樅陽之子參展名錄(14)

2021-01-14 知更鳥中文網




張利明,1965生,官埠橋人,1990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文學學士。現在《安徽日報》報業集團工作,高級編輯;安慶師範大學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 


張利明先生自幼喜歡寫作,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地質系統從事宣傳工作,先後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地礦報》、《中國礦業報》等報刊發表數千篇時評、隨筆和影視劇評論。                                              


1995年初進入《新安晚報》,專業從事新聞工作,一度擔任《中國經濟時報》特約記者。胸懷「鐵肩擔道義」之志,守望社會,為百姓說了不少公道話,辦了些實事。其間撰寫的論文《論新聞監督與司法尊嚴》被《安徽大學學報》發表,並獲安徽新聞論文一等獎;在專項司法活動中,被省公安廳授予「優秀記者」稱號;同時有作品獲得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司法部的獎項。



張利明先生的人生信念:「快樂地工作,快樂地生活」。多年來,他一直熱心和支持合肥樅陽商會的工作,為商會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樅陽真是個好地方,僅地名就能諧成「振陽」。


樅陽屬安慶方言區,普通話很難說得好,所以,一個不熟悉樅陽的人如果遇到來自周潭鎮等那一帶的「東鄉人」,問「你老家是哪兒的」,答「中央的」。乍一聽會嚇人一跳的。Zong yang與zhong yang。只在聲母上有點差別,而樅陽方言中又恰恰沒有翹舌音,且「陽」與「央」在東鄉的音調基本一致,所以說「樅陽」時,陌生人還真會有誤聽為「中央」的。


這就是現代流行版的樅陽。說來也巧,樅陽縣的鄉鎮中還有三「橋」和一「宮,似乎很符合古代封建王朝的基本架構:龍(橋)、官(橋)、錢(橋)和(會)宮。有真龍天子,自然就有娘娘們的後宮;有官員行政,就得有錢潤滑運行,何況「升官發財」自古一體了。官橋、錢橋和會宮是目前樅陽縣的三大重鎮,龍橋在拆鄉並鎮前也是鄉級建制。


龍橋這名稱的由來,我沒有到當地去考證,網絡上搜尋無果,查閱手頭上的(1978—2002年)版《樅陽縣誌》及其他文史資料亦無據證。


官橋其實是官埠橋,不過在拆鄉並鎮前,官方話語體系中一直叫官橋,比如官橋區、官橋公社、官橋鄉。在非官方話語體系中,官埠橋一直是口頭上的稱呼。比如,到官埠橋去。「埠」願意是指停船的碼頭。由此看來,歷史上這橋邊應有碼頭;且橋乃官方修築才是。按百度解釋,「埠」還有個引申意:與外國通商的城市。顯然,在那個小集鎮上,這個意思是不可能具備的。即使具備,與外國人之間也無法賣「官」鬻爵。我生在該鎮的中度村(現黃華村),父親今年86歲了,且曾念過私塾,但他也不清楚這「官埠橋」的真正由來,只能猜測大概是因集鎮邊那座單孔老橋而得名吧。


錢橋鎮是真正因橋得名的。該橋古貌猶存,全長34米,寬4.4米,高7米,花崗巖質,3孔2垛,呈拱形,中孔淨跨10米。可見這橋的規模要比官埠橋大得多,故而修建此橋應花了不少銀子。


錢橋橫跨麻溪河,距今大約有700年歷史,系明弘治年間(1488—1505)邑人錢如畿捐資興建。史載,錢如畿「官浙江布政司都司,不耐繁劇引退。歸構別業於河濱,環植柳樹,自號柳溪。如畿樂做公益事,路經大宥鄉王家渡,見河流阻隔,行人往來不便,因捐資建橋。群眾感激,稱之為錢家橋」。只是解放後在行政區劃上把「家」去掉了,這一去便化私為公了。不過,麻溪河如今亦還被稱作「錢家河」。


如果龍橋也因橋而名的話,那麼按錢家橋的由來推測 ,龍橋不知是否龍家人所修了。不過,在樅陽地方話中,它確實曾被稱作「龍家橋」的。當然,它不曾有皇帝出錢在此修橋的傳說,所以應跟帝王無關。


另有一個有據可考的是會宮鎮。會宮距今已有一千餘年。更值得會宮人驕傲的是,「桐城派」後起之雄、清末散文家、教育家吳汝綸和「中國民法第一人」史尚寬等就出生於此。


會宮建鎮歷史悠久。史載,隋大業十三年(617)至唐開元二十三年(735)同安縣治遷於今會宮的焦嶺。在西門設一街稱「會公街」。據明刑部郎中戴完《會公西巖寺湧壁碑記》:「昔有裴、郭、阮三公在板橋柳蔭下說法,人因稱為會公板橋,一名會公橋,並以會公名鎮。」那麼後來怎麼又變成了「會宮」呢?傳說最多的是,因為元末朱元璋激戰陳友諒,在戰火紛飛中與夫人馬氏走散,後在會公相會。朱元章登基後,馬氏成了後宮娘娘。於是人稱「會公」為「會宮」。


錢鋪鄉和錢橋鎮一樣,都是錢姓居民比較集中的鄉鎮。這兩地的錢家在當年應該是很有錢的,比如錢如畿就捐資興建了如此規模的大橋,他辭官後「歸構『別業』於河濱」,這「別業」是否就是經營「錢鋪」也未可知。據此推之,這錢鋪地名大概也是因某錢姓店鋪著名而得吧。所以,你如果只從字面上去理解,錢鋪就成了古代「錢錢交易」的錢莊了,而這也是古代封建王朝的經濟抓手。


樅陽縣域在解放前屬桐城縣的東鄉和南鄉。舊時的桐城有句口號:「文不過南鄉,武不過東鄉」(這裡的「不過」是「比不上」的意思)。「東鄉」包括今樅陽縣的周潭、橫埠、項鋪、湯溝、老洲、白湖、金社、白梅、陳瑤湖等鄉鎮。這一帶人說話、做事比較硬朗,比如明末的東林黨領袖、水利專家左光鬥和現代無產階級革命家、外交家黃鎮將軍,以及中國農工民主黨創始人章伯鈞等,就是傑出的代表。


樅陽是「文章之府,詩人之窟」,可謂人傑地靈,可是不少有趣的地名卻無文字記載。呵呵,也許是因為對以上內容逐一考證沒有多大價值,但如果望文生義似乎又更好玩點。這樣說時,我猜你會感嘆:沒文化太可怕了!

  


樅陽踏勘日記(5


2016年11月11日,晴空萬裡。這天是網迷們嘴中的「光棍節」,大概也是網購擁躉們把錢花個精光的日子。然而,對來說,這就是再平常不過的日子。

因《樅陽縣歷史文化保護規劃》課題需要,我和省社科院張小平、企之源傳媒張國元三大張姓男人再次到樅陽。

11時半左右,我們在會宮鎮附近的一家路邊小飯館就餐。樅陽是魚米之鄉,尤以大蘿蔔和魚蝦聞名。於是,我們要了一份蘿蔔燒肉、一份小雜魚兩個鍋仔和一份清炒山芋禾頭。這樣普通的菜因都來自農家田地,因而味勝山珍海貨。我們一邊吃,一邊嘖嘖稱讚菜,不一會兒功夫,3份菜就被吃了個精光。


今天的目的地是會宮鎮附近的城山。據說這山名是因元末朱元璋與陳友諒在此大戰而來的。山上有朱家軍修築的寨子,曾屯兵甚眾。山上有水有田,居在此山是可自食其力的。針對這樣的自然環境和古戰場,我們當然要一探究竟。



飯畢,我們在城山村的一位負責人引領下開始爬山。山的西南入口處有一條早年修好的土路,四驅越野車是可以直通山頂的。引路人告訴我們,這條路是前些年有人在山上辦養羊場時修建的。我們一行4人沿著這條土路向山頂進發,太陽照在路上,像瀉了金色的粒子;背部在陽光的照射下,溫暖舒適。抬頭向山頂望去,金秋時節的樹林仿佛油畫般厚重深遠。觸景生情得半句:「半城半山伴楓紅。」頭頂上,天空碧藍,白雲悠遊,真如羊群或奔跑或簇擁。想像中,捧一本書坐在羊群中,呼吸著新鮮空氣,欣賞著羊群吃草嬉鬧的場景,仿佛置身世外桃園。然而,現代社會,養羊畢竟是一種營生,雞犬不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營生是斷不可以持以數日的。

據介紹,從山腳至山頂大約有5公裡路程,上山半途,顯然有些累了,於是一行中有兩人終止了行程。儘管陽光隨著時間流逝而漸弱,但炎熱的感覺漸濃,內衣已與皮肉緊裹。欲懈怠時,突然有一股細如雨絲般的樂聲鑽入耳膜。追尋這飄忽不定的音樂,原 來,它發自路邊那竹杆上挑起的蓮花般小喇叭,是梵音,清淨和雅。聲源大概就在山頂上的城山寺了。



後有太陽催促,前有梵音招引,雖累而吾往矣。再走半個多小時,我們終於來到了山頂部。山峰下,一塊馬鞍型的窪地上有座規模不大的廟,就是城山寺。進去一看,寺裡僅有來自當地的一名居士。居士姓江,他告訴我們,山頂周圍那若隱若現的石塊就是當年朱家軍修築的山寨城牆。寺前有一口不大的的水塘,周圍雖布滿了雜草,但水依然清沏見底。寺後有一口老井,供居士日常飲用。老井往北上山幾十米,叢林掩映中有一座古碑。居士說這是一座明代將軍墓。他俯身拂去雜草,引我們察看。從模糊的碑文中可以看出「明明威將軍安慶衙指揮僉事方公松泉墓」等字樣。方將軍是會宮城山人,曾任安慶軍總指揮,威赫一方。將軍本想長眠於此,不料遭後人兩次盜挖,墓型已破敗不堪,顯得格外的悽涼。



來時那條土路只通至城山寺,寺的外圍都是樹林雜草,想爬上山頂十分不易。居士非常熱情,他尋了根木棍在前面替我們披開荊棘。我們深一腳淺一腳地艱難前行,終於來到了城山最高峰。舉目遠眺,長江如帶舞,白蕩湖煙波浩淼,起伏連綿的山巒在光線「處理」下,色彩明暗相間……身處這壯闊之境,真有「一覽眾山小」的氣慨。

坐在山頂上與居士論「道」,城山周圍山山相連,蜿蜒而去。這裡可以屯兵百萬,加上獨特的地形,易守難攻。這時,居士突然起身走近山頂上一根樹立的竹杆。原來有幅捐資者的旗幡掉在地上。居士將旗幡撿起來,抖落灰塵,然後將樹立的竹杆拔起,重新將這旗幡繫上,再重新樹立起來。旗幡伴著秋風獵獵飄展, 「山在人在!」眼前頓時生出一場萬馬戰猶酣的戰鬥場面。


上山之前,不少人都說城山上除了軍寨遺址,還有不少遺存下來的文物,但遺憾的是,上得山來遍尋,呈現在眼前的基本是那些石塊,看不出石塊上曾有人工的痕跡,倒是距離城山不遠處的浮山至今還保存有朱家軍曾用過的石壘炮臺。唉,「滿嶺滿寨沒古味。」得後半句也算是對歷史文化冰釋的哀嘆了。


 樅陽踏勘日記(6)


2016年11月12日,周六。晴。


上午8時許開始向漢武文化生態園進發。這其實是坐落在下樅陽的旗山的一部分,距離長江大約只有兩三公裡。據說當年土匪劉小拉就據此山為寨。後來解放軍過江也在此山設火力點。山不高,但坐守山頂就能控制山南面的長江天險。如今已經建成開放式城市公園。


旗山漢武生態園於2012年9月19日開園。該園由上海現代規劃設計院規劃、杭州藍天園林設計院設計。可見花錢不少,檔次不低。


作為生態園,山上樹林自然多且雜,更何況它以前就一座野山了。我愛人的老家就坐落在山南腳下。公園建成以前,我曾數次上山。因為樅陽有個習俗,每年正月初七是人生日,這一天下樅陽的人大多要去爬山登高,有新年裡「步步高」之願景。公園建成後,文化元素多了起來,「規劃設計以大力宏揚樅陽古戰國文化為主」,因為史料記載這裡有戰國古墓葬群。樅陽還有「漢武射蛟」的傳說,所以建有漢武閣等亭廊。


2014年4月5日上午,上山祭掃嶽父墓後,利用閒餘上山遊玩,漫步到在漢武閣時,只見不大的平地上,有位50歲左右的漢子盡情扭打著腰鼓,舞姿格外優美,至今仍記憶猶新。本想此次上山,再想一睹斯人風採,結果不知斯人何去。曾經有幾次在樅陽與同學或親友小聚,席間偶有談到這舞者,不料均招來竊笑,原來,他們都認為此人神經有問題。我不敢苟同,看他那舞姿那節奏那如醉如痴的神情,應該是沉浸在自己的美感享受中,或者你稱他「舞痴」都更合乎情理。



公園建有環山通道,路面都用石板鋪就,寬闊平坦,可通轎車。當然,沒有特殊情況或人物,車是不會給上山的。12日早上8點多,我和小平先生再次上山踏勘,尋找樅陽歷史文化保護的視廊。沒想到,這樣清新爽朗的周末,山上各通道幾無行人。沒人上山鍛鍊,還是鍛鍊的人早已下山?反正空山寂靜,山風伴鳥鳴,有點置身世外的感覺。


山不高,但是樅陽縣城至高點。環顧四周,縣城盡收眼底。經過近些年來的發展,縣城已不再是記憶的彈丸之地了。


下山前往樅陽老城區,尋覓漢武射蛟臺,頗費了一番周折。


我對老城區並不陌生,小時候上街賣菜,上新華書店,到後來 和夫人相識相戀,縣城也不知走了多少趟,然而活動的範圍都是那條老街。所以,要問我漢武射蛟臺、陶侃的洗墨池、惜陰亭等在哪兒,我真的感到很陌生。據史料記載,漢武射蛟臺位於老城區的達觀山上,山的北側就是鳳凰山。其實,這兩山是連為一體的,以至我誤將兩山混為一山。前些日子給樅陽中學的專題片寫解說詞,校方提供的資料顯示,樅陽中學就坐落在鳳凰山下。直到此時,我還以為城中心的那座山就是鳳凰山。達觀山名副其實,山早已被各類房屋覆蓋,成了不折不扣的「房山」。如果不是有險陡的路通向山頂,你不會想到這裡曾經是山。

從縣醫院舊址向上走去,穿過幾條小巷,來到被民居包圍的髒亂地帶。根據規劃,這裡即將拆除,所以院子大門緊閉。一位老人說,這處房產屬縣農機局,平時已經沒人出入,要想看到射蛟臺,就得翻牆進去。無奈,我們只好冒險入內了。高中同學許波找到一處低點的地方,用雙手扒開雜草,我們跟隨他翻了進去,終於找到了射蛟臺舊址。臺已不見,能表明此處就是射蛟臺舊址的,只有一塊立於1960年代的文物保護碑記。



和射蛟臺一樣,晉陶侃的洗墨池和惜陰亭也久負盛名。這3個遺蹟名稱在樅陽可謂家喻戶曉,但若問起它們具體在何處,大多數人是不知道的,即使住在此處的年輕人,也說不曾見過。惜陰亭已是徒有其名,遺址具體在哪,如今沒人能說得真切。洗墨池的位置倒是找到了,能表明它存在的依據也是只有一塊立於1960年代的文物保護碑記。住在此碑邊的老人告訴我們,他們小時候見過洗墨池,如一塊方硯,池中有水,終年不涸。後來政府建住宅,就將洗墨池埋到了房基下。洗墨池是否已遭破壞,也只有拆了那棟房才能知曉了。


上中學時,歷史教科書中提到「太平軍樅陽大會」,會議舊址就在樅陽縣城,遺憾的是,直到這次踏勘才置身此「會場」。它位於樅陽鎮蔬菜村望龍庵,亦即史上的望龍禪院,這是教科書上不曾提及的。望龍庵始建於清康熙年間,早於太平天國這次大會百餘年,「純淨的歷史教育」竟將它從歷史中淹沒,這實在有點過分。



樅陽是個文化大縣,歷史上文人名流輩出,但其中有不少被政治歷史和經濟至上所掩蓋了。是否「物以不稀為賤」呢?如今,縣裡要做歷史文化保護規劃,百孔千瘡的歷史文化如何保護?修復難,找到原址原物則更難。保護的目的當然是要弘揚傳統文化,但也不排除今後以此開發和發展旅遊產業,然而,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舉行首屆「合肥樅陽之子文化展」, 旨在以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為契機,進一步宣傳樅陽文化、經濟建設成果,同時為合肥各行業樅陽藉英才搭建展示平臺,豐富多彩的描繪他們的業績和風彩。展覽擬在合肥裕豐花鳥市場展覽中心舉行,分《樅陽之子》、《文學精英》、《書畫風採》、《影像之光》、《樅商人傑》、《八方才俊》等版塊展出。活動由樅陽商會秘書處與安徽省經天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袂承辦,媒體協辦有安徽財經網、江淮熱線網、《樅陽雜誌》、樅陽網、樅川商城、知更鳥中文網等眾多自媒體。省、市、縣媒體跟蹤發稿宣傳;同時根據展覽資料,將編輯、出版一期會刊,永久留存紀念。 


首屆(合肥)「樅陽之子」文化展組委會辦公室

地址:合肥市包河區太湖東路2號太寧花園紫雲閣二單元605號

安徽省經天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聯繫電話:13956096981(夢鴿)

         13955173084(劉君子)

         13721088164(楊慧)



相關焦點

  • 樅陽文史|《樅陽賦》全文 | 配圖
    原標題:樅陽文史|《樅陽賦》全文 | 配圖 揚子之北,龍眠之南。天門望斷碧宇,小孤中流砥柱。西接潯陽宜城,東鄰金陵鳩江。楚山吳水,要塞雄關。山川相繚,名邑相望。城廓絢美,是曰樅陽。
  • 銅陵樅陽在這裡
    預告片 樅陽縣位於安徽省中南部的長江之濱。 人民解放軍到達樅陽後,受到了樅陽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和全力支持。為了讓解放軍順利渡過被稱為「天險」的長江,樅陽人民積極支援渡江部隊,幫助他們加強水上練兵。
  • 樅陽:施學彪的「蘿蔔」夢
    2015年,縣裡一位農業專家來他基地,聊天中無意說起本土的樅陽大蘿蔔瀕臨滅絕,過去一提到樅陽大蘿蔔,典型的特點就是「皮薄色白晶亮,大小形狀似鴨梨,生吃脆嫩味甜」。而現在就連老百姓種植的蘿蔔種子都變異了,因為蘿蔔屬十字花科,花粉傳播廣,種子純度難保證。  那年,他們跑遍了縣內17個鄉鎮,找到了400多株與原樅陽蘿蔔相似度很高的單株作為母種。
  • 【樅陽味道】 山粉圓子燒肉
    如今,在添加劑肆虐、地溝油猖獗的時代,回歸自然,吃出健康已成為多數人對飲食消費的訴求。在樅陽的食譜上,山粉圓子也許是最具有地域特色,也最令人難以釋懷的一道家常菜了。在黃鎮將軍的故鄉橫埠,有一個錢家祖莊,這是一個從南宋至今,已經有著近千年歷史的古村落。錢奕本老人世世代代就居住在這個村莊,他的老伴熱情好客,是做山粉圓子的高手。
  • 天津「煎餅餜子」入選市級非遺名錄
    天津市人民政府近日批准公布了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這個名錄中,名滿海內外的天津「煎餅餜子」成功入選。無獨有偶,在雲南省人民政府近日也公布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中,德昂族酸茶製作技藝等千百年的特色美食也入選在內。
  • 銅陵至樅陽G347公交最新消息
    近日,有網友諮詢銅陵樅陽G347公交開通情況,希望開通樅陽縣沿G347到銅陵市的公交車,銅陵市做出了相關回復。 樅陽國道G347公交 尊敬的李書記您好!
  • 【長城評論】方苞籍貫桐城還是樅陽?博物館不能總想與名人攀老鄉
    怎麼成了樅陽人」「還有姚鼐呢,也寫成樅陽人了」「樅陽不是銅陵的麼?怎麼進了安慶博物館」「那是歷史的老安慶吧」「歷史?那也是桐城人啊!清代哪有樅陽縣」……5月19日,安慶市博物館作出回覆:「將對新館展陳內容開展形式多樣的論證,同時,積極吸納各方意見和建議,秉承更加科學嚴謹的態度,努力使展陳內容臻於完善。」
  • 樅陽有什麼好吃的?安徽樅陽縣人呢,家鄉的味道在這裡
    在樅陽,家是一碗熱氣騰騰的米麵。在樅陽,愛是一鍋軟糯清香的粉蒸肉。樅陽粉蒸肉其次,是代表樅陽午餐鮮甜鹹香的:粉蒸肉。厚厚的肉片,經過細心醃製。再裹上一層米粉,上籠蒸熟。就能得到一份,色香味俱全的粉蒸肉了。
  • 【徵文】決勝小康看樅陽|樹梅綠化公司創業記
    此後,在樅陽的各個鄉鎮,經常能看見愛梅夫婦和同行們下鄉收購苗木的身影,風裡來雨裡去,大量收購桂花、香樟、廣玉蘭、紫薇、榔榆、樸樹等多種樹型,銷往上海、南京、蘇州、常州等地。只要是有綠化需求的城市,麒麟鎮的苗木商們都會進軍,逐漸形成一個頗具規模的苗木交易市場。2013年,中國花卉博覽會在常州舉辦,愛梅夫婦為舉辦方提供了數以萬計的苗木花卉,得到承辦單位的高度認可。
  • 戲說三「橋 」一「宮」 樅陽周刊 中安在線多媒體報刊平臺
    樅陽真是個好地方,僅地名就能諧成「振陽」。  樅陽屬安慶方言區,普通話很難說得好,所以,一個不熟悉樅陽的人如果遇到來自周潭鎮等那一帶的「東鄉人」,問「你老家是哪兒的」,答「中央的」。乍一聽會嚇人一跳的。 Zong yang與zhong yang。
  • 14種三明清流特產名錄,誰有補充的嗎?
    清流豆腐皮、賴坊花生、清流溪魚、清流腐竹、清流鮮切花、清流雪薯、清流黃羊、清溪筍乾、米漿餜、清流金線蓮、九龍湖魚乾、九利茶油、客家烊豆腐、清流兜湯等14種三明市清流縣特產、美食與小吃名錄,你都了解嗎?清流豆腐皮賴坊花生賴坊花生,三明市清流縣特色農產品,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具有「細長個小,仁大皮紅,嚼之甜味
  • 樅陽縣城東部新區未來長這樣!還有文化主題公園值得期待
    會議研究審議了樅陽縣城東部新區城市設計方案、樅陽縣城銀塘新區城市雙修規劃設計方案。   劃!重!點!   重點是↓↓↓   樅陽縣城東部新區和銀塘新區!
  • 樅陽芝麻灰自然面花崗巖公司動態
    樅陽芝麻灰自然面花崗巖公司動態並且已經較成熟了。它本身是顏色不斷變化的色塊、水印,它呈現的是奇妙、出彩的色彩。顏色異常豐富,本身所具有的造型感,各種圖案層出不窮,所以我們就和該產品有著長期的合作關係。小家分享幾個自製獼猴桃樹苗面石材拼花前的各種圖片與樣片:\"獼猴桃枝子拼花\"!\"果實拼花\"。
  • 安徽樅陽:興利除害 水潤民生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效果,直接影響脫貧攻堅成色。「樅陽縣累計共建農村飲水工程 177處,解決農村飲水人口419363人,學校師生10300人,其中貧困人口18009人。
  • 2016中國建博會(廣州)——門窗參展商名錄速覽
    此屆展會除開繼續全面啟用廣交會展館A、B、C三區的37個展廳以外,將再度擴容,啟用保利展館作為展會D區,高達38萬平方米的展出面積堪稱「歷史之最」。作為行業年度盛事,每屆中國建博會備受眾人關注。今年,中華門窗網作為展會戰略合作媒體,將一如既往派遣精英團隊深入現場,第一時間報導展會全況。屆時,門窗行業又會有哪些參展商匯聚一堂,共享中國建築裝飾領域「全產業鏈」的盛會呢?
  • 10月14日 樅陽三鎮將正式劃入銅陵市郊區
    樅陽博順時裝 手工羊絨大衣工廠店 :13962639818或17705623968 樅陽縣·郊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宣布大會通知 一、時 間:2018年10月14日(星期日)上午10:00 二、地 點:區會議中心多功能廳 三、主 持 人: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 盾之勇者成名錄14話預告:小浣熊回憶起悲慘過去,菲洛被折磨!
    在盾之勇者成名錄的13話中,盾勇帶著第二王女突破了第一王女和其他三勇者的阻攔。可是,被王國污衊通緝的盾勇一行,下一步到底去哪裡?或者有什麼新辦法面對追兵呢?現在關於盾勇的14話預告已經出現了,就讓我們看看在預告中,都有什麼內容吧!
  • 樅陽一心村白姜就要上市啦,然而……
    螃蟹味鹹、性寒,而生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解毒之功效;醋除了殺菌,還可以破壞蟹中的組胺。而且生薑和食醋是調味品,吃蟹時蘸上醋汁薑末,尤其是白姜,能使蟹味更鮮美。悠久的白姜種植歷史和加工製作技藝,讓銅陵的白姜在2008年被列為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臨海市14個村入選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圖片來源於網絡11月30日,記者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規劃局獲悉,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日前公示了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全國1602個村入選,其中,臨海市江南街道岙底羅村等14個村入選。據了解,此前,我國已公布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臨海市共有4個村落入選。此次,臨海市一次性入選14個村落,截至目前,臨海市中國傳統村落達18個。此次臨海市入選的14個村分別是:江南街道岙底羅村、東塍鎮坦頭村、呈歧村、匯溪鎮善家洋村、小芝鎮勝坑村、橋頭村石牛坑自然村、沿江鎮南蔣村、白水洋鎮大泛村、西洋莊村、前塘村、河頭鎮殿前村、下灣村、括蒼鎮黃石坦村、桃渚鎮城裡村。
  • 山水樅陽——6個本地秋遊景點,你去過幾個?
    生活本該是親山水、近自然 在綠意環伺中獲得真正放鬆與休閒 樅陽近期天氣逐漸轉暖 又是出門遊玩的好時候 樅小碧給大家推薦 幾個樅陽境內適合遊玩的景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