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3 14: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在上海生活,
見慣了高樓林立,
看遍了繁華熱鬧,
但老底子上海人的故事,
都發生在弄堂裡;
上海人的記憶,
都藏在一條條的老街裡。
去過西塘,
遊過烏鎮,
忽然發現阿拉上海,
也有那麼多有韻味的老街,
在遠離市區的地方,
保留著這個城市
最深的底蘊。
上海老街
黃浦區方浜中路
上海老街又叫「小東門」,
這裡原是上海對外貿易、
小商品交易的重要場地,
見證了上海的經濟社會發展。
初到上海老街,
便覺回到了100年前上海的繁華集市,
這裡是最能體現上海古老風雲的街巷,
也是民間365行聚集之地,
被稱為老上海商旅百業、
市井百態的一幅「清明上河圖」。
七寶老街
閔行區七寶鎮青年路
七寶老街自宋初形成,
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是典型的城中之鎮,
也是距離市區最近的古鎮。
七寶古鎮分為南北兩大街,
南大街以特色小吃為主,
北大街以旅遊工藝品、古玩、字畫為主,
整條街的建築古色古香,
不想買東西奔著吃去的,
直接去南大街就好啦。
七寶古鎮美食
除了吃,
也可以去蟋蟀館、老飯店、七寶戲園、
微雕館、書翰館等,
這些地方都恰到好處地還原了老街百年文化。
南翔老街
嘉定區南翔鎮解放街206號
南翔老街是南翔鎮歷史、商貿和
文化的縮影。
南翔老街分
人民街、共和街、解放街和勝利街,
是傳統的商業區和居民住宅區。
經過整修,
恢復了清末民初「銀南翔」的歷史風貌:
粉牆黛瓦、屋舍參差林立,
大小商鋪鱗次櫛比;
小橋、流水、花園、長廊、
畫店各具風韻。
景區內有梁代的雲翔寺和古井,
五代的雙塔,
明代的檀園和橋梁,
清代乾隆御碑及
民國許蘇民先生墓等文物古蹟。
有名的當然要屬「南翔小籠包」了,
吃小籠包還有講究呢:
先要咬掉一個小口,
吸掉裡面的汁水,
最後才吃餡和皮。
每次來老街,
我都要吃上兩大籠才過癮呢!
州橋老街
嘉定區沙霞路68號
州橋老街保留著明清古民居的特色,
坐落在嘉定古鎮的中心,
是古鎮最繁華、最熱鬧的地方。
有人說,
嘉定的州橋老街,
是嘉定人的根,
在這千步之內,
匯聚了宋、元、明、清歷代的
古塔、石街、老橋、舊廟、名園等古蹟,
人文浩蕩,底蘊深厚。
遊客可在此遊覽孔廟、匯龍潭、
法華塔、秋霞圃等古韻濃鬱的景點,
還可參觀竹刻博物館,
在十字河兩岸觀老街風情,
品風味小吃。
安亭老街
嘉定區安亭街570號
「十裡一亭,以安名亭,以亭為鎮」,
即安亭一名的由來。
安亭鎮是一條江南風格的景區老街 ,
保留了江南水鄉的「路—橋—街」格局,
老街建築內斂而有氣度,
明清時代韻味撲面而至。
徜徉在青堂瓦舍、飛簷鬥角、
古意盎然的安亭老街,
遊客不僅可以在有「上海第一寺」之稱的
千年古剎菩提寺祈福,
還可以登九層永安塔,
賞老街特有奇石書畫,
在綠樹成蔭的水上泛舟。
婁塘老街
嘉定區婁塘中大街60號
婁塘老街,
沒有一些商業化的老街繁華,
但它的可貴之處在於
它留有上海最後的較為完整的「彈硌路」。
嘉定婁塘百年前曾是個商業重地,
如今雖繁華與規模不再,
但街巷格局基本留存下來,
當地以
「婁塘街,條條歪,七曲八彎十七八個天井堂」
形容其獨特建築格局。
青龍老街
青浦區紀鶴公路旁塘灣村
上海的城市特點是以港興貿,
以貿興市。
上海的港口和對外貿易的發端,
始於青龍村。
當地人稱這裡是「舊青浦」,
唐宋時期這裡還有「小杭州」之稱,
至今民間還流傳著
「先有青龍港,後有上海浦」的諺語。
(手繪還原上海千年古港青龍鎮)
青龍老街很短,
只有約200米。
在青龍老街的尾端,
牆上有迄今為止保存較好的兩條新四軍宣傳標語。
一條內容是「鞏固國內團結,保證國內和平」,
另一條內容是「我們要和平,反對內戰」。
兩條標語一條書寫在土地廟後牆上,
另一條則書寫在舊青浦小學後牆上。
青龍老街也被稱為
「最有教育意義的老街」。
很多人知道上海有個靜安寺,
但很少人知道青龍村內有個青龍寺,
青龍寺內還有上海最古老的塔——
青龍塔,
目前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林塘老街
浦東新區東林街
(近三新路)
三林塘老街擁有數千年的歷史,
是魔都少有的清淨的老街之一,
一些繁華的老街向來人山人海,
而這裡讓人感到久違的靜謐與古樸。
宋代隱士林樂耕攜帶妻兒來此創業,
3個兒子分別居於三處,
逐漸形成東林、中林、西林三個村莊,
因此得名「三林」。
三林塘老街被稱為
上海最民俗的老街、
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中國龍獅運動之鄉,
而且是《舌尖上的中國》取景地。
每年四月份,
三林都會舉辦上海民俗節,
有舞龍舞獅、有龍舟、有花燈......
這也是三林塘老街最熱鬧的時候。
除此之外,
三林塘老街裡還有三林名人廊、
三林民俗館、文昌閣等
許多具有三林底蘊和民俗的地方,
是一個了解三林文化的好地方。
高橋老街
浦東新區高橋大同路
358號
很少人會知道,
浦東三分之一的名勝古蹟、
民宅故居都在高橋鎮,
杜月笙家祠、鍾氏民宅、
黃氏民宅、印家花園……
走進高橋老街,
很像是走進一部厚厚的史書,
有人說,
高橋老街保存下來的名人故居、
老宅是上海所有老街裡保存最完好、
也是數量最多的一個老街。
以季景北路為界,
東是東街,西是西街。
東街有江東書院、仰賢堂等;
西街的古宅名居較多,
有聚容堂、趣賞、清逸園、蔡玉潤故居、
齊心頤、長興館、三峽石圖藝術館、
絨繡館(黃氏民宅)、高橋人家陳列館(凌氏民宅)
以及錢慧安紀念館等具有明清風格的建築。
到了高橋,
除了逛名勝古蹟,
最不可錯過的就是高橋鬆餅,
高橋鬆餅因其所制鬆餅皮薄、
層多、餡足、酥鬆、香糯,
而聲名鵲起,
去了不買上一些實在可惜!
行走在青石板路上,
看著長長的舊舊的過道兩邊,
那專屬於老上海的老街腔調,
我的思緒似乎一下子被拉回千百年前,
感受到滿滿的人情味兒。
你是不是也想遠離都市,
去感受一下老街味道了呢?
原標題:《老上海的腔調,藏在青石板路兩旁的老街裡》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上海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