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同款鍋底、聖旨菜單、故宮印章……
這兩天
故宮火鍋店火了
先看看走紅的故宮火鍋
慈禧同款「萬壽菊花鍋」
↓↓↓
江山社稷蘸料
↓↓↓
聖旨造型的菜單
↓↓↓
富有宮廷特色的故宮火鍋
確實與眾不同
也因此一路走紅
隨著故宮火鍋店的火爆
網友們的評論也炸鍋了
↓↓↓
有人點讚:新的推廣方式讓人眼前一亮
有人質疑:是不是營銷過度?
據悉,開業以來,故宮火鍋餐廳就一直處於爆滿狀態,店裡在晚上5點半後才供應火鍋,一直營業到22:00,但不少為火鍋而來的食客下午就在門口排起長隊。工作人員說,3月10日前的電話預約餐位已經全部訂滿,要想吃火鍋只能現場搶號,目前一晚只有30鍋,先到先得。有網友質疑過度營銷:
有人挑刺:價格偏高,服務和專業火鍋店有差距
在點評網站上,不少消費者都稱讚餐廳環境和創意,但認為價格稍貴,光湯底就128元,人均消費價格在200元左右。有網友表示:「等位沒有零食和水,和專業火鍋店相比還有些距離。」「有特色,但味道不至於勾人兒,性價比低。」
有人調侃:宮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
評論跑偏,有人想起了趙麗蓉、鞏漢林老師的小品《打工奇遇》:你看這道菜,群英薈萃,要您老八十,一點都不貴!
有人理解:既傳承文化,又有了收入
有不少網友認為,這樣的做法不僅創收,更有助於推動故宮文化的傳播:
長城評論
對「故宮火鍋」不妨多點耐心
慈禧同款鍋底、聖旨菜單、故宮印章……餐廳有著濃濃的宮廷氣息,看了簡直欲罷不能,這就是故宮「上新」的火鍋店。
有故宮文化加持,餐廳很快成為了北京新晉打卡勝地。據報導,開業以來餐廳就一直處於爆滿狀態,店裡在晚上5點半後才供應火鍋,一直營業到22:00,但不少為火鍋而來的食客下午就在門口排起長隊。且此餐廳在知名餐飲平臺躍居京城火鍋熱門榜榜首。
故宮這幾年因多種「爆款」文創產品收穫了大批粉絲之後,在「網紅」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當初的莊嚴、肅穆被「接地氣」「幽默風趣」所代替。如今,到故宮周圍轉一轉會發現,所謂「皇城腳下」,滿滿都是「生意」的氣息。
火鍋店的開張,更為這種氣息加了一劑「猛料」。
而就在很多人「忙著吃火鍋」時,有人質疑:商業氣息太濃,故宮還是故宮嗎?甚至有人搬出了十幾年前鬧得沸沸揚揚的「星巴克事件」。
2007年,已經在故宮入住了6年的星巴克,被知名主持人爆料並抗議,要求其撤出故宮,隨後引發熱議。半年後,星巴克迫於壓力,撤了故宮分店。
需要注意的是,當初多數人反對星巴克開在故宮,主要因其與故宮的傳統文化不太和諧,破壞了故宮的歷史厚重感。從這點來看,火鍋店倒是很切題。
稍稍梳理會發現,近些年故宮「折騰」得有些厲害。故宮口紅,賦予雍正、乾隆卡通形象,故宮咖啡店等等,這些舉動,聽起來似乎都不那麼「故宮」,但細細想來,一切又都「挺故宮」。
這個600歲的中國傳統文化集大成者,不斷產生熱點、形成話題,「活起來」的故宮,推出的眾多「爆款」產品,讓公眾特別是年輕人參與其中,這看似是對潮流的迎合,實際上是與時代的接通、與人的接通。
破解博物館「轟轟烈烈建、熱熱鬧鬧開、冷冷清清守」的尷尬,故宮的文創之路則提供了非常好的思路,且是成功案例。
2月17日,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九屆年會」上,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曬出故宮帳單:2017年,故宮文創的銷售收入已經達到15億元——超過1500家A股上市公司的收入。
其實,無論是故宮還是其他古建築,價值體現在其承載的歷史本身。這些歷史只有與現代人發生了關聯,它們的核心價值才能得以體現、產生影響,否則就只能是一個陳舊的、冷冰冰的存在,叫人敬而遠之。
但值得警惕的是,無論選擇怎樣的「文創」,都要堅持一點,「故宮必須一直是故宮」,不能本末倒置,對文化造成傷害。
回到故宮開火鍋店的事件上,不妨多點耐心,說不定有些人因為一頓火鍋就愛上了故宮文創、愛上了故宮。(郭慧巖)
你怎麼看?
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來源:長城網綜合、北京日報、長安觀察、國青年報、@故宮博物館、@故宮角樓餐廳、網友評論
責編:李鐵兵、姜薇 編輯:解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