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俗語:「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啥意思?

2020-12-14 騰訊網

傳統中國歷史文化中,漢字是民族文化的靈魂基石,它不僅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更是歷史的載體,那方塊字中潛藏著豐富的審美和詩意,當漢字轉換為語言之時,當從口中傳來,時而鏗鏘有力,時而婉轉悠長,抑揚頓挫之間,更是令人感悟頗深。

而作為漢語成員之一的俗語,雖然通俗易懂,低調內斂,但其同樣包羅萬象,其中有講民俗民風的、修身齊家的、為人處世的、獵漁稼穡的、生活經驗的等等。時至今日,俗語依舊指導著我們的生活,就比如這句俗語「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

其描述的不僅僅是木匠工藝的高深,而要想學會使用這四種工具,一般人需要三五年,而刨子這種工具卻需要一輩子去學習!那麼這句俗話有沒有道理呢?且聽我一一道來!

錛三斧四鋸半年

提起這三樣木匠所用的工具,就不得不提木匠的祖師爺魯班了,其被後世之人稱為「百工聖祖」。其靠著自己巧奪天工的手藝為自己博下了不朽的聲名,同時,也為後人留下了《魯班書》這個傳世珍寶。

錛是木匠常用的一種平木器、削平木料的平斧頭。一般是雙刃,一刃是橫向的用於削平木材,另一刃是縱向的用於劈開木材。一般用於去除樹皮或加工成大概輪廓的粗糙加工。其看似形同斧頭,卻又不相同。

如果不能熟練的使用,會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因為使用錛修整木料的過程中,錛子揮舞的方向正朝腿部,因此民間用一句俗語來形容「耍錛不留神,光照腿上尋」。

早在幾十年前,造屋所需要木製的柱、梁、檁、椽、房朳板、鬥拱等都離不開傳統的「錛」。時至今日,隨著現代技藝的發展,造房大都用鋼筋水泥、預製構件,不但快而且堅固,優勢明顯。在這樣的背景下,錛這種工具慢慢的就被新木工「淘汰了」。

斧子這種工具也是比較實用的工具,其一端方形實心可當做錘子使用,一端有刃可用於劈坎。當然,這斧子並不是用來劈柴的那種大型斧頭,這種比較小巧。但是想要熟練使用斧子並不是一件容易之事,要用斧子將木料砍、削成想要的形狀是非常之難的。民間眾人曾用這麼一句俗語來形容斧子的難學難用:「快鋸不如鈍斧,一世斧頭三年刨」的說法。

再來看鋸。鋸的功能一般用於截斷或者截短木材的。很多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也很少接觸到鋸。使用過鋸的都知道,要想快速的鋸開、鋸齊木料並不容易,一不小心還可能會把鋸條「折斷」。

因此民間的老木匠口中就流傳有這麼一種用鋸口訣,叫做:「鞭打快牛,鋸使兩頭;輕提條,歡殺鋸,鋸鋸不跑空」。所以使用鋸,要穩、要準。當然!就算是年齡大的老木匠也不敢說自己鋸出的木料有多齊整,所以就像錛和斧子一樣,鋸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學會使用的,最少也要半年之久,才能使用得當。

刨子一輩子學不完

刨子才是真正考驗木工師傅技術的工具呢!其由刨刃和刨床兩部分構成。刨刃是金屬鍛制而成的,刨床則是木製的。其作用於木料的粗刨、細刨、淨料、淨光、起線、刨槽、刨圓等方面的製作工藝。

最為重要的是,刨子能把彎曲、不平的材料去彎存直,以達到「劣材巧用」的目的。學會用刨子並不容易,就算一個技藝精湛的老木匠都不敢說自己能夠完全掌控刨子,只能說「活到老,學到老」慢慢的摸索完善。

雖然說使用刨子很難,甚至需要一輩子去學習,但是老祖宗還是留下了使用刨子的入門口訣:「立一臥九,不推自走;立一臥八,費力白搭;長刨刨的叫,短刨刨的跳;前要弓,後要繃;肩背著力向前衝」。當然!這套口訣雖然流傳下來了,仍然需要後人去親自實踐總結!

你認為俗語「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的說法靠譜嗎?不妨發表一下你的觀點。

你若喜歡,請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俗語「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啥意思?你用過嗎?
    導語:俗語「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啥意思?你用過嗎?以前的人們大到蓋房子,小到做桌椅板凳,都離不開木匠。木匠,肩跨一個木工包,手拿一個木工鋸,進百家門兒,吃百家飯,可謂一技手藝在身,到哪都是座上賓。
  • 提起傳統木工工具,總會說「錛鑿斧鋸」,這裡為什麼沒有刨子?
    比如:班門弄斧、雕梁畫棟、不拘繩墨、入木三分、無斧鑿痕、引繩切墨、鬼斧神工、鑿斧鋸……呃……等一下,鑿斧鋸?不是說「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嗎?這麼重要的刨子,為什麼這裡面沒有呢?反而已經瀕臨失傳的錛,卻堂而皇之的位居首位呢?別急,聽我慢慢與你侃。
  • 木工一輩子學不完的刨子,今天聊兩個小技巧,第二個許多人不知道
    老話說的好,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這說明在木作工具中,刨子的使用技巧是最難掌握的。相應的,研究木作工具,刨子也是話題最多的。今天,我們就聊聊其中的一點小技巧。為什麼視頻裡看到的刨子用起來刷刷的,但自己的刨子就是不好使呢?可能你從最開始就做錯了。
  • 民間俗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說的是啥意思?
    民間俗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說的是啥意思?在我國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留下了大量的民俗、俗語,雖說今天有很多民俗、俗語都消失了,但卻還是有一部分保存了下來,比如說我們今天要講的「正月佔歲」的習俗以及與之相關的「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的俗語。
  • 博大精深,農村俗語:「一輩子吃不上四個菜」,究竟是哪四個菜呢
    在農村,許多俗語經久流傳,農民們將其當成老人言。農村俗語雖然經過了時代的久遠,有不少已不合時宜,但不可否認,仍有一些包含著深刻的道理。北方農村常說的「一輩子吃不上四個菜」,朋友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所謂一輩子吃不上四個菜,其實是一句質疑人能力的俗語,多多少少充滿著諷刺的意味。在北方地區,尤其是黑龍江、吉林、遼寧等東北地區比較流行。那麼,為啥說人吃不上四個菜呢?因為在北方人吃飯講究一點,一般的標配為四菜一湯。四個菜,包括一大一小兩葷菜,再加上兩個素菜。說你吃不上四個菜,這不明顯帶有嘲諷貧窮的意思嗎?
  • 民間俗語:「滾石不生苔,轉業不聚財」,啥意思?年輕人不妨一看
    民間俗語:「滾石不生苔,轉業不聚財」,啥意思?年輕人不妨一看群眾是我們的智囊團,他們從生活的經驗中悟出了很多人生道理,然後將這些道理代代相傳,幫助很多年輕人少走了一些彎路,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其中的一句民間俗語,它就是「滾石不生苔,轉業不聚財」。
  • 「木匠打老婆——有尺寸」不是空穴來風,現在明白是這個意思了
    諸如錛、鑿、斧、鋸等可謂種類繁多,單單只是各種鋸就不下十幾種——片鋸、手鋸、繩鋸、鋼絲鋸等應有盡有;刨子又分為大刨子、二刨子、小刨子、槽刨、單線刨、歪嘴刨、小圓刨、鳥刨等;其它如勒子、裁刀、畫線尺、活絡尺、過線尺、卡方尺、樹皮刀、墨斗盒等更是數不勝數……有些工具甚至都叫不上名來。
  • 民間俗語:「人窮莫入眾,言輕莫勸人」啥意思?教你怎樣為人處世
    文/雪山民間俗語:「人窮莫入眾,言輕莫勸人」啥意思?教你怎樣為人處世大家多多少少都應該知道一些農村俗語吧,這些都是老祖宗總結出來告誡後人的,幾乎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俗語雖然語言很簡潔,其中卻包含了很多人生大道理。這四句處世俗語,每一句說得都很現實,教會你做人的學問,小編現在就帶大家來看看!一、 人窮莫入眾,言輕莫勸人。啥意思?
  • 俗語:姐送妹子,窮一輩子,這是什麼意思?人生大事,值得注意
    俗語:姐送妹子,窮一輩子,這是什麼意思?人生大事,值得注意我國的民間會流傳著很多有意思的話語,特別是一些老人,他們特別喜歡用一些簡單的話語來表達出他們的意思,並且這些話很有意思,不少都是有教育意義的。今天我們也來學一下老人嘴裡的俗語:姐送妹子,窮一輩子,這是什麼意思?這可是關乎到我們的人生大事,值得注意,建議看看的。說起人生大事,你們覺得我們的人生中有哪些大事呢?人這一生的大事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但是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婚姻大事吧!跟誰結婚是關乎到我們一輩子的事情,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從婚禮上的一些習俗,我們也是能感受到婚姻的在人生中的重要。
  • 農村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說的是啥意思?
    擁有五千年文化底蘊的中華民族,各種民俗活動也是各種各樣,譬如已經臨近的春節,與其相關的活動還有貼春聯、吃年夜飯、熬年、拜年等,但是作為文化底蘊豐厚的中華民族,這些民俗活動只是一部分而已,除去民間傳統的習俗之外,還有一種特殊而低調的文化傳承,那就是民間的俗語。
  • 農村俗語:「桃三杏四梨五年,無空莫種白果園」,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俗語:「桃三杏四梨五年,無空莫種白果園」,啥意思?雖然說農村人的卻沒有讀太多書,但是在農村地區,完全不缺乏「文化」的氣息,畢竟有涵蓋了不同類型的俗語提供給他們學習。這些俗語能夠從古代一直流傳下來,直到現在都還被農村人掛在嘴邊,就可以知道,他們的道理在如今還相當適用。在繁多的俗語當中,其中包括有跟農耕有關係的,也包括一些對人們生活的提示,更有提醒人們在生活時候需要注意的細節。
  • 民間俗語:「一個家不容三個姓氏的人」,啥意思?老話為何這麼說
    文/畢之民間俗語:「一個家不容三個姓氏的人」,啥意思?老話為何這麼說之前農村流傳下來了很多關於生活經驗的俗語,這些俗語其實仙子啊也折射到大多數人的生活之中。它就是民間俗語:「一個家不容三個姓氏的人」,下面我們一起來理解一下這句話吧。啥意思?老話為何這麼說呢?其實這裡面包含的一層意思就是勸自己的兒子早點兒結婚,然後早點兒分家。可能一些人會好奇說為什麼希望自己的兒子快點兒結婚然後搬出去呢?
  • 民間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啥意思?太有道理了
    民間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啥意思?老祖宗做人的智慧,太有道理了!文/農夫也瘋狂中國的民間文化也是博大精深的,農村文化就是極其重要的部分之一,迄今為止在農村裡還流傳著許多的俗語、農諺,而這些都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在今日依然是值得學習和借鑑的。今天農夫就和大家說一句老輩人常教育後輩的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為什麼媒人不能當呢?
  • 農村俗語「木匠斧子、廚子刀;光棍行李、姑娘腰」,啥意思?
    這些俗語有的讓人醍醐灌頂,有的讓人忍俊不禁,也正是因為這些自然樸素又特殊的特點才使得這些俗語能夠衝破世俗的束縛,穿過歷史的塵埃而流傳下來,讀起來依舊清晰綿延,宛如長者就在耳邊家長裡短一樣。不由得想起了小時候爺爺奶奶鄰裡鄉親圍坐一起談天說地的情形,真是「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而他們談論的大多已經記不清楚了,但唯獨這些俗語深深地印在了腦海,而這些俗語所引發的歡聲笑語更是讓人如沐春風。
  • 民間俗語:「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啥意思?男人早懂少吃虧
    今天,我們分享的俗語話題是:「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啥意思?男人早懂少吃虧!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衣冠上國,禮儀之邦」;正所謂「上行下效」,古代中國朝堂之中的禮儀規程莊重嚴謹,民間也有許多簡化版的「禮儀制度」;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以民俗的形式保留傳承下來。
  • 俗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啥意思?老祖宗的習俗
    俗語: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啥意思?老祖宗的習俗在正月有一句俗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呢這裡的數字就是代表正月的初一到初八,後面還有一句是七人谷八,初一就是雞日,初二是犬日,初三是豬日,初四是羊日,初五是牛日,初六是馬日,到了初七排完六畜了才是人日,最後一天是穀日。
  • 農村俗語「娘家的飯香,婆家的飯長」是什麼意思?有啥道理嗎?
    摘要:農村俗語「娘家的飯香,婆家的飯長」是什麼意思?有啥道理嗎?文/農夫也瘋狂俗語是我國民間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其涉及的面非常廣,多數和天氣、地方習俗、生活等息息相關。和大部分的民間文化一樣,俗語也基本是以口頭的形式流傳,很少出現在教科書上,這也是導致很多俗語逐漸失傳的一個主要原因。在農村有不少的老人,他們對於生活中很多的事情、看法,都可以用一句俗語來簡單概括。農夫一直對於俗語比較著迷,經常把自己聽到,看到的俗語和的家分享。今天要和的家分享的俗語是「娘家的飯香,婆家的飯長」是什麼意思?有啥道理嗎?如果有不妥之處,也請大家多多包涵。
  • 民間俗語「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啥意思?背後的寓意發人深省
    民間俗語「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啥意思?背後的寓意發人深省「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這是出自杜甫的《石壕吏》。這句話的意思是,家裡面有了孫子以後,母親進進出出都沒有穿過一件好衣裳。這句俗語應該是農村中最為常見的,也是聽說頻率的次數是最多的。「養兒方知育兒難」在還未成家的時候,父母的愛我們接受起來理所應當,但是,某一日,成了家有了孩子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當初總是抱怨自己的父母親,對母親父親而言是多麼的不公平。
  • 民間俗語:「七月蜂、八月蛇、九月黃鱔惹不得」,啥意思?
    而在生活當中耳邊經常能聽到一句俗語叫做「七月蜂、八月蛇、九月黃鱔惹不得」,這句俗語乍聽之下,一頭霧水。蜜蜂和蛇不好惹就算了,但是為何黃鱔也惹不得呢? 儘管這句俗話卻十分有趣,但是作者還是不能理解其大意,待作者請教村中老人之後,才理解其中講的是啥意思,其意是馬蜂、蛇、黃鱔在七月、八月、九月這三個月份中,具有很強的攻擊力。
  • 立春到了,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是啥意思?立春下雨有啥說法?
    摘要:立春到了,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是啥意思?立春下雨有啥說法?不知不覺中,春節就要過完了。在2月4日,也就是正月十一日就要迎來今年的第一個節氣——立春了。在過去立春不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而且還是很重要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