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抗戰中的「德械師」

2020-12-07 即使是不毋

德械師,民國時期是接受了德式(仿製德式)裝備、按德國顧問建議編組、接受德國顧問系統訓練與指導的中國軍隊。

截至抗戰全面爆發前,國民政府僅調整了30個步兵師。這30個步兵師因接受德國軍事顧問的訓練,官兵頭戴德國M35鋼盔並裝備及少量的德式武器,因此日後被稱為「德械師」。

作為國軍主力的德械師參加了整個松滬會戰,僅1937年10月5日至9日,5天的時間德械師就損失過半。

但作為淞滬會戰中堅力量的德械師,硬是憑著血肉之軀挫敗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妄想,上海失守後德械師均退至南京休整,隨後又參加了南京保衛戰,戰鬥之激烈,損失之慘重,至此德械師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此後再無德械師。

相關焦點

  • 抗戰時期王牌精銳「德械師」和真正的德軍師差在哪裡?火力根本不是...
    批判與評價國軍德械師的標準有很多,今天不妨與德械師的老師——正規德軍步兵師來加以比較,看看這些德械師是徒有其表的「德盔師」,還是精簡版卻功能齊全的精銳。 除去空中支援因素(抗戰時期我國步兵的空中支援幾乎為零),我們不妨將兩支軍隊的編制逐級拆開,簡單介紹一下正規德軍師和德械師從下到上火力配置的比較,看看兩者差距到底有多大。
  • 裝備SKS的國軍德械師PK二戰日軍?沒錯,這是在神劇裡才有的情節
    (原標題:裝備SKS的國軍德械師PK二戰日軍?最近看了一部抗戰片,裡面的國軍德械師簡直亮瞎了人的眼睛。歷史上的德械師大名鼎鼎,其實裝備最多的只是德國M85鋼盔,德國武器只裝備了很小一部分。而神劇裡的德械師,從頭到尾都是德國貨,頭盔、軍服甚至連肩章也是德式的,更神奇的是主要的武器居然一水的SKS半自動步槍,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56半。
  • 抗戰時期德械師的裝備與日軍相比更好嗎?一種武器遭日軍強力碾壓
    在以步兵連、排為單位作戰時,日軍可以單方面碾壓德械師,而德械師的基層連排,只有步槍火力,在與日軍交戰時,並不能佔到任何優勢。 擲彈筒在日軍步兵聯隊中的地位何等重要,曾有網友這樣調侃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軍士兵如果沒有擲彈筒,他們簡直就不會打仗,雖然說,這只是一個調侃罷了,但擲彈筒在日軍步兵聯隊中的確屬於強力武器。
  • 看看德械師和德國步兵師的差距,才知道中國和德國差了多少
    文/寂寞的紅酒 提起德械師,也許大部分人都不陌生。德械師可謂是家喻戶曉,是抗戰初期我國最精銳的部隊。在上世紀30年代,中國和德國進入了蜜月期,在德國的幫助下,中國組建多個精銳的德械師,其中以第36師、第87師和第88師裝備最為精良。德械師是當時中國最精銳的部隊。
  • 國軍「德械師」典型標誌:M35鋼盔!抗戰中一共裝備了多少?
    鑑於道具的數量不少,以至於一些劇作中,德式鋼盔竟然有成為國軍在抗戰中標準形象的趨勢。如有一部抗戰電影中,張自忠將軍在殉國前竟然是佩戴著德式鋼盔,這顯然就有悖於歷史事實了。實際上,當時的德式鋼盔數量並不是很多,尤其在全面抗戰前期消耗大半後,即便是國軍中央軍的嫡系部隊也不能人手一頂了。
  • 二戰國軍精銳之師:德械師!
    士兵與小戰士1930年中德合作時期,蔣介石想裝備60個師用以對日軍作戰,但由於種種原因並沒有實現其計劃。正在作戰的德械師士兵!其中,以36師,第87師,88師為代表,即所謂的新式中央軍,全師總兵力為1.4萬人,全部清一色的德國裝備,這些德械師最先投入作戰的主戰場就是淞滬戰役,
  • 蔣介石曾花重金打造的30個德械師,難道真的在抗戰中一無是處嗎?
    中德合作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在軍事方面,德國代表提出了幫助蔣介石政府組建60個德械師的計劃。然而由於當時的中國因工業基礎薄弱,以及財政緊張等原因,僅僅只完成了對國軍30個師的調整,其中大部分都是蔣介石中央軍的嫡系。雖然這30個師頂著德械師的番號,但真正能夠達到標準的,僅有少數幾支部隊,比如第36師、87師、88師等。
  • 「德械師」的由來:二戰日本的鐵桿盟友德國,為何大力幫助中國?
    熟悉抗戰歷史的人,都知道正面戰場上有「五大主力」的說法,指的是:新一軍、74軍、第五軍、18軍、新六軍。「五大主力」在抗戰時期,都取得了突出的戰績。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五大主力」之前的抗日戰場上,中國裝備最好,戰績最好的軍隊,是四個德械師,它們是:87師、88師、36師、教導總隊。
  • 抗戰初3個德械師被打殘,後來都哪兒去了?其實並非默默無聞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全面抗戰正式爆發,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淞滬會戰中,雖然國民黨軍集中了超過70多萬的兵力,但是在日軍強有力的進攻下,節節敗退,艱難抵抗3個月後,上海淪陷,上海市市長俞鴻鈞發布《告上海市民書》,沉痛宣布上海淪陷。
  • 二戰時期國軍最精銳的幾支德械師,組建德械師耗費了幾乎三年稅收
    在抗日戰爭中,唯一可以和日軍抗衡的國民黨軍隊,就是幾個德械師。聽名字就知道這是一支裝備了德國武器的中國軍隊,而且每支德械師還有德國的軍事顧問,戰鬥力是非常強悍的。當時的德械師以第36師、第87師和第88師為代表,即所謂新式中央軍。
  • 抗戰時國軍的德械師和真正的德軍,到底有何差別?專家:沒法比
    抗戰時國軍的德械師和真正的德軍,到底有何差別?專家:沒法比大家都都知道,在民國時期,國民政府曾經花費大量的金錢精力打造德械師,除了當時國民政府的中央軍校教導總隊之外,國軍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前,組建了36、87、88三個步兵德械師,這三個師可以說是當時全國裝備最為精銳的部隊,是屬於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嚴格來說這三個德械師在抗日戰場上面還是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的。
  • 二戰哪些國家援助過國軍:德國幫助建立德械師,美蘇派飛行員參戰
    德國援助組建的德械師德國:前期顧問和軍火德國雖在二戰中作為軸心國和日本是同盟正在進行訓練的德械師除了前期的顧問工作之外,更多的是軍火和物資的支持。在德國的幫助下,30年代民國政府擴建了金陵、鞏縣兵工廠,整個國家擁有一定的軍事基礎能力,更是憑藉著這些德械武器,裝備了25個德械師。不過迫於日本的同盟國壓力,以及權衡德國在亞洲的利益關係,從11938年下半年開始,德國陸續撤走僑民和代表團,這也意味著雙方合作的終止。
  • 德械師和德國步兵師,差的可不止是幾門150mm重型榴彈炮
    由於這些調整師佩戴著顯眼的德國M35鋼盔,所以也被稱為「德械師」,在淞滬戰役和之後的多次戰役中都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但作為國軍在1937年淞滬抗戰中的主力部隊,德械師和一個德國步兵師的差距卻相當巨大。
  • 德械師是否為抗戰主力
    國軍德械師,是接受了德式(仿製德式)裝備、按德國顧問建議編組、接受德國顧問系統訓練與指導的部隊。1930年代,中德合作期間,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德國軍事顧問的指導下按照德國的軍事訓練標準所改編和組建國民革命軍,故對其統稱為德械師抗戰電影《八佰》的票房與話題度不斷呈正比攀升,箇中部分情節與臺詞格外引發爭議。
  • 國軍最精銳的德械師有哪四個
    熟悉抗戰歷史的人,都知道正面戰場上有「五大主力」的說法,指的是:新一軍、74軍、第五軍、18軍、新六軍。「五大主力」在抗戰時期,都取得了突出的戰績。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五大主力」之前的抗日戰場上,中國裝備最好,戰績最好的軍隊,是四個德械師,它們是:87師、88師、36師、教導總隊。
  • 二戰時,國軍中最精銳的德械師,為什麼最終全軍覆滅了呢?
    在抗日戰爭早期的時候,國軍中有著這樣一支精銳力量,軍隊裡面的所有教官都是來自於德國的,不僅在裝備和訓練上完全參照當時的德軍,甚至戰鬥力和當時的德軍旗鼓相當。但是,這支軍隊和日軍交戰中,卻全軍覆沒了,沒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支軍隊就是:德械師。
  • 德械師,國軍中最精銳的部隊,為何會在與日軍作戰當中全軍覆滅?
    德械師,國軍中最精銳的部隊,為何會在與日軍作戰當中全軍覆滅?素材來自網絡,文章原創再強大的對手也是會有弱點的;再精銳的軍隊也有遇到對手的時候。今天小編就來說說,抗戰早期,國民黨軍隊德械師,一個國軍中最精銳的部隊,最後卻在與日軍作戰當中,全軍覆滅了。這是怎麼回事呢?要知道,這個國軍的德械師,裡面所有的教官都是來自德國,而且還訓練的時候也是完完全全的按照德軍進行的,裝備也與德軍一般無二。因此,國軍德械師的戰鬥力那是相當了得,可與德軍匹敵。德械師全稱為「德械樣板師」,這個師團的組建需要從一戰說起。
  • 清軍1個師大炮數量:比抗戰4個美械師還多
    其實後來的抗戰德械師和美械師在炮兵火力也不如清末的北洋新軍,在步槍上則差不多,唯一的優勢就是機槍比較多。抗戰美械師最強配備,也不過是1個美械師12門75毫米山炮,1個步兵團4門37毫米戰防炮。 1個步兵營2門81毫米迫擊炮,這已經是美械師完全配備的標準。而抗戰德械師呢?那些調整師,一個師12門75毫米山野炮,1個步兵團6門迫擊炮,另1個步兵師還有4門機關炮和6門戰防炮。
  • 第36、87、88師三大德械師與首都警衛軍的淵源
    北伐戰爭時期又在警衛營的基礎上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警衛團。 1927年4月18日,國民政府遷都南京。警衛團擴編為首都警衛師(轄6個團)。國民政府將首都警衛軍警衛第1師改編為第87師,警衛第2師改編為第88師。任務依舊是守衛首都南京。因此在隨後的一二八淞滬抗戰中是所抽調的11個嫡系師援軍中最先抵達上海的部隊。
  • 國軍3個德械師,被譽為王牌精銳,卻為何沒被列入國軍5大主力軍
    而同樣是進口裝備,曾盛名的國軍德械3個師,無一列入其中。說到國軍的德械師,自籌備開始至抗戰淞滬會戰,都是歷史學者熱議話題。8.13淞滬抗戰,在抗日戰爭歷史上有著極為關鍵的作用。日軍曾幻想「三個月滅亡中國」,在歷時三個月的大戰裡,日軍投入8個師團、2個旅團及海軍陸戰隊共20萬人,死傷約6萬人;中國軍隊投入8個集團軍(轄48個師和24個旅)共60餘萬人,據統計傷亡達33萬人。在淞滬會戰開始前,國軍德械師一直被外界譽為王牌精銳,在淞滬會戰中,也發揮出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從結果來看,卻遠低出了戰前人們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