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慣了塞北的黃沙和雪山,厭倦了江南的小雨綿綿,這一站跟隨小編的步伐,前去樂山大佛,一起體驗那歷史的震撼和這世界第一大佛的壯觀。
先讓小編簡單介紹一下樂山大佛的歷史吧。樂山大佛位於三江匯流之處,也就是位於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匯流處。公元前七百八十一年開始修建,期間經歷了唐代由盛轉衰的安史之亂,主建人海通和尚的去世,直到九十多年以後才徹底完工,期間歷經了三代人的心血。世事無常,滄海桑田,最後才得以問世。期間的辛苦和心血我們只能從那瀚海的史料中去找尋,期間其實也只是寥寥數筆,根本無法完全體現這尊大佛的幾代人在其身上所花的心血。
可能現在看到這尊大佛的壯觀時,不少人會疑惑,為什麼要花幾代人心血,無數心力和金錢花在這尊大佛的身上,這樣豈不是很浪費金錢和人力,畢竟在一座山上建築大佛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其實之所以會有樂山大佛,還是因為水災的困擾,此處地處三江匯流之處,雨季時水患頻發,而過往船隻常常因為激流找不到方向,船毀人亡,為此海通和尚才想到修建大佛,一來為人指路,二來也是保佑此處過往人員的平安。也正是有了大佛以後,之後的傷亡人數也確實有所減少。
大佛身高七十多米,依山而建。又在凌雲寺廟下面,又稱樂山凌雲大佛。其腳趾頭便可以坐二十幾個人,其壯觀程度可想而知。位於山中,周圍依山傍水,綠樹蔥油,吸引了無數參觀它的遊客,但是誰能想到,樂山大佛最初發現是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一位外國人發現的,也正是這樣一座大佛,在軍閥戰亂時期,還一度被軍統拿來當練槍的靶子。
時隔千年,看到這座大佛可能更多吸引我們的地方不是這的美景,而是其本身的壯觀程度,據說原本大佛外圍是有與其同大的樓閣的,但因為樓閣乃是木製又因為時間的力量,所以木製樓閣不曾隨大佛一起保存下來,而是只留下了在外接受風吹雨打的大佛。
我們登到山頂可以看到大佛的巨大頭顱,而往山下望去便是大佛的軀體,而下山乘坐船隻便能看到大佛的整體,但即使是這樣,現在的大佛也不是當初修建好的原本模樣了,歷史上它曾有幾次大規模的整修,飽經歲月洗禮,人們後期保護改變了很多它原來的樣貌。
時隔千年當年的種種不得而知,但是大佛如今卻保存至今,值得我們慶幸。據說建國初期,有一位遊客還發現了一位臥佛,而這座臥佛正是這座山的全部,這也許是巧合,當年的海通和尚是否知道我們不得而知。如今我們要做的就是保護這座大佛,感受它的獨特魅力,同時也為先人的智慧感到驕傲。世界第一大佛,感嘆它的壯麗同時,也該欽佩我國燦爛的文明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