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日本京都:仿照唐朝建立的都城保存至今,街頭依然有藝伎出沒

2020-12-21 老酒環遊世界

在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筆下,京都是一座充滿了濃鬱魅力的風情古都。這裡有他魂牽夢繞的自然風光,也有他深深沉迷的歷史古蹟,是他精神創作的烏託邦樂園。

正是出於對家鄉文化的熱愛和追尋,川端康成才創造出了以京都文化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古都》,這篇詳細描繪了日本風景名勝和探討人性、文化習俗的小說一經面世,就以傳統細膩之美轟動世界文壇,是川端康成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之一;而這座哺育了川端康成成長的搖籃城市也自然而然成為眾人追捧的新興景點,成為世界級的旅遊城市。

不過,當遊客興衝衝的跋山涉水慕名前來時,也常常會犯迷糊,為什麼這座具有千年歷史的典型日本城市竟然和中國的古城如此想像,它們之間是否有什麼淵源故事?

有,當然有。民間就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唐宋建築看日本 明朝建築看韓國 清朝建築看中國 」。從這句話中,不難發現日本和大唐之間至少在建築上還是有著很深遠的連接的。

公元7世紀前後,在李世民和李隆基兩大君王的治理下,唐朝開啟了盛世之年,一度成為世界經濟、政治和文化發展的中心。基於對唐朝的崇敬和仰慕,日本派了大批的遣唐使臣千裡迢迢來到大唐,學習先進的文學、藝術和法律制度等。最終,他們不僅學習了唐朝的文化禮俗,甚至還以長安和洛陽為藍本,將「唐朝古都」搬回日本,複製建造了平安京,也就是現在的京都,作為日本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因此,今天我們才能在京都看到許多具有大唐特色的寺廟和神社,這也是唐朝建築最集中的景點之一。當初修建之時,平安京在整體規劃和布局上,完全仿照了長安的格局來修建。根據地勢情況,平安京被劃分為城北和城南,城北為皇城和宮城;城南則為外郭城,而外郭城又分為東西兩部分,東側為洛陽(左京),西側為長安(右京)。

不過在後續的發展的過程中,西側(長安)因為地勢低洼潮溼逐漸被廢棄,人口便遷移到了地勢更高的東側(洛陽)。因此,如今的京都更具洛陽古城的風韻,日本人也喜歡用「洛陽」「洛城」或者「洛都」來稱呼京都。

毫不誇張的說,日本人對唐朝文化的崇敬之情都體現在這些建築上,而保留至今的京都古建築就是最具代表性的產物。因此,也才有了那句「唐宋文化看日本」的俗語。

當然,京都除了具有唐宋風情的廟宇神社和數不清的名勝古蹟外,「藝伎」這種最具日本特色的時代產物,也是京都頗有代表性的文化。在京都的花街,時常能看到穿著華麗服飾,臉塗得煞白的藝伎。不過卻鮮少有人知道,產生於17世紀的東京和大阪的藝伎起初全部都是男性,他們遊走在京町界外,主要在娛樂場所以表演舞蹈和樂器為主,後來才被女性取代,並一直延續至今。

藝伎是職業期很短的艱苦職業。一般來說,她們的黃金期只有10年,一個孩子從10歲入行,需要在5年內完成從文化、禮儀、語言、詩書、琴瑟、鞠躬等課程,學成後下海,要先當「舞子」才能轉為藝伎,而從陪襯藝伎成為有名藝伎也需要幾年的時間。因此,一個年輕藝伎的花期最多只有十年左右,而過了30歲之後,她們就只能引退或者做年輕藝伎的陪襯。

為了能在短暫的花期內提升身價,一些藝伎甚至還會週遊世界,拓寬眼界,全方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尤其是談話藝術。因此,很多日本公司在遭遇緊急公關或需要招攬生意時,往往也會一擲千金邀請藝伎前來協助,這些年輕貌美的藝伎不但能運用自己如雲春風的談話藝術化解危機,甚至還能給公司帶來好運。

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日本的藝伎行業也進入了蕭條期。據估計,目前整個京都的藝伎僅200人左右,而在18世紀的鼎盛時期,京都的從藝人員就多達幾萬人。而現在,想要見到一名頂級的藝伎,還需要熟人或者名士引薦。

當然,藝伎行業的蕭條除了受經濟影響外,也和女性思想覺悟有關。在全球女性自主意識覺醒的時代背景下,這種以取悅男性為主的服務業自然會受到打壓,衰退成夕陽行業。

但是不管怎麼說,藝伎行業始終是日本文化中最特殊的一環。為了推動藝伎界的發展,京都也推出了藝伎養老金,企圖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從事這一行,保留傳統的日本文化。但是在大環境的浪潮下,藝伎行業還是敵不過時代的腳步。如今,那種回眸一笑百媚生的藝伎形象,也只能作為日本傳統文化的象徵逐漸遠去。

相關焦點

  • 日本京都藝伎歌舞妓的發源地長什麼樣?帶你去看看
    到日本旅遊,很多遊客都會前往京都觀光,這座城市在東京成為現實首都之前,擁有長達一千多年的都城史。對於京都,很多遊客充滿好奇,我也不例外。這裡保留了全日本最多的佛寺和神社,很多建築擁有數百年到上千年的歷史。
  • 日本京都藝伎發源地,建築古樸雅致,隨處可見穿和服的外國遊客
    到日本旅遊,很多遊客都會前往京都觀光,這座城市在東京成為現實首都之前,擁有長達一千多年的都城史。對於京都,很多遊客充滿好奇,我也不例外。這裡保留了全日本最多的佛寺和神社,很多建築擁有數百年到上千年的歷史。
  • 日本的「西安」,為什麼中國遊客很熱衷?京都旅遊應該怎麼玩?
    也就是在那個時期,日本人開始大量仿照唐長安都城的格局(如棋盤式市坊制)和建築風格(皇宮、府衙、商區和居住區等)在日本各地大規模建造城市,平安京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處。雖然時隔千年,但京都從未受到戰爭的波及,所以大批傳統古建築得以保留至今,其中尤以寺廟居多。
  • 日本京都仿照長安而建,為何大名進京卻稱上洛?
    在此期間,倭國正式將其國名定為「日本」,而日本的都城(奈良、京都)也都是仿照唐都長安而建。 794年,桓武天皇又將國都遷至平安(京都),至此,京都成為了日本的國都,直到1868年明治天皇遷居江戶(東京)為止。
  • 日本奈良和京都的古建築,是模仿中國唐朝時的長安所建?
    710的日本平城京(現日本奈良),已經具有了相當的規模,仿照中國唐朝的長安建造。794年,恆武天皇又將都城遷到了平安京(現日本京都)。平安京的構造可以說是長安的縮小版,當時的整個日本社會,是一個被稱為「唐風」的時代。那麼,當時為日本奉為樣板的「唐風」長安,格局是什麼樣的呢?唐朝建立後,將隋朝營建的都城大興城改名為「長安城」。
  • 京都,千年前仿照中國城市而建,千年後又因中國人保存了下來
    遠遠望去京都市區沒有一座高樓大廈 如果要問,世界上有哪個地方能完美的融合歷史和美景,一年四季都值得一去,還值得一去再去,那回答中一定有「京都」這個選項京都自稱「洛」,顯然是與中國洛陽相應 京都是我目前去過所有目的地中 古建築保存最完好、文化感極佳的地方 京都能夠以完整模樣向世人展示需要感謝中國人
  • 京都祇園,日本藝伎的寄身之處是怎樣的?
    所以,很多人對於祇園有個錯誤的認知,認為祇園中的「祇」讀的是「zhi」音,但其實呢,正確的讀法音為「qi」而不是大部分人所認為的「zhi園」哦!一、關於祇園祇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江戶幕府時期,發展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最繁華的時期據說藝伎就多達三千多人。
  • 舊日日本的幽魂 在京都體驗一日藝伎
    京都與東京不同,後者在二次大戰中被持續轟炸夷為平地,在一片焦土上重建起來的巨大現代化迷宮裡早已無處尋覓舊日本的蹤跡。而由於梁思成一紙書信得以保留的京都,卻守住了舊日日本的幽魂。在氖光燈眩目的光芒之後,在卡拉ok的歌舞昇平之外,在巨型購物商場的光怪陸離旁邊,有數不勝數香菸嫋嫋的廟宇和高深莫測的禪宗花園。
  • 京都,一日藝伎
    京都與東京不同,後者在二次大戰中被持續轟炸夷為平地,在一片焦土上重建起來的巨大現代化迷宮裡早已無處尋覓舊日本的蹤跡。而由於梁思成一紙書信得以保留的京都,卻守住了舊日日本的幽魂。在氖光燈眩目的光芒之後,在卡拉ok的歌舞昇平之外,在巨型購物商場的光怪陸離旁邊,有數不勝數香菸嫋嫋的廟宇和高深莫測的禪宗花園。默默旁觀歷史的櫻花樹依舊,曾經芳華的藝伎也艱難地存活至今。
  • 日本的藝伎有哪些規矩?
    在日本京都的二寧坂等老街上,總能看到一些匆匆走過的藝伎。不過,大部分街頭穿和服的女孩(特別是臉、頸沒有描白化妝的)基本都是體驗和服拍照的中韓遊客,真正的藝伎通常不會如此招搖(原因見下文)。不過,這些和服女子倒是給京都街頭增添了一抹日式風情。另外,這邊的藝伎表演行業也很火爆,外國遊客來了這裡基本都會看一場演出。
  • 京都,我最喜歡日本之地,您最喜歡日本哪裡
    相信很多去過日本的國人都有這種感覺,日本人很愛乾淨,大街小巷一塵不染;日本人很有素質,排隊守秩序,不大聲說話;日本人服務態度很好,非常有禮貌,友好;日本文化保留得很好,有一種獨有的恬靜、物哀、幽玄的風格......
  • 為什麼日本旅遊會風靡世界?這座仿唐建造的都城就足以能說明
    京都是日本仿照中國唐朝長安建造的都城,它僅離大阪40公裡,乘坐京阪線就可以到達。由於京都曾在公元794年到公元1868年間是日本的首都,因此保存了許多古日本時期的神社、寺院、宮殿。例如被眾人熟知的清水寺、東大寺。但這裡給大家說一說被稱為日本國寶的本願寺。
  • 京都人為啥看不起東京人
    日本2000多年的歷史上,只有過三個都城,第一座都城是奈良市,建於中國的隋唐時期,城市規劃模仿長安。第二座都城是京都,建於中國的宋時,城市布局模仿洛陽。第三座都城是東京都,成立於中國的晚清時期,但城市建設不再學中國。京都人死活不承認東京是「都城」,因為明治之前,天皇一直居住於京都,京都作為都城的歷史長達1000餘年。京都人還有一種說法,說明治天皇當年到東京「巡幸」,結果一去不復返,是因為遭到了東京人的綁架。
  • 東瀛之旅之最有日本氣息的城市,千年古都京都
    京都的街頭穿著和服的男女伏見稻荷大社作為京都的一大景點,每年來此遊玩的遊客絡繹不絕。加之章子怡主演的好萊塢影片《藝伎回憶錄》也在此取景,所以名氣更盛。袛園是日本保留下來最大的藝伎花街,300多年的歷史,還很多保留著當時的建築風格。袛園也是京都著名的景點,不少攻略提到運氣好的話,可以在這條街看到某藝伎。可惜可能小雨吧,反正小編和朋友們是影子都沒看到。不過,沿路看到有茶屋門上掛有藝伎表演的字樣,據說在這裡的藝伎還有百人餘。
  • 《藝伎回憶錄》|日本知名藝伎美麗而傳奇的一生
    二十世紀初,年僅九歲的小千代被無力撫養的父親賣到了京都祗園的一家藝伎館。小千代從此開始接受嚴格而正統的藝伎培訓。藝館的頭牌藝伎初桃,性情暴躁乖戾,恃寵而驕。又因嫉妒小千代有著一雙美麗而獨特的眼睛而處處針對她。小千代就這樣在藝館中渾渾噩噩地度日,直到十二歲那年的一個下午。
  • 日本為什麼會有藝伎?
    1藝伎的由來日本的藝伎文化是由京都開始向外發展的,而京都藝伎文化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約17世紀的京都八坂神社所在的東山。八坂神社是京都眾多神社及寺廟中一個非常著名的神社,而且歷史悠久。其中有許多稱為「水茶屋」的店,販賣茶、糰子等點心,讓日本全國各地到來的信徒有個暫時休憩的地方。這有點像中國古代沿著官道而設立的茶鋪。當時的人們將在這些店工作的女服務生稱之為「茶汲女」或「茶點女」。有些茶汲女會用歌曲、舞蹈來吸引客人,這種吸引客戶的模式直至今日也很流行。在當時,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商業手法不斷地推陳出新,品質也一直提高。
  • 其實日本曾複製了一個盛唐洛陽
    在中國古時候的很多朝代,都曾實行「復都制」,也就是不只有一個都城。唐朝時期長安和洛陽都有都城之稱,且在唐朝時期,長安和洛陽是最為繁華的城市。日本人被彼時長安和洛陽的繁華以及城內極具特色的建築所吸引,後來日本在自己的國家仿照中國唐朝時期的長安和洛陽,建造出了日本的「平安京」。
  • 日本京都原來是仿造中國古代這座城市而建,難怪中國人這麼喜歡
    日本京都,也稱作西京,是日本著名的而歷史文化城市。位於日本本州中西部的京都,曾經是日本的首都,是一座千年古郡,也是天皇的寢宮。而京都的建立,是在公元794年,算一算時間,是不是和中國的唐朝一樣呢。那麼,其實,其實京都建立也是仿照著古代長安,也就是現在的西安所建造的。這也可以看出,唐朝時期,中國的對外影響力是有多大的了。可以說「有人模仿我的臉,還有人模仿我的首都」。布局京都的道路是呈現棋盤式的,而中間的大道被稱為朱雀朱雀大道。要知道,在古代,朱雀可是我國的四大神獸之一。
  • 日本歷史上最有影響的著名藝伎(圖)(全文)
    不久,在京都負責追捕維新志士的幕府高官島田左近也看上了君尾。在一般藝伎眼中,島田有權有勢,能夠成為島田的妻妾真是求之不得,但君尾卻不為所動,拒絕了島田的求婚。18世紀中葉,藝妓職業漸漸被女性取代,這一傳統也一直沿襲至今。
  • 祇園:京都最大藝伎區,日本最風情旅遊勝地,遊客穿和服拍照
    在我看來,整個日本最具風情的地方只在祇園,它是京都最大的藝伎區。19世紀初,是祇園最繁華的階段,藝伎多達三千多人。直到今天,這片區域依舊繁華,雖然規模遠不如從前,可仍舊是日本現代最著名的「花街」。在祇園,除了現代化的美食小吃店、旅遊紀念品店等等,最為復古並有時代感的建築要屬茶屋(藝伎、舞伎所在場所),茶屋於這裡最早存在的時間是在1665年,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現如今,仍有80餘家茶屋在營業,有藝伎、舞伎約120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