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個熊孩子#
老婆靜悄悄,估計在看包;
孩子靜悄悄,必定在作妖。
最怕空氣突然安靜,一不小心真相了。
熊孩子們總是在挑戰你的忍耐力,哦,不對,是鍛鍊你的忍耐力。
某日,一位寶媽在朋友圈裡吐槽:
「自從當媽之後,最怕的就是空氣突然變安靜,因為只要家裡靜悄悄的,孩子一定在作妖,悶聲作大死。」
原來,趁她轉身的空檔兒,四歲的娃把一鍋剛煮好的粥倒在了沙發上……
寶媽的吐槽頓時引來一群孩子爹媽唏噓,一邊慶幸熱粥沒有燙到孩子,一邊討伐自己家的「熊孩子」。
比如說閨蜜檸檬姑娘,就在大伙兒討伐間隙,痛扁了一頓自家「熊小子」。
檸檬姑娘家的「熊小子」剛剛兩歲,正處於可怕的兩周歲階段。原本性格就活潑的小孩子,又處於「人生中第一個叛逆期」,真是讓人防不勝防,一個沒留神,這小子就能作起大妖來。
這天,檸檬姑娘守著兒子在自家客廳裡玩遊戲,趕巧碰上了物業停水停電搶修設備。
沒有水電的潛在危險,當檸檬姑娘的兒子一個人溜達去隔壁臥室的時候,檸檬姑娘就沒有起身跟過去,想著沒有刀剪鐵斧等利器,孩子一個人過去玩,不會有什麼危險。
於是,檸檬姑娘放心地以葛優躺的姿態歪在沙發上刷了十分鐘手機。這安安靜靜的十分鐘,竟然沒有聽到孩子的鬧騰聲。
不是沒有聽到孩子的鬧騰聲,是壓根而沒有任何的鬧騰聲。檸檬姑娘心裡一激靈:感情不會出什麼事情了吧。於是鯉魚打挺站起來,準備奔去臥室瞧下情況。
就在這時,娃兒一身雪白滿麵粉色的出現在客廳裡,乍一看,以為跌進了麵粉缸裡,仔細一看,還是以為跌進了麵粉缸裡。
不對啊,家裡哪裡有麵粉缸啊?
啊呀,天哪,那哪裡是麵粉啊,那分明是奶粉!
臥室裡的床頭柜上放了一罐剛剛打開的進口奶粉,不便宜的那種,早上剛剛打開,還尚未來得及給娃衝一杯。
箭步衝進臥室裡,眼前的場景讓檸檬姑娘頓時傻眼:整間屋子都洋洋灑灑飄落著雪白的奶粉末兒,床上,被單上,床頭柜上,電腦上以及地上則屬於重宅區。而丟在一旁的奶粉罐子裡則空無一物,連一勺粉末都沒留下來。
打,必須打,不打不解氣!
聽娃哭得悽慘,檸檬姑娘的老公冒出泡來火上澆油:「小孩子作妖,攔都攔不住,再說,誰讓你沒看住呢?」
一說不知道,說出嚇一跳,原來孩子們的作妖,遠遠高出於想像。
比如,當檸檬姑娘把這段「奶粉事件」發到自己所在的寶媽群裡,才知道原來自己不是「個案」,更知道原來比起「作妖」來,自己兒子還只算「小兒科「級別。
有個寶媽說自己剛剛做好飯,就走出廚房擺碗碟的空檔,熊孩子已經把半瓶洗潔精倒進了鍋裡,剛煮好的飯,瞬間就沒有了。
還有寶媽哭訴:「我在陽臺上晾曬衣服,三歲的兒子在客廳裡看動畫片,中間半天沒聽到他的聲音,疑惑的出去,發現不在客廳,找了一圈,才發現他正在馬桶裡面洗頭,頓時兒子不想要了。」
某個寶媽更是頭疼,道自己家娃:「說多了都是淚,手機放在馬桶裡面,坐在床上用手劃拉自己的粑粑玩,把衛生紙撕成粉末,往鍋裡扔鞋子......」
唉,想想都累,這熊孩子們,真是讓人頭疼,當然,還有更多比這更頭疼的——頭疼加心疼的那種。
比如我家旁邊的鄰居寶媽把剛從銀行裡取來的一大疊百元大鈔放在客廳裡,待她出門一小時回來時,發現百元大鈔上的人頭像,全部被整整齊齊地剪下來,貼在了客廳牆壁上……
怎麼辦?還能怎麼辦?血氣上頭先打一頓解恨,這種時候,心裡默念八百遍「親生的」都不管用。
用拳頭來整治作妖的熊孩子,十有八九是沒啥效果的。孩子們通常是好了傷疤忘了疼,挨一頓揍、大哭一場也就忘記了,下次該作妖的時候繼續作。
沒辦法,面對作妖的孩子,要麼忍到內傷,要麼揮起老拳胖揍解恨。想尋找個徹底解決的法來?貌似還真沒有。
檸檬姑娘在跟熊孩子鬥智鬥勇後總結了一個經驗,秘訣就只有連個字:接納。
看似挺無奈的方法,其實是暗含玄機。
比如檸檬姑娘深度總結:「我們每個人都是從熊孩子階段過來的,想一想當年作過的妖,現在想一想都治癒系。」
檸檬姑娘說起自己的一段經歷來:自己小時候的某個階段,住在鄉下姥姥家,就曾夥同表哥去偷隔壁人家地裡的蘿蔔。
那是蘿蔔苗剛剛長成卻還沒有生出蘿蔔的季節,兩個小孩子安安靜靜地蹲在蘿蔔地裡,拔光了一地的蘿蔔苗。
其結果自然可想得到:蘿蔔沒吃成,屁股則美美享用了一頓竹筍燒肉。
當年挨打的疼早已經忘記,但一回想起來這段事情,既覺得搞笑又覺得溫馨。
所以,當炸了鍋的寶媽群裡,寶媽們七嘴八舌地討伐起自己孩子作得妖來,哪裡有幾個是真生氣的?不僅不生氣,甚至還隱隱地帶著某種心知肚明地攀比和炫耀。
孩子作妖不可怕,平常心待之。
如若可以,在保證安全及人畜無害的前提下,甚至陪孩子們一起「妖一妖」,一來可以在「妖」的過程中潛移默化進行引導而教育,二來也能增進親子關係。
最後要鄭重提醒下各位寶爸寶媽:
幼年期的孩子正處於好奇心旺盛探索欲強的階段,且尚不具備危險意識。在給孩子留出作妖空間時,千萬要留意家裡的各種潛在風險的存在。比如收拾好家裡刀具、繩子等危險物;讓孩子慎入衛生間、廚房等「重點」區域。孩子犯錯作妖時,父母需要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不能不管不顧的任其錯下去;當然也不能簡單粗暴打一頓了之,或者太過於嚴厲的批評,避免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 END —
土豆番茄媽-最懂媽媽的傾聽者 專注養娃資訊、夫妻關係、婆媳相處、好物分享。是傾聽者,是朋友,是育兒道路上的同行者,是最懂媽媽們的人。育兒路上有我,你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