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河入海口將啟動紅樹林溼地生態修復

2020-12-17 SZNEWS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30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秦綺蔚)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林業局)10月30日發布公示,將啟動對深圳河入海口紅樹林溼地的生態修復,提升溼地生態價值。

2020年9月,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受理了深圳市紅樹林溼地保護基金會申報的深圳河入海口紅樹林溼地生態修復項目申請。該項目位於福田區沙頭街道沙尾村,項目一期涉及改造提升紅樹林4.3公頃。

項目定位為溼地生態修復,主要通過治理外來紅樹植物,以降低其對廣東內伶仃島-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香港米埔和后海灣國際重要溼地和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南區內鄉土紅樹的影響,減緩外來紅樹在深圳灣擴散,限制其對深圳灣灘涂的持續侵佔,為冬季候鳥提供更多的棲息空間。

針對該申請事項,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於10月13日召開專家諮詢會。專家組一致同意深圳河入海口紅樹林溼地生態修複方案,在保證全市紅樹林面積不減少的前提下,對項目一期深圳河口4.3公頃海桑屬紅樹林更新改造,提升溼地生態價值,並根據《廣東省溼地保護條例》及廣東省林業局有關要求予以公示。

該項目所需費用擬由深圳市紅樹林保護基金會自籌經費,合計約460餘萬元。項目採用總體規劃,清理、修復和維護等分步實施的方法,儘可能降低實施對候鳥的幹擾。項目周期擬從2020起至2023年10月15日結束,每年11月至次年5月進行。本土紅樹的恢復,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恢復為輔。選用白骨壤、木欖、秋茄和桐花樹。

【讀特新聞+】

海桑屬植物在深圳灣呈現入侵傾向

項目實施機構深圳市紅樹林基金會(MCF),自2012年成立以來深耕於濱海溼地,致力於以紅樹林為代表的濱海溼地的保護和教育。

據該基金會負責人介紹,此次擬開展的深圳河入海口紅樹林溼地生態修復項目,位於深圳灣深圳河入海口處,西接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的南區,北接福田紅樹林保護區,南臨米埔和后海灣國際重要溼地。項目地於2000年前為原生灘涂,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應紅樹林恢復和重建的需求,深圳灣從海南引種海桑屬植物海桑與無瓣海桑。

由於海桑屬植物本身具有適應能力強、繁殖速度快、生長速度快等特點,其在深圳灣呈現了一定的入侵傾向。自2001年起,開始有擴散記錄。香港從2006年開始,每年清理約一萬株海桑屬植物幼苗。2018年前,深圳河入海口處共有海桑屬植物約18.08公頃,其中分布於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的5公頃分別於2018年、2019年全面更替,恢復本土紅樹5公頃。現深圳河入海口還有約13.08公頃,包括海桑10.78公頃和無瓣海桑2.3公頃。

為了深圳河、新洲河的河道防洪安全以及深圳灣(包括深圳和香港兩側)的生態安全,專家認為,需控制海桑屬植物的持續擴散,恢復本土紅樹,恢復冬季候鳥的休憩、覓食空間,故擬對項目所在地自由擴散的海桑屬植物進行全面治理,恢復裸灘3.08公頃,自然恢復紅樹林10公頃,異地恢復紅樹林3.08公頃。

為保證深圳市紅樹林總體面積不減少,項目實施機構擬與相關部門溝通,在深圳市其他區域紅樹宜林地異地恢復紅樹林3.08公頃;推動港深兩地聯合清理海桑屬植物;結合候鳥遷徙季的到來,開展紅樹林、候鳥科普知識展覽、展示,引導公眾對紅樹林溼地保護工作的高度認可和主動參與、主動傳播。

相關焦點

  • 海口東寨港溼地生態修復將完工 江東新區新增1950畝紅樹林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2日消息(記者 黨朝峰)2日,記者從海南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東寨港溼地生態修復工程項目即將完工,該項目是江東新區首個生態修復項目,目前已新增紅樹林面積1950畝,合計栽種桐花樹、紅海欖、秋茄等紅樹苗100多萬株。
  • 原創組圖|綠動海口江東:道孟河溼地公園、三江紅樹林溼地生態工程...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14日消息(記者 汪承賢)12月14日,記者走訪海口江東新區生態綠化升級改造工程了解到,目前,三江紅樹林改造基本完工,增加了1950畝紅樹林;芙蓉河、道孟河溼地公園建設也在有序推進。
  • 深圳福田紅樹林入選國家重要溼地名錄
    記者從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近期發布了《2020年國家重要溼地名錄》,共有29處自然保護地入選,更令深圳人高興的是,深圳福田紅樹林入列名錄。▲福田紅樹林。深圳晚報記者寧傑文 攝國家重要溼地是指符合國家重要溼地確定指標,溼地生態功能和效益具有國家重要意義,按規定進行保護管理的特定區域。此次入選的福田紅樹林國家重要溼地位於深圳灣東北部,沿海岸線長約9公裡,總面積367.6公頃,其中溼地面積352.7公頃,與香港米埔紅樹林溼地一水相隔,共同組成了深圳灣紅樹林溼地生態系統。
  • 案例盤點 | 生態修復十大案例
    紅樹林生態修復:三亞紅樹林生態公園設計以紅樹根系理念恢復溼地系統,建立起適宜紅樹林生長的生境。採用人工種植與自然演替相結合的種植方式,健康穩固的恢復紅樹林。劃分區域,分級保育,在紅樹林保護區與可開發區域形成鮮明的空間界定。建立慢行遊憩系統,在自然基底之上引入休閒功能。從而建立起以紅樹林保護為核心的集生態涵養、科普教育、休閒遊憩於一體的紅樹林生態科普樂園。
  • 溼地公園成「美麗深圳」新名片
    溼地與森林、海洋是地球三大生態系統。昨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記者走訪了深圳溼地公園,感受深圳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見證深圳通過生態環境修復、質量提升、社會力量參與等多措並舉,將以溼地保護為抓手,將生態之美、人文之蘊、創新之魂打造為「美麗深圳」閃亮名片的努力。
  • 北海馮家江:生態修復新樣板
    設置紅樹林保護區和育苗基地封灘育林入海口區域則種上了本地物種「南方鹼蓬」和紅樹林抗颱風、保家園此外馮家江生態修復工程中種什麼植物都頗有講究 馮家江入海口的東邊,是廣西第一家國家級溼地公園——北海濱海國家溼地公園的主園區,品種繁多的紅樹林在這裡得以庇佑生存;入海口的西邊,則是「天下第一灘」——銀灘,潔白的沙灘是這個海邊旅遊城市最知名的招牌。 在北海人看來,馮家江關係著水,關係著林,關係著海,關係著灘,是維繫全市自然地理格局的一條靈動紐帶。馮家江今後的模樣,就是北海未來的模樣。
  • 在國際溼地城市海口 哪裡適合觀鳥?快看這個攻略
    2018年10月25日,在杜拜召開的《溼地公約》第十三屆締約方大會上,海口成為了全球首批國際溼地城市。國際溼地城市稱號的獲得,代表了海口這些年的生態成就,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進溼地保護和溼地修復取得豐碩的成果。
  • 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助力深圳自然教育事業發展 致力打造深圳生態...
    昆蟲進行交配需要「獻禮」……11月24日,深圳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科普展館舉行了一場昆蟲知識講座。講座結束後,參與市民仍與授課老師互動不斷。為市民帶來新鮮、有趣、專業的生態科普硬貨張小姐從事園林設計相關工作,當天到場聽課,一方面想通過講座親近自然,了解動植物的習性和構造;另一方面也希望在閒餘時間為自然獻一份力。
  • 紅樹林溼地上演的精彩故事,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園長講給你聽!
    你是否還記得10月末在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由紅外相機記錄下水獺出沒的新聞?越來越多的珍稀物種出現在深圳意味著我們的環境真的變好了嗎?本周,2020福田文明學院重磅推出經典課第六課,請來紅樹林基金會發起人、終身榮譽理事,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園長孫莉莉,一起探秘紅樹林溼地,課程預告和參與方式往下看!
  • 深圳紅樹林溼地博物館來了!方案設計國際招標
    來源: 深圳房地產信息網「紅樹」是深圳市的市樹,也是深圳精神的文化象徵。8月18日,住建局官網發布深圳紅樹林溼地博物館(中國紅樹林博物館)方案設計及建築與景觀專業初步設計國際招標公告,打造具有獨特意義的深圳城市文化新名片。項目規劃總面積約1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3.95萬平方米(其中博物館主體建築3萬平方米,配套停車場、園林及小型商業建築0.95萬平方米),配套景觀面積約9.2萬平方米。
  • 福田紅樹林入選國家重要溼地名錄 記錄有23種鳥類為珍稀瀕危物種
    深圳晚報記者寧傑文 攝  從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近期發布了《2020年國家重要溼地名錄》,共有29處自然保護地入選,更令深圳人高興的是,深圳福田紅樹林入列名錄。  國家重要溼地是指符合國家重要溼地確定指標,溼地生態功能和效益具有國家重要意義,按規定進行保護管理的特定區域。
  • 深圳紅樹林魚肥鳥兒多!每年有近百種約10萬隻候鳥在此越冬
    2020 年 6 月 8 日是第 12 個世界海洋日,今年的活動主題為 " 保護紅樹林,保護海洋生態 "。紅樹林、珊瑚礁與海草床作為海洋三大典型生態系統,是具有強大功能的濱海溼地,起到保護生物多樣性、抵禦風浪、保護海岸、降解汙染等作用,又有 " 海岸衛士 " 的美稱。
  • 紅樹林將現巨大「鳥巢鳥蛋」(圖)
    它們是深圳市和福田區正在規劃建設的紅樹林修復示範區的四大工程之一——深圳紅樹林科普教育基地的主體建築。  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所擁有的紅樹林,是我國唯一在城市中心區成長的紅樹林生態區。為了優化福田紅樹林的生態環境,深圳市政府和福田區政府準備共同投資3億元建設鳳塘河紅樹林修復示範區,整個項目細分為建築與園林、紅樹林修復、河口水質淨化及巡邏道改造四大工程。
  • 海口紅樹林生態系統趨崩潰 2400畝蝦塘退塘還林
    資料圖片遊客乘漁船穿梭紅樹林。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張茂攝  1  蝦塘危害有多大  紅樹林生態系統趨於崩潰  1988年至2007年,東寨港4.23%紅樹林溼地轉化為養殖水面  海口三江鎮茄南村村民馮所純的養蝦經歷在東寨港紅樹林地區比較典型。
  • 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自然教育(綜合類)
    廣東省深圳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自2015年12月開園以來,逐步探索出「 政府+社會組織+公眾」的自然教育和自然保育模式,以自然場域為基礎,開展自然科普教育,傳播環保理念,構建完整的志願者管理體系,打造生態公園科普教育樣板。
  • 盤活「紅林溼地」 鷺鳥翩躚遊人如織 大亞灣紅樹林繪就生態旅遊新...
    原標題:盤活「紅林溼地」 鷺鳥翩躚遊人如織 大亞灣紅樹林繪就生態旅遊新圖景   俯瞰大亞灣紅樹林公園,淡澳河串起星羅棋布的溼地、湖泊和池塘,碧水如鏡,漣漪微開,
  • 秋天去深圳西灣紅樹林公園遊玩,體驗生態溼地公園之美!
    深圳的西灣紅樹林公園它位於寶安區在金灣路,離寶安T3航站樓很近,所以在這裡經常可以看到起飛和降落的飛機。藍天裡,隆隆的飛機從頭頂飛過,越來越高,越來越遠,直至看不到。而追隨的目光久久停留,有點像逝去的夢想終不知蹤影的感覺。沿著海邊行走,在海風裡面能感覺到有淡淡的泥土的味道。
  • 福田紅樹林及內伶仃島首次確權全民所有 內伶仃島將規劃建設穿山甲...
    日前,深圳發布廣東內伶仃島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資源所有權首次登記的公告,確定所有權人為全民。那麼,此次確權依據是什麼?未來該片區將如何規劃?深晚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調查。據悉,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生態文明建設決策部署,建立和實施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制度,推進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法治化,推動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實現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根據有關法律規定,自然資源部制定了《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暫行辦法》(自然資發 [ 2019 ] 116 號)(下稱《
  • 深圳將建中國紅樹林博物館 和深圳園博園、深圳灣公園連接
    中新社深圳1月21日電 (記者 程景偉)記者21日從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中國國家林業局日前同意與深圳市共建中國紅樹林博物館。擬選址於深圳地鐵9號線僑城東車輛段東側上蓋,用地面積6.18萬平方米。接下來將開展博物館建築設計、展陳形式設計、展品和藏品徵集等。
  • 深圳八大溼地公園之一:福田紅樹林溼地公園
    福田紅樹林溼地公園位於福田區廣深高速公路以南,東臨新洲河,南面為深圳灣,西部與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緊密相連,北挨沙嘴村,與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一水相隔,最近距離僅300米,佔地面積約38公頃,是深圳灣溼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集「科普教育、海濱文化、自然景觀、休閒遊覽」各種功能為一體的公園。