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人到無求品自高!

2020-12-17 讀一世界

「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這句話是清代文學家紀曉嵐的先師陳伯崖寫的。它告誡人們:不要一味追逐功名與財富,要懂得知足,不為外物所羈絆,不畏浮雲遮雙眼,才能獲得一種超然物外的。

人要無求,不是人生的不思進取和漫不經心,也不是心灰意冷和垂頭喪氣,更不是一籌莫展、難掩煩悶的消極態度和庸人哲學。而是告誡人們要擺脫功名利祿的羈絆和困擾,不必強求,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

「求」,是人生品格的體現,但為事在人,淡泊的人生雖然說沒有轟轟烈烈揚名內外,也沒有顯赫的地位,可它的確是人們需要達到的境界。

什麼樣的人生才算是大自在,是位高權重、追隨者眾,還是悠然自得、少奢寡求地享受每一天?對於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看法。

在漫長的官場生涯中,一時一刻都不曾忘記「廉潔」「清政」。最初在山東濟寧當「運河河道總督」時,便立下一塊石碑,上面鐫刻著7個大字——「人到無求品自高」,一針見血地道出無私無欲的崇高品德,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時刻鞭策自己、激勵自己。後來任江蘇廉訪使時,他在官署大廳最顯眼的地方,掛出一幅自己親書的條幅,「願聞己過,求通民情」,由此可以看出他念念不忘的「做官準則」,處處關心民情疾苦。

1838年,林則徐前往廣東查禁鴉片。無疑,在貪官們眼中,這是一個求之不得的肥差,不知會有多少白花花的銀子裝進私人腰包。也許正是如此,林則徐出發前,便向沿途所有州縣驛站發了正式通知,言明奉旨去穗禁菸,只帶僅有的幾名隨員,乘坐車、船、轎,一律自己掏錢付費,不得張羅迎接、操辦酒席。

到廣州後,儘管公務千頭萬緒忙得不可開交,林則徐還沒有忘記給夫人寫封家書,千叮嚀、萬囑咐:「做官不易,做大官更不易,我是奉命唯謹,畢恭畢敬。夫人務囑二兒須千萬謹慎,切勿仰仗乃父的勢力,和官府互相往來,更不可幹預地方事務。」家書發出後,林則徐面對官場的腐敗,風氣的汙邪,還是放心不下,提筆又語重心長地給在京翰林院任職的長子寫道:「吾兒年方三十,僥倖成務,何德何才,而能居此,唯有一言囑汝者,服官者應時時作歸計,勿貪利祿,戀權位,而一旦歸家,則又應時時作用計,勿兒女情長,勿荒棄學業,須磨礪自修,以為旦之為。」

鴉片給中華民族帶來的災害,比山重,比海深,要徹底禁絕,談何容易。國內權貴的阻撓,朝臣的牽制,腐朽勢力的破壞,更有外國侵略者的大肆威脅、挑釁,實在是困難重重。但一心想著民族利益的林則徐堅定表示:「死生命也,成敗天也,苟利社稷,不敢竭股肱以為門牆辱!」

1839年6月3日,虎門海灘成了萬人矚目的地方。6月25日,多達200多萬斤的鴉片統統化為灰燼,一斤一兩沒有被偷走、流失。

這場鬥爭,揭開了近百年來反對外國侵略鬥爭的序幕,也是林則徐光輝一生的生動寫照。官場40載,行跡踏遍14省,統兵40萬,到頭來仍兩袖清風,一貧如洗,實在令人可欽、可佩!

所有這些,正如他故居廳堂懸掛的那幅親筆所書的格言所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淡泊名利、無欲則剛,是無求的最高境界。那種碌碌無為,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是庸人的哲學。在面對名利和低級趣味的生活時,我們要無所求;對待事業和人生,卻需要孜孜不倦地追求。

世界上有兩種花,一種花能結果,一種花不能結果,不能結果的花更加美麗,比如玫瑰,又比如鬱金香,它們在陽光下開放,沒有任何明確的目的,純粹只是為了快樂,這就夠了,快樂本身就是成功。

人也像花一樣,有一種人能結果,成就一番事業,而有一種人不能結果,一生沒有什麼建樹,只是一個普通人而已。

當我們年輕的時候,以為什麼都有答案。可是老了的時候,才會發現其實人生並沒有所謂的答案,更沒有標準答案。

我們對於成功的定義總是太過於狹窄,把名譽、金錢、地位和世俗所認可的一切當成了成功。

孟子說過:「養心莫善於寡慾。」寡慾即是少有索取、不過度追求虛無的東西,尊重萬事萬物的自然發展,自然也會有同等的回饋。人的一生只要做到無欲無求,必然可以安然享受生活,享受人生幾十年的美好時光。

當然,在現代生活中,很多人未必完全做得到「無欲無求」。有求與無求本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能否正確對待有求與無求,反映了一個人的思想品德、人格情操的高尚和低下。品德高尚的人,名利上無所求,事業上卻是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品德低下的人,看重的是名利地位,追求的是個人利益,一旦滿足不了個人私慾,工作上就怨天尤人,不思進取。

人到無求品自高,是一種超脫,是一種淡然,是一種勇氣,超然物外,像白玉蘭那樣,卓爾不群,纖塵不染,帶著某種孤傲與矜持,超然於世俗之上。所以,只要我們一生都在腳踏實地去幹事,即使創造不出什麼輝煌,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真實、追求的快樂,也能「得魚固可喜,無魚亦欣然」,人生載不動太多的煩惱和憂愁!唯有內心泰然、坦然,才能無往而不樂。

相關焦點

  • 「人到無求品自高」與「人到品高自無求」
    「人到無求品自高」,乃婦孺皆知勵志教化金句,也是各式「心靈雞湯」常用洗腦「迷魂藥」。此語本出自紀曉嵐先師陳伯崖所撰一聯,原文為:「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悲催的是,「人到無求品自高」不過是空想「烏託邦」罷了,人們「眼見為實」的倒是「人到無求品也低」。
  • 醒世珍言(人到無求品自高)
    事能知足心常樂, 人到無求品自高。請君檢點眼前人, 一年幾度埋荒草。荒草高低新舊墳, 可憐寒食無人掃。人生光陰既不多, 勞心苦算意若何。充飢不過三餐飯, 覆體能穿幾匹羅?可惜富翁無腳費, 不能搬運到黃泉。萬事自然莫強求, 何須昧心用機謀。飽餐三飯應知足, 得一順風便可收。生了了生何時了, 害人人害幾時休?冤家宜解不宜結, 各自回身看後頭。
  • 人到無求品自高,事能知足心常樂
    從友人發的微信圖片說開去,「人到無求品自高,事能知足心常樂」。此人生退休養心之法也,其中道理參半。青壯年皆不宜用此法,人生應順應自然規律變化,到什麼時候明白什麼道理。青少年如朝陽,如太陽初升,應蒸蒸日上。
  • 人到無求品自高-不等於放縱自己,無所事事、遊手好閒
    這樣的「無欲無求」是真的無求嗎?2、人到無求品自高,是清文學家紀曉嵐的老師陳伯崖撰的一副聯書,原文是:「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這裡說的「無求」,是告誡人們要捨棄滿腦子的功利與浮躁,不為外物所羈絆,不為浮雲遮雙眼,從而獲得一種超然物外的自在與寧靜。
  • 俗語中的大智慧: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原文】「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一一清·陳伯崖【俗語解讀】「人到無求品自高」這句俗語取自清代文學家紀曉嵐的先師陳伯崖所作的上面這幅對聯。人到無求品自高,是一種至高無上的生活境界,一種良好的心態。人人都希望快樂,都追求幸福,其實簡簡單單就是快樂,平平淡淡就是幸福。人生在世,不要把功名利祿看得太重,切勿貪心,要有節制,適可而止。無求是一種超脫,是一種淡然,是一種勇氣。也只有做到無求,才能知足心常愜,才會逍遙快樂!
  • 「人到無求品自高」
    它讓人產生幻覺、欲望和爭鬥,內心難以平靜。無數的世人都想將名利據為己有,卻常常又被名利所俘獲。只有少數的智者能夠遠離名利,自在生活。這些人他們的生活是簡樸的精神,卻是飽滿和充實的。這種人自然才豁達自由,也便少了許多憂傷與煩惱。古文中曾有言,「錢財不積則貪者憂全是不優則誇者悲。勢物之徒樂變。」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
  • 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當下國家推行的道德教育,用道德育人,道德鑄心,讓每一個人都能醒覺智慧,擁有智慧。感謝您,願您幸福健康快樂。我要感謝他們兩個,能在我講《禮記》的時候,有非常獨到的見解。而我自己也只是學習者,根但大家願意和我交流,還是表示表示感謝。先看上段的作者,根據《道德經》說出了不能學習。下段落又說,必須學習知識,才可以。
  • 「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周恩來家的家訓
    「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這一周恩來家的家訓,懸掛在周恩來祖居旁故居裡的小堂前。周家家訓是於1998年陳列於此的。由於這兩句周家家訓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又蘊含正氣和清廉之風,且十分易記,受到了人們的喜愛。周恩來紀念館裡還陳列了周恩來親自製定的十條家規,這十條家規更寄寓著周恩來總理的高尚品格。這十條家規是:1.晚輩不準丟下工作專程來看望他,只能出差順路時看看。
  • 再談對 「人到無求品自高,事能知足心常樂」的看法
    再談對 「人到無求品自高,事能知足心常樂」的看法,愚以為此句話對於立志於學術與藝術上追求的人,猶如水面上的一層油光,亮而光鮮。由此及彼,不談學術,因為有點對書法痴情愛好,權當說一下對藝術的刺激和感受吧。
  • 人到無求品自高——無欲無求,才可以做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人到無求品自高,人沒有欲望了,品德也就自然高尚了。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就太難了,世上又有幾人逃過欲望的牢籠呢?孔子就曾感嘆說: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欲,焉得剛?孔子意思是說,我始終沒看到過一個夠得上剛強的人。他這個「剛」字,可不是脾氣大的意思,剛的人是方正、正直,並不一定脾氣大,但一定是有品德、有智慧、有修養的人,。
  • 都說「人若無求品自高」,可在這物慾橫流的世上又有幾人能做到呢
    「人生百年都在醉,不過三萬六千場」意思是說,人就算是能活一百年,並且每天都把酒當歌的醉倒,也只不過三萬六千次而已。形容人生短暫,要珍惜光陰,好好快樂地享受人生的每一天。那麼如何去享受這珍貴短暫的一生呢?一個字「品」。
  • 弘一法師格言別錄,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弘一法師《格言別錄》7、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弘一法師《格言別錄》8、我們即使有十分福氣,也只好享受三分,所餘的可以留到以後去享受;諸位或者能發大心,願以我的福氣,布施一切眾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
  • 《太陽盛德導師-超級生命密碼網路共修》 量大人瀟灑,無求品自高,要按下成好事的按鈕成就你我
    💛 《太陽盛德導師-超級生命密碼網路共修》量大人瀟灑,無求品自高,要按下成好事的按鈕成就你我https
  • 檸檬悅讀走心分享
    幾百塊錢,給個機器,還讓你讀2年,你覺得這個利潤高嗎?絕對是貼著成本線甚至略虧也要推的。(以上這些信息轉自凱大)檸檬悅讀亮點:大語文!大語文的時代已經來了,這個只要對孩子教育稍微有點用心的家長都會知道。學好語文是學好一切學科的基礎,從小到大的各種考試的區分度主要在於語文,未來15%的學生完不成試卷。
  • 學會閱讀才能悅讀悅生活
    從「閱讀」到「悅讀」,這既是經濟社會發展和進步的一種體現,也是讀書境界的一種質的飛躍和提升。  中華民族是熱愛學習、勤於學習的民族,更有著讀書、愛書的優良傳統。「讀書以修身,讀書以明志」「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些膾炙人口的詩詞名句,既是古人喜愛讀書、重視讀書的真實寫照,也鼓舞和激勵著今日人們讀書的決心和熱情。對於這樣的好傳統,我們要繼承、要發揚。  與此同時,我們更應與時俱進地把這一好傳統創新發展好。
  • 必勝客舉辦「悅讀食光」分享會 分享美食與書香
    「腹有詩書氣自華」。正如作者孔見先生在《海南島傳》中對這座美麗城市的描述,以時間為軸,以人、事、物為經緯將這座小島的前世今生娓娓道來。「黃花梨:一種植物的人間傳奇」、「黎母真人白玉蟾」、「衣冠南渡:從閩南到南溟」……每一個故事的背後都是這座小島歷經歲月的獨特風致。在場的讀者中有剛來海南不久的遊客,也有正在大學就讀的學生,無一不對書中描述的悠久歷史、人文生活、傳奇故事所深深吸引。
  • 「親子悅讀新模式-快樂成長新場景」果倍爽悅讀嘉年華圓滿收官
    閱讀推廣人黃小衡、中少總社數字中心總監顏顯森、華彬快消品集團百仕欣飲料(北京)有限公司市場管理部副總監郭曦嘉及獲獎家庭代表共同參加,經過長達一個小時的直播節目,對「果倍爽悅讀樂園」平臺及線上活動進行總結,也為更多親子家庭解讀了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
  • 煙臺人遊巫山|揚光普趙悅讀會走進巫山公益宣傳行動正式開啟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希望我們悅讀會的點滴行動,能讓孩子們感受到讀書向上的美好力量,向他們傳遞微笑,親和,平等,暖善」,趙揚有感而發。 在小三峽烏篷船上,悅讀會成員和巫山景區大使聶文麗,共同「唱響小三峽」。他們進行了山歌對唱,美麗的歌聲蕩漾在美麗的小三峽,人在船中遊,宛若一幅和諧的自然畫卷。
  • 「字暖人心 有愛分享」 在必勝客悅讀食光餐廳邂逅公益閱讀分享人
    ,伴隨著一陣稚嫩的童聲,必勝客悅讀食光餐廳的公益閱讀分享活動正式開啟。說起這家悅讀食光主題餐廳,嘉順說他周末經常到這裡來:「我很喜歡這家必勝客,因為我在這裡還認識了很多跟我一樣愛看書的小夥伴!」在餐廳裡的閱讀區域,給孩子們準備了豐富繪本與圖書,這裡也成為很多「小書友」分享美食、交換繪本的理想場所。嘉順的熱情朗誦也感動了廣西新華書店集團、廣西邕華圖書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除了向必勝客餐廳捐贈了一批精品繪本,還特別為嘉順贈送了一套繪本故事書。
  • 上聯:風卷愁雲佳訊到;下聯敬請才子佳人惠贈!
    今天的這篇經驗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對聯愛好者朋友們。一、按照平仄方法區分,那就是看對聯的最後一個字,上聯的最後一個是三聲和四聲的話,那就是仄聲。下聯的最後一個字是一聲和二聲的話,那就是平聲。平聲(第一、二聲)在左,仄聲(第三、四聲)在右。否則讀起來常常就會感到非常的彆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