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果用薄殼山核桃建園關鍵技術
基金項目:江蘇省科技計劃項目( BE2016385 )資助。
_張計育
薄殼山核桃又名美國山核桃,長山核桃,碧根果,是世界上著名的乾果類樹種之一,不僅能生產美味營養的堅果,而且是保健食品、高檔木材,同時,還具有綠化美化環境的生態效益,是具有重要開發利用潛力的生態經濟型樹種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薄殼山核桃優良品種的選育 以及富根容器育苗技術 的攻克,該樹種在我國江蘇泗洪、安徽全椒等地區快速推廣種植,也是產業扶貧的理想樹種。本文就薄殼山核桃建園過程中的一些關鍵技術問題進行探討,供種植者參考。
1 園址選擇
1.1 水資源 水分對於薄殼山核桃的存活、生長和經濟產量非常重要。如果不及時灌溉,定植成活率會降低,恢復期增加,成長緩慢,成園慢。成年薄殼山核桃園在春季生長期、堅果膨大期、果仁填充期和外殼開裂期對水分的要求高,水分不足會導致著果率低、果實不飽滿、外果殼不開裂等現象,嚴重的將影響堅果質量和產量,影響經濟效益。因此,水資源充足是園址選擇的關鍵因素之一。
1.2 土壤 薄殼山核桃是高大喬木,根系深。土壤深度最好在1m 以上,排水性和保水性均較好的壤土是種植薄殼山核桃最理想的土壤。排水性好的土壤中氧氣含量高,有利於根吸收水分和營養物質,增加樹體活力。
2 品種選擇
近年來,科研工作者通過引種選育和實生選育,選育了一批適合我國種植的優良品種,如波尼、馬罕、威奇塔、斯圖爾特、卡多、金華、紹興等。種植者要根據當地的無霜期等自然條件和品種特性選擇適合當地種植的優良品種。同時,種植者也要考慮本地推廣種植的主栽品種,薄殼山核桃堅果大小形狀不一,區域內主栽品種的一致性,便於本區域統一加工和統一銷售。波尼在我國華東以及南方區域無論從環境適應性還是堅果品質特性方面,都已經被證實是理想的品種之一,建議該區域選擇波尼作為主栽品種。
3 授粉樹配置
薄殼山核桃雌雄同株異花,花期不遇,需要科學配置授粉樹。生產中沒有配置授粉樹或授粉樹配置不合理,將導致果園不結果或產量很低。因此,建園時至少要選擇3個以上的優良品種,其中一個作為主栽品種,其餘作為授粉品種。如果以波尼作為主栽品種,建議選擇馬罕和卡多作為授粉品種。主栽品種和授粉品種的比例為 7∶3 或 8∶2 。
4 苗木選擇
薄殼山核桃具有深根性,而植物側根形成是植物根系發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植物固定、營養和水分吸收以及根際微生物活動等具有重要作用。傳統大田播種育苗方式培育出的裸根苗主根發達,側根極少,稱之為「胡蘿蔔根」,苗木質量差,移栽成活率低,甚至可能出現零成活,而且緩苗時間長,嚴重影響果園快速建立,影響種植者的經濟效益,給薄殼山核桃產業健康發展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近年來,科研工作者攻克了薄殼山核桃富根容器苗培育技術,富根容器苗根系發達,成活率高達 95% 以上,緩苗快,建園快,且整齊性高。在推廣過程中發現,薄殼山核桃種植者認識度不高,種植價廉的裸根苗,導致果園建園兩年,補栽 3~5 次,還存在缺株現象,最終導致「費時、費工、費錢」的效益差的果園。實踐證明,種植富根容器苗可以達到「一次種植,快速建園,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在生產中還發現,薄殼山核桃種植者將薄殼核桃誤認為是薄殼山核桃進行種植。
5 土壤改良
薄殼山核桃是重要的木本糧油樹種之一,近年來雖然得到了重視,但是目前主要還是種植在丘陵山區以及山地或山崗坡地上,立地條件差,土壤貧瘠。因此,在種植時,需要對土壤進行改良。具體做法如下:不同地形的土地採取不同的整地方法,對於平地及地勢平坦的土地,在種植帶上挖深1~1.6m 、寬0.8~1.5m 的定植溝,挖土時將表層土放在一側,深層土放在另一側,在定植溝里舖 30~80cm 厚的腐熟有機肥,然後將表層土回填到定植溝裡,深層土經過30d以上冷凍後,回填到定植溝裡;對於山地和丘陵地塊,採取挖大穴的方式,利用挖掘機挖長、深、寬各0.8~1.5m 的定植穴,在定植穴里舖30~80cm 的腐熟有機肥,然後將表層土回填到定植穴裡,深層土經過30d以上冷凍後,回填到定植穴裡。通過土壤改良,改善土壤生態環境,增加土壤中有機質以及微生物含量,增加土壤透氣性,為薄殼山核桃生產及高質量創造有利條件。
6 種植株行距
矮化密植是追求薄殼山核桃早期效益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薄殼山核桃是高大喬木,在水肥條件充足的情況下,生長迅速,很快就會使果園密閉,導致通風差,影響花芽分化,進而影響果實產量,很快進入大小年周期循環。此時,種植者必須對果園進行疏伐,否則影響果園的經濟效益。因此,在果園建立時,建議考慮大行距小株距的種植方式,即株距 5~10m ,行距 10~12m 。如果株行距選擇 5m×10m 的方式,建園 5 年後,需進行移植或間伐,以期使果園達到通風透光、提質增效的目的。
7 種植以及種植後管理
7.1 種植 落葉休眠後到次年春季發芽前均可以種植。在華東地區以及南方地區,建議秋冬季種植,即落葉後種植,種植越早越好,利於根系恢復,次年生長好。種植時,建議選擇 2~3 年生的富根容器壯苗,主栽品種和授粉樹品種配置比例為 7∶3 或 8∶2 ,根據樹苗大小挖坑種植,定植後澆透水。定植後選擇芽體飽滿處定幹,利於次年芽的迅速萌發,一般定幹高度 0.8~1.2m 。
7.2 種植後管理 薄殼山核桃種植後,主要是保證樹體成活,注重水分管理,每兩周澆透水一次,保證根系土壤時刻保持溼潤。種植後,在定植帶上覆園藝地布,寬度在1.2m以上,不僅可以起到保墒的作用,還可以達到防草及省力的目的。如果種植後樹苗恢復快,進入快速生長階段, 5 — 6 月,每棵樹施0.5kg 的硝酸銨或碳酸銨,如果樹體沒有進入快速生長階段,則不需要進行施肥。
8 灌溉系統
水分對薄殼山核桃成活、生長以及後來的生產是非常關鍵的。灌溉的方法很多,如漫灌、噴灌、溝灌、滴灌等。滴灌是最科學合理的灌溉方法,果園建立時,種植者應該在定植的同時安裝灌溉系統,確保及時灌溉。
9 樹形選擇及其修剪方法
採用主幹分層形,第 1 層高度 0.6~1.0m ,第2層高度1.5~2.0m 。薄殼山核桃頂芽結果,第1層枝條優先開始掛果,為了獲得早期效益,第1層枝條掛果3~5年,種植者可以根據樹體生長情況,一般在6~8年後,實時疏除第 1 層結果枝,提高主幹高度到1.5m以上,增加園底部的通風性,有利於花芽分化,減小大小年強度。與此同時,便於機械化、省力化作業。
薄殼山核桃修剪應採取夏季修剪和冬季修剪相結合的方法。夏季修剪在 6 月至 7 月初進行,冬季修剪在落葉後到次年萌芽前進行,修剪方法均採用短截,以促進枝條萌發,增加枝條數量和結果面積,以期達到早結豐產的目的。
10 病蟲害防治
薄殼山核桃種植後,主要防治食葉害蟲,如金龜子、葉甲等。金龜子成蟲通常在夜間活動,取食薄殼山核桃的葉片形成網狀孔洞和缺刻。金龜子幼蟲,稱為蠐螬,為地下性害蟲,取食薄殼山核桃的根部。在金龜子成蟲活動盛期(4 — 6 月),如果防治不及時,其成蟲孵化的下一代幼蟲會在當年為害薄殼山核桃的根部組織。防治方法:金龜子成蟲具有趨光性,可利用黑光燈進行誘殺,幼蟲可滴灌毒死蜱乳油進行化學防治。
葉甲成蟲和幼蟲均以葉片為食,導致受害葉片變黑或枯死,嚴重時整株樹葉被啃光,引起樹勢衰弱。該蟲在南京地區1年發生兩代,第 1 代成蟲約在 4 月中旬開始活動, 5 月中下旬在薄殼山核桃葉片的背面產卵,6 月中旬第2代成蟲羽化。防治方法:在葉甲幼蟲活動盛期(5月中旬),可人工捕殺摘除有大量卵或幼蟲的葉片,並消滅;也可用低毒的溴氰菊酯進行化學防治。在薄殼山核桃建園後安裝黑光燈,每 2.0~3.3hm2安裝一個,可以有效防治食葉害蟲,保證樹體生長。
11 林間套作
薄殼山核桃童期長,目前一些優良品種雖然可以3年掛果,但管理好的果園也要5~6年的時間才可以實現收支平衡,8年以上
才可以實現豐產。因此,薄殼山核桃要想健康快速地發展,勢必要解決林間套作的問題。薄殼山核桃採取大行距的種植模式,行間可以通過套作來實現「以短養長,以地養地」的目的。種植者可以根據當地的產業發展特色,選擇經濟作物進行套作,如泗洪縣行間套作山芋、花生,當年可以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薄殼山核桃行間還可以套作油用牡丹以及石蒜等中藥材。但是,薄殼山核桃行間不要套作小麥、玉米等高稈作物。
薄殼山核桃建園時切記要解決好「良種、壯苗、土、肥、水」這 5 個關鍵環節,做好土壤改良,結合整形修剪和病蟲害防治,勢必可以快速建立一個標準化程度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的果園。如果考慮做好行間經濟,薄殼山核桃產業將會實現快速、健康、安全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