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啥意思?有道理嗎

2020-12-23 鄉村田小園

農村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啥意思?有道理嗎?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俗語不僅生動,而且寓意詼諧深刻,都充分反映了百姓的生活,大多數俗語都是起源於農村,因此在農村流傳著很多蘊含做人道理的俗語、諺語,經過千百年的時間沉澱,有的流逝,有的越發的凝練,一句句老話,是農民生活中智慧的結晶。比如這句:「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老祖宗說的話還是很有道理的。

窮死不耕丈人田。字面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說女婿就算是窮死也不要去租種老丈人家裡的田。在古代,可能有很多窮女婿家裡沒有田地,而老丈人家裡有田有地,窮女婿要靠租種老丈人家裡的田過生活。農村有句俗語說「嫁出去的女兒就像潑出去的水」,在過去,女兒是得不到娘家財產的,但也沒有贍養老人的義務,只是抽空去娘家看看父母。但在利益面前,老丈人肯定是向著自己的兒子。在這種情況下,窮女婿還去租種老丈人家的田,很可能得不到相應的回報,還有可能引起舅郎矛盾。

在過去封建的農耕社會,田地是生活的基本保障,一個男人娶妻生子,想日子過得去,也是得靠自己家祖傳的田地,吃苦耐勞,辛勤耕種,在男權社會,一切以男人的姓氏為土地所屬,在這個秩序下,女人假如嫁了人,也就隨丈夫開始新的資產和勞動分配了。

還有一種理解就是,給老丈人家耕田就相當於倒插門,當了上門女婿當然要給老丈人家耕田了。你可知道,古代的上門女婿是很難當的,要放棄原有的姓氏,而且在家中沒有地位,十分難堪。在男權社會,男人是天,女婿如果因為貧窮而去投靠嶽父家,那是要被世人瞧不起的。這也是古人告訴男子漢要有氣節,志氣的一種體現。

餓死不進蘿蔔園。白蘿蔔是特別開胃的,但你要知道,它是越吃越餓,而且白蘿蔔性寒,水分多,如果多吃的話,會容易刮油,讓人心慌,嚴重的話還會造成水腫。因此也有「家有萬貫,不拿白蘿蔔就飯」的說法。如果一個人在快餓死的時候,肚子空空,生吃白蘿蔔的話,對身體的傷害更大,還可能會有生命之憂。

但話雖如此,如果是真的在饑荒的年代,誰還管它吃什麼,有蘿蔔吃都不錯了,不吃就要餓死,吃了或許還能多活幾天,是你你不吃?因此,也有了另外一種說法,意思是說就算是自己餓死了,也不會進別人蘿蔔園偷吃蘿蔔。這個寓意的道理就是讓人有一個做人的準則和底線,不能為一己私慾而失掉做人的準則,成了被人唾棄的小人。

事實上,君子與小人的區別就在於,小人是沒有底線的,當面對自己的利益時可以放棄自尊、人格,可以背信棄義,可以不擇手段等等。可是君子恰恰相反。在古代,源於仁義禮智信,因此在民間也有很多俗語是用來教育做人的行為準則。所以反映到生活當中就起到了警示作用,告誡人們要自律,要誠信,要講究德行。

中國是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古人通過他們的豐富智慧和社會經驗總結出了很多俗語,這些俗語言簡單意賅,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影響著無數中國人的行為習慣,並且在民間口口相傳下來。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就應該需要我們每個人傳承下去,不是嗎?

相關焦點

  • 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什麼意思?漲知識了
    「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這句俗語聽起來怎麼這麼彆扭呢?人都要死了,還不讓種田,種點糧食救命。還不讓吃點蘿蔔,這是什麼道理呢?我們始終相信,祖先流傳下來的俗語,一定有它的含義在裡面,而不是信口開河。
  • 農村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什麼意思?
    「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其實是說一個人要有自尊,就算窮死餓死也不要做不體面的事情,古代的人最講究的是道德禮儀,做人端正有品格才能被別人看得起,那為什麼丈人田和蘿蔔園並列解讀呢?這一整句俗語到底有什麼意思?
  • 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到底是什麼意思?
    網友回答: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這兩句話的大意簡單如下:王寶川住寒(漢)窯誰人不知。女婿在窮到極點,走投無路之時,若要依附丈人是萬萬不可以的,他會羞辱你甚至會趕你出門的,要飯給一口,要銀一文沒有,種他地把你當牲口。
  • 老農說「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講的什麼意思?
    記得村裡有個老人跟我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當時並不是很理解,之後後來經歷、看到過一些事情以後,才發現確有一定的道理。原話是這樣說的,「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不是感覺這句話的警示作用非常強。就算是窮困到了極點、飢餓到了無法承受的地步,也不能做這兩件事。很多沒有農村生活經歷的朋友,可能並不懂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
  • 古人說「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蘿蔔不好吃嗎?
    古時候的水利設施不完善,所以一遇到自然災害,莊稼幾乎顆粒無收。所以古時候的農民經常面臨生存的考驗,但是即便如此及,古人依舊覺得: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一、窮死不耕丈人田的原因在古代,做上門女婿的是不受人尊重的,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再窮也不要做上門女婿。
  • 古人說「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是什麼意思
    個人認為:其實,「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這句古語或者說叫古訓,理解事理、通過世事的苦難、本身飽受過日子的艱苦、懂得人情世故、人言的可畏、家庭的不幸、夜不能寐、(旭日臨窗就免了)風餐露宿、得不償失、寢食難安、仰人鼻息的人,隨意地搭上一眼,也就知曉了它的內涵含義,是不必多說的
  • 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什麼意思?有理嗎?
    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什麼意思?有理嗎?文/江南煙雨夜行人一個人的生命短暫,最長的也不超過一二百年,但是他對現實生活的體會和總結卻可以通過語言文字流傳千年。中國悠悠歷史長河中,許多人的許多智慧,化為文字和語言,流傳下來,最終匯集成一個成語、俗語、歇後語。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會聽到一些俗語,比如「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直白地告訴你朋友有多重要。
  • 農村俗語:餓死不進蘿蔔園,窮死不耕丈人田,你認為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說:餓死不進蘿蔔園,窮死不耕丈人田,你認為有道理嗎?這個農村俗語是一個古老的俗語,是產生在古代封建社會,當然現在在農村仍然有著它的現實意義,並不是過時的俗語了,還存在一層引深的含義,告訴大家人到有困難的時候,不要挨親就戚,想得到人家的幫助的,往往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多。
  • 農村俗語「有錢不買河邊地;窮死不耕丈人田」啥意思?有道理嗎?
    一,有錢不買河邊地其實這句話的整句是「有錢不買河邊地,有錢不娶活漢妻」,那麼我們呢就來粗略的分析下這句話的意思。隨著河水的漲落,天氣的乾旱,河水在下降後,河邊就會形成了大片擱淺空地,雖說河水邊的泥土細膩,不適合種蔬菜,但是種上一些莊稼還是可以的,於是很多居民在靠近河邊開墾出荒地種各種農作物,殊不知在河邊種地有種種的弊端,首先農藥會使河流受到汙染,其次一旦汛期來臨,河水會瞬間淹沒莊稼,一旦沒反應過來,還可能對人的安全造成威脅,因此說「有錢不買河邊地」。
  • 俗話說「餓死不進蘿蔔園,窮死不耕丈人田」,是什麼意思
    古人會將許多生活中的寶貴經驗,濃縮成一句句俗語、諺語,流傳下來,供後人學習、借鑑。今天我們來說「餓死不進蘿蔔園,窮死不耕丈人田」這句俗語。什麼叫「餓死不進蘿蔔園」呢?在中國農村,蘿蔔是一種常見的農作物。
  • 俗語:窮死別耕丈人田,餓死別進蘿蔔園,啥意思?古人為何這麼說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窮死別耕丈人田,餓死別進蘿蔔園」這句俗語。它的意思從字面上來看就已經很好理解:即使再窮,也不要替自己的老丈人耕田,即使快餓死了,也不要進蘿蔔地餐餐吃蘿蔔。聽起來挺有意思的,但是這是為何呢?
  • 農村俗語「再窮不耕丈人田,再餓不進蘿蔔園」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長輩告誡後代該如何為人處世的,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再窮不耕丈人田,再餓不進蘿蔔園」,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老話講「再窮不耕丈人田,再餓不進蘿蔔園」,老輩說的啥意思
    在農村不知道大家聽過這麼一句老話沒有「再窮不耕丈人田,再餓不進蘿蔔園」,很簡單窮死不耕老丈人家的田,餓死不進蘿蔔園,其實看字面也就是這個意思,但是其中含義是教育人的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看出來,這句具體含義下面就給大家解釋下。
  • 「再窮不耕丈人田,再餓不進蘿蔔園」,這句農村俗語,是啥意思
    生活在農村地區的人肯定都會聽到一些俗語,這些俗語聽起來雖然簡單,但是其中蘊含的道理也是很多的,也不止是表面上的意思,其實也暗指很多事和人。老一代的思想中,年輕人是不可以忘本的,不管去到哪裡都要記住生養自己的地方,只有記住過去才能更好的面對未來。
  • 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打親戚工」什麼意思?看後長見識了
    俗語文化可謂是走進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俗語就是「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打親戚工」,這句俗語到底有什麼深意,只要我們讀懂之後,就會看透人性,成為一個精明之人。
  • 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這句話有何含義?
    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這句話有何含義?中國俗語成語可是多的數不勝數,可以說這是構成中國文學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些俗語都是來自中國古代人的智慧,無論是不是符合科學理論,但是都是幾千年人生活的智慧。我們今天就來講講一句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這句話有何含義?就像上面說的其實這句話依然來源於我們古代的農民智慧。
  • 常說「窮死不耕丈人田」,其實下一句才是精華,只可惜少有人知
    常說「窮死不耕丈人田」,其實下一句才是精華,只可惜少有人知!在生活中,我們可能會聽到朋友或者親戚在飯後閒聊的時候說到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再窮不耕丈人田,事實上下一句才是精華,只可惜少有人知。這句話在過去是非常有道理的,因為那個時候農民們思想還比較封建,在他們眼中,女孩的地位和男孩是完全不能比的。那個時候,農民生活條件本來就不好,他們辛苦勞作才能夠養活一個家庭。而養一個女兒,卻好像是給別人養的。那個時候的人們總是覺得,女兒最後都是要嫁人的,幫著丈人幹活,對自家沒有任何意義,畢竟丈人的財產可不會給女婿一分。
  • 古人為什麼說「窮死不耕丈人田」?嫁出去的女兒有多不受待見
    儘管嫡長子繼承的說法已經很少有了,儘管現在在法律上男女的繼承權是平等的,但是受到了傳統觀念的影響,在一些小地方,女子在繼承權方面還是不如男子。在農村會有很多俗語,從側面也表現出了女子的地位。比如說是「窮死不耕丈人田」這句俗語,這句話雖說表面上看起來是說,即使自己餓死也不要去耕種老丈人家的地,但其實這句話背後,卻蘊藏著老祖宗古老的思維觀念。
  • 老人常說:「窮死別耕丈人田,餓死別進蘿蔔園」,老祖宗的大智慧
    俗語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謂俗語,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傳達出至真的道理。在有些人的觀念裡,俗語就是口口相傳的,實則不然,絕大部分的俗語是通過文學古籍的記載而流傳下來的。馮夢龍所寫的《智囊全集》中就有不少經典的俗語,比如「井水不犯河水」、「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等等。
  • 「窮不耕丈人田,閒不上娘家墳」,老丈人的田為啥不能耕,有道理
    因此,也有「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說法。有這樣一句俗語:窮死不耕丈人田,餓死不進蘿蔔園。那麼古人為何這麼說呢?俗話說得好「窮則不能耕丈人田,閒則不能上娘家墳」。反過來,女婿不種地,閨女也不上娘家去上墳,那樣能夠防止矛盾,減少發生爭執的機率,推動家庭和諧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