最大的鯊魚之列。以海鳥、魷魚、甲殼類、軟體動物、以及各種腐肉及內臟為主要食物,格陵蘭鯊也被稱為「海洋中的鱷魚」,因為它們也吃海洋哺乳類。
第10名 象拔蚌
無法想像這種體型怪異的生物它們的壽命居然會如此之長。這些大型鹹水蛤的平均生存時間已超過165年。象拔蚌在出生後的頭幾年經歷了快速的成長,在頭四年中每年平均增長超過2.5釐米。以長長的脖子為顯著特徵,象拔蚌的身體可以長到超90釐米長,而外殼通常不超過20釐米。主要分布在美國、加拿大東海岸。
第9名 楔齒蜥
楔齒蜥是大約兩億年前的三疊紀初期出現的喙頭類殘留下來唯一代表,人稱「活化石」。是喙頭目唯一現存的爬蟲類動物。僅見於紐西蘭的某些小島。它們也是地球上壽命最長的脊椎動物之一,一般壽命超過100年,而雄性楔齒蜥更是可以存活數百年。
第8名 管狀蠕蟲
管狀蠕蟲是深海海底熱液區的代表性生物。已知其 壽命 在170至250年之間,這些殘留管蠕蟲生活在海底碳氫化合物的冷泉口。它們是唯一生活在火山的板鰓綱生物。它們的生命周期生長非常緩慢,長度可以超過1米8。這種生物產於大西洋,尤其是在墨西哥灣海盆的淺水區。
第7名 紅海膽
紅海膽的預期壽命為100至200年以上,並且保持健康狀況,毫無衰老的跡象。它們僅發現於太平洋,主要沿北美洲的西海岸和日本的北海岸,生活在淺水中,尤其是在多巖石的水域。它們形體小、無脊椎。紅海膽喜歡較平坦的淺海底地形,主要停留在低潮線以下至100米,它們用刺像踩高蹺一樣沿著海底爬行。
第6名 弓頭鯨
弓頭鯨也被稱為北極露脊鯨,是迄今為止地球上壽命最長的哺乳動物。捕獲的弓頭鯨的平均年齡為60至70歲。然而,通過對鯨魚的檢查發現,這些鯨魚的肉裡還嵌著古老的象牙矛,估計它們的壽命至少有100年。這些生物生活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較冷的水域。
第5名 錦鯉
這個錦鯉還真的是可能帶來好運的物種,至少它們可以帶來長壽。錦鯉是鯉魚的觀賞性馴化品種。它們的平均壽命為40年,而最古老的錦鯉壽命超過200年。
錦鯉可以長到90釐米長,起源於裏海的淡水。野生種群可在北美,南美,非洲,歐洲和亞洲找到。錦鯉在人造巖石池和裝飾池中很常見。當然在這些裝飾池中錦鯉最大的壽命殺手應該屬於熊孩子和貓了。
怎麼也想不到,幾乎每個景點都有的錦鯉竟然可以活這麼久。它們親眼見證了從小夥子變老爺子,可它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
第4名 烏龜
只要說到 長壽肯定少不了烏龜。烏龜的平均壽命為177年,同樣也是地球上壽命最長的脊椎動物之一。它們已知的最古老的代表之一是哈麗特,一隻加拉帕戈斯烏龜,2006年死於心臟衰竭,享年175歲,是已故史蒂夫·歐文所擁有的動物園。哈麗特被認為是達爾文乘坐「小獵犬號」史詩般航行的最後一位活著的代表。塞席爾的一隻名叫喬納森的烏龜,享年187歲,最近作為已知最古老的陸地動物被列入金氏世界紀錄。而還有更多無法去追蹤的烏龜才是真正的「隱形壽星公」。
第3名 冰島貽貝
冰島貽貝在百度百科和頭條百科上面竟然都找不到資料,它們隱藏得多深可見一斑了。
冰島貽貝是預期壽命最長的動物之一,可以 生存數個世紀。分布區域從北大西洋的東海岸和西海岸,幾乎是繞著北極小半圈。它們喜歡較冷的海水,從分布區域就可以得出。貽貝通常生活在密集的簇中,這些簇埋在沉積物中幾釐米深。但是,每隔幾天它就會到達沉積物的表面,以「充滿」氧氣,然後再次鑽探。濾食性動物,冰島貽貝將自己埋在海床中,以微藻為食。
冰島貽貝目前只在冰島、加拿大的美國等地區有人食用,在歐洲等地基本上是屬於廢物一樣丟棄的品種,而我們並沒有分布,所以連進口應該都不存在。
來自英國班戈大學海洋科學學院的一組研究人員於2006年在冰島北部收集了大約6,000個標本,其中包括冷凍後供以後分析的活體標本。在2007年10月,這些貽貝被捕獲時還活著的其中一個最初被認為具有405年的歷史。假設這是一個新記錄,則發布了新聞稿。《星期日泰晤士報》在報導中錯誤地聲稱科學家將蛤命名為「 明」。因此,她以這個名字而聲名鵲起,也被列入吉尼斯紀錄。以後再檢查時,第一個數字也被證明是不正確的,現在給出的年齡為507歲。這個殼體比美國研究人員於1982年在美國海岸附近發現的標本更古老。2013年,德國研究人員發現了另一隻貽貝,也已有507年的歷史。
第2名 南極海綿
海綿動物是對一類多孔濾食性生物體的統稱,起源於5.7-5億年前的寒武紀,其中390屬已被確認源自白堊紀(1.35-0.65億年前)。海綿動物門約有5,000個物種,分為790屬80科,呈世界性分布,從淡水到海生,從潮間帶到深海。它們形態各異,呈塊狀、管狀、分叉狀、傘狀、杯狀、扇狀或不定形,體型從極其微小至2米長,常在其附著的基質上形成薄薄的覆蓋層。
而這裡的主角南極海綿(Antarctic Sponge)就是其中的一部分,這些海綿有300多種。這些南極海綿之所以長壽應該感謝它們所處的環境。極冷的溫度和大約100米至2000米的水下生活,這種極端的環境會減慢它們的生長速度和其他生物過程,從而延長它們的壽命。2002年的一項研究結果一腥羶,一種叫做「Anoxycalyxjoubini」的南極海綿,有可能活到了驚人的15000年。同一項研究確定,一種沒有生活在深水的南極洲海綿「Cinachyra」可以活到1550年。
第1名 不朽水母
其實它本名叫做「燈塔水母」,但是「不朽水母」才是最符合它氣質的名字——因為它是目前唯一已知的真正達到了永生的生物。
從它的英文名字(Immortal Jellyfish直譯為不朽的水母)就可以看出來。
燈塔水母是動物!
燈塔水母主要分布在加勒比地區的海域之中,也是專業的生存主義者,在世界各地的貨船底部搭免費的郵輪環球旅行。
燈塔水母可以從水螅體無性繁殖,是唯一已知的能夠從性成熟階段恢復到幼蟲階段的生物。在20℃的水溫中達到性成熟階段需要25至30天,其特徵是性成熟的(能夠進行有性生殖)個體能夠重新回到水螅型。普通的水母在有性生殖之後就會死亡,但是燈塔水母卻能夠再次回到水螅型。這被稱作分化轉移。
理論上這個過程沒有次數限制,這種水母可以通過反覆的通常生殖和轉分化獲得無限的壽命。所以也被人稱為「長生不老的水母」。更準確地說應該是「返老還童」。只要不被其他生物吃掉,那麼燈塔水母就是永生的。
燈塔水母因為其永生,已經被當成「世界上最長壽的生物」入選吉尼斯世界記錄。
有趣、有料的萌寵百科全書!關注我,獲取更多趣味萌寵內容及全球一手科學育寵資訊。如果您有任何想法或建議都可以評論區留言哦。
都看到這裡了,就順手幫忙點個讚唄!不勝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