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聽到也會說到一些我們現在看起來再正常不過的話,比如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比如說:「無恥王八蛋」,比如說:「打破砂鍋問到底」。我們有沒有給自己一點點時間,再深入地問一下:為什麼呢?就拿第一句來說:諸葛亮跟臭皮匠是怎麼扯到一塊的?為什麼是三個而不是四個?為什麼是臭皮匠,而不是臭和尚呢?比如說第二句的罵人的話,跟王八的蛋又怎麼扯上關係的呢?王八又是怎麼無恥了?然後是第三句,就更有意思了,問到底就一定要打破砂鍋嗎?打破鐵鍋行不行?砂鍋能告訴你到底是什麼回事嗎?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好讀書,不求甚解,渾淪吞棗,就那麼過了。就像我們的設備壞了,換個備件上去,接著用一樣。有那麼一段時間,我的自行車的輪胎老是氣不足,每次加氣後,二三天,又氣不足了。反正方便,我也不去想那麼多,不足的時候,就去充一點,不足就充一下。有那麼一天,完全沒氣了。才拉去補了個胎。可是沒用多久,又是這樣。又去補的時候,發現是差不多同一個地方,然後跟修車的老闆讓好好查一查那一截的外胎,從外胎的厚厚的膠層裡,找到一小段鋼絲毛刺。
是否你有遭遇過相類似的問題?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然而往往治標不治本呢?在精益生產中,有一個叫「5Why」的辦法,也話能幫到我們找到根本的原因,從而標本兼治的效果。那麼什麼是5Why呢?
舉個例子吧:
在出現質量問題的時候,多問幾個為什麼,以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深層次原因。這無疑是比簡單地尋求表面解要好得多。
5why要問到什麼時候,是不是一定要問5個呢?問4個行不行呢?問6個,問10個行不行呢?每個why應該找出幾個原因呢?5個why是串聯關係層層遞進的?還是可以呈樹形關係呢?我們需要找到關鍵的問題:
很多時候,我們其實並不關心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我們最優想到的,就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從問題到解決方案,其中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像一隻漏鬥一樣,把雜質過濾掉,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才是5Why的根本:
而5Why的基礎是源於事實的,它的根基在於三現:現實、現場與現物:
回到文頭,我們再說說我們方案之前的那三句話吧:
1:「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其實臭皮匠和諸葛亮沒有絲毫聯繫。「皮匠」實際上是「裨將」的諧音。「裨將」就是「副將」,其意指三個副將的智慧,能頂一個諸葛亮,只是後來人們把「裨將」說成了「皮匠」了。
2:無恥王八蛋:來自於一付有名的隱聯: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禮義廉。其意思就是「無恥忘八端」,(古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此「八端」為做人之根本,忘記了這「八端」即忘記了做人的根本。那些忘記「八端」的人即被罵為「忘八端」)時間一長,被轉音成「王八蛋」了。
3:「打破砂鍋問到底」:砂鍋即泥燒製成的鍋,這種鍋極易破碎,而且一碎就會一裂到底。「打破砂鍋問到底」實際上是「打破砂鍋璺到底」,即裂紋直到底部,後來變成「問到底」了。
從上,我們可以知道,有時候,多問一個為什麼?也許,你會明白事實的真相哦。
文末,送一則雞湯吧:
小蝸牛:為什麼我們要背負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媽媽:因為我們的身體沒有骨骼的支撐,要這個殼的保護!
小蝸牛:毛蟲沒有骨頭,也爬不快,為什麼她不用背殼呢?
媽媽:因為毛蟲能變成蝴蝶,天空會保護她啊。
小蝸牛:可是蚯蚓也沒骨頭爬不快,也不會變成蝴蝶。他什麼不背殼呢?
媽媽:因為蚯蚓會鑽土,大地會保護他啊。
小蝸牛哭了起來:我們好可憐,天空不保護,大地也不保護。
蝸牛媽媽安慰他:所以我們有殼啊! 我們不靠天,也不靠地,我們靠自己。
靠自己,沒事多問幾個為什麼!!
祝 明天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