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波提切利的維納斯高喊「保持社交距離」

2020-12-20 澎湃新聞

原創 阿改 象外

懂不懂藝術都能看懂的 象外

The Birth of Venus, c.1482 - 1486

by Sandro Botticelli (1445 - 1510)

Detail

如果你問我,義大利的老大師中最愛誰,我的答案肯定不會是文藝復興三傑。

米開朗基羅雄渾壯美,拉斐爾典雅俊秀,達·文西作為不世出的全才,這些,東西方固然已家喻戶曉;但若論偏愛,我卻最鍾情安傑利科(Fra Angelico, 1395 - 1455)和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 1445 - 1510)——至少,去年在佛羅倫斯看到他們的原作時,第一感受就是這樣的。

前者,被著名的傳記作者瓦薩裡譽為「稀世罕見的天才」,他在聖馬可修道院繪製的約50幅壁畫,件件謙卑柔和,尤其是拾級而上、仰頭可見的那幅《聖母領報》,更是被許多人尊為最美的聖母領報圖。

Fra Angelico, The Annunciation, c. 1440 - 1445

略微仰拍的現場圖。看了原作,才能領會它的完美。

巧得很,後者——波提切利,在佛羅倫斯的烏菲茲美術館中,也有兩幅《聖母領報》:一是木板蛋彩畫,天使單膝跪地,聖母躬身低垂,兩者的手指將觸未觸,頗有米開朗基羅《創世紀》中上帝以指接觸亞當、傳遞生命之火的偉力。

Sandro Botticelli, Cestello Annunciation, c. 1489 - 90

實拍圖,或有偏色,但可以比較波提切利筆下的天使與安傑利科版的差異——後者的天使有著極為絢爛多彩的翅膀。

另一幅聖母領報圖則是斯卡拉的聖馬丁醫院原址剝離過來的溼壁畫,高2.43米,寬5.55米,與木板蛋彩版本相比,儘管畫作的部分顏料已斑駁脫落,但它的樸素和內斂,甚至將瑪麗亞的聖潔與謙卑襯託得更為卓越非凡。

Sandro Botticelli, Annunciation, c. 1481

溼壁畫版聖母領報,雖然在手機上難以領略其真實尺幅帶來的觀看震撼,但我還是建議單擊放大圖片看看。

實拍圖,但溼壁畫的那種含蓄有力的質感仍然很難表現出來。

與這一大一小的天使報喜圖相對的,就是眾所周知的《春》了。

為美第奇家族別墅創作的《春》,是一曲歌頌愛情的綺麗讚歌;波提切利以自己的想像力重新演繹了古代神話中維納斯的故事——

在畫面的左側,眾神的使者墨丘利右手舉著神杖,試圖驅趕侵入花園仙境的一片烏雲。在其身後,象徵「華美」、「貞淑」和「歡悅」的美惠三女神手拉著手,正妙曼起舞。畫面的右側,西風神仄費羅斯向春天之神克蘿莉絲吹出愛欲之風,並誕生了前方的花神芙羅拉。而司掌愛情的維納斯就站在這兩組人物的的中間,左手撫袍,右手豎掌,頭微微右側,眼睛卻略微憂鬱地看向畫面的右下方。在她的頭上,丘比特正彎弓張弦指向美惠三女神……

Sandro Botticelli, Primavera, c. 1477 - 1482

Primavera即為「春」的意思。

波提切利筆下的人,輪廓優美,體態大方,眼神則總是帶一點神秘的憂鬱和冷感。

《春》,跟《維納斯的誕生》一起,構成了波提切利一生中最著名的兩件作品。跟前者類似,後者中的維納斯仍然有著淡淡憂愁的眼睛,只是在那憂愁中,還多了一點迷惘和困惑——

據古希臘詩人赫西俄德在《神譜》中的描寫,克洛諾斯(古希臘神話中第二代眾神之王)為了懲罰他暴虐的父親天神烏拉諾斯(第一代眾神之王,象徵天空),遂將他的男根割下,男根被拋進海中,隨即在其四周泛起了珍珠般的泡沫,「忽然一簇白色的浪花從這不朽的肉塊周圍擴展開去,浪花中誕生了一位少女」——維納斯。

Sandro Botticelli, The Birth of Venus, c.1482 - 1486

維納斯的誕生,局部

在後臺回復關鍵詞「維納斯的誕生」

提取200M超高清作品圖

誕生於大海,站立在貝殼上的維納斯肌膚潔白,長發飄蕩,可謂是完美的化身。她的站立姿勢、表情以及所有一切構成的整體,成為後世持續瞻仰的對象,波提切利自己也在兩年後以這一維納斯為藍本,畫了一個非常相似的「含羞維納斯」。

Sandro Botticelli, Venus Pudica

「含羞維納斯」

上述這些信息,你覺得是我在現場通過講解器聽到的,還是後來通過網絡了解到的?顯然是後者。

大多數時候,當你身處博物館之中,你就是一個視覺先導的觀展機器——你當然可以通過講解器了解藝術品的背後故事和其他種種,但在那一刻,你其實更多地被形式美學所吸引——維納斯的線條、構圖、色彩以及所有被隱藏在表面之下的微妙筆觸,那些是無可替代的視覺經驗的對象。

因此,去現場,看原作,有其獨特的魅力和不可替代性;但同時,那也意味著,無法到現場的觀眾,將更多面對二手經驗——通過電腦、手機、畫冊或其他印刷品,你一遍又一遍地觀看波提切利的那個維納斯,從知識中破解密碼,從小尺幅中想像原作的大,甚至從反覆的觀看中產生再創作的樂趣。

基於經典的再創作,已經有許多藝術家這樣做過:

《維納斯的誕生》中的局部形象,被安迪·沃霍爾創作為絲網印刷版本。

居住在義大利米蘭的日本藝術家Tomoko Nagao基於《維納斯的誕生》所做的再創作,二次元元素主導了畫面。

Terry Gilliam導演的《終極天將》(The Adventures of Baron)劇照,烏瑪·瑟曼在其中的造型,可見《維納斯的誕生》的影響。

荷蘭攝影師Rineke Dijkstra在她所拍攝的一張人物肖像中,讓被拍攝者擺出了與維納斯成鏡像的姿態。

他們得益於經典,而經典也因為他們的再造,進一步將自己的影響力拓展到無遠弗屆的領域。換而言之,一件藝術品能否成為經典,取決於被觀看/挪用的次數。想想《蒙娜麗莎》吧——達·文西的這件曠世名作在羅浮宮裡被每個人平均觀看的時間是15秒,而它卻因為不同媒介的反覆傳播得以進入全球億萬觀眾的腦海裡,成為「獨一無二的蒙娜麗莎」。

在社交媒體時代,博物館/美術館作為藝術品的最大收藏主體,當然也深諳這一傳播之道。因此,包括烏菲茲美術館在內的諸多世界級博物館會以開放的態度擁抱新媒體,而且是以更流行的表達方式,試圖抓住更年輕觀眾的注意力。

烏菲茲美術館TikTok官方帳號,從左上角的「正經風格」視頻,逐漸到右下角詼諧版《春》,可見博物館在傳播策略上的快速調整。

今年4月28日,烏菲茲美術館正式入駐字節跳動旗下產品TikTok,並發布了一系列挑戰傳統風格的視頻,在全球TikTok用戶中迅速圈粉。在他們的「改造」下,波提切利的《春》不再以簡單的美照呈現在視頻上,而是緊密結合時事,以詼諧的方式傳遞另類信息——當維納斯「跳」到畫中的時候,其他人物迅速散開了,理由是:疫情期間,必須保持社交距離。

烏菲茲美術館TikTok視頻:警示社交距離的維納斯

不僅是義大利的烏菲茲美術館,西班牙最大的美術館普拉多博物館、荷蘭國家博物館都將TikTok視為發布短視頻的重要平臺,以各具特色的作品傳播美,傳達信息、觀點和理念。例如普拉多博物館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合作,以名畫為切入點,傳達全球氣溫升高的負面影響;荷蘭國家博物館則以一則10秒鐘的短視頻,配上輕快的歌曲,以顏色來推介自家的經典館藏。

上:普拉多博物館TikTok視頻;

下:荷蘭國家博物館TikTok視頻。

時至今日,已有十幾家全球性博物館入駐TikTok,以各自的方式,為觀眾和用戶帶來藝術的滋養。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城市停擺,出行受限,線下經濟遭受重創,不少依賴門票收入的美術館博物館被迫閉館甚至永久關停,例如,全球最大的藝術博物館之一——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現當代展品館(Met Breuer)就在3月被移交新的業主,從此與觀眾永久告別。

截至6月,包括烏菲茲美術館、普拉多博物館和荷蘭國家博物館在內的重量級美術館都已重新向公眾限流開放,然而,全球新冠肺炎感染人數持續上升,疫情餘波未平,想要恢復博物館往日盛景,一時半刻是難以實現的。藏品數位化,傳播網絡化,這一持續了多年的文博界動作在今年因疫情得以加速,線上逛展、互動逛展,日益成為億萬居家觀眾進行藝術欣賞、藝術教育的首選。

烏菲茲美術館

荷蘭國家博物館

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館

一個享譽全球的博物館,如何做到普惠全球?方法有很多,選擇新媒體作為發聲的陣地,並以貼近大眾的方式做到傳播效能最大化,這無疑是備選方案之一。

回想去年站在烏菲茲博物館波提切利的那幾張代表作前——那一刻,我絕不會料到,那也許是最近一兩年甚至更長時間裡我最後一次面對這些偉大的藝術品;但當我離開它們,真正處於當下,我也並不會感到遺憾或後悔,畢竟,藉由網際網路,我仍可以在虛擬世界中感受藝術的魅力:即便在最艱難的時刻,藝術也可以賦予人繼續前行和繼續相信的力量。

.

END

原標題:《當波提切利的維納斯高喊「保持社交距離」》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波提切利《維納斯的誕生》
    ——約瑟夫·魯 傳說,維納斯誕生於愛琴海之中,剛誕生下來的她即是一名少女。她不會經歷孩童時期的懵懂,也不會面對死亡和衰老,他從降生開始就完美無缺。 維納斯是象徵著愛與美的女神。她的降生受到了眾神的祝福。
  • 欣賞世界名作《維納斯的誕生》義大利肖像畫大師波提切利的傑作
    桑德羅·波提切利原名Alessandro Filipepi(亞裡山德羅·菲力佩皮),「波提切利」是他的綽號、藝名。波提切利是15世紀末佛羅倫斯的著名畫家,歐洲文藝復興早期佛羅倫斯畫派的最後一位畫家。受尼德蘭肖像畫的影響,波提切利又是義大利肖像畫的先驅者。《維納斯的誕生》為蛋彩畫(用蛋黃或蛋清調和顏料繪成的畫),規格:175 x 287.5 cm,存藏處義大利佛羅倫斯烏斐齊美術館。博物館高清大圖30000×18840像素,由於上傳限制壓縮到3000×1884像素,先發一張自動對比度的。
  • 波提切利,他畫的維納斯十分完美,金色的頭髮,潔白的皮膚!
    要說到波提切利,就不得不說佛羅倫斯畫派,它是文藝復興時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個畫派,他的奠基人是喬託,喬託的藝術代表了一個新的藝術的產生,與中世紀的宗教藝術劃分開來。而波提切利被稱為是佛羅倫斯最後一位偉大的佛羅倫斯畫家,被稱為有望走出文藝復興三傑藝術成就的繪畫大師,讓人不禁好奇,他的作品是怎樣的呢?竟獲得那麼高的評價!關于波提切利,知道他是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家庭條件比較富裕,可以支撐他追求自己的藝術理想。1481年他離開了佛羅倫斯到羅馬去應聘,做了一個畫壁畫的職業。
  • 痴情的繪畫大師波提切利
    文藝復興早期佛羅倫斯畫派最後一位大師波提切利師從韋羅吉奧,從輩分上講是達文西的師兄,他以自己的名作《維納斯的誕生》,《春》而著稱於世。但後人有所不知的是他是一代情種,為了自己暗戀的女子而終生未娶。波提切利當時就是被洛倫佐美蒂奇所資助的。在美蒂奇家的酒會上波提切利遇到了他的夢中情人,美蒂奇世交馬爾科的妻子西莫內塔。但由於地位和身份的關係,他只能遠遠的注視著自己的女神。但不久洛倫佐的弟弟朱莉亞諾卻於西莫內塔暗通情愫,並且讓波提切利在他參加比武大會的旗幟上畫上西莫內塔的肖像。但1477年,西莫內塔死於肺結核,當時21歲的波提切利創作了年輕女子的肖像畫來追憶她。
  • 《維納斯的誕生》—帶你聽一幅畫
    與強大的美第奇家族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也使畫家獲得政治上的保護,並享有有利的繪畫條件。此外也是通過這一層關係,波提切利得以接觸到佛羅倫斯上流社會和文藝界名流,接觸各方面多種的知識,開拓了視野,並為他的藝術打下精雕細琢、富麗堂皇、華美多採的貴族印記。 1481至1482年間,一些優秀的佛羅倫斯大師被請去羅馬 ,為西斯廷禮拜堂創作壁畫,其中包括波提切利和領隊的佩魯吉諾。
  • 透過波提切利的《春》看遙遠的十五世紀
    在畫作的中心,站立著一個女人,通常都被認為是愛之女神,維納斯。而波提切利則把《春》畫成這個家族被喜愛的隱秘信息。在希臘語裡,羅馬是丘比特,愛反過來寫就是羅馬。佛羅倫斯意為優雅的花之城,它的守護女神是芙洛拉。米蘭勤奮好戰,被描繪成墨丘利。而洛倫佐羨慕的倫巴的曼圖亞則是被描繪成了維納斯。這幅畫反映出當時那個時代的變化,繪畫已經不再於宗教主題,一個以喬託為先驅的畫家改變了這個畫面。
  • 疫情下的雪梨:保持社交距離
    【來源:中新網】當地時間4月8日,雪梨國際會展中心的廣告牌出現保持社交距離的提示。隨著澳大利亞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抗擊新冠疫情取得一定成效。政府呼籲市民在即將到來的復活節長周末待在家並繼續保持社交距離至關重要。
  • 波提切利名畫中這3個細思恐極的細節,放大後才知道有多巧妙
    波提切利《維納斯與戰神》,沉睡的馬爾斯與著衣的維納斯什麼關係在古典的油畫中古希臘眾神一直是很常見的題材,尤其是那些女神們,更是各位藝術大師的描繪對象,拉斐爾的聖母,波提切利的維納斯,還有春神和風神等等。
  • 千姿百態的維納斯
    千姿百態的維納斯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04日 23:51 來源: 來源:中國日報網作 者:飄萍萬裡希臘美神--阿芙蘿黛緹(Aphrodite),較為人熟悉的是她在羅馬帝國時的別名「維納斯
  • 看名畫《維納斯的誕生》,七旬翁犯心臟病
    【新華社微特稿】義大利一名70歲男子在佛羅倫斯烏菲齊美術館欣賞義大利畫家桑德羅·波提切利畫作《維納斯的誕生》時心臟停搏。幸運的是,4名醫生也在參觀美術館。他們用隨身攜帶的除顫器對男子採取急救措施,保住男子性命。
  • 攝影師抄襲了名畫《維納斯的誕生》,但是網友卻都為他點讚
    (左圖是桑德羅·波提切利名作《維納斯的誕生》,右圖是攝影師Chiara Salomoni作品) 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畫家桑德羅·波提切利名作《維納斯的誕生》被奉為藝術史上的經典,在這幅作品之前,歐洲中世紀近千年的繪畫作品幾乎沒有裸體的女性出現!
  • 西方油畫筆下的情慾與愁怨——性愛女神維納斯的誕生
    西方繪畫史上表現維納斯的名畫很多,但是最讓人著迷的是維納斯誕生時候的場景。比較著名的是波提切利在1487年為當時貴族梅第奇家族中的人繪製的。一般後世也公認這幅畫作為維納斯出生的代表作.這幅名作幾乎也成為了維納斯的經典形象。
  • 一米長甜甜圈包裝盒助力保持社交距離
    知名美式甜甜圈品牌「卡卡圈坊」英國分公司推出一米長的甜甜圈包裝盒,以幫助人們保持社交距離。隨著英格蘭地區4日進入「解封」新階段,酒館、餐廳等場所在關閉大約100天後可以恢復營業,但需遵守防疫相關規定。英國媒體把4日稱為「超級星期六」。英國《都市日報》報導,卡卡圈坊為此推出這款特別版甜甜圈包裝盒,提醒人們共慶「解封」時不要忘記保持社交距離。
  • 墨西哥餐廳派泰迪熊敦促保持社交距離
    墨西哥餐廳派泰迪熊敦促保持社交距離
  • 安倍:東京及大阪未達「保持社交距離」目標
    安倍:東京及大阪未達「保持社交距離」目標 央視網消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 德國咖啡店創意抗疫 客人戴「竹蜻蜓」帽保持社交距離
    新冠肺炎(COVID-19)在全球肆虐,各國要求民眾保持社交距離, 德國有一間咖啡店就發揮創意,讓顧客戴上特製的帽子抗疫,看上去像有一把大型的《哆啦A夢》道具「竹蜻蜓」放在頭上,不單保證每人保持距離,搞笑場面更引來不少網民讚賞.
  • 波提切利肖像巨作《手持圓形聖像的年輕男子》
    波提切利《手持圓形聖像的年輕男子》 預計成交價:8000萬美元 蘇富比即將在2021年1月紐約年度西洋古典藝術周隆重呈獻波提切利的肖像畫傑作
  • 你知道佛羅倫斯畫派藝術家波提切利的《春》中有哪些花嗎?
    不妨一起去看一看15世紀波提切利的《春》,「前往」義大利感受一場非比尋常的「直播」。《春》正是他為這場婚姻而請波提切利作的委託畫,放置於二人的婚房之中。從左到右依次是,眾神信使赫爾墨斯、美惠三女神、愛神維納斯、花神芙洛拉、森林女神洛麗絲,西風之神塞菲爾,天上的是小愛神丘比特。森林女神被西風之神奪取了貞操化身成為花神,畫中,花神撫摸著肚子,暗示花神已經懷孕。為新婚夫妻畫這樣一幅油畫意在安慰新娘從不安的情緒走出,告訴新娘婚姻還是美好的。
  • 外媒:從鞠躬到握手,馬克龍是如何在保持社交距離問題上懈怠的
    參考消息網12月18日報導路透社巴黎12月17日發表了題為《從鞠躬到握手,馬克龍是如何在保持社交距離問題上懈怠的》的報導稱,法國總統馬克龍曾很早就採用了防範新冠病毒的「合十禮」,但在抗擊疫情近一年後,卻顯露出放鬆防備的跡象。
  • 疫情下保持社交距離 伊斯坦堡透明圓頂餐廳受歡迎
    這是位於伊斯坦堡金角灣的這家餐廳,為了在疫情下保持社交距離所做的特別設計。 總臺記者 陳慧慧:在這樣一個小小的相對密閉的空間裡面,基本上不會被人打擾,而且還會有很多貼心的浪漫的安排,比如說這個壁爐它並不是真的壁爐,但是卻可以營造一種浪漫的氣氛,另外呢,因為它是一個相對密閉的空間,那如何保證空氣的流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