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3》來閩南探班?綠島為閩南美食代言

2020-11-28 華夏經緯

  閩南,素以廈漳泉三地為首。南方以南,浸染了一襲南方的內斂和沉穩,亦不失沿海大陸八方來客的豁達與開朗。

  從「海上絲綢之路」到「三千華僑鄉愁」,從「此地古城佛國」到「愛拼才會贏」,閩南浩浩湯湯五千多年文化,輕輕落在紅磚古厝青石板,落在一把蒲扇一張椅。

  

  閩南地處山海之會,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從家宴正席的桂花蟹肉、珍珠蠔煎、通心河鰻、油焗紅蟳,再到古街深巷的燒肉粽、花生湯、面線糊、土筍凍.......用料之講究,就海味而言,大蝦要鮮蹦活跳,鱸魚以荀江產為佳,紅膏蟳取石湖產最好。閩南的古早味,藏著閩南人命懸大海開疆拓土的磅礴野心,也藏著榮歸故裡修繕一落祖屋的歲月靜好。

  

  第一個故事:《舌尖上的中國2》歸鄉宴和綠島蘿蔔飯

  《舌尖上的中國》蘿蔔飯

  閩南這般的迷人款款,牽絆著江湖吃客雲集至此,小寬就是其中一個。小寬是《舌尖上的中國》在閩南的味覺探子,是總導演陳曉卿的飯搭子。他遊至閩南,在石獅綠島酒店吃到了一碗蘿蔔飯,從此,這碗蘿蔔飯無數次出現在他的筆下。

  「出品這款蘿蔔飯的餐廳是石獅的綠島餐廳。這是石獅最著名的餐廳,幾十年來一直以食材講究用心聞名。我去過石獅的綠島,在吃了許多美味之後,品嘗到了這款蘿蔔飯,原本以為再也吃不動了,然而一口忘情,那種清甜,那種芳香,我不知不覺竟完全吃完,且意猶未盡。」

  -----摘自小寬《一大口美食榜》

  再後來,小寬把《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帶來了,陳曉卿吃到石獅綠島國際酒店的蘿蔔鹹飯,忘情地說:「真的特別好吃,簡直就是我的理想!加一個做鹹飯的細節!

  

  一碗蘿蔔飯,兩個頂級吃貨,成就了《舌尖上的中國》的這幕經典。

  

  大廈村海邊的沙土地,有一種著名的特產,它們貌不驚人,但幾乎全部出口海外,沙土蘿蔔,含水量接近90%,入口潤嫩幼滑,毫無纖維感,豬肉八分肥兩分瘦,帶皮最好,切寸段,與香菇海蠣蝦幹同煮,肉的豐腴,蘿蔔的清甜,米粒的飽滿,這就是最讓泉州人慾罷不能的蘿蔔飯,一種簡樸而豐饒的主食。

  ------摘自《舌尖上的中國2》歸鄉宴

  《舌尖上的中國》歸鄉宴

  《舌尖上的中國》系列是一個追求草根性、地域性、民族性的真實紀錄片。閩南作為中國著名的僑鄉,陳曉卿希望找到一位遠離故土,久居歐美,晚年回到家鄉的七十多歲的老僑胞,表現葉落歸根,故土難離,離不開家鄉古早味的「歸鄉宴」的故事。篩選了十幾個華僑後,」歸鄉宴」一度擱淺,因為推薦的華僑氣質要麼太過政府,要麼太過土豪,直到程世坤老人的出現。老人78歲了,鬢染風霜,淳樸親和,曾客居美國,因為吃不慣西餐麵包冷牛奶,懷念家鄉古早味小吃,牽引著他們在晚年回歸故裡。

  

  那麼誰來擔任「歸鄉宴」的掌勺大廚呢?有人說,閩菜大師王善旭就是最佳人選。王善旭老先生,早年從四張餐桌開始艱苦創業,做過鄉村大廚,開過小餐館,如今已貴為石獅綠島集團的董事長,泉州烹飪協會副會長,是閩南廚藝界首屈一指的人物。他願意出鏡嗎?攝製組懷著不確定的心情,拜訪了王善旭老先生。沒有想到的是,王善旭先生非常熱情,平易近人,綠島的廚師團隊有300多名,人手一張《舌尖上的中國》光碟,且老先生樸素、親和的形象和他早年鄉村大廚的經歷,更與攝製組一拍即合。攝製組和綠島酒店又經幾番修改,最終確定了歸鄉宴的12道菜,蘿蔔飯、桂花蟹肉、蠔仔煎、通心河鰻、油焗紅蟳、八珍芋泥、五香雞卷、石獅甜餜、深滬水丸等。

  

  程世坤老人吃到了心心念念的閩南味道,情難自抑,說起閩南美食,就繞不開綠島酒店,那是許多閩南華僑一致認可的古早味。正是這群老華僑,他們用漫漫的人生解讀了,美食如何在舌尖轉化為命運的顛沛和生命的歸屬。

  第二個故事:重走「舌尖上的中國」和綠島閩南美食行

  《舌尖上的中國》在閩南的故事,遠不止蘿蔔飯和歸鄉宴。晨間,在古城的大榕樹下,哧溜一碗熱騰的面線糊。晌午,在老城西街的日頭裡,手捧著餡料滿溢的潤餅。日暮,夕陽西下,漁船歸港,就著海景吃最新鮮的海味。曉夜,在古厝的庭院茶館裡中,輕品清茶,靜聽講古。

  《舌尖上的中國》一經播出,閩南的美食,特別是綠島的蘿蔔飯,引得一路路江湖吃客聞香下馬,醉臥沙場。但是閩南美食,好似斷了線的珍珠,藏在古街深巷,不是本地人真難找得著。

  於是乎,就在剛剛過去的12月,石獅綠島集團全程接待了」重走<舌尖上的中國>「閩南美食行,由知名美食家小寬召集全國各地」跪求加入「的吃貨好漢,把《舌尖上的中國》在閩南探過的美食,好好地再吃一遍。

  

  一吃:紅磚古厝中的閩南私房菜

  第一餐晚宴,落在一座非常典型的古民居內。紅磚大厝,五進五開,是晚清重臣蘇廷玉的故居,面積有4000平米,可以一覽閩南建築與文化。綠島邀請了泉州菜的老師傅做了一餐有趣的私房晚宴,餐桌之上,綠島邀請了當地民間藝術家,表演拍胸舞,木偶戲。古厝幽靜,南音委婉,餐食豐美,這一餐算是定基調,閩南風物,才漸入佳境。

  

  二吃:大海邊的漁民家宴

  當然還要去海邊,石獅永寧緊鄰大海,浪花時時拍打在臨海而建的漁民家。這裡的魚蝦蟹肉,上餐桌的半小時前,還在大海裡歡騰。綠島董事蔡榮耀帶上行政總廚杜師傅親至永寧,試吃了30道海鮮,最後定下了白灼土蝦、蝦姑、角蟹、大花螺,石斑魚湯、幹煎白鯧魚、五花肉燜海鰻、紫菜海蠣煲、馬鮫羹和白花魚粥,就著海景吃海鮮,驚豔了一眾吃貨好漢的饑寒交迫,最新鮮的海味,居然沒有一點腥味。

  

  三吃:綠島海鮮酒樓近30年的古早味

  閩南坊間有句諺語」穿在石獅,食在綠島「,說的就是,在閩南,想穿好就去石獅,想吃好,那就必須去綠島嘍。在當地,絕大部分的宴席會請來自綠島的廚師操刀,哪個供貨商的食材被綠島挑中,就是一張活字招牌。創辦近30年的綠島酒樓,已經成了閩南人口口相傳的美食博物館。綠島海鮮酒樓在閩南人,特別是華僑心中的地位之高,導致在海外都開了綠島翻版。

  

  而綠島的榮光,來自於連一塊沙地蘿蔔都要到原產地採購的蘿蔔飯,來自於做一道蔥茸包就可以堅持20年的老廚師,來自於每天凌晨4點披著露水,在碼頭採購食材的綠島人。席間,美食團有人直呼,綠島值得吃貨專程來一次閩南。

  四吃:綠島國際酒店的軒尼詩之夜

  綠島國際酒店,是綠島品牌的梅開二度,也是泉州地區最好的五星級酒店之一。肩負著綠島品牌近30年的榮光,綠島酒店將綠島的品牌影響力從石獅,拓展至泉州,廈門,乃至整個福建,並剛剛入選全國各地美食家評選出的BEST 100中國餐廳榜。

  12月23日,綠島集團為」重走<舌尖上的中國>「美食團準備了一場堪稱經典閩南美食盛宴。國際品牌軒尼詩讚助了這場綠島晚宴,更欽點軒尼詩中國區負責人參加了晚宴,攜酒助興。

  

  

  席上,生滾大響螺,湯清鮮甜,螺肉緊實,讓五官和味覺都變得通達;桂花蟹肉鮮而肥,甘而膩,白似玉,濃香襲人;香草汁煎鬥鯧,最妙的部位是唇,有一種膠質的快感,感覺是唇吻·······綠島壓軸的蔥茸包更是一絕,軟糯的外皮帶著淡淡的蔥香,肉鬆的鹹香和在舌尖恣意舒展,芋粒花生湯酥爛不碎,甜而不膩·······

  

  《舌尖上的中國3》會不會再次來到閩南?綠島酒店會把閩南的文化帶出閩南嗎?《舌尖上的中國3》,我們等了很久了。

來源:搜狐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與華夏經緯網無關。華夏經緯網不對文章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責任編輯:侯哲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中國3來閩南探班?綠島為閩南美食代言
    小寬是《舌尖上的中國》在閩南的味覺探子,是總導演陳曉卿的飯搭子。他遊至閩南,在石獅綠島酒店吃到了一碗蘿蔔飯,從此,這碗蘿蔔飯無數次出現在他的筆下。   「出品這款蘿蔔飯的餐廳是石獅的綠島餐廳。這是石獅最著名的餐廳,幾十年來一直以食材講究用心聞名。
  • 《舌尖3》播出在即,原主創人員齊聚廈門 又是哪道閩南美食被翻牌了?
    閩南人見面打招呼隨口就來一句「呷麼」,這樣的話語,總能讓人聞到一股濃厚的生活地氣。有人說,美食和飲茶、方言構成了閩南的一股煙火氣。閩南的廚師們卻將這股煙火氣帶到高端酒店的餐桌,在各地賓客喝飲談笑間,順便風靡了全國。
  • 【美食|泉州】閩南小吃的起源地,舌尖上的閩南古早味——泉州
    國仔面線糊(水門國仔總店)地址:泉州市美食街155號人均:10元郭牙牙遊記姜 母 鴨吃完面線糊,沿街走去,就能去到塗門街。塗門街一路除了歷史古蹟還有不少美食。比如在中國現存最古早的清淨寺旁邊就是斯丹薑母鴨。
  • 泉州這些美食上了《舌尖上的中國3》
    對於能吃愛吃懂吃的泉州人來說,這麼美味的紀錄片裡,怎能少了泉州美食的蹤影?繼蘿蔔飯登上《舌尖2》後,在昨晚播出的《舌尖3》第二集中,泉州人熟悉的再不能熟悉的兩大小吃,石花膏和面線糊再一次讓全國人民流下口水。
  • 這9種閩南美食小吃,來廈門旅遊的時候別忘了嘗試一下!
    這一點在當初風靡全網的美食類紀實節目《舌尖上的中國》裡,就發揮得淋漓盡致。想當初,多少饕餮吃貨在《舌尖》系列上,找到了美食新大陸。小夥伴們不如,趁著五一假期來臨之際來閩南體驗一把《舌尖上的中國》同款美食!
  • 上過《舌尖上的中國》閩南潤餅菜,一口咬盡閩南風味
    潤餅菜,是中國閩南地區、潮汕地區,及臺灣地區的一種傳統風味小吃。也是閩南人從小吃到大的食物之一。 潤餅菜的特點是清脆爽口,鹹甜適中。包的過程也與吃北京烤鴨極其相似,但是潤餅的口感更加多樣。
  • 《舌尖上的中國3》沒看夠?「古早味」的泉州美食在這裡
    萬眾期待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播出了,但是似乎跟人們期待的不一樣。最近更是口碑一路下滑,引起人們的熱議。不少觀眾吐槽《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的「味道」變了,節目效果上不再如第一季和第二季。在豆瓣上,《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和第二季的評分分別是9.3分和8.4分,而第三季則下滑到5.0分。《舌尖3》第二集中出現的3道美食固然也是泉州的代表性美食。但是除了節目中介紹的美食外,泉州還有很多極具地方特色,不容錯過的美食。
  • 閩南傳統風味美食香飄福州
    閩南傳統風味美食香飄福州     首家廈門「和呷」洪瀨傳統風味滷味食品進駐福州市永輝超市
  • 舌尖上的閩南鹹飯
    天氣變熱了,總感覺廚房就像是蒸籠一般,不想多呆一會,畢竟一下子就滿頭大汗,渾身難受,不想下廚房,今天就帶給大家一道閩南鹹飯,一下子飯和菜都有了。鹹飯是福建閩南地區的漢族傳統小吃,屬於閩菜系。大部分閩南人人都會做這種飯。
  • 來廈門上「閩南院子」,品地道的閩南菜
    每年來到廈門朋友們都會請我們吃飯,品嘗最接地氣的,最有代表性的閩南菜。 每一次的吃喝都把它當做一次學習欣賞,品味一種文化,食文化,民間習俗。 這不咱們在閩南院子坐下來了,點了幾道小菜,朋友們一起聊天,細細地品味。每道菜的特色。涼拌海帶絲,這是送的一道小菜。
  • 舌尖上的鄉愁:閩南小吃--滷麵
    滷麵是閩南小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跟沙茶麵一樣被大家熟知。閩南滷麵分為漳州滷麵、莆田滷麵、泉州滷麵等。到了閩南每個城市又互相演變,味道大致有所不同。廈門就有這麼一家名為「阿芳滷麵」麵店飯點天天爆滿,主打就是滷麵等閩南小吃。
  • 來閩南,滿足你對「甜」的渴望
    圖/soogif閩南,位於中國的東南方,溫暖的氣候適宜水果生長。閩南人擅長航海,哪些揚帆出航的人們,為閩南帶來了世界各地的鮮甜味道。 鳳梨丨閩南好料是「旺來」 鳳梨在福建和臺灣被叫做旺梨或者旺來(ông-lâi),在其他地區菠蘿是它更為多見的名字。菠蘿並不原產自中國,而是來自遙遠的南美洲巴西亞馬遜河流域。
  • 泉州古早味閩南二十道菜(上)
    1、閩南蘿蔔飯在《舌尖上的中國》裡,一道泉州蘿蔔飯勾起所有在外福建人的胃口
  • 泉州蚵仔煎,帶你體驗,舌尖上的閩南味道
    閩南有句俗話「吃飯皇帝大」,意思是,吃飯是老百姓至高無上的頭等大事。這句民諺,不只是閩南人對日常生活的感慨,更是體現閩南地區社會生活和風土民情的經典格言。說到閩南,就不得不提到閩南文化的起源地,泉州。泉州素有「福建文化半壁江山之稱」,璀璨的客家文化、星羅棋布的名勝古蹟、獨具特色當地風俗還有就是讓人眼花繚亂的閩南美食!作為古城文化的一大特色,美食絕對是一座城市最好、最真實的記憶表述。因為有了吃,才催生了泉州琳琅滿目的風味美食,才誕生了泉州絢麗多彩的飲食文化,才吸引著五洲四海的饕客們紛至沓來。海洋,是上天對泉州人最好的饋贈。
  • 舌尖上的中國-閩南菜系之一
    蚵仔煎蚵仔煎,是一道常見的家常菜,起源於福建泉州,是閩南,臺灣,潮汕等地區經典的傳統小吃之一。關於它的起源,有一則有趣的故事。閩南,臺灣,福州、潮汕三地基本同根同源,在臺灣它最早的名字叫「煎食追」,是臺南安平地區一帶的老一輩的人都知道的傳統點心,是以加水後的番薯粉漿包裹蚵仔、雞蛋、蔥、香菜等食材所煎成的餅狀物。蠔除了肉可食,珠可作裝飾外,蠔殼可供用藥,功能制酸鎮痛,可作胃藥,治胃酸過多。對身體虛弱、盜汗心悸,也有療效。生蠔又叫「海底牛奶」,說的是它蛋白質含量高,在生蠔幹,也就是蠔豉中體現更加明顯。
  • 【古味閩南】讓我穿越回兒時的閩南廟口
    蛋花酥屬於閩南必備的節慶零食之一,從小它就是零食中的奢侈品。外皮是金色的脆皮,內餡為花生糖條。一口一小塊,咬一口,香甜,酥脆!貪點甜,配上一口清香解膩的鐵觀音,恰到好處。只有逢年過節阿公阿嬤從自家帶著長板凳,戲還沒開演便早早來搶佔前排的時候,才感覺那些舊時光好像還在。廟口消失不見的糕仔攤、風光不再的無名小餅店,不知再過多久,這些閩南小食會否也失去傳承。這些曾經代代相傳的閩南古早味,或許正在慢慢消失,就像鄉下的露天電影和露天戲臺已漸漸無人觀賞,但我想,總有人夢回時依然能清晰想起那些滋味。
  • 這4種閩南特色美食,閩南人魂牽夢繞,沒吃過就說明沒有到過閩南
    這4種閩南特色美食,閩南人魂牽夢繞,沒吃過就說明沒有到過閩南有句話這樣講:「世上唯有美食和愛不可辜負」那麼小夥伴們你們怎麼看的呢?小編倒是挺同意這個說法的,畢竟委屈了啥也不能委屈了肚子和味蕾吧!那麼今天我就給你們分享些閩南特色的美食,準備好你們的小饞嘴。
  • 舌尖上的中國-閩南菜系之五
    將小腸皮切30釐米長,排放在砧板上,取大碗內醃製的豬肉碼好,兩頭疊起來,再用剩餘的小腸皮包裹好,然後用草繩綑紮。湯鍋內放老滷,加水3000克,投姜蔥與香料包,大火燒沸,小火燜40分左右取出。解開草繩,晾涼改刀裝盤即成。 製作精細,質嫩韌香甜,耐嚼味美。色質紅潤,幹香撲鼻,口味獨特。容易存儲,切片涼拌效果最佳,不用放多的調製品,因為其本身口感就極佳。
  • 閩南的一種傳統美食,麻粩
    土貨哥麻粩永春縣——閩南的小縣城在這裡的傳統婚俗納彩的禮物中除金器外,花包和鮮花外還有一樣傳統美食那就是當地美食茶點——麻粩 麻粩是兒時最惦記的美味 , 在那個缺少零食的年代麻粩不常有逢年過年,家有喜事才有我們念念不完的麻粩那是孩提時最美好的回憶 從此,麻粩便成了我們兒時最惦記的美味 麻粩是多種口感疊加的快感 麻粩也確實是貨真價實的美味因為它的口感層次特別豐富一共有三層美味另外還有一層神秘口感這3+
  • 閩南的「古早味」,一輩子都忘不掉的味道
    走遍大街小巷尋找記憶裡的那個味道還記得那個「香、鮮、淡」的獨特風味正是閩南的「古早味」朋友 騎上心愛的小摩託和我一起去閩南旅遊感受舌尖上的閩南味道走起~~~它的印記:「舌尖美味!」潤餅、沙茶麵、菜粿等等燃燒我的卡路裡來到舌尖上的閩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