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洞明,人情練達

2020-12-19 彳亙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語出《紅樓夢》,是一幅很耐人尋味的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句話一經問世,就被世人流傳開來。這句話的大概意思,就是說把世間的事弄懂了處處都有學問,把人情世故摸透了處處都是文章。這可能也是幾千年來,中國人處事哲學的高度概括和凝練。在人世間,在紅塵中,如果把世間的事都用心去體會, 其實很多的學問都在生活中。為人處事,職場工作,事業拼搏,婚姻家庭,愛情生活,甚至在我們步入社會,走進校園學習中。可以說,人生只要活著,處處都有學問,處處都能讓你長見識,處處都讓你有經驗,處處讓你吸取教訓。活到老,學到老,人生的旅程上,其實就是一個逐步學習的過程。人非生而知之,在這個人生的旅途上,要想不落後於別人,就得處處學習,學習別人的優點,杜絕不該犯的錯。借鑑別人的缺點和教訓,不要多走彎路。其實我們一開始步入社會,我們懵懂少年的時候,覺得什麼都無所謂,從工作結婚到我們培養子女,一系列的人生經歷過後,當我們都看清了所有的時候,當我們看開了一切的時候,我們覺得應該放下很多的時候,當我們要輕鬆愉快的生活的時候,可能我們都老了。剛好這個時候,想放下很多事情,卻又放不下了。是不是每個人都要經歷這個過程,只有走過了人生的旅程,我們才能知道,當我們幡然悔悟的時候,可能一切都很遲了。洞明世事,練達人情。人生就是這樣,每走一步,經歷了才知對錯,我們做不到先知先覺,但是也要高瞻遠矚一些,才不至於讓人生活得後悔。

相關焦點

  • 世事洞明?人情練達?傑哥說改變之「心態」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為誰妍,等等這些經典語句無一不是歷經滄桑歲月後的真情洞見。其實心態就是人的內心經過歲月的沉澱後不那麼敏感,就是經過世事的淬鍊後不那麼囂張,就是經過紅塵的洗禮後不那麼抱怨。
  • 人情練達紅樓夢,世事洞明劉姥姥
    但曹雪芹先生這場華麗麗的大夢底下,勾著的是時代的沉浮,也是沉澱在中國社會裡的高級社交智慧,從一蔬一飯到生死之間,無不可藏刀光,無不可藏人情,因而才有那句「人情練達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學問」。負責操辦王熙鳳生日宴的尤氏在被王熙鳳刺了兩句後,緊著免了平兒的份子錢,轉而又把鴛鴦、彩雲、姨娘們的錢也退了,一來一回,把王熙鳳、賈母、王夫人和姨娘的人情都各自賣了一遍,廣施善緣。由此可以看出,佔著權利,便該將這點權利用得得法,用得舒心。
  • 人情練達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學問
    什麼精髓——就是《紅樓夢》總的兩句對聯:人情練達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學問啥意思呢?世事洞明皆學問,——把世間的事弄懂了處處都有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把人情世故摸透了處處都是文章。這當然有應世哲學的意思,明世故,通人情,熟悉江湖,善於應對,了解社會,總有辦法。其實啊,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要告訴他們,有字的書要讀,沒字的書也要讀,就是人要致力於學,書裡書外地用心學習、讀書,這是一種修齊治平的人生觀。那對孩子的學習,有什麼幫助?
  • 紅樓夢裡的邢岫煙世事洞明、人情練達,她有些涼薄,結局守寡
    第一,邢岫煙愛社交,善於抓住機會,世事練達。邢岫煙主動接近妙玉,跟她學文化。邢岫煙一家貧寒,租賃妙玉所在寺廟蟠香寺的房子。妙玉在寺廟裡修煉,邢岫煙一家在廟外生活。顯然,邢岫煙世事洞明,她知道寶釵才是薛家的主心骨。因此取中寶釵,與寶釵交好。邢岫煙與探春交好。邢岫煙與探春的交往細節書中沒有介紹,只不過通過一塊玉佩,證明探春對邢岫煙的關照。
  • 詩詞和名著故事中的經典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紅樓夢》中,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封神演義》中,三千社稷歸周主,一派華夷屬武王。《警世通言》裡,釀成春夏秋冬酒,醉倒東西南北人。《老殘遊記》中,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是前生註定事,莫錯過姻緣。詩詞名著中,詩詞聯可謂難以計數,其經典程度也是其他對聯難以相比,這些文化瑰寶能夠歷盡千百年的時間衝刷而依舊光彩照人,已然說明了一切。
  • 人情練達,世事洞明的星座,智商情商都非常高
    天秤座:洞明他人情緒想要成為高情商的人,第一肯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然而這還算不得很高級的情商,比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更重要的是要能夠洞明他人的情緒,要能夠知曉別人的情緒。我們現實社會中,總有一類人是最惹人討厭的,就是自視甚高,喜歡說風涼話,愛給別人潑冷水。
  • 紅樓夢評點之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紅樓夢微評#【故事】《紅樓夢》第五回寶玉在寧府上房內室,見高懸《燃藜圖》和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說明一個人通人情,懂世故,能夠把世人的心理揣摩透徹,那麼處處都是文章,這說的為人。對這兩句話我是贊同的,人是社會的人,能夠洞悉世情,人情練達,在社會出入自由,如魚得水。是令人羨慕的。一個人做到這兩句話,是非常成功的。世事洞明,凡事都看得很透徹,這是真學問,真正做到世事洞明的人並不多;對於人情世故很通達,這是大文章。真正人情練達,才能作好人生這篇文章。
  • 四大名著之《紅樓夢》,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如果你沒有洞明世事的「能力」你最好少說話,多做事;如果你無法和別人把關係處理好,那在這樣一個「人情」社會裡你將寸步難行。所以當你吃過各種苦頭之後自然而然就會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當然古代智慧的書有很多,但如果剛好看到《紅樓夢》,不妨好好領悟其中智慧。
  • 世事通達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世事通達皆學問,是指世上的事要幹成,都是有門道和學問的。古人云「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就指的是每一行都是有學問的,需要我們去學習,去研究和鑽研,學習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水平和專業能力,熟悉業務,增強業務水平和能力,這樣我們就可以成為這一行的優秀者,佼佼者,成為這一行的狀元。
  • 三閒書場‖讀三言二拍:世事洞明三言事、人情練達二拍奇
    細細品味三言二拍,洞察社會百態,看透人情事故後,你發現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兒,沒有什麼多大的難,要有一個積極向上、樂觀的生活態度。三言二拍是中國很多戲曲、曲藝題材的來源,也很大程度影響了當今的影視劇情創造。但這些經過數百年凝練的作品,相較於當前影視作品,情節更加巧思、故事更加誘人。
  •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夢》
    啟予國學《修身格言365》 245【格言】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文章之道,不在咬文嚼字,不在搬弄是非,而在於寫出通達人情的深刻性。這副對聯不是單純地表達做學問寫文章,而是蘊含著深刻的應世哲學和儒家修為的意思:明世故,通人情,了解社會,善於應對;明白世事,掌握其規律,恰當地處理事情。而這正和《大學》裡的「格物致知」是一致的:世事洞明、人情練達就是格物,學問和文章就是致知。
  • 紅樓夢有哪些情節體現了「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是第五回中,賈寶玉想要午睡,秦可卿領他到一間上房,裡面有一幅畫《燃藜圖》,又有一幅對聯,寫的就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那麼這幅對聯是什麼意思呢?世事,塵世間的事,洞明,清楚明白,看的透徹,人情,人情世故,練達,幹練通達。
  •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寶玉為何看到這對聯連忙退出?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對聯出現在《紅樓夢》第五回,回目是:遊幻境指迷十二釵,飲仙醪曲演紅樓夢。這一回講的是,寧府中花園內梅花盛開,賈珍之妻尤氏擺上好酒好菜,請賈母、邢夫人、王夫人等人賞花。秦可卿將寶玉帶到寧府的上房,寶玉一進門就看到牆上畫和這幅這幅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當即心裡不高興,連忙退出。原文寫道:及看了這兩句,縱然室宇精美,鋪陳華麗,亦斷斷不肯在這裡了,忙說:「快出去!快出去!」
  • 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的她,唯獨忘了做自己,一個女人眼中的薛寶釵
    薛寶釵世事洞明、人情練達,是個世故早熟的姑娘。薛寶釵的家裡貴為皇商,家底豐厚,但她平日卻不見衣食華奢,平常連個花啊粉啊都不愛。
  • 讀《紅樓夢》的最高境界: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紅樓夢開篇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可第一遍第二遍讀時,常常只看得到寶黛之間的愛情,看不到細枝末節,看不到細微之處才是最珍貴的情節。三、老年時,看淡世事這世間事,或許只有走過一遭才懂得,富貴不是長久的富貴,窮困不是長久的窮困,痛苦不是長久的痛苦,愛情也並非長久的愛情。黛玉還淚而來,淚盡而去,卻也算得上一種幸運。
  • 嚼得菜根香,世事皆洞明
    就像閱盡世事滄桑的老人家常說的那樣,如果某一個問題實在想不明白,那麼還不如暫時先把它放下。過上一段時間,也許自己就能突然明白過來。有時候講的人著急,聽的人更加著急,著急之中雙方的火氣還有可能冒上來。所以在生活中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如果一時之間實在想不明白,那麼不如先把這個問題放下。休息一段時間,或者是先去做別的事情。過一段時間再來想這個問題也許能突然之間豁然開朗。
  • 《紅樓夢》:「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另一層含義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句出自哪裡?具體什麼意思?「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看過《紅樓夢》的讀者都會知道,這是出自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的遊幻境指迷十二釵 飲仙醪曲演紅樓夢。原文節選:寶玉在東府神遊幻境,因午困而須小憩,遂到尤氏上房。
  • 《紅樓夢》中的處世學問: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是《紅樓夢》中的一副對聯,無非是告訴人們要明事理,懂人情,會做人,《紅樓夢》中很多的人和事都是圍繞這一點對比來寫的,比如有林妹妹的鋒芒畢露就有寶姐姐的藏愚守拙,有勇晴雯的伶牙俐齒,就有花襲人的委曲求全,而這一處世學問卻最被王熙鳳發揮的淋漓盡致。
  • 聚會: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句話用在這裡,一點都不會顯得酸文假醋。吃飯、點菜也許算不得什麼高超技能,可如果在一個重要場合因為這種常識上的生疏把事兒搞砸了,那可就追悔莫及了。如能領略飯局、酒場之精妙要義,熟練運用,並能有所斬獲,可以肯定的是你賺的必定比一頓飯錢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