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鄭多燕眼中,好身材不僅是練出來的,更是吃出來的。她倡導的是遵循身體的「本能」,儘量少食多餐。
「我提倡的飲食方式不是遵從吃飯的時間而是身體的本能。我推薦的瘦身方式不是極端減少食量,也不是降低攝取熱量,而是消除空腹感。」
鄭多燕曾在採訪中透露,自己每天6到8餐的習慣已經堅持了十多年之久,但少食多餐不代表比以前吃更多,而是將三餐的量分配到更多次吃,長久下來反而慢慢降低了自己的食量。
目前在網絡上可以看到許多「鄭多燕減肥食譜」,其中有些基本只包含米飯和蔬果,幾乎沒有肉類等蛋白質來源。鄭多燕直言這是「假貨」,「減肥也需要注重營養。」
「阿特金斯」減肥法行不通交流中鄭多燕透露,除了少食多餐,在營養素的補充時段方面自己也有心得。
「我一般在上午攝入碳水化合物,中午開始就補充蛋白質為主,特別是晚上碳水化合物一定不能吃。」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曾風靡一時的「阿特金斯」減肥法。這是美國醫生阿特金斯於上世紀70年代所提出的一種減肥理念,其主要思想就是減少甚至取消麵粉,大米等碳水化合物的攝入,轉而以肉類等高蛋白食物作為主食。
這一方法因為良好的減重效果而流行至今,但與此同時,關於其導致膽固醇過高,營養不良和酮症的風險也一直為人所爭論。
鄭多燕表示自己並不是這一方法的「粉絲」,「我認為減肥是因人而異,平衡才是最好的。攝入很少或者根本不攝入碳水化合物,可能只是比較適合用來在短期內速效減肥,從長遠來看,對身體也是不利的。」
在她看來,這種太過「偏重」某一類食物的減肥法並不健康。
減肥不是餓肚子「減肥不是餓肚子」是鄭多燕的信條,不吃米飯等主食,身體就會長期處於「飢餓」狀態,這對減肥來說雖然能立竿見影,但卻是「殺敵一千自傷八百」的下策。
碳水化合物作為能最快被身體利用的能量來源,一旦缺乏,雖然能「強制」身體消耗肌肉和脂肪從而減重,但也會導致疲倦,注意力下降等後果。
美國《赫芬頓郵報》曾報導,美國飲食指南建議每天攝入的卡路裡有45%至65%來自碳水化合物,如果長期缺少攝入,可能導致口臭,代謝不規律,甚至微量元素缺失等問題。
「平衡」是鄭多燕在減肥健身中最為看重的一點,飲食方面的平衡自然也是重中之重,最後我們就為大家分享一些鄭多燕的參考食譜和吃飯「經驗」。
鄭多燕的一日飲食參考早餐 7:00 糙米飯、青江菜、豆腐炒絞肉、菠菜味噌湯、涼拌黃豆芽、小黃瓜
點心10:00 胡蘿蔔優格雪克
午餐12:00 豆腐雞肉漢堡、番茄拌莫扎瑞拉起士沙拉、草本茶
點心14:00 水果(奇異果、草莓、蘋果)
點心16:00 飯糰(白蘿蔔牡蠣飯)、蘆筍棒
晚餐19:00 焗烤菸燻雞肉、綠花椰沙拉
點心21:00 大蒜茶
雖然頓數比較多,但務必注意每天攝入的能量總量不可超過限額。
鄭多燕的飲食原則 1. 一天6到8餐,絕對不挨餓少量多餐是不挨餓的黃金法則,但吃進肚裡的食物都算要計入每日總量。
2. 禁食減肥法會導致復胖或易胖體質禁食會逐漸降低代謝速度,導致易胖體質。
3. 主食要在傍晚之前吃掉晚上攝取碳水化合物會變成體脂肪,一定要注意。差不多就是下午4點以後不吃主食。
4. 思考飲食順序先從富含食物纖維的蔬菜開始吃,例如沙拉或涼拌菜,接著再吃魚和肉等含有蛋白質和脂肪的主菜,最後再吃飯、麵包等。
5. 主食儘量選粗糧儘量避開以精製、純糖類製成的白色糧食,選擇糙米、全麥麵粉與五穀雜糧為主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