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械師和德國步兵師,差的可不止是幾門150mm重型榴彈炮

2020-12-21 騰訊網

1935年,根據德國軍事顧問塞克特的建議,國民政府正式開始整編軍隊,到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時,接受整編的部隊有兩批,有20個師級單位在戰前被選中接受整編,包括第一批調整的第2、11、14、25、36、57、67、87師、教導總隊和第2師補充旅,還有第二批調整的第3、4、6、9、10、27、80、83、88、89師。

由於這些調整師佩戴著顯眼的德國M35鋼盔,所以也被稱為「德械師」,在淞滬戰役和之後的多次戰役中都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但作為國軍在1937年淞滬抗戰中的主力部隊,德械師和一個德國步兵師的差距卻相當巨大。

裝備對比

首先從底層步兵班的火力來看,德械師並不比德軍差多少。

根據德軍在二戰前夕的編制,一個德國步兵班有十個人,包括一個班長、一個副班長、三個人的機槍小組還有五個普通的步兵。其中班長配發一支毛瑟手槍、一支MP38/40衝鋒鎗,三個人的機槍小組包括一挺MG34/42機槍(兩腳架,做輕機槍使用)、一支毛瑟手槍、一支步槍,而其餘六人都配發步槍;

而國軍方面,德械師步兵班在滿員的狀態下為14人,裝備一挺輕機槍,其餘的武器皆為仿照德國步槍生產的中正式步槍,雖然德械師步兵班主要裝備的捷克輕機槍和德國的MG34/42通用機槍在性能上有較大區別,但差距並不大。

真正讓德械師和德國步兵師差距巨大的是更高級別的火力支援。

以德械師中裝備最好的教導總隊為例,在戰前整個教導總隊的裝備包括12門75mm山炮、20門75mm步兵炮、20門37mm戰防炮、42門82m迫擊炮,這便是當時中國武器裝備最好的一個師,但跟一個二戰正式爆發前的德軍步兵師相比依舊顯得相形見絀。

根據德軍的編制,在二戰爆發前夕,一個德國步兵師擁有12門150mm重型榴彈炮、36門105mm輕型榴彈炮、20門75mm輕型步兵炮、54門81mm迫擊炮、84門50mm迫擊炮,火力高了教導總隊不止一個級別。

除了在火力上的差距,和一個正規的德軍步兵師相比,德械師的差距還遠不如此。

後勤補給:

德國早在拿破崙戰爭中就開始探索自己的後備兵制度,在普法戰爭期間,德國的後備兵役制度就已經基本成型,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飽受考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德國已經有了一套完整的新兵徵召系統,從徵召新兵,到對新兵進行訓練,將他們送往前線一氣呵成,遍布德國各地的兵營可以源源不斷的為前線部隊補充損失的兵員。在戰爭的前中期,德國靠著這一套新兵徵召系統,在前線部隊遭受重大損失的時候都能快速為其補充兵員,讓部隊可以快速恢復戰鬥力,直到東線的巨大損失讓德軍的人力逐漸不支,再加上希特勒熱衷於組建新的部隊,德國步兵師才出現大量缺編的情況。

同時,作為戰爭爆發前的世界一流工業強國,德國的工廠可以源源不斷的為前線生產他們需要的一切物資,包括步槍、彈藥、火炮、坦克、反坦克炮、水壺等等,僅在1942一年,德軍75mm以上口徑的火炮迫擊炮就消耗了45261882發炮彈,總量超過70萬噸,而德國強大的工業實力足以支撐起如此巨大的彈藥消耗。

可以說德軍在兵員和武器裝備、彈藥的補充上都極其強大。

反觀德械師,由於國民黨採取抽籤制徵兵,但富貴人家中籤之後卻可以用各種方法輕鬆擺脫服役,所以最後參軍的往往就是貧困農民。

在這種不公平的徵兵制度下老百姓自然不願意當兵,於是中籤者多數外逃,一到召集之期,無人應召。最後國軍便採取了抓壯丁的方式補充兵員,同時由於物資匱乏、國軍高層又貪汙腐敗嚴重,這些被抓的壯丁缺糧少藥,飢腸轆轆又容易生病,極其缺乏軍服、鞋子、武器裝備等必需品。國軍高層在對後方往前線補充新兵的時候,曾要求對每個新兵進行訓練,但後方光是徵召新兵就已經十分困難,自然不可能再對新兵進行多少合格的訓練,所以補充到前線的兵員很多人都沒有經受過合格的軍事訓練,甚至都沒有摸過槍,再加上官兵對立、軍紀敗壞,國軍新兵的士氣和軍事素養普遍很差。

在1937年,中德合作期間曾投入巨大的精力用於軍事工業建設,但是直到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這些軍事工業建設都還尚未完成,國民政府只能生產諸如步槍、手榴彈、擲彈筒、迫擊炮等輕武器,大口徑的重武器如重型火炮、坦克則完全無法自產,在整個抗日戰爭中我國每年消耗的迫擊炮炮彈數量平均只有70萬發,山炮和榴彈炮的年使用量只有40萬發,連德國的十分之一都比不上。

可以清楚的看到,當時積貧積弱的中國在兵員、裝備和武器彈藥的補充上跟德軍的相差甚遠,甚至連日軍都比不上。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德械師雖然傷亡慘重卻很難補充,最終只能成為歷史的塵埃。

軍官素質:

在二戰正式爆發之前的德軍中,一個剛入伍新兵想要成為軍官可不是那麼簡單。

按照德軍在二戰戰前的規定,新兵想要成為軍官,需要先接受八周的新兵基礎訓練,然後進行4~8周的進階訓練,不同的兵種進階訓練的時間不同,之後便會進入專門軍事院校進行大概8周左右的基礎軍官課程,學成之後便在專業的兵科學校學習16周左右的兵科知識,最後便是進行長達8周的實習考核,等這個考核通過之後,就可以成為一個少尉軍官重新入伍,大概需要花費的時間最快也不會低於十個月,最終得到的軍銜只是一個少尉,之後才是慢慢積累前線指揮經驗,按照戰功進行升職。

就以德軍著名將領曼施坦因為例,他先是在柏林軍事學院學習專業的軍事知識,之後在前線擔任基層軍官,先後參與了對俄國和塞爾維亞的進攻,同時在西線參與過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一戰結束之後長期在軍中任職研究戰略戰術,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率軍在克裡米亞半島取得輝煌戰績才被升為元帥,德軍便用這種嚴苛的教育方式確保軍官的素質。

而抗戰時期的國軍將領,從離開軍校那一天開始除了短期培訓班之外,便很難接受正規的軍事深造。國軍由於缺少軍事方面的專業人才,所以很多人打完一仗就升官,減少了他們歷練的機會。當他們連一個營都還指揮不好的時候,讓他們去指揮一個團或者一個師,不想犯錯簡直不可能,就連蔣介石也直言:「我們做總司令的,只比得上人家一個團長,我們的軍長,師長只當的人家的一個營長和連長。」

而在底層軍官中,國軍的底層軍官大多是由戰功升起來的,擅長作戰,敢打敢拼,但是對於軍官所需要的指揮能力卻極其缺乏。

作為當時中國最精銳的力量,和桂軍、川軍這些軍閥部隊相比,德械師的底層軍官素質的確要更高一些,但跟德軍相比則差距巨大,這也註定了德械師的戰鬥力難以和一個德國步兵師相比。

從各個方面來看,一個德械師的戰鬥力都難以與一個德國步兵師媲美,相較於武器上的差距,德械師與德國步兵師在後勤補給和軍官素質上的差距其實更加難以跨越。

關注我,還有更多驚喜!!!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聯刪!!

相關焦點

  • 德國出口大量武器給國民黨,然而德械師究竟與真正的德軍差多遠
    德械師的裝備跟德國步兵師的裝備相比,不在一個層次,還有很大差距。30年代前期是中德兩國的蜜月期,希特勒看中了中國的礦藏,蔣介石希望藉助德國的力量建設軍隊;雙方各取所需,合作愉快。中德合作期間,國民政府聘請了很多德國軍事顧問,在他們的指導下,按照德國的軍事訓練標準對國軍進行組建和改編,配備的是德國造武器,其真正的稱呼是「調整師」,德械師是外界對他們的稱呼。
  • 抗戰時期王牌精銳「德械師」和真正的德軍師差在哪裡?火力根本不是...
    那麼連排一級作戰單位比較來看,國軍德械師在紙面火力,雖然可能略遜於德軍步兵師標準,但是還算是同一級別的東西,那麼到底我們的德械師差在哪裡了?那就是營一級的作戰單位之後的火力比較了。 營級以上火力:相差懸殊 國軍德械師和正規德軍師在營級以上的火力配置上出現了巨大的差距。
  • 國軍裝備一流的德械師,與真正的德國師相比,戰力是啥水平?
    以中正式步槍為例,它和德軍使用的98k是同宗型號的步槍,LeFH-105榴彈炮也是德軍師一級自用火炮、其中FH-150榴彈炮人家德國人還是使用30倍徑標準型13公裡射程的,而賣給中國的150榴彈炮是萊茵金屬公司為中國量身定製的32倍徑射程達15公裡的定製版。而PAK-36型37毫米戰防炮也是初期德軍的主要武器之一。
  • 看看德械師和德國步兵師的差距,才知道中國和德國差了多少
    文/寂寞的紅酒 提起德械師,也許大部分人都不陌生。德械師可謂是家喻戶曉,是抗戰初期我國最精銳的部隊。在上世紀30年代,中國和德國進入了蜜月期,在德國的幫助下,中國組建多個精銳的德械師,其中以第36師、第87師和第88師裝備最為精良。德械師是當時中國最精銳的部隊。
  • 「德械師」的由來:二戰日本的鐵桿盟友德國,為何大力幫助中國?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五大主力」之前的抗日戰場上,中國裝備最好,戰績最好的軍隊,是四個德械師,它們是:87師、88師、36師、教導總隊。 德械師,就是用德國軍械裝備的部隊。當年,中國和德國曾有過一段「蜜月期」,中國擬用德國武器裝備60個師,但由於各種原因,最後只裝備了四個師。
  • 詳解電影《八佰》德械師:美英封鎖,4億人1月口糧換德國槍炮
    按照德械師的建制標準,一個師要列裝150毫米口徑重型榴彈炮4門,山野炮36門,另有1924式毛瑟步槍而當時中國的重型榴彈炮數量為0,山野炮全國只有區區138門。 1934年4月,中國通過瑞士索洛託公司代理,向德國克虜伯公司採購了首批重型武器—24門150毫米榴彈炮,每炮配1000發炮彈。 此後,包括高射炮、M1935鋼盔、汽車、戰機在內的德制武器裝備源源不斷的到貨並撥給調整師各部。
  • 若日本全面侵華戰爭在中國軍隊德械師整編完成後爆發,結局會怎樣
    而接受了德式(仿製德式)裝備、按德國顧問建議編組、接受德國顧問系統訓練與指導的部隊則稱為中國德械師。因為這些德械師數量較少,且武器裝備並沒有達到真正德械師的標準,在抗戰的前幾個月裡這些德械師幾乎損失殆盡。如果日本侵華戰爭推遲幾年爆發,中國軍隊的60個整編德械師全部完成,完全達到德國師標準,那麼抗戰形勢會不會發生逆轉,中國軍隊有沒有能力抵擋住日軍的進攻?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德械師編制及武器配備是怎樣的。
  • 二戰時期抗戰中的「德械師」
    德械師,民國時期是接受了德式(仿製德式)裝備、按德國顧問建議編組、接受德國顧問系統訓練與指導的中國軍隊。截至抗戰全面爆發前,國民政府僅調整了30個步兵師。這30個步兵師因接受德國軍事顧問的訓練,官兵頭戴德國M35鋼盔並裝備及少量的德式武器,因此日後被稱為「德械師」。
  • 揚名於抗日戰場的國軍德械師 能和德軍相比嗎 看雙方裝備就明白了
    國軍德械師、蘇械師的存在,其實已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尤其是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那些名義上擁有著德式裝備和德式軍事訓練的部隊,諸如中央軍校教導總隊或或者是36師、87師和8師8三個步兵師
  • 中國「德械師」的命運:曾一度逼退日軍進攻 最終卻全軍覆沒
    在1945年日本戰敗後,原德械師教導總隊隊長桂永清,被任命為民國海軍總司令。早在北洋海軍建軍之時,就從德國購買了三艘鐵甲艦。隨後,李鴻章又出訪了德國,見了當時的德國首相俾斯麥,建立起了良好的個人關係,又追加了幾十門克虜伯大炮,裝備在海岸的炮臺上。 德國因為一戰的失利,整個歐洲國家都被人嫌棄和打壓。再加上裁軍,使得很多的德國軍人因此沒有了生活的來源。他們中間的優秀的人才,就被邀請來到中國。
  • 抗戰時期德械師的裝備與日軍相比更好嗎?一種武器遭日軍強力碾壓
    咱們先來看德械師,德械師基層單位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在火力爆發方面的優勢,殺傷力較大,但不足之處是命中率比較低,再加上各個單位所配發的彈藥基數不多,這就導致整體戰鬥力方面不強。
  • 一個步兵師的火力配置如何?
    那麼,此時一個德國師有多少兵力呢?因為很多師損失慘重,所以實際兵力和編制相差較大。第320步兵師參加了庫爾斯克戰役,有較大損失但不算致命,留存實力屬於不弱不強的程度,所以具有一定代表性。其在1943年8月底的狀況為:全師9945人,32門榴彈炮(24門105毫米口徑、8門150毫米口徑),21門75毫米重型反坦克炮,21門50毫米中型反坦克炮,14門步兵炮(75-150毫米口徑)、69門80毫米中迫擊炮。495挺機槍、9858支步槍和衝鋒鎗。
  • 解析第87、88德械師為何沒能殲滅駐滬之五千日軍
    20世紀30年代,當時的中國和德國展開了密切的軍事合作,進口大量的德式武器裝備,聘請德國軍事顧問訓練軍隊,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訓練出了了一批由德式裝備和作戰思想武裝起來的德械師,這是當時中國最精銳的陸軍部隊,其戰鬥力遠超過以往的北洋陸軍和其他地方軍閥部隊。
  • 看看原版德軍師的配置,難怪當年中國要組建德械師?
    在二戰前期,中國的武器裝備一直是不夠充足的,但在這個時候,中國軍隊卻費盡千辛萬苦地組建了德械師。其實當時中國軍隊可以模仿很多國家的軍隊來建設自己的隊伍,那麼為何中國選擇了德國的軍隊編制?從原版德軍師的配置中,我們就能知道他們有多麼能打了。
  • 如果1937年時,國軍擁有著60個訓練有素的德械師,日軍還敢開戰嗎?
    眾所周知,早在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前的19世紀30年代,當時的國民政府與德國保持著良好的軍事合作關係。德國不僅派出了軍事顧問團,還向中國輸送了大量的德式裝備。中德合作期間,在德國軍事顧問的指導下,按照德國的軍事訓練標準,開始改編和組建德械師,然而這項計劃還未完成,抗日戰爭就爆發了。
  • 二戰時期國軍最精銳的幾支德械師,組建德械師耗費了幾乎三年稅收
    在抗日戰爭中,唯一可以和日軍抗衡的國民黨軍隊,就是幾個德械師。聽名字就知道這是一支裝備了德國武器的中國軍隊,而且每支德械師還有德國的軍事顧問,戰鬥力是非常強悍的。當時的德械師以第36師、第87師和第88師為代表,即所謂新式中央軍。
  • 國軍德械師和真正的德軍相比,差距到底在哪裡?
    30年代初期,中國國民政府接受了不少德國軍隊的先進的思想以及軍事戰略,在德國軍人培養訓練出來的被稱為德械師,那麼這些德械師和德軍師哪個更強呢?德械師雖然吸收了德國的先進軍事訓練,但在軍事裝備方面卻遜色於德軍師,例如德國的步兵班在配有通用機槍的同時也有衝鋒鎗,除去這些也有98k步槍和手榴彈等武器隨身,相比之下,德械師部隊擁有的98k步槍也只是仿造品中正式步槍,而且軍隊中主要火力在於步槍,步槍的火力遠不如衝鋒鎗,而衝鋒鎗的槍枝數量在德械師部隊中是非常少的,德械師只能使用衝鋒手槍來代替,代替品終究不如正品
  • 蘇德戰爭前夕,蘇聯紅軍步兵師編制的調整
    蘇聯紅軍的步兵師也是個多兵種的混合體,在蘇德戰爭爆發前夕,1941年4月份的時候,蘇軍步兵師的規模還是挺大的,這個時候蘇軍剛剛通過了一個新的步兵師編制。值得一提的是,步兵師的編制表上還有1200餘支衝鋒鎗,但它只是個紙面數據,實際上衝鋒鎗大多配屬給人民委員會跟邊防軍,陸軍步兵師裝備的賊少;兩個炮兵團,其中一個團有三個炮兵營合計裝備12門76mm加農炮和24門122mm榴彈炮,另一個炮團有兩營,合計裝備12門122mm榴彈炮和12門152mm榴彈炮,另外每個團還有3挺重機槍,這些都是紙面數據,實際上能擁有這個數量火炮的步兵師很少
  • 二戰美軍陸軍步兵師編制與裝備發展史
    在一戰時期,美軍為了保證充足的火力,步兵師的規模非常龐大,全師上下有2.8萬人,這個編制是其它國家的近兩倍。每師由兩個步兵旅、一個野戰炮兵旅加一個師屬機槍營組成,當然還有工兵團、通信營等等,這些不多介紹,咱們只介紹進攻部隊;每個步兵旅下轄兩個步兵團和一個機槍營,炮兵旅有兩個75mm野戰炮兵團和一個155mm榴彈炮兵團;步兵團下轄三個步兵營和一個機槍連。
  • 野戰尖兵:淺談二戰德軍步兵師編制的中期發展
    《二戰初期德軍步兵師人員編制和裝備的發展》本文接這篇文章,繼續講解二戰德軍中後期的步兵師編制影響二戰德軍中後期編制的原因包括兵源的數量、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以及戰爭的失利,戰爭的失利主要指前線慘敗導致損兵折將、武器丟失或者損耗嚴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