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夢》

2020-12-19 復性讀書會

啟予國學《修身格言365》 245

【格言】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夢》

【譯文】

世間的事情洞察明白隨處都是學問,人情世故琢磨透了處處都是文章。

【解讀】

這是出自《紅樓夢》第五回中的一副對聯。如果單純從做學問、寫文章的角度去理解,曹雪芹先生或許是在說,世間的萬事萬物如果能深入洞見、能明了個究竟,就能成為有學問的人。學問之道,不在死讀古書,賣弄知識,而在於明了世理;人間情勢,複雜而豐富,如果能熟練地了解各種情緣,能通達各種情理,那就有了寫文章的根本。文章之道,不在咬文嚼字,不在搬弄是非,而在於寫出通達人情的深刻性。

這副對聯不是單純地表達做學問寫文章,而是蘊含著深刻的應世哲學和儒家修為的意思:明世故,通人情,了解社會,善於應對;明白世事,掌握其規律,恰當地處理事情。

而這正和《大學》裡的「格物致知」是一致的:世事洞明、人情練達就是格物,學問和文章就是致知。對人、對物進行分析,了解人和物的規律,對人性和物性的把握,從而達到對人性和人類社會的深刻理解,在實踐中加以運用,把人生遇到的事情都辦明白,人生才能走向成功。這就是成功的人生學問,才能譜寫出人生成功的光輝篇章。

我們在洞察世事、練達人情的同時,要端正自己的意念,也就是「誠意正心」。要不然這句話就會成為老於世故的滑頭主義,應世的江湖哲學。

我們要做世事洞明者,但不應以世故待人。一個人的教養和修為,正是在於對他人的周到和體諒,而非以己度人。細節見人品,處事顯教養。很多時候,對別人提出要求或做出評價都很容易,難得的是換位思考,回過身來查看自己的言行。懂得換位思考,能夠想別人之所想,應別人之所急,並從中掌握人際關係的界限感,做到行為得當、不疏於禮。多留給別人以空間,其實也就是留自己以餘地。推己及人,才是難得的人生智慧。

作者:啟予弟子尤建芳宇立

相關焦點

  • 《紅樓夢》:「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另一層含義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句出自哪裡?具體什麼意思?「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看過《紅樓夢》的讀者都會知道,這是出自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的遊幻境指迷十二釵 飲仙醪曲演紅樓夢。原文節選:寶玉在東府神遊幻境,因午困而須小憩,遂到尤氏上房。
  • 紅樓夢有哪些情節體現了「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是第五回中,賈寶玉想要午睡,秦可卿領他到一間上房,裡面有一幅畫《燃藜圖》,又有一幅對聯,寫的就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那麼這幅對聯是什麼意思呢?世事,塵世間的事,洞明,清楚明白,看的透徹,人情,人情世故,練達,幹練通達。
  • 紅樓夢評點之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故事】《紅樓夢》第五回寶玉在寧府上房內室,見高懸《燃藜圖》和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便決不在這裡午睡。意思是把人情世故弄懂就是學問。說明一個人通人情,懂世故,能夠把世人的心理揣摩透徹,那麼處處都是文章,這說的為人。對這兩句話我是贊同的,人是社會的人,能夠洞悉世情,人情練達,在社會出入自由,如魚得水。是令人羨慕的。一個人做到這兩句話,是非常成功的。世事洞明,凡事都看得很透徹,這是真學問,真正做到世事洞明的人並不多;對於人情世故很通達,這是大文章。
  • 《紅樓夢》中的處世學問: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是《紅樓夢》中的一副對聯,無非是告訴人們要明事理,懂人情,會做人,《紅樓夢》中很多的人和事都是圍繞這一點對比來寫的,比如有林妹妹的鋒芒畢露就有寶姐姐的藏愚守拙,有勇晴雯的伶牙俐齒,就有花襲人的委曲求全,而這一處世學問卻最被王熙鳳發揮的淋漓盡致。
  •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寶玉為何看到這對聯連忙退出?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對聯出現在《紅樓夢》第五回,回目是:遊幻境指迷十二釵,飲仙醪曲演紅樓夢。這一回講的是,寧府中花園內梅花盛開,賈珍之妻尤氏擺上好酒好菜,請賈母、邢夫人、王夫人等人賞花。秦可卿將寶玉帶到寧府的上房,寶玉一進門就看到牆上畫和這幅這幅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當即心裡不高興,連忙退出。原文寫道:及看了這兩句,縱然室宇精美,鋪陳華麗,亦斷斷不肯在這裡了,忙說:「快出去!快出去!」
  • 四大名著之《紅樓夢》,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紅樓夢》中便蘊藏著這種智慧,為什麼能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首,正是因為其中「價值」非常值得人們研究。現在有專門研究《紅樓夢》的組織,名叫「紅學」。想想為什麼一本書值得人們花那麼多時間去「研究」去「探索」,什麼原因?簡而言之便是兩個字——「價值」。
  • 讀《紅樓夢》的最高境界: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很多人讀《紅樓夢》,只看寶玉和黛玉的愛情,但實際上,這本書的內涵很深,深到倘若你眼中只有寶玉和黛玉的愛情故事,就太淺顯了。這本書至少要讀5遍,才能堪堪了解其中真意。讀《紅樓夢》的第一遍,總會受到刻板印象的影響,錯以為書中描述寶玉和黛玉互動的情節,才是最關鍵的存在。第一遍讀紅樓夢,往往只覺得這是一本愛情小說,去看裡面的瑣碎小事,去看兩個青少年的戀愛故事。一個才華橫溢,一個多情浪漫。像極了年少時期的愛情。
  • 學語文,素材俯拾皆是,正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曹雪芹說得好: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生在漢語語境國度裡,什麼都可以作為語文學習的運用場景。所以說,語文學不好本應該要打屁股的!但我為什麼又告訴家長說提高不明顯呢?「如果喜歡這篇文章,你的點讚、留言和轉發,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和鼓舞!」
  • 世事通達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世事通達皆學問,是指世上的事要幹成,都是有門道和學問的。古人云「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就指的是每一行都是有學問的,需要我們去學習,去研究和鑽研,學習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水平和專業能力,熟悉業務,增強業務水平和能力,這樣我們就可以成為這一行的優秀者,佼佼者,成為這一行的狀元。
  • 世事洞明,人情練達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語出《紅樓夢》,是一幅很耐人尋味的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句話一經問世,就被世人流傳開來。這句話的大概意思,就是說把世間的事弄懂了處處都有學問,把人情世故摸透了處處都是文章。這可能也是幾千年來,中國人處事哲學的高度概括和凝練。在人世間,在紅塵中,如果把世間的事都用心去體會, 其實很多的學問都在生活中。
  • 人情練達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學問
    什麼精髓——就是《紅樓夢》總的兩句對聯:人情練達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學問啥意思呢?世事洞明皆學問,——把世間的事弄懂了處處都有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把人情世故摸透了處處都是文章。這當然有應世哲學的意思,明世故,通人情,熟悉江湖,善於應對,了解社會,總有辦法。其實啊,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要告訴他們,有字的書要讀,沒字的書也要讀,就是人要致力於學,書裡書外地用心學習、讀書,這是一種修齊治平的人生觀。那對孩子的學習,有什麼幫助?
  • 聚會: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紅樓夢》裡,才情當屬林黛玉,做人卻要學薛寶釵。情商高的一點,在於同理心。若是熟悉的人,喜好一般都會清楚。若不太熟悉,也能從對方籍貫、性格等方面揣摩出一二。點菜前最基本的禮節,是問對方有何忌口、有何偏好,並且在點拿不準的菜之前,徵求一下大家同意。
  • 人情練達?傑哥說改變之「心態」
    《紅樓夢》,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體長篇小說,成書於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夢覺主人序本正式題為《紅樓夢》。其原名有《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鑑》、《金陵十二釵》等,能都讀懂這本書的人,一定擁有好的心態,相反有好的心態的人卻未必可以讀懂這本經典。
  • 詩詞和名著故事中的經典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詩詞聯中大多是出現在詩詞裡,也有出現在文章小說中,像古典四大名著。出自王維李白的詩裡有一副經典的對聯,勸君更盡一杯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上聯是王維《渭城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下聯則是李白《將進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話很實在地道出了處世的原則
    曹雪芹有句話說得妙,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看穿了,看透了,也就明白了世間的真理,也就曉得了實踐的真實。1既墜釜甑,反顧無益。翻覆之水,收之實難!這時,有一個人走了過來,他叫郭泰,是個很有學問的人。他見孟敏把甑摔破了,連頭都沒回,便覺得這個人很不簡單。於是,郭泰趕上前去,禮貌地把他教主,問道:「好好的一個飯甑,就這樣摔破了,您怎麼看都不看一眼呢?」孟敏回答說:「反正都幾經摔破了,看它又有什麼用呢!」
  • 生活中,處處留心皆學問,做一個蓮一樣的人吧
    大家好我是小編日暮掩心扉,今天想給大家說的主題是「處處留心皆學問,做一個蓮一樣的人吧!」, 《紅樓夢》裡有一幅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意思是把人情世故弄懂就是學問,有一套應付本領也是文章。
  •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 《紅樓夢》經典語錄10句,深刻有內涵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金玉緣》,是一部古代章回體長篇小說,為曹雪芹編撰,共一百二十回。1. 會心處不在遠。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八回》。彼此之間心意相通,這並不需要很長的時間。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九回》。在情人眼中,就如同美女西施一樣,對方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3.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回》。駱駝即便再瘦,也會比馬高大。比喻那些享有榮華富貴的人,即便衰敗了,也比窮人強。
  • 世事洞明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胡雪巖全傳
    他以「門檻外」的「空子」之身份,結交江南第一大幫「漕幫」(即為後來的「青幫」)的首腦,憑藉過人的膽識、敦厚重義的性格與運籌帷幄的才能獲得敬重,以致漕幫上下甚至破格以「小爺叔」稱之。協助左宗棠「西徵」功業,獲「布政使」銜,戴「紅頂」、穿「黃馬褂」──歷數清朝兩百多年的史跡,經商獲仕、戴紅頂而又穿黃馬褂的,唯胡雪巖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