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曾夢想 告別窮窩奔新家——新化縣易地扶貧搬遷見聞
不曾夢想 告別窮窩奔新家 ——新化縣易地扶貧搬遷見聞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肖麗娟 通訊員 肖文一 梁海雄 楊新生 2月13日,記者一行來到新化縣西南山區的水車鎮,探訪易地扶貧搬遷群眾。 「現在黨的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好,政府不僅讓我們住上了舒服的新房,還有後續的脫貧幫扶政策,老婆在鎮政府介紹下進入水車鎮鴻利服裝廠做工,每個月有近2000元的收入。我平時搞點種養業,閒時就在長沙打打零工。兩個女兒爭氣,大女兒在山東讀大學,今年大三了,小女兒讀高一……」幸福的笑容掛在他的臉上,也進了每個人的心窩裡。
-
搬出窮山窩 走向新生活——新化縣紮實開展易地扶貧搬遷綜述
新化縣西河鎮河西安置點。 曾文安 攝鄒娜妮 梁海雄 劉 劍居者有其屋,是老百姓最樸實的願望與追求。古稱梅山的新化縣,大山綿延如同道道屏障,境內高寒山區、水淹庫區、石灰巖乾旱區「三大貧困帶」交織,許多群眾居住在生產資源貧瘠、地質災害易發的地區。
-
雲南麗江:易地扶貧搬遷讓2.49萬人「挪窮窩」
新華網 和紅豔 攝 據8日召開的麗江市「十三五」成就系列新聞發布會消息,「十三五」時期,麗江市共投入易地扶貧搬遷資金15.24億元,建設集中安置區39個,共安置5956戶、24965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截至目前已全部搬遷入住並實現脫貧。
-
常德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遷出窮山窩 出彩新生活
近年來,為讓貧困群眾早日走出大山,走上富路,石門縣規劃建設了25個集中安置區和2673個分散安置點,實施易地扶貧搬遷3125戶9852人。山羊衝村搭上了這趟千載難逢的易地扶貧搬遷頭班車。並堅持「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安居與樂業並重、搬遷與脫貧同步,走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易地扶貧搬遷之路。
-
挪「窮窩」 拔「窮根」 信豐縣大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近日,信豐縣古陂鎮悅心苑社區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舉行交房儀式,57戶集中安置貧困戶搬進了新房。 近年來,信豐縣以「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為目標,改善貧困戶生產生活條件,建設配套基礎設施,培育後續富民產業,大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讓貧困群眾圓了安居夢。
-
雲南金平: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千方百計挪「窮窩」
按照「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6類地區搬遷要求,結合動態管理工作,精準鎖定搬遷對象,金平縣緊緊圍繞「搬得出、穩得住、可發展、能致富」的目標,全力以赴抓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 「我們文革村以前住在背後的山頭上,由於交通不便,娃娃讀書、看病都要到很遠的勐拉鎮,來回需要好幾個小時。村子裡沒有引進自來水,許多村民都到山腳下河裡挑水或者人背馬馱,生活很不容易。
-
西藏易地扶貧搬遷搬出幸福美好新生活
漫步在城鎮鄉村,一棟棟藏式新房,成為見證雪域高原與全國人民一道奔向全面小康的最美風景。 作為我國唯一的省級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脫貧攻堅以來,西藏累計實現62.8萬貧困人口脫貧,74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 而一場史無前例、超大規模的易地扶貧搬遷行動,則是消滅貧困的關鍵。
-
貴港市港南區:挪窮窩 搬新家 新生活
近日,廣西貴港市港南區橋圩鎮易地扶貧移民搬遷安置區開展「異地搬遷挪『窮窩』溫暖小鎮好生活」主題實踐活動,來自各鎮各村的50多名異地扶貧移民搬遷戶參加,群眾代表以各式各樣的方式分享脫貧故事。作為港南區唯一的易地扶貧移民搬遷安置區,近年來橋圩鎮全力推進安置區項目建設,累計安置房建設8棟382套。安置區目前水、電、路、網絡、道路綠化等基礎設施齊全,學校、醫療衛生機構、社區綜合辦公樓、文化活動室等配套設施均已投入使用。截至2020年5月底,實際搬遷入住率達100%。「搬遷至安置區之後,我們一家開始了新生活。
-
住新房娶新娘,挪窮窩進富窩
住新房娶新娘,挪窮窩進富窩——汨羅白水鎮易地搬遷小記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伏雁「易地搬遷脫貧一批」是精準扶貧的一項重要舉措,汨羅白水鎮將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但保障好房屋質量,更紮實做好後續扶持工作,三年共易地扶貧搬遷91戶315人,貧困戶搬出的不僅是舊宅,更是挪出了幸福生活。
-
——寫在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現場會開幕之際
他指出,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做到精準施策、到戶到人,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建立與貧困群眾的利益聯結,讓他們搬得出、穩得住,實現穩定脫貧。省長陳潤兒多次調研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強調徹底「摘窮帽、拔窮根」,必須牢牢抓住產業扶貧這個根本。 精準識別易地扶貧搬遷人口是整個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
「吹響」幸福的白海螺--青海易地扶貧搬遷見聞
依靠脫貧攻堅政策,3年前,仁青加和村裡其他100戶牧民一起搬到這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安置點距離共和縣城只有3公裡,「縣城近,孩子上學近,家人看病也方便。」仁青加的兒子華旦扎西被送到共和縣第三完全小學上學,而仁青加也接起了來自縣城的縫紉「訂單」。 「一頂藏式帽子500元,一件傳統藏袍能賣到4000元。」手裡的動作一刻也不停歇,仁青加正忙著縫製藏袍。
-
老俵出深山 蘇區拔窮根——江西省贛州市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紀實
作為江西省搬遷規模最大、任務最重的設區市,贛州已在易地扶貧搬遷中取得決定性勝利,正在全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的「後半篇文章」。衝破千山萬壑,告別幾代窮窩 贛州市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納入全市重要民生工程、精準扶貧十大項目之一來推動和實施。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上陣,深入一線調研,掛點幫扶邊遠山區村、深度貧困村,切實幫助解決問題。
-
會寧縣韓家集村:挪窮窩奔富路 開啟安居樂業新生活
會寧縣韓家集村:挪窮窩奔富路 開啟安居樂業新生活 白銀新聞 昨天 會寧縣韓家集鎮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造福貧困群眾的民生工程和推進鄉村振興的基礎工程,堅持「生態美
-
昭通易地扶貧搬遷,不只「挪個窩」更要「鋪好路」
同一時間段,鹽津縣3097戶14106人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成為水田新區居民。這只是昭通市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脫貧一批」的部分。數據顯示,包括建檔立卡貧困戶和隨遷戶在內,昭通市易地扶貧搬遷對象達36.24萬人,規劃建設集中安置區(點)達28個。鹽津縣水田新區僅僅只是昭通市9個萬人以上安置區(點)之一。
-
「十三五成就巡禮」德令哈:小康路上幹勁足 搬遷開啟新生活
「十三五」期間,尕海鎮堅持把易地搬遷、農村危房改造作為改善群眾住房、助推脫貧攻堅的一項重要民心工程來抓,切實解決農村家庭的居住安全問題,改善群眾的居住條件,為百姓建造舒適、溫暖的「幸福小屋」。過去的富康村,時常面臨地下水上漲等地質災害威脅。村民居住的大多是土坯房,土牆院落,常年遭受雨水衝刷,居住環境較為惡劣。
-
二十六年過去,摘「帽」迎新天——新化縣奮力推進脫貧攻堅綜述
精準施策——全面激活農村造血功能脫貧攻堅,產業是發展之源,也是邁入小康社會的核心動力。守望民生——挪窮窩搬進幸福生活「米家沒米,田家沒田;討不到婆娘,賺不到錢。」這是深度貧困村水車鎮原米家村和田家村流行的一句俚語。兩村平均海拔在900米以上,又是石灰巖地帶,交通不便、土地貧瘠、飲水困難,群眾生活極為貧困。
-
國網新化縣供電公司當好「電力先行官」 傾情服務易地扶貧項目
9月20日,在新化曹家鎮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國網新化縣供電公司「梅山電駿馬」共產黨員服務隊冒雨開展電力配套工程施工,得到了曹家鎮政府部門的高度好評。曹家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是新化縣重要的扶貧項目之一。該工程於今年9月初正式啟動,新建安置住房1230餘平方米,搬遷458戶,1900餘人,其中建檔立卡的貧困戶300餘戶。
-
雲南昭通:易地搬遷斬斷窮根 進城入鎮一步跨越!
雲南昭通:易地搬遷斬斷窮根 進城入鎮一步跨越!編者按2020年10月14日上午,全國易地扶貧搬遷論壇在北京舉辦,交流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的經驗做法,探討鞏固搬遷脫貧成果的路徑方法。
-
挪出窮山窩 搬進新樓房——清水縣賈川鄉林河集中易地搬遷安置點見聞
不了解的人會以為這裡是一個小城鎮,其實是清水縣賈川鄉的一個集中易地搬遷安置點。 這個安置點位於賈川鄉政府所在地的林河村,佔地30多畝,建設10棟住宅樓,安置了2017年和2018年兩年的137戶易地搬遷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05戶359人。
-
中國易地扶貧搬遷新生活見聞:直播帶貨 產品暢銷海內外
(中國減貧故事)中國易地扶貧搬遷新生活見聞:直播帶貨 產品暢銷海內外中新社貴陽9月21日電 題:中國易地扶貧搬遷新生活見聞:直播帶貨 產品暢銷海內外作者 周燕玲 王俊惠>在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阿妹戚託小鎮上,身穿苗族服飾的搬遷戶陳勇慧正在新家中縫製苗族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