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洞明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胡雪巖全傳

2020-12-19 智慧沙漏少東家

今天少東家分享一部歷史小說——胡雪巖全傳。

在分享這部書之前,按照慣例介紹一下作家高陽。

高陽是當代知名度最高的歷史小說家之一,一生著作約90 餘部,其代表作有《胡雪巖全傳》、《慈禧全傳》、《紅樓夢斷》系列等。其小說注重歷史考證,故事通俗精彩。如果說金庸是武俠小說的掌門人,那高陽就是歷史小說的掌門人,二人共享「有井水處有金庸,有村鎮處有高陽」的美譽。

歷史小說家,不同於一般的小說作者,除了豐富的生活閱歷以外,必須具備厚實的歷史功底,具有歷史學家的深邃眼光,如此,才有可能以小說的形式寫出歷史的真實。高陽不但有史才與史學,而且有史識,對近代的重要歷史人物與事件,都有自己獨到的眼光和判斷。才、識、學兼備,使高陽登上了中國歷史小說創作的最高峰。

小說不是歷史,必須有波瀾起伏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才能吸引讀者。高陽便是一位講故事的高手,他對清朝的筆記、野史、雜著、詩文爛熟於心,擅長在豐富的史料基礎上編寫通俗又精彩的故事。

少東家今天要分享的這部《胡雪巖全傳》奠定了他在當代歷史小說界的巨匠地位。

《胡雪巖全傳》全書共六冊,已經出版超過40年了,被視為研究胡雪巖的至高經典,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在眾多研究胡雪巖的作品中始終保持著最高水準。「經商要學胡雪巖,當官要學曾國藩」,《胡雪巖全傳》一度成為經商人士必看的書籍之一。

高陽在動筆寫作《胡雪巖全傳》前,首先將小說大綱寫在一張極大的宣紙上,再在紙上羅列相關史料、情節設置、寫作思考,直到宣紙變黃變皺,布滿密密麻麻的筆跡,方才動筆。出入歷史事跡、稗官掌故,走筆如龍、行雲流水,自成一格,各具風味。書中描繪政、商與民間、江湖錯綜複雜的關係,常常令人聯想到當代社會許多光怪陸離的現象,以古觀今,其細膩之處令人絕倒。

高陽用生花妙筆,講述了一代商人胡雪巖的輝煌與宿命,通過胡雪巖的人生軌跡,完整呈現出了真實的晚清社會。胡雪巖從白手起家到發家暴富,再到破產衰落的整個過程,寫的引人入勝精彩無比,讀完感慨萬千唏噓不已。在細節處著墨極多,然心思極佳,越嚼越香。

紅頂商人胡雪巖,晚清時期富可敵國的著名企業家和政治家,是清末政商界的一個傳奇。他以貧賤的錢莊學徒出身,在短時間中事業崛起、成為近代中國金融業中的一個異數。年輕時的胡雪巖慷慨任俠、卻又目光如炬。為了急人之難,他情願丟了自己的差事;孰料這位仁兄青雲直上,反而成就了胡雪巖事業的第一步。他與左宗棠結識、彼此傾心的過程,也充滿了戲劇性。不過,胡雪巖官場上遇合之奇,固然令人讚嘆,他與「江湖人物」的來往更令人拍案驚奇。他以「門檻外」的「空子」之身份,結交江南第一大幫「漕幫」(即為後來的「青幫」)的首腦,憑藉過人的膽識、敦厚重義的性格與運籌帷幄的才能獲得敬重,以致漕幫上下甚至破格以「小爺叔」稱之。協助左宗棠「西徵」功業,獲「布政使」銜,戴「紅頂」、穿「黃馬褂」──歷數清朝兩百多年的史跡,經商獲仕、戴紅頂而又穿黃馬褂的,唯胡雪巖一人而已。然而這樣一位縱橫商場、江湖,出入廟堂之上,權傾一時、富可敵國的人物,卻又在短短時間之內事業崩毀、身敗名裂,下場相當悽涼,「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令人感慨萬分。

在豐富的史料基礎上,高陽真實還原了胡雪巖跌宕起伏的一生,在相繼結交達官貴人後,胡雪巖背靠大樹,開錢莊、操絲業、做當鋪、倒軍火,事業越做越大,但釀成悲劇的禍根也越埋越深……

胡雪巖到底敗給了誰?是商場勁敵盛宣懷嗎?是官場紅人李鴻章嗎?還是外國的新技術?

其實都不是,胡雪巖是敗給了腐敗無能回天乏力的清政府,敗給了官場的爾虞我詐,敗給了殘酷的政治鬥爭。

他的失敗不是個人的失敗,而是整個時代的悲劇。

讀懂胡雪巖,你也許就讀懂了人生!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 智慧沙漏少東家!電子書資源後臺留言獲取!

相關焦點

  • 《紅樓夢》:「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另一層含義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句出自哪裡?具體什麼意思?「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看過《紅樓夢》的讀者都會知道,這是出自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的遊幻境指迷十二釵 飲仙醪曲演紅樓夢。原文節選:寶玉在東府神遊幻境,因午困而須小憩,遂到尤氏上房。
  •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夢》
    啟予國學《修身格言365》 245【格言】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夢》【譯文】世間的事情洞察明白隨處都是學問,人情世故琢磨透了處處都是文章。【解讀】這是出自《紅樓夢》第五回中的一副對聯。
  • 紅樓夢有哪些情節體現了「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是第五回中,賈寶玉想要午睡,秦可卿領他到一間上房,裡面有一幅畫《燃藜圖》,又有一幅對聯,寫的就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那麼這幅對聯是什麼意思呢?世事,塵世間的事,洞明,清楚明白,看的透徹,人情,人情世故,練達,幹練通達。
  • 紅樓夢評點之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紅樓夢微評#【故事】《紅樓夢》第五回寶玉在寧府上房內室,見高懸《燃藜圖》和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便決不在這裡午睡。意思是把人情世故弄懂就是學問。說明一個人通人情,懂世故,能夠把世人的心理揣摩透徹,那麼處處都是文章,這說的為人。對這兩句話我是贊同的,人是社會的人,能夠洞悉世情,人情練達,在社會出入自由,如魚得水。是令人羨慕的。一個人做到這兩句話,是非常成功的。世事洞明,凡事都看得很透徹,這是真學問,真正做到世事洞明的人並不多;對於人情世故很通達,這是大文章。
  •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寶玉為何看到這對聯連忙退出?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對聯出現在《紅樓夢》第五回,回目是:遊幻境指迷十二釵,飲仙醪曲演紅樓夢。這一回講的是,寧府中花園內梅花盛開,賈珍之妻尤氏擺上好酒好菜,請賈母、邢夫人、王夫人等人賞花。秦可卿將寶玉帶到寧府的上房,寶玉一進門就看到牆上畫和這幅這幅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當即心裡不高興,連忙退出。原文寫道:及看了這兩句,縱然室宇精美,鋪陳華麗,亦斷斷不肯在這裡了,忙說:「快出去!快出去!」
  • 《紅樓夢》中的處世學問: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是《紅樓夢》中的一副對聯,無非是告訴人們要明事理,懂人情,會做人,《紅樓夢》中很多的人和事都是圍繞這一點對比來寫的,比如有林妹妹的鋒芒畢露就有寶姐姐的藏愚守拙,有勇晴雯的伶牙俐齒,就有花襲人的委曲求全,而這一處世學問卻最被王熙鳳發揮的淋漓盡致。
  • 學語文,素材俯拾皆是,正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曹雪芹說得好: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生在漢語語境國度裡,什麼都可以作為語文學習的運用場景。所以說,語文學不好本應該要打屁股的!但我為什麼又告訴家長說提高不明顯呢?「如果喜歡這篇文章,你的點讚、留言和轉發,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和鼓舞!」
  • 世事通達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世事通達皆學問,是指世上的事要幹成,都是有門道和學問的。古人云「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就指的是每一行都是有學問的,需要我們去學習,去研究和鑽研,學習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水平和專業能力,熟悉業務,增強業務水平和能力,這樣我們就可以成為這一行的優秀者,佼佼者,成為這一行的狀元。
  • 四大名著之《紅樓夢》,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朋友們,那些「文章」只是讓你看的「爽」於現實生活一點用處都沒有,這是一種「文化過剩」的現象。怎麼才能從那種「爽文」過度到這種「古典文學」呢?我個人沒什麼太好的辦法,唯有自己「自覺」,每個進入社會中的人,他在經歷了一段時間後,受到社會的「毒打」之後,他就明白這個現實社會不像網絡小說那樣,這個社會非常的現實。
  • 世事洞明,人情練達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語出《紅樓夢》,是一幅很耐人尋味的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句話一經問世,就被世人流傳開來。這句話的大概意思,就是說把世間的事弄懂了處處都有學問,把人情世故摸透了處處都是文章。這可能也是幾千年來,中國人處事哲學的高度概括和凝練。在人世間,在紅塵中,如果把世間的事都用心去體會, 其實很多的學問都在生活中。
  • 人情練達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學問
    什麼精髓——就是《紅樓夢》總的兩句對聯:人情練達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學問啥意思呢?世事洞明皆學問,——把世間的事弄懂了處處都有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把人情世故摸透了處處都是文章。這當然有應世哲學的意思,明世故,通人情,熟悉江湖,善於應對,了解社會,總有辦法。其實啊,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要告訴他們,有字的書要讀,沒字的書也要讀,就是人要致力於學,書裡書外地用心學習、讀書,這是一種修齊治平的人生觀。那對孩子的學習,有什麼幫助?
  • 讀《紅樓夢》的最高境界: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二、中年方知,眾生皆苦年歲漸漸增長,再讀紅樓,眼中也能看到眾生皆苦。寶釵穩重端莊,做人做事仿佛都有目的性。可隨著年歲增長,我們忽然也會心疼她,心疼她無父親可以依靠,心疼她年紀輕輕卻要替懦弱的母親扛起家業,心疼她有個不成器的兄長,常常牽扯她的後腿。
  • 聚會: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句話用在這裡,一點都不會顯得酸文假醋。吃飯、點菜也許算不得什麼高超技能,可如果在一個重要場合因為這種常識上的生疏把事兒搞砸了,那可就追悔莫及了。如能領略飯局、酒場之精妙要義,熟練運用,並能有所斬獲,可以肯定的是你賺的必定比一頓飯錢多。
  •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話很實在地道出了處世的原則
    曹雪芹有句話說得妙,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看穿了,看透了,也就明白了世間的真理,也就曉得了實踐的真實。1既墜釜甑,反顧無益。翻覆之水,收之實難!這時,有一個人走了過來,他叫郭泰,是個很有學問的人。他見孟敏把甑摔破了,連頭都沒回,便覺得這個人很不簡單。於是,郭泰趕上前去,禮貌地把他教主,問道:「好好的一個飯甑,就這樣摔破了,您怎麼看都不看一眼呢?」孟敏回答說:「反正都幾經摔破了,看它又有什麼用呢!」
  • 詩詞和名著故事中的經典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詩詞聯中大多是出現在詩詞裡,也有出現在文章小說中,像古典四大名著。出自王維李白的詩裡有一副經典的對聯,勸君更盡一杯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上聯是王維《渭城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下聯則是李白《將進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 人情練達?傑哥說改變之「心態」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為誰妍,等等這些經典語句無一不是歷經滄桑歲月後的真情洞見。其實心態就是人的內心經過歲月的沉澱後不那麼敏感,就是經過世事的淬鍊後不那麼囂張,就是經過紅塵的洗禮後不那麼抱怨。
  •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 生活中,處處留心皆學問,做一個蓮一樣的人吧
    大家好我是小編日暮掩心扉,今天想給大家說的主題是「處處留心皆學問,做一個蓮一樣的人吧!」, 《紅樓夢》裡有一幅對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意思是把人情世故弄懂就是學問,有一套應付本領也是文章。
  • 世事洞明皆學問——何三刀《伏虎場上》讀後隨記
    基本上常用的敘述角度無非就是「我」「你」「他」,即第一人稱敘述,第二人稱敘述,第三人稱敘述。初次寫作的人愛用第一人稱敘述,源於生活習慣。但是,敘述者所見所聞都是具有限制性的,只能局限於「我」,在敘述者親歷之外的任何人或者事件只能通過其他渠道知道。因此,除了特殊題材,一般來說長篇寫作很少人用第一人稱敘述。至於第二人稱敘述,像寫信一樣面對面,還不如第一人稱敘述自由,極少在長篇小說中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