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深處的一幕,感動了400萬網友。最近看到一張十分暖心的照片,涼山副州長楊卉在煮飯,涼山喜德縣縣長黎平忙著幫忙,央視記者在一旁認真地講解,背後還有位彝族姑娘負責切菜。他們不是一家人,卻勝似一家人。
這正是央視新聞、佛山聯手拼多多在涼山喜德縣開展扶貧直播的一幕,鍋裡做的是彝族名菜"坨坨雞"。多方努力下,這次直播總銷售額超過600萬,刨除從貧困農戶處採購的成本,剩餘部分將用於改善當地的醫療、教育水平。
涼山州屬於"三區三州"之一,是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從2012年3月國家級貧困縣調整名單出爐算起,中國已奮鬥8年多,如今還剩下52個國家貧困縣,涼山佔7個,喜德縣就是其中之一。
造成喜德縣貧困現狀的,不僅是因為交通不便,阻礙這裡經濟發展;還因為複雜的地質地貌,泥石流等災害頻發,威脅村民生命財產安全。
近年來,除了州裡的大力投入,讓村裡通公路,村民住進樓房,當地農民的收入來源主要還是靠特色養殖和種植。當地的跑山雞就是在稻田間放養,足月養成,肌肉緊實;這裡產的"象牙香"稻米,也是用山泉水澆灌,口感柔軟細嫩。
可和很多地方一樣,東西好並不代表容易賣出去,更何況這裡還是大涼山深處。於是,這才有了央視新聞聯手拼多多在這裡搞扶貧直播的一幕,要通過網際網路鋪路架橋,助力涼山好貨走向全國各地。
對這些在地裡摸爬滾打一輩子的涼山農民而言,他們缺的也正是能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和穩定的市場,幫助他們把農貨賣出去。因為只有賣出去,村民的錢袋子才會真正鼓起來。
一位彝族老阿媽聽說自己餵的雞被賣到了北京,激動得直點頭,感慨道她這輩子都沒去過北京,誰曾想她家的雞反倒跑去了,在以前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確實,網際網路為當地很多人帶來了陌生又可喜的變化。
需要注意,這次央視新聞、佛山和拼多多來這裡,可不僅是幫當地村民賣貨這麼簡單,還要教會大家做電商。前不久,佛山和拼多多在這裡聯合主辦了"佛涼協作"新農商主題線上培訓。
目前涼山州11縣的合作社帶頭人、退伍軍人和返鄉大學生等4000餘人接受了培訓,這批學員裡,很多大學生現在已經在拼多多上開出自己的第一個店鋪。
也就是說,將有越來越多的涼山農民,自己種地自己賣,這條由網際網路撐起的農產品供應鏈,直連著涼山深處和北上廣市場,農民才是真正的老闆,掌握著利益大頭。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涼山這溫馨的一幕正在昭覺縣、喜德縣等多個貧困縣出現,"融化"了所有的艱難險阻,點燃了涼山人的奮鬥熱情!脫貧攻堅是14億人的大事,涼山也要快馬加鞭往前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