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梁談減鹽:三大途徑可有效為食品加工減鹽減鈉

2020-12-13 中國經濟網

9月11-12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主題為「堅定地走價值提升之路」的第十九屆中國方便食品大會暨方便食品展在北京舉行。圖為中鹽製鹽工程技術研究院院長朱國梁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韓肖/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11日訊 9月11-12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主題為「堅定地走價值提升之路」的第十九屆中國方便食品大會暨方便食品展在北京舉行。中鹽製鹽工程技術研究院院長朱國梁在主題報告中指出,減鹽減鈉是未來食品發展的大趨勢,並提出了三大食品加工減鹽減鈉的主要途徑。

中國是世界上食鹽攝入量最高的國家之一,儘管多年來不斷進行減鹽的宣介教育,但人均鹽攝入量仍高達10.5克/天。隨著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加工食品進入生活,鹽的來源已從家庭烹調用鹽向加工食品轉移。

據朱國梁介紹,2017年,我國鹽的消費量達到了9986萬噸,到了2018年,全國鹽的消耗量達10110萬噸,其中食鹽1096萬噸,佔比約10%。近年間,食用鹽消費佔比逐年下降,但食用鹽消耗量很高,食品加工用鹽每年呈增長勢頭。

2018年4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和中國營養學會18日在北京聯合推出《中國食品工業減鹽指南》,力爭到2030年全國人均鹽攝入量下降20%。朱國梁表示,實現減鹽的路徑主要有三個路徑,包括富含氯化鉀的減鹽、無鉀增鮮減鹽及改變食鹽物理形態等。

他建議三種實現食品減鹽減鈉的方式:一是用20-30%氯化鉀替代氯化鈉,以天然低鈉鹽或將一定比例的氯化鈉氯化鉀混合物,加入適當的酵母提取物形成低鈉鹽,適用於食品加工;二是以25-30%的天然提取物加入優質食鹽中,並造粒成型,既增加鮮美口感,又達到減鹽減鈉的目的,廣泛適用於食品加工;三是將20%的天然提取物與優質食鹽一起,通過特殊工藝,將鹽的混合物製成空心鹽,或者通過控制氯化鈉的過飽和度與結晶速度,使鹽結晶成特殊的雪花片狀,此方法可提升鹽的比表面積,適用於烘焙食品和快速食品中。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相關焦點

  • 湖南鹽業雪天低鈉鹽,減鹽控鈉保健康!
    然而現實生活中,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人,口味越來越重,平均每天的鹽分攝入量可高達12克,已經嚴重超標。 合理膳食是健康的基礎。我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一人一天的鹽攝入量最好控制在6克。過度攝鹽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等多種慢性病,而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減鹽」正是最具成本效益的慢病幹預策略之一。
  • 減鹽不減鮮 「打醬油」有講究
    上周,食品科學界的專家就這麼吃來著,吃完的評價是:菠蘿蜜蘸醬油,味鮮且不鹹。這樣的醬油,不愧是「減鹽」神器。  上周,在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召開的「李錦記薄鹽醇味鮮釀造醬油產品鑑評會」上,各路食品科學專家聚集一堂,共同探討減鹽不減鮮這一新課題。  眾所周知,高鈉膳食易導致高血壓、腎病等疾病發生。
  • 中國人食鹽量嚴重超標,減鹽迫在眉睫
    中國營養學會方面指出,鹽的主要成分之一是鈉離子,而胃癌、腦血管疾病、心臟病和高血壓等疾病與鈉攝入過多密切相關。「攝入太多鹽/鈉可導致高血壓、心腦血管等慢性疾病,減鹽已經被全球公認為最具有成本效益的慢性病幹預策略之一。」營養學會名譽理事長王隴德院士表示。
  • 減鹽減油減糖推廣限量「小三件」
    根據《方案》,我省將逐步減少居民食用鹽攝入量;在全省創建30個「營養健康餐廳」、30個「營養健康食堂」、50所「營養健康學校」;研發低鈉高鉀/鎂的礦物鹽和減鹽食品、雙蛋白食品、馬鈴薯主食食品以及特殊醫用膳食食品系列;鼓勵相關基層人員參加本科或碩士在職教育、營養相關知識講座和培訓,每2萬人配備1名營養指導員。
  • 香港開展學校午膳減鹽計劃,目標10年鈉含量減47.3%
    香港開展學校午膳減鹽計劃,目標10年鈉含量減47.3% 中新網9月14日電,據香港《大公報》報導,為減少香港學童鹽及鈉攝取量,香港衛生署本學年開展自願性「學校午膳減鹽計劃」,建議午膳供應商減少膳食中鈉含量
  • 預防高血壓,從「減鹽限鈉」開始!
    道理都懂,但在大眾意識中,對高血壓的認知還很淺顯,我們該如何正確減鹽呢? 別著急,下面幾招,你不妨去試試。 在家裡吃飯時,應注意從購買、記錄、烹飪三個方面來減鹽。 "購買:儘量購買新鮮的食材,減少加工醃製食品的購買。
  • 調味品控「鹽值」,減鹽不減鮮
    近年來,各大調味品企業順應消費者需求,對產品進行升級,各種減鹽的醬油、醬料等早已在超市貨架佔據半壁江山。而作為調味品,當產品的含鹽量降低,又該如何保證其風味和品質不發生改變?消費者是否會為低鹽產品買單?
  • 香港開展學校午膳減鹽計劃 目標十年鈉含量減47.3%
    中新網9月14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為減少香港學童鹽及鈉攝取量,香港衛生署本學年開展自願性「學校午膳減鹽計劃」,建議午膳供應商減少膳食中鈉含量。截至今年九月,共有13家供應商參與,向全香港440所小學提供約280個減鈉午膳餐款,每款鈉含量平均減9%,最終目標期望十年內午膳鈉含量減少約47.3%。圖片來源:香港大公報鈉是維持人體機能正常運作的必要營養素,但攝入過量的鈉會導致高血壓。根據2013年「香港小學午膳營養素測試」,42%學童午膳中所含納含量超出每日的總建議攝取量。
  • 你真的會減鹽嗎?6個你不知道的「減鹽」冷知識~
    不過,別小看「減鹽」區區兩個字,背後所包含的概念可不只字面意思這麼簡單,其實減鹽的冷知識也是很多的,學會科學「減鹽」才能夠更好地讓鹽為我們的身體健康服務哦~在學習鹽的冷知識前,我們先總結了幾個關於減鹽的普遍概念(也就是「熱知識」)給大家熱熱身。也許你此前已經了解,但不妨再來一起複習一遍吧!
  • 50%的高血壓因高鹽或高鈉引起,如何科學減鹽?
    50%的高血壓是吃鹽多或者鈉過高帶來的。武陽豐教授告訴我們,在我國高血壓患者的分布是北高南低,正和吃的鹽量相符。在四川涼山地區的彝族吃鹽很少,研究發現,那裡彝族農民平均血壓最低,如果移民到城市平均血壓有所上升。  借鑑世界各國的減鹽經驗,我國正制定「減鹽工業指南」  世界各國在食品工業上的減鹽行動早已開始。
  • 秋田滿滿有機減鹽醬油 40%鹽減工藝 減鹽不減
    提倡寶貝低鹽,不是說吃鹽越少越好,鹽過也少會造成鈉在體內不平衡,影響寶貝的食慾。因此,為了保證寶貝的健康,製作的飲食要清淡,略有鹹味最好,所以增添一定的醬油也是必要的。古法釀造,減鹽不減鮮秋田滿滿採用40%減鹽古法釀造工藝才釀造出這款有機減鹽醬油,保留了食材原有的鮮香和營養成分,在這前提下把40%減鹽工藝做到目前醬油釀造的減鹽底線,極大程度上減少了食用鹽的添加,在美味和健康之間做到了近乎完美的平衡,古法釀造醬油210天發酵之後在進行二次發酵,鮮香味醇,醬香濃鬱
  • 吃慣了重口味,如何減鹽減油減糖,但不減味?
    目前,我國正大力提倡三減——減鹽、減油、減糖,這一口號深入人心,已經繼「多喝熱水」、「多吃水果蔬菜」後,成為本世紀第三大正確的廢話。但難就難在,口味重了那麼多年,要如何打破這個飲食習慣,變得小清新起來?有沒有減量但不減味的方法?
  • 新報調查 兒童食品成分與成人食品相似 減鹽不減鈉 貼個「兒童」漲...
    ,淨含量都在500克,價格為20.8元,原產地為希臘。&nbsp&nbsp&nbsp&nbsp標著「減鹽」 鈉仍不少&nbsp&nbsp&nbsp&nbsp昨天上午,記者在華潤萬家南樓北店3樓銷售調料貨架前看到,一款由煙臺欣和味達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欣和」牌禾然樂童有機醬油吸引了很多顧客的注意,價格為29.8元,一名超市的銷售人員表示
  • 你不知道的「減鹽」冷知識
    A+ | A- 你不知道的「減鹽」冷知識最近幾年,關於「減鹽」的生活理念被人們普遍接受,人們都開始意識到減少鹽攝入量的必要性和好處。不過,雖然大家普遍都知道《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健康成年人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g的標準,但很多人卻並沒有真正掌握科學減鹽的方法,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幾個重要的「減鹽」冷知識。冷知識1:警惕食物中「藏起來的鹽」,話梅、麵包、掛麵都是含鹽大戶食物中的「含鹽量高」就一定「口感鹹」嗎?這還真不一定。
  • 這些食品很「鹹」如何正確減鹽
    食用鹽攝入量超標75%  2015年,《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顯示,2012年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平均每日鹽攝入量為10.5克,比推薦的6克高出75%。《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提出,減鹽目標是到2030年實現全國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下降20%。
  • 「減鹽宣傳周」到來 吃鹽也要講「5g」
    建議設立強制目標,給食品加工品減鹽 2020年9月的第3個星期(9月14日至20日)是中國減鹽宣傳周,傳播「915」(就要5克)的健康理念和低鹽飲食知識,促進全社會共同關注並踐行減鹽行動。
  • 「原創」減鹽,沒有你想得那麼簡單
    我們日常所說的鹽,其實指的是鹽中的「鈉」,鈉是人體維持健康所必需的營養物質,但是過量則會給身體帶來危害。首先,長期高鹽(鈉)攝入會增加高血壓的發病風險,並且還會改變人體血壓晝高夜低的變化規律,變得晝高夜也高,從而加大心腦血管發生意外的風險。其次,長期高鹽(鈉)攝入可導致胃黏膜損傷,增加胃癌的發病風險。
  • 成人每天食鹽攝取量不應超6克 專家:想要健康請「減鹽」
    3月29日,在中國營養學會主辦的《中國食品工業減鹽指南》實踐研討會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副所長張兵表示,在我國,受傳統飲食文化習慣和其他綜合社會因素影響,我國居民食鹽攝入量一直居高不下。「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如高鹽、高油、不合理膳食和缺少鍛鍊等,是當前慢性病發生和流行的主要危險因素。食鹽攝入過多可導致高血壓、腦卒中等多種慢性疾病。」
  • 國家衛健委:鼓勵企事業食堂減鹽、減油、減糖
    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副司長張志強7月17日表示,將圍繞實現健康中國行動「減糖、減油、減鹽」目標,修訂和完善營養標籤強制性標準。重點鼓勵包括食品產業、企事業集體食堂和家庭在內的全社會減鹽、減油、減糖。
  • 十大城市食品健康發展調研報告發布:減糖卓有成效 減鹽減油老大難
    央廣網北京9月10日消息(記者車麗)近日,由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發布的《中國十大城市食品健康發展調研報告2020》顯示,高達89.2%的受訪者認為「三減」對國人健康很重要,目前,減糖卓有成效,減鹽減油老大難。中國人膳食結構發生改變的同時,疾病譜也在隨之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