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予國學《修身格言365》 245
【格言】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夢》
【譯文】
世間的事情洞察明白隨處都是學問,人情世故琢磨透了處處都是文章。
【解讀】
這是出自《紅樓夢》第五回中的一副對聯。如果單純從做學問、寫文章的角度去理解,曹雪芹先生或許是在說,世間的萬事萬物如果能深入洞見、能明了個究竟,就能成為有學問的人。學問之道,不在死讀古書,賣弄知識,而在於明了世理;人間情勢,複雜而豐富,如果能熟練地了解各種情緣,能通達各種情理,那就有了寫文章的根本。文章之道,不在咬文嚼字,不在搬弄是非,而在於寫出通達人情的深刻性。
這副對聯不是單純地表達做學問寫文章,而是蘊含著深刻的應世哲學和儒家修為的意思:明世故,通人情,了解社會,善於應對;明白世事,掌握其規律,恰當地處理事情。
而這正和《大學》裡的「格物致知」是一致的:世事洞明、人情練達就是格物,學問和文章就是致知。對人、對物進行分析,了解人和物的規律,對人性和物性的把握,從而達到對人性和人類社會的深刻理解,在實踐中加以運用,把人生遇到的事情都辦明白,人生才能走向成功。這就是成功的人生學問,才能譜寫出人生成功的光輝篇章。
我們在洞察世事、練達人情的同時,要端正自己的意念,也就是「誠意正心」。要不然這句話就會成為老於世故的滑頭主義,應世的江湖哲學。
我們要做世事洞明者,但不應以世故待人。一個人的教養和修為,正是在於對他人的周到和體諒,而非以己度人。細節見人品,處事顯教養。很多時候,對別人提出要求或做出評價都很容易,難得的是換位思考,回過身來查看自己的言行。懂得換位思考,能夠想別人之所想,應別人之所急,並從中掌握人際關係的界限感,做到行為得當、不疏於禮。多留給別人以空間,其實也就是留自己以餘地。推己及人,才是難得的人生智慧。
作者:啟予弟子尤建芳宇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