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命懸一線」的香港電影終於在2010年代末觸底反彈。
2018年有《無雙》帶頭,《反貪風暴3》等犯罪類型片成功攻入內地市場。
2019年,金像影帝古天樂開啟勞模模式,一人主演6部「原味港片」,幾乎是部部過億票房。
當港片重新煥發「港味」,就連好萊塢大片也被比了下去。
①拯救港片的「古天樂宇宙」
香港導演王晶在2017年接受「梨視頻」採訪時說過一句很令人傷感的話。
「我覺得早就沒有香港電影了,只有華語電影,純香港電影根本活不下去。」
那時候,香港電影可謂是窮途末路,被逼到了生死邊緣。
全年電影產量下降到60部左右,內地年度票房前25名沒有港片,香港本土年度票房前20名沒有港片。
如果不是王晶「意外」製造了《追龍》,《春嬌救志明》等港式愛情片救場,2017年就真的看不到「原味港片」的蹤影了。
港片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合拍片」——一些香港影人北上和內地影人合作拍的電影。這種片子往往能有著大資本支持,2017年《西遊伏妖篇》就在春節檔取得了超過16億票房。
不過大資本並不能保證影片的品質,更不能保留舊時港產片的味道。就算2018年林超賢玩出了一部口碑票房雙豐收的《紅海行動》,代表香港「申奧」,也並非是傳統意義上的香港電影。
眼看華語電影就要「吞沒」香港電影,合拍片要成為香港電影主流產品之時,「古天樂宇宙」用一年時間逆改了天命。
在1月《家和萬事驚》票房慘澹,2月《廉政風雲》參戰春節檔以失敗告終後,港片從《無雙》的成功中又迅速跌落谷底。
雪上加霜的是,就連周星馳的合拍片也不靈了。《新喜劇之王》雖能依靠低成本,植入廣告和後期網絡渠道實現盈利,但市場競爭力大不如從前的合拍片。
《反貪風暴4》就在這麼一個狀況不妙的形勢下出現了。
一個口碑平庸的系列續集,檔期還要碰上好萊塢大片《雷霆沙贊!》,其市場前景可謂是不容樂觀。
然後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了。《雷霆沙贊!》國內口碑不佳,這給了《反貪風暴4》一個逆襲的機會。而導演林德祿和古天樂不僅沒讓「反貪系列」變得更爛,而且創造了系列最佳口碑。林峰、林家棟兩位反派表現出色,監獄風雲式的劇情老舊俗套,觀眾仍然能看得爽快過癮,原來這就已經足夠了。
結果,《反貪風暴4》以超3.5億人民幣的成績拿下2019年清明檔票房冠軍,最終累計總票房7.95億,在所有4月電影中排名第二。如果不是4月下旬有《復聯4》霸屏,說不定這就又是一部「10億+」港片了。
有了清明檔的成功,暑期檔多部蓄勢待發的續集港片力求趁勢追擊。
「古天樂宇宙」提前設好了局:
6月《追龍2》;
7月《掃毒2:天地對決》;
8月《使徒行者2:諜影行動》。
三部犯罪類型片連續轟炸,香港電影重新煥發活力。
王晶的《追龍2》口碑不佳,僅以3億人民幣收官不要緊,《掃毒2》和《使徒行者2》 兩部電影先後宣布提檔,仍然充滿自信。
由於戰爭大片《八佰》撤檔,7月初的內地影市留出了巨大的市場空間。《掃毒2》瞄準時機,一擊即中,暴砍12.97億,力挫好萊塢動畫《愛寵大機密2》,超越《無雙》的12.73億,刷新港產警匪片的票房紀錄。
那《使徒行者2》的壓力就減少許多了,頂著「哪吒」和「烈火英雄」的熱潮,在同期《上海堡壘》的「撲街助攻」下,拿下6.99億,超越前作的6億的票房,也算是成功之作。
「反貪」的近8億;
「追龍」的3億;
「掃毒」的近13億;
「使徒」的近7億;
算上《家和萬事驚》的零頭,「古天樂宇宙」的5部電影總票房超過了30億人民幣。
粵語片重新成為了香港電影的票房主力軍。
也許是一年之間拍了太多戲,拍的又幾乎都是同一類型風格,古天樂的表演方式開始有些固化。
不過現在對於香港的商業片來說,表演已經不是最重要的部分了。一幫老戲骨功底擺在那裡,他們就算不再提高進步,也都是行業頂尖。
最重要的部分是,故事的創新度。
都是犯罪片不是不行,但如果都是警匪對決,黑幫鬥爭,槍戰追車等老套情節,今年觀眾不膩,等明後年內地電影有更多類型片崛起的時候,就不能責怪觀眾「喜新厭舊」了。
所以《犯罪現場》就顯得相當重要了。
雖然這部類似《無雙》的懸疑式港片只有2.53億票房,是6部「古天樂宇宙」電影中倒數第二低的,但卻是豆瓣評分最高的一部。
和「使徒」、「掃毒」的大格局不同,《犯罪現場》的故事只聚焦在一宗殺人案,一支小型犯罪團夥,一個重案組,受害者群體以及宣萱角色經營的民宿大家庭。
沒有大規模槍戰追車,電影的焦點只在於劇情,到底真正的兇手是誰,汪新元背後有何隱情,多多少少找回一點當年《神探》、《暗戰》的感覺了,當然電影的劇本、藝術化處理等環節還有很大很大的提高空間。
港片本來就可以在小格局上做突破,銀河映像早就示範過。而今年內地有《誤殺》、《風中有朵雨做的雲》等國產懸疑片的冒起,審查因素已經不是拍不出好片的藉口了。
如果像《犯罪現場》這種小成本犯罪片能進一步適應內地市場,對未來的港片來說,無疑是絕渡逢舟。
②老問題依舊嚴峻
「古天樂宇宙」之外,香港電影的老問題依舊嚴峻,甚至還有惡化的跡象。
年輕演員還是沒有人站出來,電影類型越發稀少,文藝片處境艱難,資本市場的一再萎縮,不禁讓人擔心港片在打完犯罪片的最後一發子彈後,是不是就只能繳械投降了。
不管古天樂能撐多久,反正功夫片仿佛已經用完了所有彈藥。
2019年港片壓軸登場的《葉問4》,繼續著今年港片吊打好萊塢大片的勢頭,無懼《星球大戰9》,連奪內地單日票房冠軍,上映5天票房過4億,有望成為今年第二部破10億的粵語電影。
然而很多人都覺得,這是香港功夫片最後的盛景,而不是復興的兆頭。片方打著「甄子丹最後一部功夫片」的旗號,也許只是為了宣傳,可從電影已告訴觀眾,功夫片已經不單單是後繼無人的問題了。
袁和平指導的動作戲依舊好看,打擊感十足,但全都在預料之中,沒有任何驚喜;劇情比前兩部稍好了些,葉問的角色弧光令人信服,但除了民族情節、英雄主義這些老套情節,就沒有其他的故事可寫了嗎?
導演葉偉信回答說:「我覺得沒有故事可以拍了。」
網上有人說,可以讓陳國坤頂上啊,再拍一個《李小龍》四部曲,「葉問功夫宇宙」可以有。
只是冷靜下來想想,不膩嗎?
歷史上的功夫大師就那麼幾個,僅依靠改編故事的香港功夫片只能不斷做重複的事情,被時代淘汰是必然的事。
而主要依靠原創故事的文藝片,許鞍華和王家衛這些名導都選擇北上尋找大資金,許鞍華2014年拿出了《黃金時代》,票房慘敗;王家衛的《繁花》估計還能再磨個10年。
那麼70後80後,甚至90後新銳導演就必須站出來,他們能拿到的投資不高,這要求老戲骨們降低片酬出演,甚至像《一念無明》幾位主演那樣分文不收。
所幸,近幾年香港的低成本文藝片都能出來至少一部口碑尚佳的作品。
2015年《踏血尋梅》;
2016年到2017年《一念無明》;
2018年《翠絲》;
2018年到2019年《淪落人》;
再到即將到來的《麥路人》。
今年的情況與前幾年相似,香港文藝片其實還是能「擠擠就能有」的。值得慶祝的是,有一部文藝片在香港影市賣到了近2000萬港元,複製了之前《一念無明》(超1600港元票房)的市場成功。
文藝片真正的危機在於,片子很難賣出去。
如果《麥路人》能再接再厲,有更多的低成本成功案例,復興不敢奢望,但至少危機可以暫時解除了。
③榜單及補充
2019年最賣座的10部香港(粵語)電影:
1.《掃毒2》2.《反貪風暴4》3.《使徒行者2》4.《葉問4》(上映中)5.《追龍2》6.《犯罪現場》7.《沉默的證人》8.《廉政風雲》9.《小Q》10.《催眠·裁決》
除了「古天樂宇宙」,其實「渣渣輝宇宙」今年也為港片做了貢獻。《沉默的證人》和《催眠·裁決》兩部粵語片都拿到了1億左右的票房。
兩部電影都是由兩岸三地演員一起合作演出,算是合拍片的一種中小成本路線,類似《春嬌與志明》。可能是劇本不夠好,可能是內地和香港電影的兩種製片模式還需磨合,這一路線仍然缺少品質能達標的作品。
而觀眾對這種缺乏港味的港片似乎也不太感冒。
2019年香港影市票房排行(截止至12月22日):
香港影市還是好萊塢大片的天下,《復聯4》的2.22億港元創下了歷史最高票房紀錄。
《廉政風雲》和《掃毒2》兩部港片排到了第11位和第12位,比去年只有一部《棟篤特工》排到前15名有所進步。
香港影市華語片票房排名:
1.《廉政風雲》3125萬2.《掃毒2》2456萬3.《新喜劇之王》2214萬4.《淪落人》1937萬5.《反貪風暴4》1766萬
2019年其實還有幾部沒有來得及上映的重磅港片,梟雄史詩《風再起時》,「新概念」犯罪《風林火山》,再有韋家輝的《神探大戰》順利開拍,加上古天樂的《明日戰記》、《尋秦記》探索科幻路線,可見香港電影正在嘗試大製作和做類型片的突破。
總而言之,現在可以初步得出結論,「港片已死」這句話可以先收回去了。
哩個世界,唔應該系敢嗝。——《犯罪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