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這幾年我國的老齡化社會是不斷的在推進,可以說我國的老年人比例是越來越大,但是作為老人來說,他們最為擔心的就是養老的問題,畢竟現在進入到了老齡化社會後,很多老人想到的就是養老問題,他們也想老了以後能「老有所依」,但是有的家庭確實是讓人和無奈,尤其是現在的「421」家庭是越來越多,養老問題固然是全民思考的一個問題。
但是對於養老來說,城市的老人就有一定的優勢,比如城市的老人在退休後可以享受到每月的退休金,其次就是養老金,可是作為農民來說就顯得有點困難了,農村老人主要是沒有退休金嗎,其次養老金要比城市的老人拿的少,所以說農村的老人也是注意自己的身體,這幾年很多的老人通過各種養生方法對身體進行改善,這樣一來,農村的老人壽命也是變得長了,也是咱們所說的「壽星」,但是在農村就有句俗語叫「家有老人星,晚輩必短折」,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對於說在農村裡,有的老人年齡是比較大的,有的年齡大了,就比如在農村裡,一般老人在90歲以後去世的話,那麼是屬於「喜殯」,家裡也是認為老人是到了一定的年齡後,是太老了,然後去另一個世界享福了,這種超過90歲的老人都屬於較「壽星」。壽星在有的地方也叫「南極老人星」,也是說老人長壽的意思。
基本上現在的生活好了,有的老人在以前的時候身體就好,那麼到老了以後,身體並沒有什麼異樣,可以說是無病無災,有的老人年齡都能在90歲以上,甚至是家裡已經有好幾輩人了,本應該這樣的家庭會讓人很羨慕啊,那麼為啥說老人長壽的話,家裡人就會有人短折呢?短折也是指的人短命的意思,意思就是家裡有老人年齡足夠大,那麼有的人就會早早的死亡,那麼這背後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這句話的意思也是和家庭的原因有很大的關係,比如像一些老人的思想是和年輕人不一樣的,比如老人的思想就是比較保守,比較傳統,就像他們出生一樣,比如現在的人要是超過100歲的話,都是出生在1920年左右,1920年基本是在清朝的末期,民國時期,你說這樣年齡的老人思想能和一般人一樣嗎?他們比較節儉,就拿平時吃的東西來說吧,有的老人就一般不喜歡把東西放到冰箱裡,有的家用電器基本上也不用。
其次由於以上的問題出現,就會出現幾代人存在一定的代溝,無法溝通的情況時有發生,這樣的家庭必然就會出現問題,另外最重要的就是老人贍養的問題是一個難題,農村有句老話叫「久病床前無孝子」,一旦家裡的老人要是病了,兒女就會覺得老人病了就會「拖累家人」,所以很多人認為家裡的老人年齡太大一旦沒有病還好說,一旦要是病了,那麼兒女的壓力就會增大,所以他們認為家裡的老人是一種「災星」,所以認為會影響到以後的生活。
其實提到這裡,大家都比較明白,最大的問題並不是俗語的問題,而是有的時候是人的思想問題,畢竟年輕人覺得老人老了之後是沒有任何的利用價值,所以就會認為他們是沒用的,其實這句俗語也是反映了當今社會的一種寫照,那就是父母在的時候,不去孝順,到死了以後就顯得「特別難過」,與其是這樣,還不如在老人生前我們多多行孝,我覺得比啥都強,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