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椒脫貧攻堅③ 大力發展稻蝦連作、薄殼山核桃種植 帶富一方...

2020-12-28 安徽網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晥客戶端訊 全椒地處安徽東部,素有皖東「魚米之鄉」美譽。近年來,該縣精準推出稻蝦連作、薄殼山核桃特色種植等適合地方經濟發展的特色脫貧產業,致力於打造「產業鏈」等脫貧保障體系,保證農民增收。

全椒縣二郎口鎮寶塔村農民在搬運經過初加工的小龍蝦產品。

「一隻蝦」帶活一池春水

今年8 月,全椒縣龍蝦產業協會會長王如峰應邀往返山東、福建、浙江等地,傳授稻蝦連作的「全椒經驗」。經過10 多年發展,得益於「左右逢源」和「魚米之鄉」,全椒龍蝦早已聲名遠揚。

王如峰出身於水產世家,被稱為「龍蝦大王」。2006 年起他就自籌資金,流轉全椒縣二郎口鎮曹埠村350 畝稻田開始養殖小龍蝦,並逐步創造出種稻養蝦的「稻蝦連作」新模式。「現在都講究飲食健康,在稻田裡養蝦最大的好處是綠色環保,因為田裡有蝦,農藥除草劑什麼的都不能用了。田裡的水乾淨了,小龍蝦的肉質也有保證。」王如峰說,養殖小龍蝦就不能再打農藥,所以稻米也非常受歡迎,市場需求大、價格高,非常暢銷。據王如峰介紹,稻蝦連作畝均可產水稻500 公斤、龍蝦150 公斤以上,畝均利潤4000 元以上,綜合效益最少相當於傳統水稻種植的5 倍。

2006 年,王如峰成立了全椒縣首個龍蝦養殖合作社——全椒縣赤鎮龍蝦經濟專業合作社,如今有360 戶村民「加盟」該合作社,發展稻田養蝦14000 畝,戶均純收入達15 萬元以上。小龍蝦養肥了,如果滯銷了怎麼辦?賣不上價怎麼辦?面對一些「會員」的擔憂,王如峰還承諾合作社來找銷路,收購合作社裡48 戶貧困戶、56 戶殘疾戶的小龍蝦時每斤至少比市場價高出0.1 元。

全椒縣稻蝦連作產業到底有多火?曹埠村的丁一告訴記者,現在養蝦大戶在村裡150元/天都找不到人幫忙。面對記者的疑問,丁一笑著說:「每家都忙著養蝦,哪有時間去幫人家幹活?」

記者了解到,曹埠村24 戶養殖小龍蝦的貧困戶都在當年成功脫貧。

近年來,全椒在全縣域推廣「稻蝦連作」模式,稻田養蝦已經成為一道獨特「 風景線」。該縣龍蝦養殖面積也已發展到25.5 萬畝,預計今年年底可達30 萬畝,居全省首位,全縣2 萬多人直接從事稻蝦產業,370 戶900 多名貧困人口通過「一隻蝦」實現脫貧致富。

據了解,全椒縣「赤鎮」牌小龍蝦、「蝦禾」牌大米、「百子銀花」牌龍蝦、蝦田米先後在國家級舞臺斬獲大獎。2018 年1 月,「全椒龍蝦」成功獲批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一粒果」帶來一片財富

烈日當空,室外溫度高達38℃。記者一行來到全椒縣六鎮鎮大殷村,一條水泥路兩旁,滿地樹苗隨風搖擺,綠意盎然。記者經打聽才知道,這是安徽長林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薄殼山核桃種植基地,千餘畝薄殼山核桃連成一片,場面蔚為壯觀。

薄殼山核桃又被稱為美國山核桃、碧根果,兼具食用、藥用、造林等價值。近年來,全椒縣聚力發展薄殼山核桃產業,產量和種植面積穩居華東地區之首。安徽長林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於2016 年入駐全椒縣大殷村,流轉1500 畝土地種植薄殼山核桃,如今已經陸續掛果,經濟效益初顯。土地流轉給大戶種植山核桃,村民如何收益,怎樣保證村民特別是貧困戶提高收入?據介紹,該公司以550元/畝的價格流轉村民土地後,還積極提供就業崗位,現有工作人員60 餘名,均是周邊村民,其中6 人是大殷村的貧困戶。

今年54 歲的袁德欽是大殷村貧困戶,2016 年因妻子患尿毒症致貧,除了家裡流轉土地年收入上萬元外,他在山核桃基地上班每月還能領取3000 多元工資。據六鎮鎮黨委委員陳放介紹,該公司除了種植薄殼山核桃,還以每年3 萬元的價格租用村裡7 個扶貧大棚培育苗木,租賃大棚的收益全部用於村裡貧困戶分紅。

為了更好地發展薄殼山核桃產業,全椒縣還請來科技「新財神」。通過政府牽線搭橋,鼓勵支持造林主體與中國林科院、安徽省林科院、安徽農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等達成產學研合作關係,共建山核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目前,全椒縣已建立6 個國家級示範基地,並組建全國首個以山核桃為主攻方向的博士工作站。

據了解,2018年全椒縣薄殼山核桃已產果20噸,佔全國的13%。預計今年年底,種植面積將達到5萬畝,產果可達60噸到100噸。

「一粒果」帶來一片財富。全椒縣逐步探索出一條具有縣域特色的綠色產業富民新路,目前該縣有造林公司和大戶49 個,全縣薄殼山核桃企業共流轉369 戶貧困戶的土地3850 畝,戶均增收5067 元;林業企業吸納196戶貧困戶就業,年收入多的可達3 萬元。

沈果 黃元明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晥客戶端 記者葉素健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南譙區舉辦薄殼山核桃種植技術培訓會
    12月16日,南譙區薄殼山核桃種植技術培訓會在市委黨校舉辦。市林業局、市公安局等有關專家應邀授課。各鎮分管負責同志、林業大戶及區林業局有關人員等共46人參加培訓。薄殼山核桃原名「美國長山核桃」,商品名「碧根果」,是繼油茶之後,經區域引種實驗證明,適宜在南譙區推廣的優良生態樹種、珍貴用材樹種、著名堅果樹種和重要木本油料樹種,在推進國土綠化、保障國家糧油安全、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 湖南洞口:薄殼山核桃助力鄉村振興 富了一方百姓
    薄殼山核桃種植基地。2001年,尹大昌先在自己的試驗田裡試種了各個品種的薄殼山核桃,通過比較品種特性,優勝劣汰選育出適合當地的品種。還從南京、浙江和美國等地的科研單位引進100多個品種的薄殼山核桃接穗、苗木和種子,選育出適合南方地區生長、穩產豐產的貝克、波尼、馬漢等15個薄殼山核桃優良品種。「好酒不怕巷子深,現在不愁銷路。」
  • 寧洱縣薄殼山核桃種植面積將超6萬畝
    8月12日,「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媒體寧洱行」走進雲南富德核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德核桃公司」)。富德核桃公司董事長葉鈔表示,該公司計劃今後3年,在寧洱縣新增及補種薄殼山核桃面積不低於3萬畝,確保實際面積大於6萬畝,全部進入豐產期後,每年總產量可達1.2萬噸左右,總產值超過10億元,可以直接為寧洱縣薄殼山核桃種植戶增收5億元以上。 有龍頭企業帶領農戶持續增收,寧洱縣扶貧攻堅成果將得到進一步鞏固。
  • 全椒縣薄殼山核桃產業發展現狀的分析與做大做強的思考
    按照規模化發展思路,制定了薄殼山核桃產業發展規劃,規劃到2020年4萬畝、2025年15萬畝、2030年25萬畝,致力打造千億元薄殼山核桃產業。到2020年春,該縣薄殼山核桃規範化種植面積已達6.2萬畝,位居華東片區縣級規模之首。
  • 這五年|長豐:草莓稻蝦齊上陣 特色農業助脫貧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水湖鎮種植草莓;崗集鎮青峰嶺村種植薄殼山核桃;吳山鎮樓西村種植奶油小南瓜;造甲鄉則把水稻和龍蝦結合起來開展「稻蝦共養」;莊墓鎮更是打造田園綜合體,將旅遊和種植業、養殖業結合;而聲名遠播的馬郢社區,則通過助學助農助村的方式,不僅讓貧困戶脫貧,更讓鄉村走上振興之道。
  • 安慶望江縣:發展稻蝦連作新模式 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近年來,望江縣通過發展稻蝦連作種養模式,大力推進高效生態農業建設,逐漸實現傳統農業向生態農業的轉變,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稻蝦種養,已成為該縣助力鄉村振興的新引擎。眼下水稻即將進入抽穗期,望江縣大治圩15000畝稻田一片蔥綠,水稻長勢正旺。 2017年在縣農業農村局漁技站的指導下,這裡近八成的種植戶開始嘗試稻蝦連作。
  • 「中國碧根果之都」花落安徽全椒
    人民網全椒10月16日電(陳浩 李希蒙)10月16日,中國(全椒)薄殼山核桃產業創新發展大會暨碧根果採摘節開幕式在安徽省全椒縣舉行。開幕式上,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授予全椒「中國碧根果之都」稱號。據悉,當地碧根果種植面積穩居全國縣級行政區域首位。
  • 全椒:建設林長制改革示範先行區 打造碧根果綠色富民產業鏈
    沈果 攝金秋十月,全椒縣6萬多畝薄殼山核桃樹枝頭上碩果纍纍,豐收的果農喜上眉梢,八方遊客快樂採摘碧根果。10月16日,中國(全椒)薄殼山核桃產業發展大會暨碧根果採摘節在這裡隆重舉行,八方賓朋匯聚全椒,共商「中國碧根果之都」的特色富民產業發展大計,此次活動已被納入今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經濟林節慶活動。
  • 綠了山林富了農家 鹿鳴山核桃產業築牢綠色發展之路
    不同於一般核桃,鹿鳴鄉村民種的這種果子叫作美國山核桃,又名「薄殼山核桃」,俗稱碧根果。早在1997年,祥雲縣就開始引進美國山核桃,縣內的鹿鳴鄉、祥城鎮、米甸鎮等地都開始實施規模化試種植。其中,鹿鳴鄉更是將山核桃種植髮展為當地的特色產業之一,並逐步發展壯大山核桃產業。
  • 安徽長豐縣雙墩鎮:做強集體經濟 帶富一方群眾
    「稻蝦共養就是好,我們通過這種方式,發展『一村一品』,通過流轉土地發展產業,在做強村集體經濟的同時,帶富了一方群眾。通過做大做強村集體經濟,促進了村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為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基礎。」近日,安徽長豐縣雙墩鎮華豐村黨總支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長石兆國說。
  • 江蘇省果用薄殼山核桃建園關鍵技術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薄殼山核桃優良品種的選育 以及富根容器育苗技術 的攻克,該樹種在我國江蘇泗洪、安徽全椒等地區快速推廣種植,也是產業扶貧的理想樹種。本文就薄殼山核桃建園過程中的一些關鍵技術問題進行探討,供種植者參考。1  園址選擇1.1  水資源   水分對於薄殼山核桃的存活、生長和經濟產量非常重要。
  • 安徽鳳陽:大力發展經果產業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近年來,鳳陽縣因地制宜,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經濟果木種植,以創建名優水果示範基地為基礎,引進培育優質經濟果林品種,通過基地建設輻射帶動全縣經果產業發展。眼下,正是藍莓、桃子、西瓜等水果大面積成熟上市季節,鳳陽縣作為經果林產業大縣,全縣各地經果種植專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各顯其能,想方設法找市場、促銷售、獲增收,各級政府千方百計服務果農,多措並舉確保經果產業穩定發展,幫助農民豐收、增收。
  • 林草科普|薄殼山核桃,集大地之靈氣
    如今,一批執著於經濟林產業發展的專家教授,抱著「讓中國人吃上自己種植的碧根果」的堅定信念,甘心做農民,刻苦鑽研、歷盡艱辛,終於讓這個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的樹種,在中國的大地上遍地開花,結出累累果實。 薄殼山核桃,胡桃科山核桃屬植物,原產美國和墨西哥北部,是世界上著名的乾果樹種之一。
  • 分宜縣召開薄殼山核桃產業發展座談會
    1月7日,分宜縣政府召開薄殼山核桃產業發展座談會。江西省農墾事業管理辦公室、江西省林業科學院、中國林科院亞林中心有關負責同志和專家,分宜縣委書記李逸翔,以及縣政府、縣林業局、國有林場、部分鄉鎮有關負責同志等參加了座談。
  • 薄殼山核桃不同品種播種量與引進、栽培技術
    果用林種植 (8~10 株 ) 可產果 4.5 t/hm 2 左右 , 較其他樹種田間管理省工 , 適於規模化種植 。 但其結果遲 ,3 年初花 ,4 年始果 ,8~10 年逐步進入盛果期 , 盛果期長達 50~80 年 , 具有良好的種植價值 。
  • 桂林市大力發展羅漢果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11月14日,第五屆桂林永福羅漢果節暨羅漢果健康產業發展論壇在廣西桂林羅漢果小鎮舉行。本次論壇由桂林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和永福縣人民政府共同舉辦,旨在傳承永福縣羅漢果傳統節日,並推動羅漢果產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
  • 「原創」聚焦「九力」決戰脫貧攻堅
    聚焦脫貧攻堅原動力,決戰脫貧攻堅。,組織專題宣講3000多場次;學好一篇家訓,大力開展「曬家風·醇化家訓」活動和設立善行義舉榜,打造了和順家風長廊等一批示範點;用好一個載體,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點)功能,使其成為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建立一支志願服務隊,全市476支志願服務隊81017名志願者,圍繞脫貧攻堅等發布各類志願服務項目1026項,開展志願服務活動700多場次;建設一批「愛心脫貧超市」,通過「愛心脫貧超市」
  • 智慧農業助推稻蝦產業高質量發展
    滁州市全椒縣發揮滁河得天獨厚的圩區自然條件,緊盯長三角地區市場需求,大力發展稻蝦特色產業,稻田養殖小龍蝦麵積達30萬畝,產值約15億元,位列全省第二,被認定為安徽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近年來,全椒縣農業農村部門依託安徽省農業信息化產業技術體系,將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應用於稻蝦生產、倉儲、運輸、加工、營銷全產業鏈,探索「網際網路+」稻蝦共作產業化模式,建成全椒特色農業——稻蝦共作智慧雲平臺。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小小碧根果 脫貧「幸福果」
    2016年,他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種植了11畝山核桃,如今枝頭碩果纍纍,小小的山核桃給他帶來了豐厚的收入,讓他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奔向小康生活。這是他的「希望果」,更是「幸福果」。&nbsp&nbsp&nbsp&nbsp2008年,吳國才的妻子得了重病,看病花去了不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