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30年前花3500萬買青銅器 專家認定系贗品

2020-12-17 人民政協網

洪大超和他收藏的青銅器

 

  編者按

 

  經過記者概括的新聞肯定有漏珠之憾,甚至,記者省略的內容有可能正是讀者需要的信息。正是出於對讀者高度的重視,晶報決定今日起推出情境報導「陽光故事」。對於這類故事,記者要做的就是儘可能原汁原味地敘述和描寫,以更多地保留細節。如果您還讀得下去,讀的過程中獲得了新知、受到了感動和得到了啟發,請告訴我們,我們一定會不斷探索這種新的新聞寫作方式,做更精彩的「陽光故事」。

 

  上世紀八十年代,深圳老闆洪大超(化名)投資3500多萬元收藏了一系列商周青銅器和元明青花瓷器,相隔20多年後的2012年,他開始著手籌建華夏文物博物館。籌建博物館的前提是鑑寶,於是,就有了——

 

  4月24日,周五。從武漢開往深圳的G1013次列車到站時間是下午5點,但洪大超和晶報記者習風4點不到就來到深圳北站,等著國內知名青銅器修復專家方國榮的到來。

 

  儘管習風事先說好接待隊伍不要浩浩蕩蕩,但是洪大超還是請了兩個收藏界同行、兩個攝影攝像。

 

  4月14日,洪大超請習風為他籌建華夏文物博物館鼓與呼。作為記者,當然要現場品鑑外加刨根問底,於是,習風將洪大超所藏青銅器上銘文全部拍下來,買來《古文字類編》、《甲金字典》、《商周文字研究》進行研究,很快,便發現兩處破綻:一是該青銅器銘文一反商周的陰文習慣,居然是陽文,二是銘文字體沒有古人的樸拙反倒有今人的匠氣。

 

  習風畢竟對青銅器是外行,也沒把這個疑惑提出來,只明確告訴洪大超:「如果要報導,必須有我認定的專家進行鑑定!」洪大超倒也爽快:「你給請個專家如何?」

 

  方國榮是習風託朋友請到的。這個50多歲的專家一輩子從事青銅器修復工作,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編鐘就是他參與修復的。但方國榮謙虛得不行,他明確聲明:「我只是利用周末時間過來看看,不是鑑定—鑑定是要走流程的。」

 

  2013年6月3日,深圳市文管辦曾組織專家鑑定為「仿古製品和一般工藝品」

 

  2012年2月,把「寶貝」收藏了將近30年的洪大超向深圳有關部門遞交了《關於創立中國華夏文物博物館的總體構想》。在這個構想中,洪大超對「華文館」的特色概括為「在海內外獨樹一幟、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絕無僅有,不可替代、不可再生。」規劃選址龍崗,佔地面積約1000畝;建築設計擬請著名藝術大師韓美林出任總設計師。

 

  總體構想遞交之後,有關部門明確告知「必須通過鑑定才能推進」。

 

  2013年6月3日,深圳市文物管理辦公室組織省文物鑑定站和深圳博物館等機構文物專家,對擬建立的「華文館」藏品進行鑑定。專家們在仔細甄別研討後得出意見:「除少量已殘碎的青花瓷標本外,其他均為現代仿古製品和一般工藝品,且工藝水平較低,不具備鑑賞和陳列展示價值。」

 

  對於如此結論,洪大超很不服氣。請晶報記者習風報導時,洪大超一直強調,深圳市文管辦組織的鑑定「我不服氣」,「他們只看了七八分鐘就給我的藏品下了死亡通知,極不負責任,何況來的一些所謂專家都是年輕人。」

 

  今年初,洪大超又給「尊敬的市文物管理辦公室領導、尊敬的區文體局各位領導」上遞《請求復鑑報告書》,稱「經多方專家及收藏鑑賞家多次對實物進行考證」,其收藏的青銅器是「極其珍貴的國寶」。

 

  「中國甲骨文金文研究院院長」宋長海「認定」洪大超收藏的青銅器是「國寶」

 

  2月26日,正月初八,「中國甲骨文金文研究院院長、世界著名甲骨文書法家、怪夫子、85歲老人家」宋長海應邀從廣州來到深圳觀看洪大超的收藏,與他一起來的還有「8個專家」。

 

  洪大超說,宋長海初八下午3點到深圳,一直看到晚上11點多才休息,第二天上午又重新看了一遍,宋長海認定,洪大超收藏的青銅器「屬商中晚期皇宮禮器,其中四方鼎記載皇帝父母及子女情況,四方人面大鼎屬皇帝御用遺物,圓鼎是商朝國家與聯盟結幫的記載」,「對研究商周時期的歷史有著重要價值」。

 

  為了證明他所說屬實,洪大超兩次當著習風的面給宋長海秘書打電話,並按下免提。習風聽到最多的是,這是國寶,要防止氧化,要儘快整理。

 

  「老人家反覆告誡我,一定要保護好國寶,不要進空氣,拍照時不要用閃光燈,不要用筆去拓字。」洪大超說,「老人家願意帶6個專家進行全方位整理,不過時間估計要一年,最快也要8個月。」

 

  一個7人專家團隊將近一年進行整理,這費用太大了!事實上,在正月初八宋長海初步認定後,洪大超當天就將好消息告知了龍崗區文體旅遊局,希望對方第二天派人來聽匯報。但是第二天,「只是街道辦派了兩個妹仔,而且半個鐘頭就走人了。」

 

  在洪大超的辦公室內牆上,掛滿了「宋長海拿著放大鏡觀看藏品」的照片。在洪大超的手機上,也裝幾百張宋長海觀看藏品和與之交流的照片視頻。

 

  青銅器修復專家方國榮稱,這些青銅器是一眼就能判斷的贗品

 

  有宋長海「老人家」的認定做作鋪墊,洪大超顯得多少有了點底氣,這一點從他浩浩蕩蕩接人隊伍可以看出來。但越是這樣,習風越怕洪大超接受不了夢幻破裂的打擊。於是,習風給方國榮手機發簡訊:「今晚最好不要看,非要看,也不要當場說結果。」

 

  但是短暫的晚餐過後,洪大超還是把車開到了他的收藏室樓下。方國榮仔細研究著這些藏品,洪大超一行人跟在身後觀察著方國榮的表情。或許是洪大超看出了方國寬榮表情的含義,他竟沒敢開口詢問,還是另一個同行試探著問:「莫非是假貨?」方國榮到底是個搞研究的人,直接回答:「假貨,一眼就能看出的假貨,連高仿都談不上。」

 

  怕洪大超不能接受,習風打岔並推著方國榮往外走:「今晚太晚,借著燈光也看不清楚,還是明天上午繼續看吧!」臨走時,洪大超看似平靜地把同行打發回家了。兩個攝影攝像問:「我們呢?」「回去吧,用不上了!」洪大超答。

 

  第二天一大早,洪大超又把方國榮和習風接到收藏室。因為習風提前告知了洪老闆譴責鑑定專家8分鐘出結果的背景信息,方國榮足足觀看了十多分鐘後才走出收藏室。這一次,洪大超也沒有詢問,只是方國榮自言自語:「不用看了!」

 

  「憑什麼說是假的?」洪大超一定要討個說法。方國榮答:「銘文位置不對,銘文字體大小不對,銘文陽文不對,沒有範鑄法的痕跡,沒有古人使用過的痕跡,器物上的鏽是浮鏽……」方國榮一口氣說出了9個不合規之處並一一解釋。

 

  「這不合邏輯。這不合範鑄法的邏輯。」文化程度不高的洪大超也使用起了專業術語,在接下來的兩次交流中,他居然問到方國榮什麼文化程度,儘管有習風從中斡旋,但仍舊沒能阻止方國榮的回擊:「我說是假就是假,不管多少人說真也是假,不然,我就白吃了32年青銅器修復的飯!」

 

  一個老闆30年前敢花3500萬做收藏,一定是被人設了局

 

  洪大超並不願談他當年收藏這批青銅器的經過,只是告訴方國榮,這批「寶貝」是在湖南靠近湖北的某個地方購買的,當年花了3500萬元。他還透露,自己當年是中國三合板最大的進口商,曾被各地請去投資,最得意的時候,公安部門還給他配備了手槍。

 

  30多年和各類收藏家打交道,使方國榮很快就判斷洪大超是被人做了局。雙方最後一次見面,習風在明確向洪大超提出「只需聽著,不需要做任何表示」之後,讓方國榮描述他猜想的做局細節。

 

  「你是老闆,不是傻子,當年敢出3500萬購買這批藏品,你一定認為自己收藏這批文物是穩妥可靠的。」方國榮說:「一定有人研究過你有收藏的愛好,一定有人帶你去看過這批『文物』出土的地方,一定有專家陪你認定過這些『寶貝』,一定有人告訴過你這些盜墓的東西最好收藏二十多年後再拿出來……」方國榮一下列出了多個「一定」。

 

  「我告訴你,這都是做的局。做局是收藏界常用的手法。不信你去找一找,當年帶你走進收藏領域的『朋友』如今肯定很難找到,就是能找到,人家一句『看走了眼你又能咋地?"方國榮說。

 

  聽方國榮的敘述時,洪大超一直呆坐在那裡。因為不敢坐洪大超的車,告別洪大超,習風陪方國榮一起乘地鐵回到市內。如今10天過去了,習風仍沒有撥通洪大超的電話。方國榮和習風都希望洪大超老闆能扛得住這個打擊,在66歲的年齡還能重拾信心。

 

  「你是老闆,不是傻子,當年敢出3500萬購買這批藏品,你一定認為自己收藏這批文物是穩妥可靠的。」—國內知名青銅器修復專家方國榮(晶報記者 習風/文、圖)

 

相關焦點

  • 尼姑帶佛像去「鑑寶」,專家認定是贗品,尼姑笑了說出一句話!
    各種的文藝節目都是層出不窮,最讓人們大開眼界的就是那些從古至今一直流傳下來的寶物了,這些東西也都只能在電視節目上能夠一飽眼福,有些文物被認定為價值連城,有的文物被認定為仿品、贗品,不值錢。這些鑑寶節目一來是為了幫助大家解決一些自己不知道的物品是否是有價值的,為了解開人們的疑惑,二來是為了讓大家增加一些文物鑑定方面的知識,可以讓人們更加了解文物的歷史等。
  • 華人買家用2400萬買下龍首,有人說是贗品,有人說不值
    近年來,這些漂洋過海的文物陸續回家,其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就是十二生肖獸首銅像,豬首、馬首、牛首、猴首、虎首、兔首、鼠首這7件已經回歸,狗首、蛇首、羊首、雞首下落不明,而龍首於近幾天(2018年12月17日)出現在法國巴黎的一場拍賣會上,最終被一個華人買家用2400萬人民幣的價格購得。
  • 河南贗品專業村仿古水平出神入化 做舊碗賣30萬
    第1頁:古陶瓷「收藏專家」:8萬買個贗品當寶貝 但江蘇省文物鑑定專家李路平教授卻認為,這枚天價玉璽是個仿品,價格至多不超過10萬元人民幣。而至今蘇富比拍賣行也有對李教授的這一判斷進行澄清。所以這枚玉璽確實充滿疑問。  確實,這幾年除了樓市、股市,文物收藏市場也是火爆異常,很多人不僅出於愛好,也把它當成了一種投資保值的手段。但全民收藏熱也帶來了一個令人困擾的問題,那就是你買的究竟是真文物,還是假文物?
  • 專家在香港花幾萬塊買走一件青銅器,後來成博物館鎮館之寶
    當年公安部門還在河南當地發現了一處專門負責青銅器仿製的村子,據說當時河南這個村子製造的青銅器,不僅能賣出十幾萬的高價,甚至還能夠瞞過專家的眼睛,這也足以說明當時青銅文物市場的混亂。正是因為青銅器的造假數量太多,導致當時的收藏家們對它退避三舍,哪怕是再有經驗的收藏家,當他面對一件青銅文物時,還是會小心翼翼,再三鑑定後才敢去進行收藏。
  • 4萬8買的乾隆年間的瓶子,專家說是仿品,估完價格後轉憂為喜!
    某鑑寶節目上每期都會有人帶來不同的古董,來找專家鑑定是真品還是贗品,來參加這個鑑寶節目的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古董是假的,都想讓專家來鑑定一下,看看自己的古董是不是真品?要是真品的話那真是一件開心的事!今天要說的這個大叔帶來的據說是一個乾隆年間的瓶子,拿來讓節目上的專家給鑑定一下。
  • 重慶大學教授談贗品爭議:絕大多數是真品,願意捐出來就值得讚賞
    最近,《重慶大學耗資670萬建了一座贗品博物館?》一文令10月7日剛剛開館的重慶大學博物館成為輿論聚焦。 發布文章的微信公號「江上說收藏」表示,其參觀了重慶大學博物館,並質疑部分藏品系贗品。
  • 花三萬在「轉轉」上買二手卡地亞手鐲卻是贗品 要求賣家三倍賠償被...
    劉女士遇到了一起煩心事,通過轉轉交易平臺,她花費了3萬多元買了一隻二手的卡地亞手鐲。賣家杜女士稱該手鐲購於專櫃,原價8萬多,僅有輕微存放痕跡。劉女士滿心歡喜的收到了貨,花了2000多元去鑑定,鑑定結果讓她心涼了半截,「手鐲不符合品牌方公示的技術信息及工藝特徵」。
  • 專家百萬「搶買」青銅器,有人卻說他「老馬失蹄」,今成國寶文物
    公正的說,「曲村案」轟動考古圈,但由於並未見到實物,至今仍不能統計丟失文物的數量,這也成了眾多考古專家心中的痛;再到1992年,「曲村案」流失文物陸續在市面中出現,原上海博物館館長、著名青銅器專家馬老先生在香港發現並帶回了數件「晉器」。
  • 全國門票最昂貴景點:一張門票3500塊,外國人花30萬不一定能進去
    全國門票最貴的景點:門票3500元,外國人不一定能花30萬日元進去,全球經濟迎來了大爆發,無論是堂堂的大國還是落後的小國,都實現了經濟增長,科技革新,我們這個國家的200多個,但我們這個國家的200多個,實現了經濟快速增長的一倍,國民的生活水平急劇提高,所以,開始旅行享受生活的人也更多
  • 老人花5元「撿漏」字畫,沒想到是贗品,更沒想到贗品賣了3個億
    老人花5元「撿漏」字畫,沒想到是贗品,更沒想到贗品賣了3億很多初入收藏圈的新人常常會請教前輩們有關於收藏品的真假判定,然而老收藏家的一席話,卻令無數新人摸不著頭腦:「藝術收藏品中,真跡的價值一定高於贗品。」
  • 聽故事買藏品請謹慎 初涉收藏投資者須提防贗品
    何朝霞 畫  一個故事騙走幾多錢  聽故事花16萬元買來的藏品其實只值2萬元  錢幣收藏擁躉甚多,專家提醒,初涉收藏的投資者仍需提防贗品這些被盜的藝術品包括畢卡索等知名藝術家的作品,總價值可達500萬歐元。近日記者在清水塘了解到的一起失竊事件,卻恰恰相反:失主報案說價值16萬元的藏品被偷,而找回後經專家鑑定竟然僅值2萬餘元。  前者將天價藝術品當廢品賣,後者誤將贗品當寶貝。盜竊事件的發生,都不約而同地警示著錢幣收藏真假難辨的風險。
  • 3000年前虎方國神秘消失?漁夫撈到一青銅器,專家:找到了
    3000年前虎方國神秘消失?漁夫撈到一青銅器,專家:找到了《甲骨文合集》6667有一條卜辭的內容這樣寫道:貞,令望乘暨舉途虎方,十一月。虎方國的發現是在商王朝戰爭類的甲骨文歷史資料裡,這個被專家們猜測在長江以南、南嶺以北、鄱陽湖——贛江流域以西、洞庭湖——湘江流域以東的古三苗聚居一帶居住的虎方國的虎方國消失了?
  • 煤老闆帶瓷盆鑑寶,聽到是他花400萬買的,專家鑑定後欲言又止
    來自山西的李少聰先生是山西一家私營煤礦的老闆,別看李先生是一位煤老闆,但是為人非常的儒雅,特別喜歡中國傳統的瓷器收藏。李先生雖然喜歡玩收藏,可能是經營的煤礦的效益比較好,李先生買瓷器很少看價格。一次經朋友介紹在香港花400萬買了一件大清乾隆年制的瓷盆。
  • 潘家園贗品「持證」擺進琉璃廠 百元假畫賣過萬
    專家指出,對於這種造假行為,書畫經營場所和相關的監管部門如果長期不盡到監管責任,不僅會損害消費者的利益,也會妨害整個書畫收藏市場的健康發展。  消費者:  萬元買來兩張假畫  山東濟寧的王先生是個書畫收藏愛好者,不久前在北京琉璃廠的一家畫廊買了兩幅畫——《閒情圖》和《天山之舞》,分別是署名當代書畫名家史國良、馬海方的作品。買這兩幅畫他總共花了1萬塊錢,每幅畫都有畫家本人的題款,而且附帶有榮寶齋出的畫冊和證書。
  • 華人收藏家花2400萬,買下圓明園十二生肖龍首,被專家吐槽:不值
    而在鴉片戰爭中更是被3萬不到的英法聯軍,輕易地拿下了北京城,最終使得有著"萬園之園"之稱的圓明園,遭到英法聯軍的大規模洗劫,大量珍貴文物流落海外,園林最終也被大火付之一炬。而這圓明園歷史文物中,最被人熟知的便要數十二生肖銅獸首了。
  • 此人花253萬買了幅畫,畫作者鑑定:系偽作!專家:作者說的不算
    此人花253萬買了幅畫,畫作者鑑定:系偽作!專家:作者說的不算。怎麼回事呢? 2005年12月11日,來自上海的蘇敏羅女士以253萬元的價格,在北京翰海拍賣公司的秋季拍賣會上,競拍下了一幅署名為吳冠中的油畫《池塘》。
  • 女子拿一「鴨子」來鑑寶,張口就要100萬,專家卻說遠超100萬
    現如今,人們的造假手段非常之高,若是沒有過硬的鑑寶水平的話,很容易就買到了假文物,部分偽造的文物甚至連專家都可能上當受騙。而因為文物真假難辨,因此才使得越來越多的鑑寶節目興起。 而在一檔鑑寶節目中,就有一女子帶來了一個造型奇特的青銅器,並且聲稱其價值七位數!究竟是什麼物品,讓女子開出如此高價呢?
  • 大叔拿「蘿蔔」來鑑寶,稱30年前被它絆倒,專家:撿了十萬元
    很多人都帶著自己收藏的寶貝或者是傳家之寶上鑑寶節目,為了得到專家的專業鑑定以及得到專家的估價,看看自己珍藏的寶貝究竟有著怎樣的價值,在這類節目上,我們看到了很多流傳到民間的文物,實在是讓我們大開眼界。而在這一期的鑑寶節目中,一位大叔拿著一個「蘿蔔」前來鑑寶,他的經歷也堪稱傳奇,讓人不敢相信。
  • 中國清朝酒壺在英拍賣 估價150英鎊賣出11萬英鎊
    一件清朝年間酒壺估價僅為150英鎊,最近卻拍賣出了11.45萬英鎊的高價。(圖片來源:英國媒體)中國日報網11月6日電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1月5日報導,一件略有損壞清朝年間酒壺,一度被專家鑑定為複製品,估價僅為150英鎊,最近卻拍賣出了11.45萬英鎊的高價,身價翻了700倍。
  • 朋友網上買一酒杯,男子花30萬買來鑑寶,專家:今晚千杯不醉!
    在某鑑寶節目上來了這麼一位收藏界的時尚者,之所以說他時尚,是因為他的文物來自於網上購買來的,起初是朋友買的,他花了30萬買過來,專家鑑定後說,今晚可以千本不醉了。是不是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在收藏界來說,這確實是一個時尚的收藏者。因為網上的東西,其一我們看不到東西的本身,其二在快遞過程中容易碎了。所以鮮有聽到有人從網上收藏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