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育齡期的女人來說,每個月來一次月經,基本上算是子宮和卵巢很健康的表現。但有些時候,就算女性每個月來一次月經,但是經量和性狀卻不是那麼的健康,尤其是一部分女性甚至還會出現「血塊」,有時候連續好幾天都是這樣,等到月經快要結束了才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到底是不是正常的呢?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這3點知識你需要了解一下。
1.出現「血塊」,並不是正常表現
來月經時有「血塊」,說明經血從宮腔裡面流出來的時候,並不是那麼的順暢。正常情況下,當經血從宮腔裡面流出來時,由於經血屬於不凝血,所以不會形成很多的血塊,一旦出現了「血塊」情況,那麼多半是不正常的,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另外,還有一些女性可能在每次來這樣的月經時,還會伴隨有小肚子痛,甚至還會有經期的時間不對等的情況,這些都在暗示著子宮的健康可能出了問題。
2.為什麼會有「血塊」出現?
一般來說,導致「血塊」出現的因素有很多種,但是最為常見的無非是這幾種情況:一是因為子宮「受寒」了,所以導致正常來月經的時候,會出現經血「受凍」,進而出現了「血塊」;二是因為內膜的脫落不好,比如有些完全脫落了,而有些沒有完全脫落,這樣也可以導致凝血因子出現異常,進而出現「血塊」;三是子宮受到了感染,比如一些病菌對經血造成了汙染,也會形成「血塊」,甚至還會出現異常的氣味等。
3.如何準確判斷「血塊」對子宮的影響?
如果每次來月經時,都會出現這樣的血塊,就要引起注意了,這可能說明子宮長期處於「受寒」的狀態,這時候就要從自己的穿著、飲食等方面去檢查一下,看看自己的習慣是否健康。另外,如果是偶爾出現,並且量不是很多,則不需要過分擔心,注意觀察就可以了。
【本文由「千金芳」新媒體原創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慕秋,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