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德國——一個瘋狂的國家和它瘋狂的科技發明!盤點納粹德國的黑...

2020-12-21 騰訊網

納粹德國指在1933年至1945年期間由國家社會主義德意志工人黨所統治的德國。納粹德國先後有兩個官方國名,分別為1933年至1943年使用的德意志國(德語:Deutsches Reich)與1943年到1945年的大德意志帝國(德語:Gro deutsches Reich)。"第三帝國"一詞指的是繼承了中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962–1806)"第一帝國"與近代的德意志帝國(1871–1918)"第二帝國"的德國。

二戰時,德國這個國家作為戰爭機器的高速運作,產生了許多在今天看來都依然驚人的高級科技,我們今天則習慣於用「黑科技」這個詞來描述。之所以德國有這麼多黑科技是因為德國的教育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下面我們就來看下下納粹德國在瘋狂軍事工業發展下都有那些令人昨舌的黑科技。

V-2火箭

V-2火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的彈道飛彈。它是第一種超聲速火箭,為現代航天運載火箭和遠程飛彈的先驅。1936年開始研製,1944年是日首次向巴黎發射。兩天後開始襲擊英國,共發射1千3百多枚。比利時幾乎遭受同樣沉重的打擊。V-2火箭長47英尺,起飛重量2.8至2.9萬磅,可產生約6萬磅推力。推進劑為酒精和液氧,有效載荷為約2000磅的烈性炸藥,水平射程為200英裡,最大高度通常可達60英裡。

V2工程開始於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正是德國的V2火箭曾給英國帶來巨大災難,當時又叫"飛彈"。V2工程起始於A系列火箭研究,由馮·布勞恩主持,是1936年後在佩內明德新建火箭研究中心的重點項目。A系列火箭經過許多新的改進,性能大大提高。是世界上第一種實用的彈道飛彈。"V"來源於德文Vergeltung,意即報復手段,這是納粹在遭到盟國集中轟炸後表示要進行報復的意思。V1和V2表示這兩種型號僅僅是整個系列的恐怖武器的先驅。

V2長13.5米,發射全重13噸,能把1噸重的彈頭送到322千米以外的距離。火箭由液體火箭發動機推動,燃燒工質為液氧和甲醇。發射時火箭先垂直上升到24-29千米高,然後按照彈上陀螺儀的控制,在噴口燃氣舵的作用下以40度的傾角彈道上升,也可由地面控制站向彈上接收機發射無線電指令控制。一分鐘後,火箭已飛到48千米的高度,速度已達每小時5796千米。此時,無線電指令控制系統指令關閉發動機,火箭靠慣性繼續上升到97千米的高度,然後以每小時大約3542千米的速度大致沿一拋物線自由下落,擊中目標。由於當時制導系統的精度所限,誤差較大。

古斯塔夫巨炮

古斯塔夫重炮(德文:Schwerer Gustav/Dora,英文:Heavy Gustav),第二座鐵道炮被稱為朵拉炮(Dora)。這兩座鐵道炮是德國希特勒時期由克魯伯製造的超重型火炮。其設計與製造目標為提供前線部隊曲射支援火力,擊毀當時仍然為各國陸軍視為防禦主幹的大型要塞與巨型碉堡。為了追求強大的破壞力,因此該火炮口徑高達800毫米,重達1344噸,可將重達7噸的炮彈投射到37千米以外的目標。

1942年夏天,希特勒調集237個師的兵力,在蘇德戰場南部地區發動大規模進攻,妄圖一舉全殲部署在頓河東岸的蘇軍,進而攻佔著名的高加索石油區。蘇軍為了抵抗德軍的進攻,在塞瓦斯託波爾戰略要地築起堅固的防禦工事和地下彈藥庫,決心進行持久防禦。不料有一天上午,突然傳來轟隆隆的巨響,一座秘密彈藥庫發生意外爆炸。這座彈藥庫是動員數千軍民經過長期苦戰建造起來的。為了防禦敵機轟炸或炮火襲擊,彈藥庫建造在地下30米的深處,上面覆蓋有厚厚的鋼筋混凝土,裡面儲藏了大量武器彈藥。究竟什麼原因引起這次爆炸?長期以來眾說紛壇。有人分析是德國斯圖卡轟炸機扔下了巨型炸彈,有的說是德國派遣間諜破壞的。直到戰爭結束後很長時間,美國某軍事刊物才披露真相,說是在清理廢墟時發現有個直徑特別大的彈坑,德軍使用超重型火炮發射的巨型炮彈擊中了彈藥庫,引起鏈式反應般的彈藥爆炸,毀滅了這座無比堅固的地下建築物。

這就是二次大戰中的納粹德國製造的駭人聽聞的超級大炮----800毫米的「古斯塔夫」(多拉炮)列車炮。

巨炮製成後被命名為「多拉」炮,原計劃攻擊馬其諾防線,可是這時法國已經投降。蘇德戰場迫切需要重型火炮,於是「多拉」炮被運到黑海之濱,襲擊了塞瓦斯託波爾的地下工事,8月中旬又被運往史達林格勒,但是德國在此戰中慘敗,9月為免被俘「多拉」又匆匆運回,「多拉」列車炮又會同「卡爾」「洛奇」和「迪沃」等巨型臼炮參與對1944年華沙起義的鎮壓行動,德軍在蘇聯重兵壓境,自身難保的情況下,為鎮壓波蘭人民的反抗,僅不顧彈藥吃緊,極其殘酷地有組織和分步驟的炮轟和爆破,將華沙全城幾乎夷為平地。1945年4月,德國工程師為免被繳獲,拆除了「多拉」,盟國軍隊繳獲了這門巨炮的部件,在德國希爾雷本靶場發現過一根炮管和幾發炮彈。據說盟軍熔化這門炮用了七天七夜。

納粹鈴

納粹鈴又稱納粹鍾,小型的納粹鈴的結構包括兩個反向旋轉的圓柱形容器,一個套著另一個,裡面充滿了低溫汞。納粹鈴的反引力研究可以讓重力消失。

根據大多數有關UFO的報導,飛碟飛行十分隨意,飄忽不定,一般情況下連點聲音都沒有,只有一些發光現象和電磁現象。好像地球引力對他們不起作用。那麼飛碟是如何擺脫地球引力的束縛?這種奇特的反引力現象是任何現有理論都無法解釋的,不過愛因斯坦在晚年的研究成果中致力於電磁力、引力、弱力和強力四個基本作用力的統一。雖然當時數學發展無法滿足他的需要,愛因斯坦沒能完成他的統一場理論,但他的研究還是取得了初步成果。

例如1929年版的愛因斯坦統一場方程中有一個代表磁場大小和方向的量與撓場有一定的聯繫,這個結果告訴我們,撓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引力場,進而改變引力。這是很有用的的信息,電磁場可以與撓場相互連接和轉化,而撓場又可以影響時空的彎曲。通過電磁場製造的撓場,時空彎曲的程度可以被部分抵消,當然也可以被加強。這樣利用電磁場就可以製造反引力現象!利用電磁場也可以讓物體在彎曲的時空中消失。

納粹德國曾秘密研究"納粹鈴計劃",取得了初步成果,但隨著希特勒的慘敗,納粹鈴計劃研究者也四散逃離,一些研究人員和資料可能落在了美國和蘇聯,因為當時這兩個國家都在致力於研究撓場。美國研究人員複製了一個小型的納粹鈴。他的結構包括兩個反向旋轉的圓柱形容器,一個套著另一個,裡面充滿了低溫汞。在糨糊般的低溫汞中心,還有凍結的鉍作為核心。它是如何工作的我們無法見識,但是它的原理就是用電磁作用製造撓場,抵消引力場的彎曲程度,減小引力。小納粹鈴功率為100瓦,可以表現出一定的反重力效應,據研究者說,若是1000瓦的功率,納粹鈴將表現出很強的反重力效應,當時納粹研製的納粹鈴可以升舉起百噸重的重物。

納粹飛碟

納粹飛碟(英語:Nazi UFO),是傳說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希特勒想對付盟軍令納粹德國扭轉敗局,下令納粹德國科學家秘密研製的一種圓碟形狀的飛行器,然而目前所有傳說內容全無可信證據證明曾經存在過,也沒有任何國家官方證實,皆處於歷史傳說或都會傳說色彩,科學界較為可能的推測是曾有盟軍人員看到納粹研發機構中有一些圓形零件而又被告知與飛行實驗有關,其實可能是類似直升機研發計劃的產物,經過大量穿鑿附會成為飛碟傳說。

德國二戰期間,叱吒風雲,全世界希特勒也不放在眼裡,自稱要開展星際大戰,與外星人來場殊死搏鬥,相傳在二戰期間,納粹已經開始秘密的研製UFO了。不過納粹是否真的著手開始研究過UFO,是否成功的研製出UFO,相信沒人清楚,不過有消息說,希特勒當時想憑藉UFO的研製成功來快速獲得這場世界大戰的勝利。後來希特勒的高級空軍將領戈林曾經提到過,納粹的"秘密武器V7"很可能會左右二戰的勝負走向。

雖然二戰結束快近70年了,納粹的UFO之謎也隨著時間流逝而無人問津了,不過《科學雜誌》再度提到關於納粹的"V7計劃"。雜誌上說,1944年曾經有一個目擊者曾看到過一個圓盤狀的UFO快速的飛過英國倫敦泰晤士河,而美國人已經開始擔心德國將使用核武器來攻擊美國。曾經的《紐約時報》報導過一個影響很模糊的漂浮球高速墜毀的新聞,如果這一切的報導都是真的,那麼1944年2月,納粹製造的UFO飛碟很可能就已經達到了2000公裡/小時的速度了。

《科學雜誌》聲稱希特勒及其V7計劃以當時的技術條件,要完成它幾乎是不可能的,後來從一些證據上看出當時納粹製造的UFO試驗品,其實只是一堆垃圾,並沒有實質性的作用,功能甚至還比不上一架戰鬥機,但是納粹宣布自己在製造UFO,不過是在那時候給其他列國一個心理上的壓力罷了。實際上納粹的V7計劃書和絕大部分資料在二戰之後就流失了,現在網絡上相傳的一些納粹的UFO飛碟的信息多數是捏造、撰寫的。

雜誌中還提到,當時幫助希特勒造UFO的一名加拿大科學家透露了UFO試驗品的一些細節,當時製造出來的那個東西非常令人失望,那東西不僅看不出一個輪廓,而且時速只有50公裡/每小時,試問這樣的殘破飛行器能叫UFO嗎?

相關焦點

  • 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發明的納粹鍾是黑科技?
    納粹在二戰期間發明了許多黑科技,納粹鍾就是其中一種。關於納粹鍾留下的資料實際上非常有限,現在只能看到一些關於納粹鐘的帶有傳聞性質的簡介。納粹鍾之所以被稱為鍾,與它的外形很像鐘有很大關係,納粹鍾(德語:Die Glocke)實際上是利用磁共振放電原理產生電磁波的電磁引力驅動裝置。它被納粹德國稱之為「死亡鍾」,最早被波蘭的歷史學家維科斯基通過閱讀黨衛軍的機密文件發現並予以披露。
  • 太陽炮、納粹鍾,細數二戰納粹德國試圖發明的那些「神級」武器
    眾所周知二戰時的德國,開發出了很多黑科技,德國試圖為了扭轉戰局,急需在常規武器上做出突破,想依靠強大的單兵武器戰勝盟軍的龐大數量。所以一些突發奇想,甚至是近乎瘋狂的武器就應運而生。噴氣式飛機的誕生世界上第一架投入實戰的噴氣式戰鬥機me. 262。
  • 納粹德國為何急於發動二戰?
    1933年3月,納粹取得德國政權,希特勒上臺後採取了一系列經濟和行政手段,使德國的經濟高速發展,從納粹上臺到二戰爆發這短短的六年時間,可謂德國最繁榮的時代,可為什麼希特勒卻急於發動戰爭,偏偏要葬送掉這來之不易的繁榮時代呢?
  • 二戰時期匈牙利為何上了德國納粹的賊船?
    大批匈牙利猶太人被送到集中營其反猶瘋狂程度甚至超越了德國本土(圖片:wikipedia)▼對軸心國更不利的是,他們的補給能力已經非常薄弱,不僅物資供應不上(像羅馬尼亞這樣的油庫已經倒戈),連人員都捉襟見肘,打一個少一個。為了補給,德國人甚至動員了本國十幾歲的青少年航空俱樂部成員參與空運。
  • 德國在二戰的「瘋狂計劃」,將歐洲日耳曼人,都接回德國
    納粹在德國上臺執政,它很重要的一項執政宣言,就是要復興日耳曼人,讓日耳曼人成為全世界最優秀的存在。 其中他們實踐的最「瘋狂計劃」之一,就是試圖將歐洲日耳曼人,都接回德國「養著」。 納粹領袖在1939年10月6日的國會演說之時,強調了「重新安排人種分布關係,即讓各民族重新定居」。
  • 納粹德國:從普通士兵到希特勒都「嗑藥」
    恰恰是在這段時期,希特勒的親信精心為他設計了公眾形象,那就是:他為國家不知疲倦地工作,是一個堅不可摧的「偉人」,而且不允許任何毒素侵入自己體內,就連咖啡也不行。    1930年的一份報告提到:「希特勒的禁慾方式令人震驚,他不喝酒,只吃蔬菜,也不近女色。」納粹黨於1933年奪取政權後,立即宣布「誘惑人的毒品」為非法。隨後的幾年裡,吸食毒品被定義為刑事犯罪,吸毒者甚至可能被關進集中營。
  • 德國大媽與納粹「巷戰」30年
    提著的白色布包裡,裝著刮鏟、塗鴉噴漆和香蕉水。 她在柏林的街頭四處張望。 燈杆、護欄、街牆、郵筒、廣告牌…… 她尋覓著,那些含有納粹和種族主義的貼紙和塗鴉:「德國是德國人的」:「外國人滾開」:「關閉難民營」…… 發現了,施拉姆就先用相機拍下來,記錄下時間和地點,然後,把它們一點點撕下來,或者,用刮刀剷除。
  • 論納粹德國的戰爭能力
    在1939年秋季,全世界都將德國武裝部隊視作世界上最有效率、最守紀律的戰鬥部隊,它在波蘭、挪威、丹麥、荷蘭、比利時和法國的勝利加強了對它作為一臺「龐大機器」而不可戰勝的感覺。但是在這種表象後面,德國軍隊的運作是槽糕的,它的管理方式是混亂的,它脆弱的生命線所依賴的資源是匱乏的。
  • 納粹德國警察系統簡介
    有朋友提出希望能了解納粹德國時期警察系統的情況,這裡就簡單介紹一下,納粹德國的警察系統並非單純、獨立的司法執法部門,它與黨衛隊有著千絲萬縷、盤根錯節的關係,到後期幾乎完全被黨衛隊所掌控,成為黨衛隊控制下鎮壓反納粹勢力、鞏固國內及佔領區納粹政權的工具。納粹德國警察系統構成比較複雜,現在我們就來捋一捋。
  • 別把德國對納粹的反省想得太美好
    德國知識精英也抓住機會在媒體上發生,引發了60年代中期對納粹歷史認識的大辯論,追訴時效問題又一次成為辯論的一個重要議題,聯邦政府和司法界再次被捲入其中。「針對追訴時效對繼續追究納粹罪犯的不利影響,蒂賓根大學社會學教授達倫道夫在1965年1月公開提出,德國不僅應該繼續懲處納粹罪犯,而且應該延長1965年5月8日截止的追訴時效。
  • 德國為什麼緊急反納粹?-虎嗅網
    11月3日,德國東部城市德勒斯登傳出消息,全城進入「納粹緊急狀態」,用以提醒人們注意這座城市裡逐漸抬頭的納粹主義者和正在增強的極右翼惡性勢力。聽起來很嚇人的一個「宣傳」:德國德勒斯登正式宣布「納粹緊急狀態」。
  • 我讀︱《納粹掌權》:德國選舉的七十年前和七十年後
    實際上,西方學界對於納粹如何從地方開始一步步走向全面奪權、普通德國民眾如何「接受」納粹思想洗禮的討論由來已久,而且很早就將視角聚焦於基層的個案研究。威廉·謝裡登·阿倫的《納粹掌權:一個德國小鎮的經歷》便是這類研究的開創者及代表者。阿倫的視角聚焦於萊恩河領域的小鎮諾特海姆,具體位於下薩克森州的丘陵地區,在哥廷根和希爾德斯海姆之間。
  • 美國人親歷的納粹瘋狂之路
    他們認為柏林是一個邪惡墮落的城市,尤其是相比於巴伐利亞州這個擁有眾多納粹支持者的地方來說。「(慕尼黑)和柏林的區別是顯而易見的。」庫爾特•盧戴克注意到。他在20世紀20年代加入納粹黨,是一名熱心的募資者和社會活動家,並曾數次前往美國。「一個是馬克思主義者和猶太人心中的聖城,而另一個是他們宿敵的大本營。」即使是在希特勒上臺以後,坐擁整個柏林城時,他還是無法真正信任這個城市和它的人民。
  • 戰後德國反思:父母是納粹劊子手?幫兇?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不是有兩個德國,而是有四個德國——美國、英國、法國和蘇聯佔領區——它們都實行美國所謂的「去納粹化」政策,即清洗各種職能崗位上的大小納粹官員,並且對各級納粹分子進行戰爭罪責審判。蘇聯拒絕參與其中,於是很快就形成了兩個德國和兩個歐洲的格局,而冷戰也就開始了。1949 年,美國建立了它自己的德國—西德,定都于波恩這個儘可能遠離東部的城市。蘇聯則建立東德予以回應,首都是已被分隔開的舊都柏林。到了1950 年7 月,當冷戰已經發展成為在朝鮮的槍戰,西德悄然放棄了去納粹化政策,因為納粹畢竟一直是堅定的反共產主義者。但是在東德,對納粹的清洗仍在繼續。
  • 納粹德國的科技達到了怎樣的高度,真能研製出飛碟UFO嗎?
    UFO又叫不明飛行物,相信很多朋友對於它的了解,大多都來自於一些紀錄片或者是電視節目。內容大都是講到一種碟形的UFO不其然地出現在天空,是與外星生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但是所有這種碟形的不明非飛行物,真的都與外星生物有關嗎?
  • 德國新納粹組織網絡被低估 百餘人疑似幫兇
    【環球時報記者 葛元芬】德國《圖片報》3月24日披露,德國安全官員編制了一份129人的名單,這些人被懷疑幫助一個新納粹組織,而該新納粹組織被控在2000年-2007年間謀殺了8名土耳其人、1名希臘人和1名女警察。一些西方媒體評論道,多年來,德國政府一直沒有查出隱藏的嫌疑犯,德國的新納粹網絡可能比原先想像的還要大。
  • 究竟是什麼讓納粹取得了德國的政權?
    (全稱:Nationalsozialismus,「民族的」和「社會主義的」兩個詞的德文縮寫Nazi的漢語音譯,另有說法是nasos的音譯。注意:民族社會主義是官方教材說法,而國家社會主義是翻譯失誤),是20世紀前半葉的一個德國政黨。
  • 一個你不曾了解過的納粹德國 | 理想國線上沙龍NO.1
    掃碼進理想國Bilibili直播間即可參與關注Up主可準時獲取活動提醒活動介紹第三帝國並非一個新鮮話題,提及納粹德國,我們會條件反射般地想起許多關鍵詞:二戰、大屠殺、集中營、猶太人……而在此之外,我們對納粹德國又有多少真正的了解
  • 納粹「蝠鱝」潛艇有多瘋狂?領先半世紀裝了AIP系統,速度達50節
    在二戰期間,潛艇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德國納粹則是全球潛艇設計經驗最為豐富的國家,不管是在中型潛艇還是袖珍潛艇上都有所研究。但是實際上不管是英國還是日本國家的袖珍潛艇與德國的同類潛艇相比都更勝一籌,所以德國剛開始在潛艇研發上是比較吃虧的,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處境讓德國在後來的研究中更加瘋狂、極端,所以才製造出了蝠鱝潛艇。
  • 納粹最瘋狂的女魔頭:她特殊的收藏癖好,讓男囚犯聽到膽戰心驚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無疑是最瘋狂的,希特勒帶領的德軍橫掃歐中,如果沒有同盟國的出現,世界格局可能都要發生極大的變化。在當時瘋狂的不僅是戰場上的男人,女人也是一樣的,伊爾斯.科赫,她在年輕的時候加入了納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