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田 通訊員 辛全秋 報導
本報濟寧訊 「多年工作實踐使我體會到,給群眾看病,首先我們自己不能有『病』,更不能帶『病』給群眾看病。」4月23日,中央紀委在濟南召開加強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座談會,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靳清漢作為全省衛生系統唯一代表作匯報發言時表示,醫院不僅要有精湛的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更要有崇高的醫德和良好的醫風,這樣才能對得起廣大群眾的期盼和重託。
衛生部在全國醫療衛生系統開展以「服務好、質量好、醫德好,群眾滿意」為主題的「三好一滿意」活動以後,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就把這「三好一滿意」當作一項便民、利民、惠民的重大民生工程來抓。據靳清漢介紹,第一人民醫院通過推進「三好一滿意」活動,醫療環境全面改善,醫療質量、醫院信息化管理和服務能力都得到了有效增強。
為了讓病人感受到方便、舒適和溫馨的人性化服務,第一人民醫院對門診、病房的就醫環境進行了改造,實行「一醫一患一診室」;實施門診開放服務臺,增加收費窗口,開設自助掛號、預約掛號及網上掛號,實施各類檢查項目劃價、收費一條龍,改進了服務流程;推行個性化服務,如分別在兒科門診、康復醫學中心、中心注射室和兒童醫院購置4臺智慧機器人,不僅逗孩子開心,還利用聲控對話功能,進行導診、健康教育,緩解小兒就診時的恐懼心理。有了這些,該院兒科年門診量20餘萬人次,出院病人14000餘人次。
在「優質護理服務示範醫院」創建活動中,該院的護理服務流程進一步優化,並在此基礎上創建了42個無陪護試點病房;對外公開專門監督投訴電話,啟用文明服務缺陷投訴系統和每月評價、通報、獎勵制度;持續堅持住院收費「一日清單」和「查詢制度」,接受病人及家屬的監督,增加透明度,減少醫患矛盾。為方便患者快捷入院、出院,減少其不必要麻煩,醫院還推行了「三先、三免」困難患者床旁結算服務。
為實現「質量好」的目標和要求,第一人民醫院加快醫療服務信息化建設,通過推行病人電子診療卡自主掛號繳費服務,設置電子叫號系統,增設化驗報告單自動印表機,縮短了就醫等待時間,緩解了「三長一短」現象。此外,該院率先研製並推行了《基於循證人文理念的住院病例臨床路徑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了臨床路徑管理工作科學規範、方便快捷、實用高效。目前,該院101個病種實施了臨床路徑信息管理,完成試點專業病例8000餘例,醫療費用最高降幅2414元,平均降低1556元,降幅25.8%。
靳清漢告訴記者,第一人民醫院一直將醫德作為「三好一滿意」活動的基礎抓手,倡樹「病人利益至上,良心誠信為本」的核心價值觀,向「啞巴護士、懶散大夫」開刀,通過在全院開展評選「青年崗位能手」、「十佳醫生、護士」等活動弘揚好醫德醫風;開展「健康濟寧」公益行動和惠民醫療服務,投資480萬元,購置全省首臺「心連心·健康直送車」,配備了DR、彩超、心電監護儀、手術臺等設備;先後開展了「關愛農民工子女健康工程」、「關愛百歲老人」及「博士專家進農村」等系列活動。「健康直送車」載著專家們先後走進山區、偏遠農村等270多處鄉鎮、村莊、社區,先後義診、諮詢服務35萬餘人,查體10萬人,診斷病例8萬餘人,發放宣傳資料120萬餘份,開設健康大講堂110場。「名醫下鄉,群眾得福!」已成為了魯西南地區廣大群眾的口碑。
如今,第一人民醫院住院病人在該院的平均住院日為9.96天,同比降低0.5天;住院花費的醫藥比為34.86%,同比降低了4.65個百分點。通過「三好一滿意」活動的開展,群眾得到了高標準、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對該院的綜合滿意度達到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